邓小平做对了什么读后感

2020-03-04 02:18:4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看了这篇周其仁教授写的《邓小平做对了什么》,可以说我感触良多。虽然有些地方还看得不是很懂,但是一篇下来大致的意思可以了解了。心中油然升起一个问题:他说得真的都对吗?我带着这样的疑问,去论坛看了看网友们对这篇文章的评论。在我看来,邓小平爷爷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改革进程中的先驱者,一直认为他做的事情就算不是全对,也大部分都是对的吧。可是,在网上的评价,居然大部分都是对周其仁教授的观点不赞同的。比如说:“中国28个主要行业,外资占多数资产控制权的占了21个,每个已经开放产业的前5位几乎都是由外资控制,当前没有一个发达国家的经济命脉呈现这种状态,也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被外资控制的国家能够保持长强盛。——[邓留下的后患无穷。]”,“毛时代既无外债又无内债,干部清廉,白手起家建设国家!那翻案得逞的阴险矮小人,大肆搜刮民财,先首富自家,既欠有内债又有外债,这内债、外债要我们的子孙后代去还!”......愤怒的网友遍地都是,我都不知道邓小平到底有哪些做的如此的错误让这些“善良”的网友这样诋毁他。

于是,我细细的再看了看这篇文章,还是觉得我自己的观点不能和这些网友的观点苟同。我承认,自从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了,比如中国的文化产业渐渐消失不见了,感觉我们渐渐失去了国家的根基的感觉,比如说现在腐败之风越来越盛行了,就像《蜗居》里面宋思明说的一样,置身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不改变自己是不可能的,是不“合群”的,你看每个人都要攀关系,都要养二奶,自己不融入其中就好像跟别人走不拢的感觉,还比如说现在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中国之大之富有,有身价上千万上亿的富翁比比皆是,也有每天生活在一美元下的贫苦家庭......但是这样我们就应该全盘否定邓小平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吗?

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让我们变得富裕起来,虽然一些贫困的农民依然还很困难,但是我看到的是国家取消了农业税的征收,这使得广大农民放下重负,不再像以前的旧社会一样,日复一日辛苦的去交税,我还看到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出现,让老百姓们不再像以前一样吃着大锅饭共同贫困的过生活,而是大大的提高了积极性,让百姓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现在的农村哪里还像以前一样,个个都盖起了小洋房,门外还有一片片的小花园,还真是比城市里面的上班族还过的舒畅,活像国外那些高工薪的白领金领们在郊区购置的别墅一样。

我非常赞同这篇文章最后总结中的一句话:“有观察家以为,“廉价劳动力”是中国竞争力的根本。对此我的问题是,改革前中国劳力和其他要素的价格更为低廉,为什么那时候并没有影响全球市场的“中国制造”?更深入的分析表明,知识扩展才是中国经济成就的基础。不过若问,为什么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中国人对知识的态度有了根本的转变?答案是,改革激发了中国人掌握知识的诱因,而开放则降低了中国人的学习成本。”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一代的青年来说,这样的话语能够特别得到我们的共鸣。从小到大,在我们慢慢汲取知识茁壮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视野渐渐的变得好宽好宽,并且也亲眼见证了中国的教育模式的改变,从学习语文,到学习英语,再到学习日文、韩文、西班牙文...单单就从语言的学习中,我们就可以接触到美国、英国、日本等等世界强国的缤纷多彩的文化底蕴以及不同我们于中国的观念,虽然各有千秋,但是可以肯定的好处便是我们的视野被拓宽了,我们不再是可怜的井底之蛙,我们要用世界的眼光观察中国,观察全世界的生存定律,这样我们的思路便会更加清晰,我们的行为便会更加正确和毋庸置疑。不仅仅是语言,上了大学,接触到经济学等等领域,

不可否认,各个领域知识的积攒,无论是我们国内的科学家提出的理论还是国外科学家提出的理论,都仿佛点亮我们的双眼,让我们更加看清楚了这个快速蓬勃发展的中国以及世界。而这一切的一切,我相信跟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都是有紧密的关联的!

再说说这个腐败的问题,虽然我现在还不是特别能了解,但是我能想到的就是,腐败问题在每个国家都是“根深蒂固”的,是不可能完全清除掉的。邓小平在这方面虽然有自己的认识,但是却还是有点力不从心,虽然尝试了很多的方法却还是一无所获。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要太重视这个结果,并不是结果不好,那其中的过程我们就什么都学不到,你看像爱迪生发明电灯,也不是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才成功的吗?如果他从之前的失败经历中什么都没学到,那试问,每次试验就像重新起步,那他最后是怎么会成功的呢?在我认为,国家只要还在发展中就会存在腐败问题,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大变革,伴随出来的问题肯定有很多很多,难道我们应该为了不受伤害就杜绝任何一切的改革和尝试吗?就像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为了不让她受伤,就不让她学走路,学跑步吗?是吧,这很可笑。再说了,现在我们打开国门了,你说腐败问题就产生了,那我们以前闭关自守的时候,不是还有像和珅这样的贪官纵容吗?所以说,不是所有事情都有一个绝对值,只要我们在不断完善,有着人民的监督,我相信努力会有成果的。看过这篇文章,让我更加了解那段离我们还不是太远的历史,也让我感触良多。以文章最后一句我很赞同的话结尾吧:“不过,30年来中国的经验的确证明,未来绝不是宿命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以来被实践证明做对了的事情,继续推进尚未完成的改革事项,未来的历史将有机会再次证明人们关于中国的乐观断言。”

、改革了什么,如何地开放

说到邓小平,说到改革开放,我们立刻就会条件反射出中学政治、历史书本中的内容。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基本方针,它包括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其实质在于解放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然而经历了大大小小考试的我只有个大体印象---不就是同世界接轨嘛,不就是不再封闭嘛。可是我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改革了什么,如何地开放,具体的步骤和措施又是怎样。这篇发言稿将邓小平的做的贡献分成了几个部分---包括确立“家庭承包责任制”,大胆尝试民营企业方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尚未完成的政治体制改革---并进行了详细而又易懂的阐述,我才有了形象而具体的认识,明白了改革开放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过程,而不是悬空的口号。而且也切实地体会到它是如何调动人们的生产和创造的积极性,一改原有体制对资源造成的浪费,也感受到它是多么地符合“适者生存”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

二、产权界定与包产到户

记得我们上《世界经济概论》这门课时,老师出了一道小测题为:为什么鸡鸭等禽畜类动物被大量食用却没像很多珍惜动物一样灭绝? 答案关键字是,产权不明确导致的公共品过度使用。当时觉得很有趣,这不就体现了产权界定的好处吗?人都是自私的,有惰性的,这是人的本性,存在于任何社会。人们只会对自己的东西产生负责的意图和动力。

1978年以前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此后大旱天气增加的饥荒威胁,逼得农民们悄悄把集体土地分到了户,结果,粮食大幅增产。正是这样集体的土地“私有化”,

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没有了繁杂的沟通与商谈过程,土地不再闲置,人们也不再消极怠工,极好的避免了时间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的浪费。这不正是解放了生产力,减少了交易费用么。

这样巧妙的方式,不是某个神通广大的专家学者构想出来的,却是身处该环境的农民们亲身实践得来的,这不也说明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么。

三、为什么企业没有全部替代市场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他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

这样我就有些不明白了,既然企业的交易费用小于市场交易费用,那么为什么企业没有完全代替市场呢?

经过自己的思考,我觉得原因有三点。第一,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小数目条件是交易费用理论的前提,而这种前提并不是无时不刻存在的;第二,企业和市场还是两种不同的交易机制(但现在对这种机制不同只有一些感性的认识,无法具体化),市场中交易双方地位是平等的,而企业中往往不是(如上下级关系);第三,企业将市场内部化是需要管理成本的,就是说企业的交易费用和管理费用与市场交易费用的差额决定了其本身的规模或结构。

四、企业的存在是为创造剩余价值还是减少交易费用

周其仁在文章中提出“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是交易费用为零”。关于这一点我并不是很理解。并且正如物理学中的无摩擦平面,无成本交易只是一种逻辑推理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样一来,剩余价值学说不就仅仅成为一种理想环境中的理论了么。

我认为,剩余价值学说与交易费用理论并不对立,只是原有定义的“剩余价值”中应该有一部分是交易费用。

这样,我认为企业追求的既是更多的剩余价值,另一方面也是减少交易费用。

或者这样看,在一定情况下,商品价值 = 市场交易费用 + 自有价值 + 剩余价值;企业一方面减少企业自身的交易费用,另一方面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五、为什么交易是稀缺的

科斯认为,交易费用的存在是因为,交易是稀缺的。这确实符合经济学的观点。我们学习微观经济学开始,就知道,资源是稀缺的,因此通过价格机制进行有效的分配。但是科斯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交易是稀缺的。

我自己认为,人们交易,虽说有各种目的,比如赚取差价,但最根本的目的是,消耗需要但自己没有或者不充沛的的资源。这样一来,交易的依托还是有限的资源,因此它也是稀缺的,将产生费用。

六、对伟人的崇敬

对邓小平的崇敬很早就开始了,不止是他三起三落的传奇人生,不止是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卓识远见,不止是他“一国两制”的创新构想,不止是他以88岁高龄的“南巡讲话”,更是他实事求是的精神。

我们现在通过既有的经济学知识和历史知识,很可能觉得“家庭承包责任制”,鼓励公有制以外的其他经济制度,开放市场是多么自然而然的事情啊,好处显而易见嘛。然而我认为,那是因为我们站在伟人的肩膀上,在那个年代,那样的经济、政治背景中,每一步都是

一种创新,每一步都很不容易。邓小平的高明之处在于,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黑猫白猫,抓住耗子的就是好猫”,他始终相信适者生存的道理,始终坚持事实求是的态度。他没有盲从当时的社会主义“教条”,而是用事实说话,大胆尝试。同时他也没有走极端、一刀切,因为那样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而是带领着人们一步步探索,走出适合自己的道路。

我做对了

《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读后感

《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读后感

这次我做对了

这次我做对了

邓小平读后感

邓小平读后感

邓小平读后感

邓小平读后感

这件事情我做对了

《邓小平做对了什么读后感.doc》
邓小平做对了什么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