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旅游景区导游词

2020-03-01 23:38: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南山旅游景区

大家好!有道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又道是“寿比南山松不老,福如东海水长流”。游客朋友,您知道吗,这个成语和这付对联都是从我们南山来的。您到此一游,就是进了福寿之地、财富之乡,祝您好运!

南山古称卢山,此山虽然不能与江西的庐山相提并论,但也自古有名,史书上说卢山“山色苍秀,水光清沁,青松缀翠,秋柿萦红”。唐朝的开国功臣尉迟敬德曾经在此修建过道观,宋朝皇帝宋神宗曾经亲笔题写山门匾额,明朝的最后一位宰相范复粹在这里一住就是12年。

当然,古时候的卢山和今天的南山相比,那是小巫见大巫。现在提起南山,人们就把它和福联系在一起,和寿结合在一块,南山成了福寿的象征。南山风景区建成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各级领导多次到这里视察,国际友人也纷至沓来。

好了,欲识南山真面目,随我慢慢来参观。

宗教文化园

各位游客,我们南山旅游景区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宗教文化园,包括佛教的香水庵、南山禅寺和开光不久的世界第一锡青铜铸大座佛——南山大佛,道教的南山道院和灵源观等。第二部分是历史文化园,这是一处以朝代为序,以不同风格的建筑群和大量的文化内涵建造的大型主题公园。大家现在参观的是第一部分——宗教文化园。

香水庵

香水庵原称响水庵,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相传本地有个姓韩的人家,家中生活比较富裕,生了一个女儿,自幼喜好佛道,长大后毅然舍俗出家,在卢山北麓响水湾边建了一座庵庙,取名为响水庵。相传响水庵边原有一巨大石壁,壁顶有石刻巨龙,嘴中流水,咆哮直下,声响数里。庵庙是尼僧(即女性出家人)居住的地方。现在就请大家去看看红尘之外的女性世界。 香水庵中轴线上有四重殿阁,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两侧相对称,建有钟鼓楼、客堂、法物流通处、百子堂、应身堂及斋堂、僧舍等。 山门 山门是寺院的大门。因为寺院大都建在山上,所以叫山门,又称三门殿。殿内两旁的金刚,左边的叫“密迹金刚”,右边的叫“那罗延金刚”,担任佛寺的保卫工作,据经书记载,两位金刚因护持佛法有功而被封位仁王,所以三门殿又叫仁王殿。

钟鼓楼 过了山门,左右两侧是钟鼓楼,钟楼在东,鼓楼在西。寺庙中一般都建有钟楼和鼓楼。佛教用钟声来超度世人,认为钟声能消除人前世造下的罪孽,有“闻钟声,烦恼轻”的说法。 配房 钟楼右侧是一排配房,其中有一间叫客堂,是寺院迎来送往的重要场所。僧尼挂单,居士来访,都要经过客堂。

天王殿 天王殿是进山门后的第一重大殿。殿中间供奉的是眉开眼笑、袒胸露肚的弥勒佛,人们送给他这样一付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弥勒佛随身携带一个布口袋,据说是里边装着不少东西,经常援助世上受苦难的人。与弥勒佛背靠背的韦驮菩萨,面北而坐,专护佛法,驱逐邪魔。它面朝大雄宝殿,注视着僧俗众人。东西两侧是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手拿一把宝剑,宝剑有锋,隐意为“风”,职务是管风;南方增长天王掌碧玉琵琶一面,琵琶能拨调发音,隐意为“调”,职务是管调;北方多闻天王掌混元珠伞一把,伞能遮雨,隐意为“雨”,职务是管雨;西方广目天王掌蛇或龙,蛇和龙都可以顺着抚摸,隐意为“顺”,职务是管顺;所以民间又称四大天王为“风调雨顺”,象征着“五谷丰登,天下太平”。

大雄宝殿 前边是大雄宝殿,左右两侧是百子堂和应身堂。百子堂又叫百子庙,塑的是一尊送子观音和一百个天真可爱的小孩。佛教有一部《妙法莲花经》,其中有一段专门讲述观音菩萨圆通自在随机度人的事迹。

现在我们参观大雄宝殿,“大雄”是释迦牟尼的德号,大雄宝殿是佛国里的金銮殿,它是香水庵的正殿。殿中这三尊大佛,从左到右分别是药师佛、释迦佛、弥陀佛。背后有观音、善财、龙女,两侧是文殊、普贤、地藏菩萨。(资料:大乘佛教认为茫茫宇宙有无数个和我们一样的世界,每一个世界都有佛在教化那个世界的众生,因此,上下四维、过去未来、十方三世,佛无所不在,这样就有横三世佛与竖三世佛之说。)南山禅寺供的是竖三世佛,从空间上讲是东方世界的药师佛、娑婆世界的释迦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中间的娑婆世界,也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现实世界,佛教称这是一个充满痛苦的世界,有位僧人曾说:“在这个世界里就连人的脸形也是个‘苦’字,眉毛是草字头,两眼鼻子合成十字,嘴就是口”。由于众生不同,释迦牟尼同时为我们开了两个净土,东方净土叫琉璃世界,教主是药师佛,又称大医王佛,左手托一内盛甘露的金钵,右手持一药丸。因为他曾发下十二道大愿要满足众生一切愿望,拔除一切痛苦,特别是他要“除一切众生病,令身心安平”,使人们消灾延寿,健康幸福,得到人们的普遍敬仰。

释迦牟尼左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塑像右手下垂,左手当胸,执一莲台。阿弥陀佛过去是个国王,出家后叫“法藏”,他发了四十八个大愿,要度尽世间众生,成佛后所成就的国土叫“西方极乐世界”。那里环境优美,周围布满财富,微风轻佛,百鸟齐鸣,池底布满金沙,莲花大如车轮,楼阁用珍珠玛瑙装饰,阶道用金银琉璃筑成。人人友爱亲善,永享天福,简直是佛教的“共产主义社会”。释迦牟尼在教化众生时说了两个法则,一个是因缘法则,认为世间一切都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掌握了这个法则,就能解放思想,创造条件,改变命运,具有积极的人生价值。另一个是因果法则,认为世间一切有因必有果。 大家看到的这四尊塑像,第一尊是文殊菩萨,第二尊是善贤菩萨,第三尊是地藏菩萨,第四尊是观音菩萨。我们要象文殊菩萨一样具有大智慧,能认识到宇宙人生的真理;要象地藏菩萨一样发大愿,让其他没有觉悟的众生觉悟;更要具有观音菩萨那样的大慈大悲之心,才能在救度众生的事业中没有怨恨之心。 三世尊背后是观音和善财龙女的塑像,讲述的是“人生当中的八大难”的故事,在南山禅寺里有详细的介绍,在这里我就不多讲了。

藏经阁 香水庵的最后一殿是藏经阁。藏经阁是佛教寺院中重要的殿阁,存放佛陀和他的弟子们及历代高僧们的著述。在历史上,曾有一位比丘尼为了雕刻藏经,不惜砍断自己的一支手臂以示决心,大家被她的毅力和诚心所感动,纷纷出钱出力,终于完成了我国第一部民间版大藏经的雕刻。

应身堂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应身堂,这里塑的全是观音菩萨化身的形象。 现在我从左边开始向大家介绍。第一尊是威德观音,此观音左手中持莲花,右手抚地,趺坐岩上,其勇猛令群魔畏怖,慈祥令众生敬爱。

第二尊是青颈观音。青颈的典故出自于古代的湿婆神。湿婆是个伟大的救世主,当众神搅动乳海时,搅出来许多毒药,因为这些毒药能把宇宙全部焚毁。湿婆把这些毒药全部吞下,虽然道行大,保住了性命,但还是被烧青了脖子,身上也被烧出了半圈火带,你看,到现在他的脖子还是青的。

第三尊是持钵观音。持钵观音又叫高王观音、琉璃观音,其钵中的甘露法雨,能令六道众生得到解脱。

第四尊是圆光观音。她合掌安坐于岩石之上,身后发出的炽热火焰,可救人免遭刀斧之苦。

第五尊是马郎妇观音。相传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陕西地方忽有一美艳女子提篮卖鱼。人见其姿貌风韵,均欲迎娶。那女子发誓,有一夜能颂《普门品》者便与之婚配第二天只剩下20人,又诵《金刚经》,第三天则仅10人,最后诵《法化经》,只剩下一个姓马的男子。迎娶之日,宾客尚未散去,卖鱼女却已暴亡。葬后数日,忽有一老僧来到马妇埋葬的地方,以锡杖拨开坟土,尸体已经化去,只剩下黄金锁子骨。那老僧说,这是观音大士前来教化你们。说完以锡杖挑骨,凌空而去。从此陕西地方的观音塑像就成为手持鱼篮的少妇形象。

第六尊是狮子无畏观音。苦难众生依持其法力,可以无所畏惧,什么都不怕。 然后请看右边。

第一尊是准提观音,也叫准胝观音、七俱胝佛母准提等。准提是洁净的意思,准提观音心性清净,经常来世间摧毁一切众生之惑孽,使众生消灭罪障。诵念准提的陀罗尼真言,还能克敌制胜,互相亲爱。

第二尊是如意轮观音。因其手持如意宝珠和宝轮,故名如意轮。 第三尊是施药观音。跌坐于临水岸边,右手托肋,左手抚腰,凝视水中莲花,《佛学大辞典》称其为施乐观音。

第四尊是合掌观音。合掌当胸,立于莲花之上,是现示婆罗门身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五尊是不空索观音。索是一种捕获野兽的工具。不空索的意思是用这种工具捕获野兽从不落空,以此象征菩萨钓取众生脱离苦海。因其身披鹿皮衣服,故又称为鹿皮观音。

第六尊是水月观音。水月观音是比较常见的观音菩萨塑像之一。此像是站立在漂浮于大海中的莲花之上,眺望天上的明月;有的是以月为背景,结坐于岩石上的莲花座上;也有的是坐在水边,观看水中之月。

南山禅寺

走出香水庵我们又来到南山禅寺。

南山禅寺前身是龙口市境内最古老、最著名的石泉寺。据史料记载:佛教在唐时传入龙口,自唐至清,佛教兴盛,全县800余村,都建有庙宇,境内寺观有三观八寺之称,石泉寺是八寺之首。

石泉寺,原称昭庆寺,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初建,宋建隆(960—961年)、明万历(1573—1619年)、清雍正(1723—1735年)、光绪(1875—1908年)年间屡经重修,盛年庙容崭新,金碧辉煌,为邑内西南一大胜景。 石泉寺北依山岩,东临溪涧,西北圣水山上有石泉一眼,岩石上刻有“圣水济患泉”5个大字,当年古寺曾建在泉边,后因山高路险,唐代后期方才迁到卢山西麓。

石泉寺旁“有大石,望如悬鼓,其下百石平铺崖底,叩之有声,远闻数里”,“涧中沙土,成块如拳,摇击之有声„„”,俗称石鼓,古有“石鼓涧泉”之胜。石泉寺名的由来,一说源于圣水济患泉,一说源于石鼓涧泉。

古时石泉寺占地30余亩,有出家僧人30多众。“每逢农历三月二十六日、十月初六庙会,设戏酬神,善信之士,竞相随喜,波及都社州县”。直至民国初年,庙会之日进山朝拜者依然络绎不绝,香火十分旺盛。由于解放前连年战乱,至上世纪中叶,古寺毁坏殆尽。

1999年对石泉寺进行重修,改名为“南山禅寺”,2000年7月对外开放。重修的南山禅寺,占地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

影壁 首先你看到影壁。中间雕刻的是\"南无阿弥陀佛\",两侧分别是“法轮常转”、“佛日增辉”的字样,这里的人工河,叫金水河,与之相连的是放生池。过了金水河,我们就要到南山寺的大门了。寺院的大门叫山门,亦称三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象征要追随佛祖,“三解脱”,故名“三门”。 山门内两侧站着两个威武雄壮的武将,这两尊武将是守护佛法的天神,一为密迹金刚,一为散脂大将。

据佛经记载,转轮圣王有一千个儿子,俱修成佛道,是为贤劫千佛,其中包括释迦牟尼。最小的两个儿子青叶髻和楼圣德为了保全史长们成佛和护持佛法,便做了佛护法。法意手执宝杆,作为金刚力士,即密迹金刚;法念为梵王,侍于佛侧。汉化密迹金刚的造型为白面善相,常与散脂大将构成一组。

散脂大将,又称叉将,北方多闻天王属下八大将之一,统领二十八部。 进寺院之后可分为三条路线进行游览。中路有天王殿、大雄定殿、观音殿、藏经阁;东路有钟楼、地藏殿、伽蓝殿、东方三圣殿、准提殿、文殊殿;西路有鼓楼、祖师殿、西方三圣殿,普贤殿。

另外,还有展室,值房、僧房、法物流通处、斋堂斋舍等附属和配套建筑设施。

钟鼓楼 进了山门,在天王殿前左右两侧就是钟楼和鼓楼,钟楼在东,鼓楼在西。因为南山禅寺是坐南朝北,所以在殿堂法器的布置上,采取了调转乾坤的做法,钟楼就在东边了,正好符合佛教的晨钟暮鼓的要求。

地藏殿 钟楼下面是地藏殿,供奉的是地藏菩萨。“地藏”是梵文的意译。他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祯密,犹如地藏,故名地藏。说他如同大地,含藏着无数善根种子。地藏菩萨,受佛祖释迦牟尼的托付,在现世佛释迦寂灭后,而未来佛弥勒下世前这一段“无佛世界”里,担当起教化六道众生的重任。释迦牟尼命他作幽冥教主,即管理阴间,地藏菩萨膺此重任,遂后在佛前立下大誓愿:“为使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全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佛教传入中国后,地藏菩萨与中国冥神东岳神逐渐融混,成为专管幽冥的神灵,称为“地藏王”。地藏菩萨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朵(或一手持幡幢,一手持宝珠),头戴毗卢冠(或光头)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身边有一怪兽坐骑,叫“谛听”,又叫“善听”,它似虎似豹,双目神光闪烁,耳朵极为灵敏,说他能听到四大部洲山川河流,洞天福地之间的动物,各种生物及神仙的动静,地藏王靠它搜集情报,照鉴善恶,察听贤愚。

弥勒殿 这里是弥勒殿,为一座五开间单檐歇山式建筑,高11.2米,占地461平方米。

弥勒殿正中供奉着一尊“皆大欢喜”弥勒佛。弥勒佛,梵文释意为“慈氏”,为他的姓,他名叫阿逸多,意为无能胜。与释迦牟尼释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牟尼出家,修习佛法,成为佛弟子。这尊弥勒佛像,你看他袒胸露腹,喜眉乐目,笑口常开,其实这并非其本像,而是源于中国的布袋和尚。唐末五代后梁时期,浙江奉化出了个怪和尚,法名契此,自号长汀子,布袋师,亦称定应大师。他身体矮胖,肚子奇大,常用竹杖挑着个大布袋在闹市行乞,点化世人,最能预测人的吉凶祸福,颇为“应验”。公元917年的一天,他来到奉华岳林寺东廊,端坐在一块盘石上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偈毕,安然而逝。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弥勒佛转世。此后,遂按他的形象塑成了弥勒佛像,供奉在天王殿正中,顶礼膜拜。

佛教又称弥勒佛为未来佛,将来要继承释迦牟尼佛位,那时候,自然界洁净得一尘不染,建筑的富丽堂皇,到处是优美的园林,世界如同一个充满生意的大公园。

韦驮菩萨 弥勒佛背后为一尊韦驮金身塑像。韦驮,又称韦驮菩萨,韦驮天,他是南方增长天王(四大天王之一)手下的八个将领之一。四大天王部下各有八大将,合为三十二净,韦驮居众将上首。那么,被称为菩萨的韦驮又为什么被供奉于天王殿弥勒背后,面对大雄宝殿呢?传说韦驮是佛国中以善走如飞而被称为“神行太保”。据称,在佛陀涅磐时,无比美妙的“极乐世界”中,有个“捷疾鬼”偷走了佛陀的两颗牙齿。作为护法神的韦驮,忙急起直追,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奔跑,终于将盗贼抓获,夺回佛牙。为此,韦驮被众人公推为神将,担起保持释迦佛的坟墓,打退盗墓之敌的重任。据佛经记载,韦驮的真正身份是帝释天,为忉利天的统帅,四大天王是他部署。可是当佛教传入中国后,韦驮被汉化,成为四大天王的属将。

四大天王 殿内两侧分列四大天王塑像,像高5.33米。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依佛教的说法,四大天王各护一方天下,手持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手执宝剑的是“南方增长天王”。执绢索的是“西方广目天王”。执宝幢的是“北方多闻天王”。民间往往将四大天王手中执持的法宝当作“风调雨顺”的象征。

伽蓝殿 这里是伽蓝殿。所谓伽蓝,即是“僧伽蓝”的略称,亦作“僧伽罗摩”,它原指修建僧舍的基地,转而为包括土地,建筑物在内的寺院的全称。据称舍卫城的须达多,人称给孤独长者,他为了请释迦牟尼到舍卫城说法教化,同佛的弟子舍利弗一同为释迦牟尼选择居住的地方。他们选定舍卫国太子祗陀的花园,祗陀索要高价,说如果给孤独长者用黄金铺满花园,那么黄金归太子,园子归给孤独长者。给孤独长者果然倾其所有把园中铺满了黄金。可祗陀太子又说,花园中的树没有铺上金子,因此树还是我的。给孤独长者又欣然答应了。这种诚意感动了祗陀,二人决定共同前往请佛来住。这座园林便称“祗树给孤独园”,又称“祗园精舍”,这是佛教最早的寺院。后来,佛教寺院有伽蓝殿,殿中供奉的波斯匿王就是舍卫国国王,左侧供奉的就是祗陀太子,右边供奉的就是给孤独长者,藉以表示对他们护持佛教功德的感激和崇敬。

东方三圣 二楼供奉的是东方三圣,中间是药师佛,左侧是日光菩萨,右侧是月光菩萨。 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是药师佛,他被称为“药师”、“医王”。药师傅又叫药师琉璃光如来、药师琉璃光佛、大医王佛、医王善逝。《药师经》中说,药师傅曾发十二誓言,主要有:使众生解脱恶王劫贼等横难之愿,除一切众生众祸、令身心安乐之愿,使饥渴众生得上食之愿,使贫穷无衣者得妙衣之愿,转女成男之愿等等。总之,都使为了满足众生一切欲望,解脱众生一切痛苦、为人消灾延寿,使众生安康幸福。

在人世间电光如来行化,有一位梵士有两个儿子,潜心修行,终成正果。梵士称“医王”,儿子称“日照”、“月照”,也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东方三圣。 大雄宝殿 矗立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宝殿,是南山禅寺的主殿——大雄宝殿。它取重檐庑殿建筑形式,这在我国宫殿建筑中为最高等级,只在皇宫主殿方允许采用,高20米,占地1271平方米,气势雄伟,美丽壮观。

大雄的意思是大勇士,是佛教教主的德号,也是古印度佛教对释伽牟尼道德法力的尊称。大殿中央供奉的是竖三世佛金身坐像,像高5.41米,从右至左为过去世燃灯佛,现在世释迦牟尼佛,未来世弥勒佛。

然灯佛 燃灯佛,又叫“定光佛”。按照辈份,燃灯佛是释迦牟尼的启蒙老师,所以是过去佛。为什么称燃灯佛呢?据说:“燃灯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然(燃)灯太子。作佛亦名燃灯”当初,释伽牟尼还是善慧童子时,见一位王家姑娘拿着许多青莲花,他就花了五百钱买来五枝,奉献给燃灯佛。又传说在过去无量劫中,有一天,善慧童子在路上行走,正好遇见燃灯佛也在路上走着,善慧童子发现地面有一滩污水,心想佛是赤足行走,这污水一定会弄赃了佛的双脚。就顿发大心,亲身扑在地上,把自己宝贵的头发,铺在污水上面,等着燃灯佛从他头发上走过去。当时燃灯佛看到善慧童子这种布发淹泥的情景,就授记说“善男子,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果然言中。

十六尊者 大家往两侧看,每侧8尊,是16尊者。十六尊者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佛经上说他们是受了佛得嘱咐,不入涅盘,常住世间,受世人的供养而为众生作福田。他们分别是“宾度罗跋罗惰门尊者,迦诺代磋尊者,迦诺加跋厘惰门尊者,苏频陀尊者,诺巨罗尊者,跋陀兄罗尊者,迦理加尊者,代门罗弗多尊者,戌博迦尊者,半托迦尊者,罗候罗尊者,那迦犀那尊者,因揭陀尊者,代那波斯尊者,阿氏多尊者,注荼半托迦尊者。罗汉是佛教小乘圣果的最高级别,罗汉是印度音译,意思是杀贼、应供。杀贼,是杀掉了自己内心的烦恼之贼,没有烦恼的侵扰,人心也就清净了;应供,是罗汉成了无烦恼的清净解脱之圣人,应当接受众人的供养,俗人供养罗汉可以获无量福报。所以佛教跋僧人披搭的袈裟叫福田衣,也就是作为僧人要为众生种福田,众生发诚心供养三宝,就能获得福乐。大乘佛教兴起后提倡出家人不仅要自救自度,更要救度众生。所以为了让佛法在佛灭度后,不致于失传或破坏,便有了证罗汉后不入涅盘而常往人间护法弘法的阿罗汉。在佛灭度时,曾挑选四个罗汉分别掌管东西南北各一方,但世界如此之大,四位罗汉忙得晕头转向,觉得任务太重,必须扩大编制,增加人员才行。于是以佛说四维上下空间形成十六各管一方,十六尊者姿态各异,形象生动。公元二世纪时,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庆友尊者作的《法注记》记载了十六罗汉的名字合所住的地区。《法注记》后由唐僧玄奘法师泽出,并传入我国,因此十六尊者受到我国佛教徒的尊敬和崇拜。后来十六尊者又演变成了十八罗汉。所以有的寺院供了十八罗汉,新加的两位罗汉历代说法不一。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皇帝认为第十七位应当是降龙罗汉,第十八位是伏虎罗汉。于是十八罗汉也就确定下来了,后世的小说、绘画等颇多描述的是十八罗汉。因此十八罗汉反为人们所熟知,十六尊者倒显得陌生了。

善财童子 三世佛的后面,是以“童子拜观音”为主体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海岛主体群塑像,面积120平方米,其上塑着姿态各异大小塑像129尊。立在前面中间的就是观世音菩萨,她手里拿着净水瓶,倒出的净水,可以普渡众生,观音像上面,坐在麒麟上的是地藏王,他是新罗国(即现在的朝鲜)的王子削发为僧后,到九华山成道。最上面是释迦牟尼在雪山修道六年的场景。那段时间是释迦牟尼修道最艰苦的岁月,白猿为他献果,麋鹿为他献乳。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的是“德方比丘、海方比丘、善住比丘、弥伽长者、解脱长者、海幢比丘、休舍优波夷、明智居士、法宝髻长者、普眼长者、无优足王、大光王、不动优婆夷偏行外道、优体罗华长者、婆施罗船师、无上胜长者、师子频申比丘尼、婆须密女、革插瑟胝罗居士、观自在菩萨(补旦洛迦山)、正趣菩萨、大天神、安住地神、婆珊婆喧底主夜神、寂静音海主夜神、守护一切众生主夜神、开敷一切树花主夜神、大愿精进力救护众生主夜神,妙德圆满刊、瞿波释神女、佛母摩耶夫人、天主光天女、童子师偏友主世、善知众艺童子、贤胜优婆夷、坚固解脱长者、妙月长者、无胜军长者、寂静波罗门、德生意子有德童女、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

准提观音 这里供奉的是准提观音。

准提观音梵名为准胝提,准提佛母。准提是清净的意思,表示此观音心性清净、皎洁。她是莲华部诸尊之母,故加佛母二字,过去人们说此观音常来世间交往,摧毁一切众生惑业,成就延命,除灾、求儿诸愿。

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生于公元前六世纪(与释迦牟尼同时)的舍卫国,婆罗门种姓,父名梵德,从母右肋而生,身紫金色,坠地能言,并有七宝盖覆其身。传说文殊菩萨出生时,家里出现十大吉祥瑞兆:天降甘露、地涌七珍、仓变金粟、庭生莲花、光明满室、鸡生凤子、马产祥麟、牛生白犊、猪诞龙豚、六牙象现。比佛陀降世还要神奇,在大乘佛教里,文殊是诸菩萨上首,常与普贤侍佛左右,所有的佛弟子,都把文殊当成智慧的化身。释迦牟尼佛住世说法四十九年,凡是大乘法会,皆有文殊参加,在辅助佛陀宣传大乘佛教思想,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文殊遵照佛陀的嘱咐,于佛灭度后和阿难弥勒在铁围山结集大乘经典,使大乘佛教赖以住世和发扬光大。文殊在佛家一直享有崇高地位。

观音殿 这里是观音殿,观音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殿高11.2米,占地534平方米。

观音菩萨全称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在古印度说是双头的小马驹,法力宏大,大慈大悲,而且具有三十二种化身,能够救苦救难于水火之中,所以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十分高,为众菩萨之首。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观世音的地位同样在汉人的心目中很高。当时许多大家闺秀是不能够随便出门的,但她们也很想在观世音菩萨面前许下自己的心愿,在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种化身中有一位送子女性观世音菩萨,具有“大慈大悲”母爱的博大胸怀。所以以后大家看到的观世音菩萨都是女性。至此以后到唐代,为了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世”字,改名为观音菩萨。

善财童子在大雄殿中已做过介绍,这里不再重述。龙女,佛教护法天神二十诸天之一,婆竭罗龙的女儿,聪明伶俐,八岁时偶听文殊在龙宫说法,幡然觉悟,遂去灵鹫山礼拜佛祖,以龙身成就佛道,成为观世音菩萨的肋待。在重男轻女的时代,龙女成佛说明佛的众生平等,给女人希望和尊严。

藏经阁 观意殿后面这座楼,楼上叫藏经阁,楼下为法堂,是供藏经和和尚们学习的地方,藏经阁两侧为斋舍。这些地方不对外开放。

虚空藏菩萨 这里供奉的是虚空藏菩萨。

虚空藏菩萨梵名为阿迦舍药婆,译作虚空藏或虚空孕,密号为如意金刚、库藏金刚或宝贵金刚等。此菩萨常住于一切香集世界,他的智慧深广,好似虚空一样的广大,他于虚空法界,觉悟了所有一切众生,又以其大悲去利生。 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的身世说法甚多, 一说是阿弥陀佛的第八子,一说是妙庄王的二女儿,《华严经》中则说:“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因此,按照佛教的说法,佛和菩萨本来没有性别概念,所以文殊、普贤、观音都为不男不女之相,后来变为男身女子相,直到宋代以后,才完全变成一位美丽庄重的女人形象。

达摩祖师 祖师殿一楼供奉的是达摩祖师,两侧是百丈和惠能。

达摩祖师,全称菩提达摩,简称达摩。他是南天竺捍圣国的第三子,姓刹帝利,本名菩萨多罗。幼年时拜迦牟尼的大弟子迦叶的后裔般若多罗为师,学习大乘佛教,按时观壁养性,从不懈怠。成功后问道“应去何处教化?”般若多罗告诉他:“应去震旦(中国)”。梁普通元年,达摩漂洋过海到达广州,后辗转至嵩山少林寺,在寺后找到一天然石洞“九年面壁而坐,终日默然”。相传因达摩面壁时间太长久,而身影摄入石中,衣褶仿佛全有,故名“面壁石”,又叫“影石”。达摩面壁禅定对中国佛教影响很大,人们把达摩提倡的禅定静虑,清除杂念,顿悟成佛的方法,称之为禅学。他所开创的这一中国佛教宗派为禅宗。“南山禅寺”就是禅宗佛寺。达摩坐禅时间久了,起身活动活动手脚,这就是所谓“罗汉拳”又叫“十八罗汉手”。后人在此基础上,博采百家之长,发展成一套少林拳法。达摩把衣钵法器传给弟子之后,离开了少林寺,游于龙门千圣寺,据说在洛水之滨遇毒身亡,葬于熊耳山(今河南省宣阳县)。

惠能 唐代僧人。中国佛教禅宗六祖,一作慧能,俗姓卢,范阳(今北京大兴)人。幼随父流放岭南新州(新广东新兴)。父亡随母移居南海,艰辛贫困,以卖柴为生,24岁时,得人资助,北上参学。唐龙朔之年(661)在黄梅谒见禅宗,五祖弘忍。五祖让他先做杂务,每天劈柴,踏碓,干了八个多月。当时弘忍已非常老了,急切地想找一个传人。于是他就吩咐弟子作诗歌来评选。其中的一个弟子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传惹坐埃。”弘忍听后,觉得不深刻,也就没有收他为传人。而惠能作了一首诗歌并写在了墙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看后,立即把他叫到屋内传给了他袈裟和饭钵,并让他立刻到南方去。惠能到了广州法性寺说法。一天,他听见到两个小和尚在争辩,一个说是“风动”,一个说是“幡动”,惠能走上前去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在动”。他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这一偈语,不但扼要地说明了禅宗源于般若,而且为禅宗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于后来各派禅师们的建立家庭,影响极大。后来,惠能在新州国思寺涅盘,韶、广二州门人,将惠能的遗体请到曹溪南华寺供奉至今。

百丈 百丈是唐代洪州百丈山的大智禅师怀海、马祖道一禅师的法司。他/首创了禅门的规式,名叫“百丈清规”。百丈在讲经说法时,每天都有一位老人前来听法。每天都随众人离去,可是有一天,这位老人没有走,百丈禅师就问他:“您有什么事,您是哪里人?”老人答道:“我本是这座寺院里的住持方丈,只因在讲法时说错了一个字,有人问我,出家人还落因果否,我回答为不落因果,就做了五百年的狐狸,现在请您替我回答,让我脱离狐身。”百丈答道:“不昧因果。”老人听后顿时茅塞顿开。礼拜百丈后说:“明天您到山后去给我的狐身做法,就能让我恢复人身。”第二天,百丈招集寺里的和尚,到后山去举行葬礼。众和尚都很奇怪,寺里没有老和尚涅磐,怎么会如此隆重?到了山后,果然在一个隐蔽的地方发现了一只大狐狸的遗体。事后,百丈禅师才跟众和尚把事情的经过讲述了一遍。他告诫众和尚,一定要深刻的理解“因果”的真正含义,不要不懂装懂。

西方三圣 二楼供奉的是西方三圣,中间的是阿弥陀佛,两侧分别是大势至和观音菩萨。

阿弥陀佛,梵文“阿弥陀婆佛,阿弥陀庚斯佛陀”音译的略称,又飞称“弥陀”意译“无量光”、“无量寿”。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为净土宗主要信仰的对象。他有十三个名号:无量寿佛、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焰光王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天称光佛、超日月光佛。在这十三个名之中,尤以“无量寿佛”最重要。传说阿弥陀佛是一位国王,闻佛讲经说法,心中皆大欢喜,遂毅然舍弃国家与王位,出家为沙弥,法号“法藏”,在佛前发四十八愿,经过无量的劫难,法藏积累了无量功德,后果然修成正果(成佛),号“无量寿佛”,其所在世界为西方净土极乐世界。势至是佛教传说中的一位大菩萨。大势至是佛教传说中的一位大菩萨。这位大势至“以智慧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地狱、饿鬼、畜生),”得无上力。是故,号比菩萨大势至。所以说,大势至菩萨是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得弥陀侍者。但是,大势至菩萨的名气大大小于观世音的名气,所以在世俗中的知名度不太高,无法与大哥观世音媲美。

鼓楼 鼓楼里放置了一个直径为1.8米的大鼓。“晨钟暮鼓”。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据佛经上说,人到这世上,要经受108种大磨难,而要消除这些磨难,除了观音菩萨手上那挂108颗珠的佛珠串之外,一声钟声或鼓声也能为你消除一大难的。

南山大佛

走出南山禅寺,现在我们去参观南山景区最大的亮点南山大佛。这尊举世罕见的锡青铜大坐佛,高38.66米,重约380吨,连底座高47.46米,莲花座下,有三层建筑,总计高度为18.8米,面积为8900平方米,包括功德堂、万佛堂和佛教文化艺术博物馆。底座前面这个台阶共有360级,高58.66米。从底面到大佛头顶,高达102米。大佛由232件佛体,108块莲花瓣、302个发髻,总共642块锡青铜铸件

组合而成,内里骨架钢材达120多吨。38.66米有多高,47.46米有多高,102米有多高,打个比方,它分别相当于一幢十层、十七层和三十五层楼房的高度。

在中国,高度22米以上的青铜大坐佛共有四尊:一尊是宋朝开宝元年铸造的22米高的河北正定隆兴寺大佛;另一尊是1918年西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铸造的26.2米高的“强巴大佛”;第三尊是1990年香港大屿山木鱼峰上耸立的高26.4米的“天坛大佛”。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尊“南山大佛”超过了“正定大菩萨”、“强巴大佛”、“天坛大佛”,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高的青铜大坐佛! 这位大佛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是北印度人,他是迦毗罗国王的太子,姓乔达摩,名字叫悉达多,关于他的成佛,佛教界流传着一个十分动人的传说故事。他从小生活在宫廷里,过着十分优裕的生活,父亲见他天资聪慧,相貌奇伟,能文善武,对他希望很大,期望他继承王位以后建功立业,成为一个“转轮王”。可是悉达多看到当时古印度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看到人世间众人所经历的生老病死等种种苦难,决心寻求摆脱世界上这些苦难的办法,终于在29岁那年(一说是19)舍弃王族的豪华生活,换去太子的衣服,剃去头发,成为一个修道者。春去冬来,在六年的苦行生活中,他做了种种残酷的自我折磨,但换来的却是消瘦的面容和虚弱的体质,事实使他懂得苦行是徒劳无益的。因而他毅然放弃苦行,步入尼连河,洗净身上的污垢,随后又接受了一位牧女供养的糜乳。在恢复了气力以后,他独自来到伽耶城外的毕钵罗树下,盘腿而坐,排除各种诱惑和干扰,静静思考,终于在第七天深夜获得大彻大悟,成为佛陀。因为他是释迦族人,所以人们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又因为他最终成了觉悟者,也就是佛,所以尊称他为释迦牟尼佛,他成道的那个地方称为菩提场,毕钵罗树则被称为菩提树(菩提的意思是对佛教的、真理的觉悟)。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徒认为农历十二月初八日是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于是就把这一天定为“成道节”。 南山大佛双目垂视睿智慈祥。 不论你靠近或远离,他的眼神都在向你张望。随着人的靠近或远离,眼睛仿佛在微微开合,靠得越近就愈觉得佛祖在关切您一样:他的嘴角似笑非笑,欲言而未语,使人倍感亲切,引发种种遐思和联想。 大家可能注意到大佛的胸前有一个“ ”字,这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标志,象征着太阳与火。佛教中以“ ”为佛陀,原来不是个字,唐代女皇武则天时,定其音读为“万”,过去胶东地区有个以道院名义举办的慈善机构,叫“ ”字会,这个机构的标志也是个“ ”字。有人可能还要提出疑问,这“ ”字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党的党徽么?我们说同样一个“ ”,但二者是有明显的区别的,佛教的“ ”字采用金色,“ ”字会则采取红色,而纳粹党的党徽不光是黑色,而且是斜角形的右旋“ ”。

现在我给大家讲大佛的手势。 右手的招手之势,叫做“施无畏印”,表示拔除痛苦。左手放在膝上,掌心向上,叫做“施与愿印”,表示给予快乐,愿普天之下众生都无忧无虑,尽享欢乐。

请大家继续往下看。“南山大佛”的坐姿叫做“结跏蚨坐”(盘腿而坐,脚背放在股上,是佛教徒的一种坐法),那么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坐在莲花座上呢?佛经中说,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天上的莲花不出上百瓣,净土的莲花千瓣以上。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表示由烦恼而至清净。莲花开放于炎热的夏季之中,炎热表示烦恼,水表示清凉,莲花为烦恼的人间带来清凉的境界。所有从烦恼中得到解脱而生于净土的人,都是莲花化生的。所以他们或坐或站,都在莲台之上。 各位朋友:说到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一件让你们既惊喜又十分吉祥的事情。猜猜看,我们现在站的位置,这个地方曾经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活动?对了!正如这位朋友所说(如果没有猜中,就说:你们真的猜不出来吗?那我告诉你吧)这里正是南山大佛开光仪式的主法台。大佛开光的日子是经过法师和各方面有识之士,反复权商,选了又选的,二00四年农历闰二月二十九日(公历4月29日),大家想一想,等到下一个闰二月二十九得多少年啊。对!最起码六十年,可见就日子而言已经十分稀罕了。更稀罕的事情还在后面哪。那一天举行了两堂大型仪式:早上六点是南山禅寺又果大和尚升座的仪式。天不亮寺院门口就已经聚集了无数的法师和信众,他们都是不远千里从外地来向方丈祝贺的。六点整,钟鼓齐鸣,旗幡飘扬,又果方丈在前有仪仗队开道,后有诸山长老的簇拥下,穿过山门及各个殿堂直至法堂,由德高望重的中国第一长老,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本焕长老为他送座。就在仪式进行的过程中,东边天际显现出两个七彩光环,一直到升座仪式结束时才慢慢地消失了。你说奇怪不奇怪吧?

没过多久,更稀罕的事情又发生了:上午九时是南山大佛开光仪式开始的时间,当时晴空万里,天空湛蓝湛蓝地,参加法会的各地来客,不管是何身份,都在阳光的照射下静静地等候着。快到九点的时候,东边天空出现了一个十分清晰的七彩光环,与前一次出现的光环不同的是:当光环放出七彩光时,光环的上下沿各有两条光带向外延伸,在远处交会,在天空中形成了一只硕大无比的眼睛!目睹这一瑞象奇观,法师们惊喜了,在场的信众惊呆了,大家屏住呼吸,静静地仰望着这一极为罕见的瑞象。这只硕大无比的眼睛,它一眨不眨地静静地俯视着大地,注视着法会现场的所有众生,让人们感到是那么的慈祥,那么的深邃。这一极为罕见的瑞象持续了整个开光法会的全过程,接近十二点时才慢慢退去。还有,当功德主宋作文先生宣布大佛开光时,一架喷气式飞机从日晕光环中穿插而过,撒下一条洁白的长练,有人说那是喇嘛从遥远的西藏送来的哈达,也有人说那是释迦牟尼送来的象征开光的绶练。日晕灵光、天人感应的佳话,一传十,十传百。那几天,四方信众涌向南山大佛,纷纷拈香跪拜。你们在这里站一站,不知要带回多少吉祥和福气回家呢!这些照片,是新闻记者现场拍摄的,大家还可以到功德堂看看当时的录象。

据资深的法师后来解释,这一瑞象是极为罕见的“开天眼”,亦叫“开佛眼”。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事后看到照片时惊异地脱口而出“人天眼目!”这一瑞象的出现必须具足两个条件,第一举行法会的现场必须有真正德高望重的法师,那天我们请来了全国资历最老年岁最高时年九十八岁的本焕大和尚,第二是在法会现场必须有诚心诚意地真正大功德主,南山集团老总花费了大量心血,为我们建成了这样秀美幽雅的南山景区,这样雄伟壮观的南山大佛,和能与任何名山宝刹相媲美的南山禅寺,这样的功德真是无量啊。

最后,让我们用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诗句,来赞颂这尊世界上最高最大也是最重的锡青铜大坐佛: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功德殿 底座的第三层为功德殿,是铭记善信捐建佛、寺功德的殿堂。凡捐资200元以上的功德主均可在殿内留名,南山禅寺大德法师还定期为功德主祈福回向。殿内有杭州金星铜饰公司制作的31块含124个佛陀应化故事的紫金铜雕工艺壁画。

万佛殿 底座的第二层万佛殿,殿内供奉用浇铸南山大佛所余之铜材铸造的9999尊真身小佛像,与南山大佛共成万尊,取“万佛朝宗”之意,故名万佛殿。殿内真身小佛像均可迎请或寄名供奉。这个万佛殿的规模气势举世无双。 佛教历史博物馆 底座的第一层是佛教历史博物馆,建于南山大佛基座内,总面积1800平方米,以印度佛教时期,中国佛教传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产果期为展示主线,利用文字介绍,文物、图片、多媒体等各种陈展形式,全面展示了佛教的历史起源、传播、演变以及对中国文化艺术的深刻影响,营造出一个意蕴空灵,禅境独具的佛教文化空间。馆内珍藏了价值近亿元的历代木雕、石刻、铜铸佛教造像和藏地*赠送的释加牟尼真身舍利及莲花生大士法衣等珍贵文物。

南山道院 看完了南山大佛,我们一定对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除了佛教文化之外,还有道教文化,儒家文化。现在我们就去参观了解组成我们景区的另一部份道家文化景观。道家文化景观包括灵源观和以延真宫为蓝本而修建的南山道院。

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观是道教文化的集中体现。中国最有名气的道观被称为“洞天福地”,全国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南山道观就是七十二福地之一。所以,您踏进了南山道院,就是进入了人间福地,这是您的幸运,也是您的福气。

延真宫 延真宫大约建于晋代,隋代叫升天观,唐代叫仙君观,门匾上写着“尉迟敬德二次重修”。尉迟敬德名叫尉迟恭,与秦琼同为唐代著名的开国武将,《隋唐演义》上把他列为隋唐第十八条好汉。这样一位战功卓著权高位重的朝廷大臣重修延真宫,说明延真宫远在隋唐时期就是国内著名道院了。宋代皇帝宋神宗赐山门匾额为“延真宫”,从此名称确定下来。因为延真宫修在卢山上,山上山下各一座道观,所以俗称上观、下观(现在的上观村、下观村就是以此命名的),合称卢山观。从元、明清到民国初年,卢山观的名气大得很,齐鲁大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时,山东一带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说山东,道黄县,黄县有个卢山观。山青水秀风光好,无龙聚会盖大殿”(黄县,就是现在的龙口市)。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日。是西王母的寿辰,百姓们便云集延真宫,为王母娘娘庆寿,名叫神会。那时,山上人流如织,香烟缭绕,各地商政也纷纷前来设摊赶会,可谓极一时之盛。同来的还有八仙,他们为王母娘娘庆寿以后,就要取道蓬莱各显神通过海了。所以民间素来就有“南山庆寿,蓬莱过海”的说法。关于八仙庆寿的故事,我们到庆寿宫再详细讲解。

1998年南山集团对延真宫进行了恢复建设。改名为南山道院。

影壁 您首先看到的是汉白玉影壁,这座影壁长19.8米,高4.9米,上面雕刻着王母娘娘、麻姑、寿星、八仙等33位神仙,这里所展现的是八仙南山庆寿、蓬莱过海的故事。

钟鼓楼 影壁两侧有钟楼和鼓楼,早晨敲钟,傍晚击鼓就是我们常说的“晨钟暮鼓”。“松舍青灯闪,云堂钟鼓沉”,就是道家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这儿请您看一下南山古文化苑导游图。

游览南山古文化苑有东路、中路、西路三条路线:东路有三星殿、关圣殿、元辰宫、生肖殿、财神殿、香山祠、南风塔、忠烈祠;中路有望鹤楼、三皇阁、三官殿、圣母殿、雷公殿、庆寿宫、徐公祠、通玄阁;西路有医圣苑和八景宫。今天我们从东路参观。

三星殿 这里是三星殿,殿中供奉的是人人喜欢的福、禄、寿三位神仙。 福星 福的概念自古十分广泛,可以解释为福运、运气、幸福。福神执掌祸福,道教中地位颇高的三官大帝——天官、地官、水官,分治天、地、水三界,其中天官主赐福,地官主赦罪,水官主解厄,所以民俗尊天官为福神,与寿星并列。天官的形象常见于民间年画、版画、以及剪纸等。最著名的画题是“天官赐福”。福神作为幸福之神,因此在生活中出现了大量与福有关的俗语,好地方叫做“福地”,好消息叫做“福音”,长相好叫做“福相”,马到成功的人叫做“福将”,给人带来好处的人叫做“福星”,到南山道院来参观游览叫做“大饱眼福”,将会给您带来福运。

禄星 名叫文昌,执掌功名利禄。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宫。这六星是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司禄等。民间的文昌君是东晋人张亚子,在抗击前秦苻坚时战死。民间为了纪念他,称为“张仙”,为他立庙,称为文昌帝君。文昌帝君除有抗击战死、忠主救民之功绩外,对母亲十分孝敬,为病中的母亲吸吮疽脓,割自己腿上的肉给母亲吃,还用法箓为百姓治邪祛瘟,这一切说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据说文昌帝君曾七十三次化生人间,做过士大夫,为官清廉, “济人之难,救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因此,天帝命文昌帝君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也就是说凡是民间乡举里选,官衔高低,上级嘉奖,官职升降,都归文昌帝君管理。各位如果想求官求禄,不妨拜一拜文昌帝君,只要你能像他那样孝顺父母,勤政爱民,保你步步高升,飞黄腾达。你的官做的越大,为民造的福就越多。此外,文昌帝君还执掌科举考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主管升学。所以,望子成龙的家长,应该拜一拜文昌帝君,保佑自己的孩子升上重点,考上名牌,取得硕士、博士、博士后学位,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专家学者。

寿星 又叫“南极老人”、“南极仙翁”,原本是两颗星,为二十八宿中东方苍龙七宿的角、亢二宿。寿星人格化以后,常被塑造成一位可亲可爱的长者,他一手拄着龙头拐,一手托着大寿桃,笑逐颜开,俨然就是一位和善的老人,是一种历传不衰的吉祥的象征,民间也称长寿的为“寿星”、“老寿星”。从周秦开始,历代都有奉祀寿星的活动,东汉以后,列为国家祀典。寿星的职掌,最初是国运之长久,以后被奉为世间寿考之神。《西游记》第七回有四就南极仙翁的精彩描写:“霄汉之间现老人人,手捧灵芝飘蔼绣。长头大耳短身躯,南极之方称老寿”。有道是五福寿为先,用现在的话说,健康是最大的幸福,祝各位健康长寿,像我们南山的名字一样,“寿比南山”。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福星、禄星、寿星连在一起,合称“福禄寿”,他们代表着福运、官禄、长寿。有福、得禄和长寿三个目标,一直是中国道教信徒和普通民众追求的共同理想。因此,明代以来,民间对福禄寿三星的奉祀经久不衰。但是,在全国的道教宫观中,福禄寿三星殿一起供奉的极为少见。所以您到南山旅游,盼福得福,祈禄加禄,求寿增寿。据说,乾隆皇帝喜欢供奉福禄寿三星,所以他多福多寿多男子,至于他的禄,也就是官,更甭说了,大皇帝,到头了。 喜神 两旁的是和合二仙,分别叫寒山子、拾得子,你看他们俩个喜笑颜开,天生是一双喜神模样。在生活里,也十分重视和合二字,例如“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等;在事业上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老人们说青年男女若能得和合二仙的垂爱,也会得到幸福的姻缘。 武财神关羽 这里是关圣殿,所供奉的是三国名将关羽,关云长,一共有四个殿堂,分别叫做结义堂、娘娘祠、关圣殿、三祖祠。

我们首先进入结义堂,所展现的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场面。传说张飞当年在涿州卖肉,关羽从这里经过,两人打了起来,刘备推车卖草鞋,见两个人打架,到中间一分,两人谁也打不到谁了,这叫做“一龙分二虎”,关、张二人服了刘备,尊他为大哥,在张飞家的桃园里结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至今河北涿州的人还津津乐道“一龙分二虎”的故事。 现在来到的这里是娘娘祠,里面供奉的是关公的夫人和他的儿子关兴、女儿银屏公主。传说关公成神之后从来不把事情交给夫人来办。有一回他要到天宫参加众神大会,把庙里的事临时交给周仓掌管。这一天,一个农夫前来求雨,一个染匠同时来求出太阳晒布,一个樵夫又同时来求阴天,一点风也不要,又有一个船夫同时求风使船,搅得周仓毫无办法,消息传到关夫人耳中,夫人念出一首诗,诗是这样的:晚上下雨白天睛,农夫染坊都欢迎;山上彩云常搭伞,顺河吹些溜溜风。关公回来以后,周仓谈起夫人处事的过程,关公也很佩服,从此关公庙里才为关夫人塑像。

关圣殿,正中的一位是关公,左边第一位是张飞,第二位是马超;右边第一位是赵云,第二位是黄忠,他们是与关羽并列的五虎上将;右侧东为周仓,西为赵累;左侧东为关平,西为王甫,他们是关羽的部下。作为忠勇和正义的化身,所向无敌的战神,他的周围自然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猛将,也都有精彩的故事在民间流传。

这里是三祖祠。中间是关羽的曾祖父,左边是他的祖父,右边是他的父亲。关羽出生在一个贫民之家,关于关羽的生平《三国志》中有较详细的记载,但是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人们所熟知的关羽的故事主要来自《三国演义》和民间传说。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州(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亡命奔涿州,与张飞跟从刘备起兵,建安五年,关羽败在曹操手下,为曹操所收留,于白马坡斩袁绍大将颜良,被曹操封为“汉寿亭候”,后来回归刘备。镇守荆州时,曾水淹七军,后来荆州失守,败走麦城,不屈而死。死后追谥为“壮缪候”。当地人在他丧身之处当阳玉泉为他立庙。他的曾祖父和祖父,生平事迹不详,据说他的父亲名叫关毅,儿子很小时他就教他读书识字,长大以后,又教他习武,读《春秋》,关羽在家乡时一直随父亲耕读,还曾帮助父亲经营铁匠铺,看来,父亲对关羽的影响是很大的了。

关羽被民间奉为武财神。武财神有两位,另一位是赵公元帅,但是北方民间几乎不供奉赵公元帅,只供奉关公。为什么呢?因为赵公元帅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虚无缥缈,而关羽则是现实中的人物,实实在在。他忠心耿耿,曹操为了收买他,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赐给他高官厚爵,豪宅美女,他一概拒绝,心中只有刘备;他勇冠三军,叱咤风云,斩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他过五关,斩六将,单骑走千里,古城前三通鼓罢斩了老蔡阳;他水淹七军,杀庞德,擒于禁,威镇华夏;麦城兵败之后,他宁死不屈,慷慨就义。把财产交给这样的神来保护,是再放心不过了。民间供奉关羽,是从清代乾隆年间开始的。据说乾隆下江南的时候,晚上微服私访,经常听到身后有沙沙的步履声,乾隆喝问:“身后何人?”身后回答:“二弟云长保驾!”这说明乾隆就是刘备转世。于是乾隆就封关羽为“协天大帝”,这样,关羽既是玉皇大帝的高级参谋,又是人间的财务总监。于是,修建关帝庙之风大盛,龙口市每村有几个大姓就有几座关帝庙,关帝庙比村庄的数量多得多,大约有一千多座,是全国关帝庙数量最多的县级市。这与龙口人善于经营、生财有道并且希望有一个能保护财产的理想之神仙是分不开的。

元辰宫 这里是元辰宫,包括元辰殿和生肖殿。

元辰殿内供奉的是斗母,也叫斗姥。斗母其实就是人类很早注意的北斗星,传说她生下了九个儿子,分别是勾陈、北极、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九颗星,因此人们又叫她是众星之母。

紧随在斗母之后的是六十甲子像。中国传统的历法,是天干地支法。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循环配合,由甲子起,到癸亥止,共得六十,以此计年,六十年一轮回,俗称六十年还甲子。后来还用其计月计日,两角落为“左辅”、“右弼”二将。

民间俗信本人出生之年为本命年,并把六十甲子星宿化,成为六十尊元辰星宿神,认为礼拜本命元辰神,能够保佑自己吉祥如意,一生顺利,这种活动叫做“求顺星”。为了帮助大家找到自己的本命宿神,我们编写了一个对照图片表供查对。

这里是生肖殿,生肖也叫属相,将十二地支配生肖,形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系列,十二年一轮回,因为道教讲究阴阳调和,所以我们这里供奉六尊男神,六尊女神。人人都有一个属相。您可以在这个殿里找到自己的属相。

文财神殿 这里是文财神殿。在中国财神很多,但是流行最广的是两位文财神,两位武财神。两位武财神,一位是我们刚才见过的关公,一位是赵公明,民间也称他是赵公元帅;两位文财神,一位是比干,一位是范蠡。

这里供奉的就是两位文财神。

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生性耿直,看到纣王残暴昏庸,进朝劝说,纣王不听,他在朝堂连站三天,纣王大怒,骂道:“照你所说,我是昏君,你是圣人。我听说圣人的心是七窍玲珑的,我倒要挖出来看看!”于是将比干剖心致死。比干死后成神,因为他生前正直无私,死后无心,对世人不偏不倚,所以让他掌管世人的财运。

范蠡原来是楚国宛邑三户村的平民,后来在越王勾践手下为臣,协助勾践复国,建立了霸业,官至上将军。功成名就之后,不辞而别走上了创立家业(货殖)的道路。他先到齐国,更名鸱夷子皮,开荒种田,成了当地首富。齐王知道以后封他为相,他交还相印,把财产分给乡邻友好,悄悄到了山东定陶,改名陶朱公,经商为业,几年之后又成巨富,“陶朱公”成了乐善好施的富人的代名词,死后被人奉为财神。还有一种传说是西施和范蠡是青梅竹马的恋人,为了使吴王夫差不理朝政,范蠡忍痛将西施献给夫差。吴国灭亡夫差自杀后,范蠡、西施“有情人终成眷属”,后来两人双双成仙,天天在西湖上泛舟饮酒,英雄美人的佳话千古流传,这幅壁画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比干和范蠡所以被奉为财神,看起来和他们的正直和有才识是有关系的。 塔院 现在我们到了塔院区。

塔院区内有香山祠、南风塔和忠烈祠,院内外还各有一座阁老坟和仙人坟。 这座殿堂叫做香山祠,里边供奉的是妙善公主,妙善公主是观世音菩萨修成前的名字。据传说二千多年前,慈航大士看到人间苦难恶劫太多,因而投生凡间,成为兴林国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公主。她既不羡宫中的荣华富贵,也不顾父王和母后的百般劝阻,坚持要吃斋念佛,出家修行,后来被关进冷宫,接受苦活的惩罚,但是这也没有改变她出家修行的愿望。妙庄王无奈,只好暂时允许妙善公主到香山修行学道,但妙庄王暗中吩咐香山百雀寺住持百般刁难妙善公主,希望通过这样能让公主改变初衷,但妙善终不悔改,于是妙庄王令人放火烧掉百雀寺,把妙善公主斩首,天神暗中救护,帮助妙善公主还魂人间,继续在香山修行,后来妙庄王患了一种怪病,群医束手,听神僧告知香山有大仙能治这种病。这大仙就是妙善公主。她剜下自己的双眼,割掉自己的双臂,做成药,救了自己的父亲,妙庄王在妙善公主的孝心和道行感召下,开始悔悟,妙善公主终于修成正果,被封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千手千眼无限灵感观世音菩萨”。清代大作家蒲松龄说:中国有三位神仙法力最为宏大,一位是关公,一位是吕洞宾,一位就是观音。正因为此,道教为适应众信的需要,争取信众,妙善公主又成了道教中的神祗,称为“慈航真人”。

耸立我们面前的这座十一层密檐式青砖塔高19.9米,名叫南风塔。按说“塔”这种建筑本是古印度佛教建筑,专用做埋藏佛骨,又称“窣堵波”或“浮图”。从二千年前传入中国,很快被接纳并改造成为富函汉文化内容的一种建筑形式,成为堪舆地理学科“益卑补象”的风水建筑,在这里,南风塔正是一座补益“马鞍型”山脊的风水塔,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存的数千座塔中约计百分之七十都属于风水塔。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极强的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能力。

您首先看到这位是虞舜,在唐尧时代当了三十年的摄政(相当于宰相),接受禅位又当了18年君王,他督导大禹治理了河川水系。了解当时农民的疾苦和贫困。所以,当他被唐尧委以重任以后,一直把领导臣民发展生产、提高臣民的生活水平放在第一位。他自己作词谱写了一首“南风歌”,所以我们现在参观的南风塔就由此得名。

忠烈祠 这里是忠烈祠,这位是以“精忠报国”而著称的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及其夫人。岳飞,字鹏举,事母最孝,家贫而刻苦读书,尤其爱好《左氏春秋》和《孙吴兵法》。宋高宗曾赋予手书“精忠岳飞”四个大字的锦旗,并授“河南北路招讨使”。他率军大败金兀术于郾城,正在进兵朱仙镇准备渡河之际,奸臣秦桧力主议和,发金牌12道将岳飞招回,害死于狱中。宋孝宗时谥号“武穆”,宋宁宗封为“鄂王”,由于岳飞生前是抗击金军的元帅,所以称其为“岳元帅”。 阁老坟 这里是阁老坟,阁老是就是明代龙口藉的范阁老,名叫范复粹,明万历年间的进士,历任四朝元老,崇祯十三年(1640年)任内阁首辅,就是通常所说的宰相,他为官清正,敢作敢当,1641年因病辞官回到家乡,1644年清兵人关之后,他以明朝遗臣自居,不肯作清朝的官,隐居卢山南面卢山观,自建洗心洞,并自撰楹联,写的是“洒尽亡国泪,洗净老臣心”,以示坚贞信念。1657年,老死林下,其子范延风遵遗言秘密葬于这里。因其生前忠正刚直,高风亮节,乡民于卢山观院辟地修建阁老殿以示纪念。

通玄阁 通玄阁为标记张果老—通玄先生的功德而造,八仙中的张果老,此仙原名张果,唐玄宗时请他到皇宫里,见他能未卜先知,赐号通玄先生,那时他就有一千多岁了。张果老的宝器是纸驴,民间传说“果骑一头驴,日行数千里,休则折叠之,其厚如纸,用则以水吐之,则成驴矣!”您看到这阁外的石硼上,清清楚楚的有几个驴蹄印儿,关于这个蹄印,还有一段传说。传说在若干年前,黄县(也就是现今的龙口市)地方发了一场大水,人们纷纷往南山这边逃,一路饥渴难耐,这时候就见一个老人骑着一头毛驴从水上一路走过来,边走边分给百姓粮食吃,所以您现在看到的正是当年张果老来送粮时留下的印迹。 南山庆寿 蓬莱过海 这就是庆寿宫,讲的就是八仙为王母娘娘南山庆寿的故事,这个故事广为流传,成语“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就是从这里来的。 八仙是大千世界的一个缩影。从性别看,虽然多数是男性,但是有妇女代表何仙姑;从年龄看,可说是老中青三结合,老者以张果老为代表,中年以吕洞宾为代表,青年以蓝采和、韩湘子为代表;从出身看,有皇亲国戚曹国舅,将相高官汉钟离,宗教人士张果老,知识分子吕洞宾,艺人蓝采和、韩湘子,还有残疾人李铁拐。他们虽然神通广大,但是散居各地,从来没有聚在一起,他们虽然都想渡过惊涛骇浪的大海,但是单打独斗是难以达到目的的。于是,由张果老提议,在三月三日以给王母娘将庆寿的机会,集中起来,靠集体的力量渡过大海。 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是天界中的夫妻,这一年三月三日王母娘娘寿辰之际,玉皇大帝赐了16个大字:“状元及第,连中三元,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于是,王母娘娘决定到下界找一个名叫南山的地方好好庆祝一番,这个地方就是我们南山,这个庆寿宫就是根据这一传说修建的。

来庆寿的各路神仙很多,除了八仙而外,还有手捧寿桃的南极仙翁,有手托花篮的麻姑,有王母娘娘的六个女儿„„王母娘娘不是有七个女儿吗?另一个哪去了?我不说您也知道,她已经私自下凡嫁给了董永。

当仙童来报“八洞神仙来贺寿”,王母立即命仙童将八仙引入座席,寒暄完毕,八仙送上了由吕洞宾撰写的贺寿云轴《千秋岁》,词中写道:“蓬莱日暖,南山风光好;青山绿水,袅袅彩云绕。恰便是福如东海长流水,更似那寿比南山松不老。明日惊涛浪里行,今宵不惜金樽倒”。王母听罢大喜,并且明白了八仙准备明天过海的意图。于是王母命仙童把云轴张挂起来,只见云霞灿烂,光辉满堂。王母命韩湘子吹萧伴奏,命蓝采和执云阳板伴舞,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王母又邀请八仙同游南山,只见奇花盛开,异卉丛生,处处有异香,步步有仙乐。然后,王母命大设蟠桃之会,满满斟上一大樽酒,说:“八仙明日过海,本王为诸位壮行,请满饮此杯!” 当夜,八仙在南山休息一宵,第二天取道蓬莱开始了“八仙过海”之旅。

各位游客,如果你下一站的旅游地点是蓬莱阁,你就到那里去详细了解八仙过海的故事吧;如果你是从蓬莱阁来到南山,你就补上八仙庆寿这一课吧。要了解八仙过海的故事,只游蓬莱不游南山,或者只游南山不游蓬莱,都会留下遗憾。

徐公祠 这里供奉的是秦代的方士徐福。

据《史记》记载,徐福为齐人,他的家乡就是今龙口市徐福镇。当年的黄县是方士活动的中心,徐福可称方士中的代表人物。秦始皇时他受命东渡寻找不死之药,率领数千名童男童女,携五谷种子及百人的远航舰队东渡,先后到达今韩国、日本等地,架起了传播文明、沟通友谊的桥梁。直到现在日本还有许多地方都建有徐福庙;在韩国,人们传说,徐福完成了使命之后,从韩国起程回归,回到了中国,因此韩国济州有个地方名叫西归浦。徐福东渡成了中日、中韩世代友谊的象征。徐福是中日、中韩文化交流的先驱者。

圣母殿 现在我们来到了圣母殿,这里供奉的是泰山圣母,又称泰山娘娘、泰山奶奶,在道教中称为“碧霞元君”,在泰山上,她的神庙叫做“碧霞祠”,各地为她修的庙都称为“碧霞元君行宫”。我们的这一座圣母殿,也可以说是一座碧霞元君行宫。

泰山圣母,从古至今,众说纷纭,有的说她是古代的一个民女,成神以后叫做“玉女”。有的说她是黄帝七位仙女中的一位。宋代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皇帝登泰山封禅,在泰山玉池内发现女性古雕像,当即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从此这位女神才有了固定的尊号。

在民间信仰中,泰山圣母差不多是什么事都能管的,包括人的财运、官运、姻缘、健康等等。她的两侧左为送子娘娘和催生娘娘,右为眼光娘娘和天花娘娘,她们都是泰山圣母的得力助手。

三皇阁 这里是三皇阁景区,包括三皇阁和三官殿两组建筑。 三皇阁里所供奉的是天皇伏羲、地皇神农、人皇轩辕。

伏羲,就是太昊,传说他始画八卦,当时八卦有许多用处,所以人们把它当作文化起源的象征。人们还说伏羲最早教民畜牧和捕鱼,使人的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 神农,古书上称他为炎帝、烈山氏,相传他教人使用各种农具和耕牛,又教人烧制陶器,对于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起到了莫大的作用。他的更大的功绩是尝百草,作草药为人治病。传说神农为了找到能治病的药草,弄清每一种草药的药性,下决心把所有的草都尝一遍。后世传言神农是玲珑玉体,人能见其五脏六腑,因此他每尝一种草,都可以看到它在腹中变化,看清有毒还是无毒。神农一开始尝到了一种树叶,发现它在肚子里上上下下,往来巡查,有解毒的功效,神农将它命名为“查”,就是说它有查病的功能,这就是后来我们喝的“茶”。到最后,神农一共判明了981种药无毒,459种药有毒。可是有一天,他看见一种开小黄花的草,刚放入口中,就看见自己的肠子一节一节地断了,来不及服茶叶解毒,神农就死了,后人跟这种草叫“断肠草”。从此民间流传这样一句俗语:“神农尝药千千万,可就治不了断肠伤。”

三皇中的第三位是轩辕黄帝。黄帝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所以称作轩辕氏,他所建立的国家在一个叫“有熊”的地方。因此又称“有熊氏”,您看到这幅壁画是轩辕打败蚩尤的场面。

三宫殿 这里是三官殿,供奉着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能为人赐福,地官能为人赦罪,水官能为人解厄。三官的来历有多种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这三位神尊本是兄弟三人,他们的父亲叫陈子寿。龙王爷的三个闺女自愿嫁给陈郎,各生了一个儿子,俱是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老大是正月十五生的,元始天尊封他为上元天官赐福紫微大帝;老二是七月十五生的,被封为中元地官赦罪清虚大帝;老三是十月十五生的,被封为下元水官解厄洞阴大帝,因为道家将三官大帝的诞辰说成是在三元日,就是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中元七月十五日、下元十月十五日,所以三官大帝又叫“三元大帝”。

望鹤楼 望鹤楼由护法殿、望鹤楼等殿阁组成。护法殿塑王灵官和马灵官两位镇妖压魔的神将。望鹤楼塑道教最高神系三清和四御。相传晋代卢童子居山修道,跨鹤升天,乡民驻足于此望鹤飞升,后建望鹤楼以记此盛事。

右边这位是马灵官。道教作道场时常有请神的仪式,所请的神灵有马、赵、温、关四大元帅,当头的一位就是马灵官。道教认为他是斗魁星神,姓马名胜,生来三头九目,手持王戟金砖,背飞丹符之鸟,身跨火犀,常驱邪祛疫,济度世人。在民间传说中他有“三眼灵光”、“三眼灵耀”、“华光天王”、“马天君”、“马太爷”等名号,又说他“妻财子禄之说,百叩百应”。

左边这位是王灵官。王灵官,一般说是宋徽宗时的王善,但也有说是唐太宗时的王恶,传说他有膂力,性格刚暴直率。庙里的塑像,大多威武凶恶,额上有一眼,三目圆睁,锯齿獠牙,虬须怒张,披甲执鞭,有镇妖压魔气魄。王灵官被道教尊为护法天神,所以在大大小小的道观里他都立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灵官庙更是遍布全国各地。

三清殿 二层供奉的是三清,“三清”即玉清圣境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灵宝天尊、太清仙境道德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就是大家熟悉的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三清”同时又指的是三位天尊所居住的三清天、三清境。 道教把三清作为最高神,三清神像主要供奉在三清殿内,中间是元始天尊,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着“天地未形,万物未生”时的“无极”;左边是灵宝天尊双手捧着一个半白半黑,黑中有白点,白中有黑点的“阴阳镜”,象征着刚从无极度状态中衍生出来的“太极”;右边是道德天尊,他手拿一把画有阴阳镜的扇子,象征由太极而分化出的阴阳“两仪”。把这些合起来,正是一幅道教的宇宙图式。道教把“道”的时空性喻为“洪元”、“混元”、“太初”,有些三清像,元始天尊持圆珠,灵宝天尊持太极图,道德天尊拿扇子,正是“洪元”、“混元”、“太初”的人格与物像的象征。

其实道教最初尊老子为祖师,以老子《道德经》五千文为经典。但后来道徒们觉得老子一人不够用了,比不上佛教的三世佛气派,于是又塑造了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太上老君(即老子称道德天尊)仍为最高神之一,但已屈尊为第三把交椅。还有传说这三位是祖孙三人。元始天尊是盘古的儿子,灵宝天尊是元始天尊的儿子,老子是灵宝天尊的儿子。

老子,名耳、李聃,字伯阳,楚国苫县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人。据说他是天之精魄化生而来,某一天,天空黑如锅底,忽然一颗耀眼的流星划破黑暗,老子的母亲受惊后怀孕,整整怀了七十二年。老子出生时异于常人,他从母亲的左肋下钻出,而且满头白发,众人惊诧不已,干脆叫他老子。

老子是春秋末年的著名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据《史记》记载,他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室史,即类似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得以博览群书,学识过人。后见周朝衰败,隐居终南山,写出了《道德经》五千言。至此,中国的道教得以传播,《道德经》被作为道教的主要经典,老子推崇为道家的鼻祖,历代被道教信徒顶礼膜拜。

四御殿 一层供奉的是四御。道教神系的最高层次,除“三清”之外,还有“四御”,“御”就是“帝”的意思,“四御”就是辅佐三清的四位天帝。他们的全称分别是:

一、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

二、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

三、勾陈上宫南极天皇大帝;

四、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道教宣称,三清四御统领天地万神,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

玉皇大帝,在道教文化中被称为万神之王。他管辖一切天神、地祗、人鬼,他手下许多文武仙卿。武神有托塔天王、哪咤太子、巨灵神、四大天王、千里眼、顺风耳等。文神有太白金星、文曲星、丘弘济真人、许旌阳真人等。他还管辖四海龙王、雷部诸神以及地藏菩萨、十殿阎罗等等,因此玉皇大帝被列为四位天帝中的首位。

第二位是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他的神名来源于古代对星辰的崇拜。北极即北极星,是现代天文学中小熊座的星。星体的存在和运行,在远古时期就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不少帮助。如观察星体确定方向,利用星体运行变化来划分节气,根据农时来播种耕耘。据说紫微北极太皇大帝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北极大帝产生后,受到历代帝王百姓的礼祀。 这第三位是勾陈上宫南极天皇大帝,也是星宿演变而来。称他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南北极和天地人三才,统御众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在一些拜告天地、祈祷降雨的呈文中,勾陈与玉皇、紫微大帝同列榜首。

这第四位,是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与主宰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套,正所为“天公地母”。应该说,人类对土地的崇拜要早于对天的崇拜。宗教的演进,任何原始民族都是先亲地后尊天。

“后土”的来历有些含混,有的把后土作为人名,有的当成神名,有的说成官名。这是自然神演化为人格神的必然现象。

天为阳,地为阴,后土由最初的男神,到隋朝以后逐渐演变为女神,以皇帝配享,民间俗称其为“后土娘娘”。道士们称她为掌握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大地山河之秀的女天帝。

医圣苑 医圣苑包括抱朴堂和葆生堂两座殿堂。

抱朴堂内祀葛洪,及其岳父鲍靓,夫人鲍姑。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人(今江苏省),东晋著名道士,又是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和医学家,所著《抱朴子》是一部汇集天下奇术的异书;另外还著有《金匮药方》一百卷,后节略为三卷,称《肘后备急方》,内容包括各科医学,其中对天花、恙虫病等作了世界最早的记载。

葛洪出身炼丹世家,他为了学得祖上炼丹秘术,特意拜伯祖父葛玄的高足郑隐为师,得其真传,后来他又拜南海太守鲍靓为师,鲍靓精于道术,会占卜,他见葛洪是个人才,将来必成大器,便把自己的绝招倾囊相授,还把女儿鲍姑许配给他,鲍姑成了丈夫的得力助手。

葆生堂里供奉的是药王孙思邈和医圣张仲景。

孙思邈,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死于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活了102年,一生行医,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医书,因其医术高超,被神化称为药王。到宋徽宗时,就曾封他为“妙应真人”。孙思邈的神像,多为赤面慈颜、五绺长、方巾红袍。有的身边还有两个侍童像,一捧药钵,一托药包;有的身边还有一只老虎,这是根据一段传说而塑造的:相传孙思邈有一次外出为人看病,驮药的毛驴被老虎吃掉了。他当时就画了一张符,把山上的老虎全都召集到跟前,说明事情的前后,说别的老虎都可以走了,吃驴的老虎必须留下,那只吃驴的老虎果然留了下来,从此它就代替毛驴来为孙思邈驮药了。

张仲景,汉末著名医学家,名机,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曾任长沙太守,时值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钻研了《内经》、《难经》、《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并广泛搜集有关方剂,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总结了以前治病的经验,为后来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深得大医学家华佗的礼赞,因此被后人尊崇为医圣。 八景宫 八景宫里有八个景点,分别是道德殿、大成殿、西仙庑、仙师洞、东仙庑、砀山洞、中亭、半山亭。道德殿里供奉的是老子和他的十二个弟子。 关于老子这个人,司马迁作《史记》时已经有了不同的说法。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史称老聃,老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他是楚国苫县(今河南邑县)人,曾任东周史官,管理王室藏书。他比孔子大几十岁,是孔子的前辈。其著作《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后人把上篇叫《道经》,下篇叫《德经》,或者以著者为书名,称作《老子》,他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哲学罹的发起过重大的影响。

老子的十二个弟子,右面的是诃上公、王立莆、杨朱、列子、文子、尹喜,左面的是庄子、李宗、李宫、李注、李假、李解。

大成殿 大成殿供奉的是孔子及其四个弟子。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先世是宋国贵族,初为委吏和乘田等职,后周游列国,聚徒讲学,曾任鲁国司寇,并摄行相事。弟子相传有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孔子大力宣传“仁”的学说,主张建立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被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推崇为圣人。最后被封为大成圣先师。

四配祀分别为:

复圣颜子,名回,字子渊,鲁国人。唐高宗赠太子少师,玄宗赠兖国公,元文宗加赠复圣公。

宗圣曾子,名参,字子舆,鲁南武城人。唐高宗赠太子少师、睿宗加赠太子太保、玄宗赠成伯、元文宗加赠宗圣公。

述圣子思子,名饭,宋徽宗封沂水候、度宗封沂国公、元文宗加赠述圣公。 亚圣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宋神宗赠邹国公、元文宗加赠亚圣公。 八仙 东仙庑与西仙庑所供奉的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仙。八仙成为一个群体,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到明朝吴元泰写了一本《东游记》,才把这八位神仙确定下来,他们是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至于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各地有不同的说法。

东仙庑里供奉的是何仙姑、张果老、铁拐李、韩湘子。 西仙庑里供奉的是汉钟离、吕洞宾、蓝采和、曹国舅。 灵源观

走出南山道院,我们继续游览另一处道教建筑灵源观。 相传,古时候有座青石阶梯凌空而立,直插云天,无人能够登攀,便被认为是登天之路。过去上天梯下边的一片开阔地带上有一组依山而建、习称为“上观”的古建筑群。就是我们游览过的南山道院。与其相对应的山下还有一座道观,习称“下观”,就是我们现在要游览的灵源观。从上观到上天梯中间,陡峭的山涧之中有一座建筑精细,古朴坚实的砖石拱桥,桥额书“迎仙桥”。它是上观到上天梯的必由之路,那上天梯自然被道家说成是观中神仙登天的阶梯了。到了明代,人称“范阁老”的四朝元老、内阁首辅(宰相)范复粹因病告老,回归故里,明朝灭亡时,这位年已七旬的老宰相在上天梯旁边建了座洗心洞,洞口的楹联时“洒尽亡国泪,洗净老臣心”,道出了这位明代重臣的心迹。清代顺治年间,清帝欲征其出山任职,但他始终以大明遗臣自居,以年老多病为由,不与清王朝合作。民间盛传前来请其出任的清兵,知道他在上观隐居,便尾随而到,范复粹闻讯,事先在下观的东墙上写下了“下观到上观,十千零八万”,意思是说这里距上观山高路远,请他出山比登天还难。清兵至此看到这几个大字犯了愁,只好灰溜溜地回去交差了。

灵源观系元初道士王志全所建,因此地山泉喷涌,飞瀑激溅,故名灵源观。由于与上观遥相对应,俗称下观。道观南边的一个山庄,也因此而得名下观村,一直沿用至今。

过去的灵源观占地大约6亩。在绿树红墙掩映下,山门匾额上的“灵源观”三个贴金大字格外耀眼,进了山门,左右各塑一把门将军,手持利刃,虎视眈眈。沿山门往里是三清殿5间,内祀三清,殿中明柱上龙飞凤舞,形象逼真。另有老母殿3间、送神殿3间、疮神殿3间以及道士房等建筑。三清殿门西侧有棵白果树,干围5米有余,树高达30多米。庙东边是并排7棵两个人方能合抱的柏树,均系数百年之物。靠道边面向东竖一高约3.6米,宽1.5米的龟座螭首汉白玉石碑,碑首雕刻着蛟龙,盘旋萦绕,栩栩如生。碑上边铭刻着元初道士王志全创建灵源观的经过及部分参与人员的姓名。碑座形若乌龟。

道观山门正南50米有座戏楼,戏台长20米,宽10米,距地面高2米。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庙会,演戏酬神,周围20多个村庄的男女老少身着盛装,纷至沓来,香火十分兴旺。至二十世纪中叶,由于连年兵火战乱,早已破败不堪。 1998年南山集团重修灵源观,重修后的灵源观占地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830平方米,有山门、三清殿、老母堂、关帝庙、练功房等。

螭首碑 山门东侧这座龟趺螭首庙碑,是按照灵源观元代古碑的资料雕刻的。这座龟形的“龟蚨”座,是龙的第五个儿子。相传龙生九子,外貌都不像龙,这个老五由于善于负重,就被派上了驮石碑的用场。螭首,又叫螭头,螭是蛟龙一类的神兽,大约从汉晋以后的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这种螭首碑。中间是碑身,记载了灵源观的建筑年代和历史沿革,感兴趣的客人等一会儿可以仔细的看看。 哼哈二将 进入山门,两边是哼哈二将。都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据说哼将叫陈奇,他从鼻子里能哼出一股黑气伤人;哈将叫郑伦,他的嘴大,从嘴里哈出一股白气伤人。这两人死后被姜子牙封为“镇守山门”的守门神将。 三清殿 灵源观的正殿是三清殿,道教是我们国家的本土宗教,创教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在金元时期形成两大派别,一派是正一派,流行于江南、台湾一带,另外一个派别是全真派,广泛流行于我国北方。

关于三清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道教所说的三位神仙,另外一种说法的是神仙居住的最高天界,称为清天、三清境。

道教是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典著。《道德经》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一切万物都是由道演化而来的,道是无所不存,无所不在的。他把道的时空性演化成三个世纪,就是洪元、混元和太初。中间是玉清元始天尊,他手拿红珠,象征洪元世纪;灵宝天尊手拿如意,象征混元世纪;太上老君手拿扇子,象征太初世纪。他们的座排顺序是根据世纪出现早晚排列的,洪元世纪出现最早,所以代表这个世纪的元始天尊坐中间,太初世纪出现最晚,所以代表这个世纪的太上老君,就只能坐旁边了。

三清殿为五脊殿,一条正脊和四条岔脊上有许多小兽,这就是民间常说的“五脊六兽”,具有镇定避邪的作用。正脊上的兽头叫蚩吻,明代李东阳在《记龙生九子》一书中说,他是龙的第九个儿子,生性好吞,便被派来镇守屋脊。龙会行云布雨,古人把他安置在这里,是为了防止建筑物失火或雷击,具有“避雷针”和“灭火器”的作用。中间有两条胡须叫嘲风,平生好险,是龙的第三个儿子。岔脊上最前边骑凤的是仙人,后边还有五个走兽,从前到后依次为獬豸、凤、狮、狻猊、押鱼。龙口民间分别称其为走投无路、跟腚拌捣、赶尽杀绝、顺风打旗、摇旗纳喊。在古代这类装饰有着严格的等级界限,科举制度废除后,等级界限逐渐消除,这些小兽安装的数量有所突破,顺序也往往前后颠倒。在三清殿的两侧,东配殿是关帝庙,西配殿是老母堂。对于关公,大家在南山道院的关圣殿里已经了解很多,这里就不重复了。这里所以重建关帝庙,是对原来灵源观古迹的再现,是对历史的尊重,请看庙前楹联:

聘骑日理鼎分兴废事; 秉烛夜观春秋左传书。

关羽做为三国时代西蜀五虎上将军,英勇善战。白天日理万机,尽职尽责,堪称“马上战神”;夜晚秉烛观书,聚精会神,可算是“学习模范”。 伴侍关羽两边的是他的左右膀臂——爱将周仓和长子关平,这组塑像真实的再现了当年灵源观内关帝庙神像。

老母庙 老母庙内奉祀骊山老母,据史书记载,骊山女属于殷商末时人,嫁于戎姓,是一位具有非常才华的女子,遂有传闻“亦为天子”,她对当时的民族部落间的团结作出过重大贡献。唐宋以后传为女仙,尊曰老母。据传唐朝一书生李筌常游蒿山,在虎口岩石洞中得到“黄帝阴符经”一部,反复抄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理,深以为憾。后因事入秦,在骊山下路遇一老母,鬓髻当顶,余发半垂,扶杖而行,时路边野火烧树,老母自言自语说:“火生于木,祸发必克”。李筌听后大吃一惊,急忙施礼前问:“这里黄帝阴符经的秘文,老母何以知道?”老母笑着说:“我受此经,那是三元六周甲子以前的事了”。按三元一周为180年推算,三元六周当为1080年,李筌知道自己今天实实在在是遇上神仙了,当即毕巷毕敬地再三礼拜,请老母教导,老母叫李筌坐于树下进行了长篇解说,从上午直讲至下午快五点,老母对李筌说:“日已晡矣,我有麦饭,相与为食。”从大袄袖里拿出一个小瓢给李筌,叫他去谷中取水,李筌走到一个小水潭边,弯腰用瓢舀水,心想小瓢不大,得舀满点,还不知够不够两个人喝的,谁知这一瓢下去,可怎么使劲也提不起来,他哪里知道,这个瓢能舀干江河,是一个仙家法宝。手一脱滑,水瓢沉入潭底,十分懊丧地走回一看,老母也不知哪里去了,但见石头上放了一块麦饭。李筌饿极了,拿起麦饭狼吞虎咽吃了个精光。只感到全身如火周流,通体轻舒,精神倍长。从此,李筌不须再吃饭,进入“辟谷”状态,找个山洞,急忙将老母的讲解记录整理,对阴符经的生僻词语作为注释,攀上骊山第二峰“骊山老母”殿,认师至老母座下,荣登仙笈。庙前的楹联记的便是这件事。

经授阴符骊峰宣秘义; 壶飧李筌山原作注疏。

现在,我们走进灵源观的“练功房”,长时期以来,龙口一带武风盛行,灵源古观的道士出于防身护道的目的,早在道观创建伊始,就有“练功房”,内陈十八般武器。分九长九短,九长者:枪、戟、棍、钺、义、镗、钩、槊、环;九短者: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

各位游客,我的大家介绍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最后让我们用明代黄县知县贾璋的《游卢山》诗来结束这次灵源之旅:

卢山胜概冠东黄,几交登临兴未忘。 雨过云岩芝草绿,风生石洞药苗香。 高峰塔耸仙踪古,深井龙潜水气凉。 我谷凌云飞羽翮,穷巅一笑海天长。

(按:此篇导游词篇幅甚长,涉及到大量的佛教、道教常识。为了资料性,尽数保留在这里。但请导游员注意,千万别“背稿子”,而且万勿“卖弄”。佛学是门高深的学问;《道藏》、《续道藏》也均在五万卷以上。导游时应注意对象,有多侧重,有所删除。)

南山竹海景区导游词

南山竹海景区导游词

旅游景区导游词

贵阳旅游景区导游词

九寨沟旅游景区导游词

游牧部落旅游景区导游词

游牧部落旅游景区导游词

赵州桥旅游景区导游词

南山导游词

南山导游词

《南山旅游景区导游词.doc》
南山旅游景区导游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