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进教师汇报课评课稿

2020-03-04 00:19:3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12年新进教师汇报课评课稿

敬爱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感谢你们的掌声鼓励。说“点评”,我很惭愧。实事求是地说,我仅是代表学校教研室、语文教研组,将我们集体的智慧与在座的各位交流交流。

美丽的《太阳花》拉开了汇报课的序幕,袁老师把握住了阅读教学的规律,课堂设计从整体到局部,最后又回到整体,并且有意识地渗透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如:学习“五颜六色”这个词,袁老师先让孩子补充省略号省去的颜色,接着提问“用一个词来形容呢?”孩子马上齐声回答“五颜六色”。袁老师追问“生活中还有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孩子畅所欲言,有甚用“五颜六色”说出完整通顺的句子。袁老师联系课文,进一步补充呈现五颜六色的太阳花的图,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顺势过渡到“美美地读”,无痕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乐老师重视语文教学的读、说相结合,多次结合课文内容搭建孩子说话训练的平台,如“松鼠求狼放自己时可能会说些什么?”“请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大灰狼是怎样欺负其他小动物的。”不仅提高了孩子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有助于孩子理解文中角色。

声音甜美、心灵手巧的王老师为我们送上了一节用心良苦的《乌鸦喝水》。王老师请孩子扮演乌鸦,理解“到处”;师生合作演示“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这也是巧妙理解词语的方法之一。

前面三位教师都是现在执教一年级的,后面的三位全在五年级任教。

何老师结合“课后习题”拟定表格,孩子通过完成表格,理清课文内容,还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追求了高年级“读写结合”的理想境界,为孩子今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邓老师——作为本次汇报课唯一一位男士,最大胆。因为邓老师敢于放手,并伺机渗透方法,充分实现了孩子的主体地位,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至今还记忆犹新“学习新词,理解词语”环节:邓老师先让孩子在小组内互相提问,解决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又先请学生释疑;还解决不了的,最后才由老师帮助。这种方法很适合高学段学生学习生字词,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课堂教学严谨的唐老师带领孩子一次次贴近文本,安排较多的时间、机会给孩子读文。课堂中写作方法的合理渗透,更是一大值得学习的亮点。

诚挚感谢六位老师带给我们的精彩。接下来,我们结合这六节课,谈谈有关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思考。说得不妥之处,望见谅。

1、老师疏于对《语文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目标设定的了解和对学情的分析,导致确立教学目标时不恰当,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太高,如:一年级目标中涉及到,学生借助拼音进行阅读教学;最早在二年级才开始默读。一年级《太阳花》复习字词时最好先出示有拼音的,

再去掉拼音,注意完成的梯度;课文的呈现也加上拼音;读书时,不提出“默读”,只要求“不出声”或“小声”,更不要在阅读时附加太多的问题。(再者,教学形式应服务于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运用的任何教学形式都要从完成教学目标出发,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策略与方法,这是最基本原则。)

2、

一、二年级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课堂中(特别是语文课),一定要安排课中休息,可律动、游戏,随教师安排。(《乌鸦喝水》中有一个欣赏音乐视频的环节,遗憾的是播放时已经快下课了。)

3、一年级学生唱读现象严重,有的老师还“范唱”。我们得重视培养孩子的朗读习惯。朗读就像说话一样。(记得上次在长沙听课时,窦桂梅老师听到长沙孩子唱读时,她模仿孩子拖长音,反问“难道你们湖南人都是这样说话的?”)

4、课件不是万能的,不能替代板书、文本;不能花哨、闪动,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更不能让孩子合拢书,只看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知识才能放到课件中,并且文字最好用楷体予以规范。

5、课时观的问题。这次四节课是第二课时,可有些导入却像第一课时。

6、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正因为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所以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因人而异,要能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反馈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既要有对学生的出色表现加以肯定,又要有针对性地给

学生以提醒或纠正。课堂上我们早已强调不能物质奖励——给学生脸上贴星星、红花、发东西等;不能笼统地齐声表扬“棒棒棒”等。语文课上,我们要学会用准确的、生动的语言评价、激励学生。

7、注重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关注文本。(《松鼠和狼》中,“心地好”是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里孩子较难理解的词。当学生在前面说到“我扶着老奶奶过马路,心里很快乐。”老师在表扬孩子乐于助人时,可补充强调“你真是一个心地好的孩子。”)《乌鸦喝水》中,孩子在讲述可以让乌鸦喝到水的其他办法时,说在瓶子上打洞„„教师尊重个人体验,肯定了,可违背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可否追问“当时可以打洞吗?与乌鸦现在的办法比哪个好?”

顺便提到,拓展也要适度,《太阳花》的拓展可不可以换成“你喜欢太阳花吗?为什么?”先搞懂文本,搞扎实了,再拓展。

8、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教师要给时间、给机会,让学生读,学生一定会让老师一次次惊喜。)特别是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不管是哪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从读入手,以读带讲,尽量做到在读中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指导朗读时,请慎用“带着„„的语气读”类似的话语,也千万不要一开始就齐读。那究竟如何指导读呢?我们举三个例子,仅供参考:

(1)先联系实际体验理解,再读。如《松鼠和狼》第三自然段的教学:孩子交流完自己什么时候烦恼后,教师抓住情感体验——“狼

也很烦恼,所以很生气,它会怎么说?”请一名学生读文。如读得一般,则评价、引导“有点儿生气了。谁比他还生气?”再请一至两名学生读,最后“我们一块生气地来读一读”。

(2)教师不要过早、过多分析文本,强调如何读,可借助学生逐步引导。如《乌鸦喝水》第一自然段后两句的理解朗读:我记得,当时有个孩子已经带着自己的感悟读得较理想了,教师可依照孩子的朗读及时评价,悄然指导 “我从你读的 ‘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感受到了失望;‘怎么办呢?’问得也不错。”这样或许比生硬地讲解意思,要求学生用“高兴”、“失望”、“疑问”的语气来读,效果更明显。

(3)渲染氛围,调动情趣,读中悟情。如《爱国诗人屈原》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重点句的理解朗读可否这样处理:屏幕呈现出这句话,教师深情引读:当屈原的才华遭到嫉妒,自己被楚怀王疏远时,他在《离骚》中写道:(此时,师示意学生看屏幕接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屈原对真理的坚持招来仇视而被革职、放逐后,他在《离骚》中写道:(学生再接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屈原流亡荒野,无法报效祖国时,他悲愤地呼号:(学生接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师引领学生一遍遍的朗读后,再让学生说说对屈原这句话的感受理解,会不会更水到渠成呢?

9、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不够深入。《塞翁失马》一课就较多地照搬了《教师用书》上的相关设计。如果老师能认真地钻研教材、研究

学生,将其内化成自己的生成或许会更好。

10、高年级三篇课文教学都牵涉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但都缺少了对概括方法的引导。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一种终身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小学阶段学习方法主要依靠老师的引导和总结,学生才会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内化为自己的方法。

11、《爱国诗人屈原》是高年级学段的一篇略读课文,要求一个课时完成。所以咱们必须抓主要,长篇短教。有“舍”才有“得”,不可能面面俱到。现在想想过去经常提的“一课一得”还是很有道理的。

12、建议大家在讲解课文时找准切入点,以一个问题统领全文,“牵一发而动全身”,避免把课文掰得太碎,讲得太细。

教学总是遗憾的艺术,我们的评课更是如此。谢谢大家给予我这么久的宝贵时间。

新进教师汇报课总结

英语汇报课评课稿

评课稿

评课稿

评课稿

评课稿

评课稿

评课稿

评课稿

评课稿

《新进教师汇报课评课稿.doc》
新进教师汇报课评课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