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2020-03-02 03:23:1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新年选编了四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和《一夜的工作》。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的时期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课文后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 拓展”。 学情分析: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初步读懂课文内容,但是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 目标导向: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8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生通过读书和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读懂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4.完成“口语交际习作”、“回顾 拓展”。 过程与方法:

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 2.课前应引导学生去搜集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予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要尽可能的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提高自学能力。 4.教师在教学时尽可能要注意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本组课文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2.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3.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

5.从周总理一夜工作情景中,体会总理的劳苦和简朴,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 6.交流平台,交流令人感动的细节和学到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十六年前的回忆》 2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灯光》、1课时 回顾 拓展 1课时 《为人民服务》 2《一夜的工作》

1课时 课时习作 4单元检测 2课时 课时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方法 1.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品读李大钊语言、行动的语句,结合背景资料,体会李大钊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

体会课文中对比描写的作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

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板书课题)

教学

二、了解背景,简介李大钊

1、了解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看注释,再读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一些什么?

(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她是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被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3)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

2、简介李大钊。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三、默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

1、标注自然段。(共32个自然段)

2、默读2—32自然段并思考: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可以小组讨论。

3、小组通过交流讨论,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融入重点片段的朗读感悟。建议2—32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1)2—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2)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3)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4)30—32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四、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朗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看注释、查词典等方式弄懂。

2、词语学习。

(1)交流自己已懂的词语。如:

军阀:指当时拥有自己的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课文中的张作霖就是当时北方北洋奉系军阀的首领。 宪兵:旧时国家的政治军事警察。

(2)认读生字新词,把生字和下面的词语抄写两遍。

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严峻、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

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三、品读重点语句,感受李大钊的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李大钊的语句,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勾画出来,然后和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体会。如:

三、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

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三部分课文,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2.交流讨论: a 被捕前:

⑴“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⑵“那年春天„„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为什么而忙碌?

⑶ 填空: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 ⑷ 指导朗读。 b 被捕时:

⑴ 读议句子,填空:被捕时的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⑵ 分角色朗读。 C 法庭上:

重点品析“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一段: ⑴ 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⑵ 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 填空: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 ⑷ 指导朗读。

四、回归文本,感悟“父亲”形象

1.在我们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革命者,在女儿的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课文的字里行间里无不流露出女儿对父亲深深的敬爱。

2.再次朗读课文,划出写“我”心里感受的句子,想一想:女儿眼里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3.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相关语句感受李大钊同志对孩子的慈爱及在危险面前给予亲人信心与力量的父亲形象。

4.父爱如山。身为革命者的李大钊不能像寻常的父亲与孩子共享天伦之乐,但父亲爱国、爱党的情怀却给年幼的女儿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因此,当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年后,女儿李星华回忆起这些往事,仍然如昨日般清晰。

五、体会李大钊家人的悲痛和首尾呼应写法的好处

1、体会李大钊被害后家人的悲痛。自由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2、体会首尾照应写法的好处。现在我们把第1自然段和最后3个自然段连起来读读,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1)这是首尾呼应的写法。

(2)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感悟写法,课外拓展

3.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也采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工友阎振山被捕前后) 4.1927年的春天,在局势越来越紧张的时候,李大钊同志每天早出晚归地在干什么?被捕后,他在狱中又是如何与敌人斗争的?这些内容文章中没有写到。请你结合查阅的资料,借鉴“前后照应”的写法,任选一个空白进行补充。

5.交流展示、评价。

五、了解李大钊墓碑上的评价,引导课外阅读

1、李大钊的墓碑上刻着中共中央这样的评价(齐读)──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2、引导课外阅读: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很多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辈。我们深情缅怀他们,我们的民族为他们而骄傲!下课后,同学们可以结合第65页“课外书屋”的提示,去阅读一两本革命题材的小说。

【板书设计】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坚决地说

忠于革命

被捕时:不慌不忙

视死如归

被捕后:瞅了瞅 没说

坚贞不屈

11* 灯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教师可以提覆盖全文的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课文中的一些细节。作适当点拨引导,加深学生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 1.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加强朗读、默读,体会感情,从中受到教育,培养语感。 3.抓住中重点,加以指点,重点理解。 【教学时数】一课时(24)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整体感知

1.当我们面对清晨第一缕灿烂的阳光,背着书包快乐的去上学时;当我们躺在母亲的怀里,享受温暖宁静的母爱时;当我们面对丰盛的餐桌,尽情的享用佳肴时;当华灯初上,我们欣赏着缤纷绚丽的美景时,我们可曾想过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

2.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用鲜血筑就的。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王愿坚同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板书课题)《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3、通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词。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

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三、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第一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第二句: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第四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第五句: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思考,互相讨论。

(1)“我”为什么看到**广场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在默默地沉思什么?

(3)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4)课文的题目是“灯光”,你觉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充分发言,积极讨论。)

5、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部分内容。

四、回归整体,体会写法

1.“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前后呼应、以一句话贯穿全文、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等表达方式。).

2.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以“多好啊”为题写一写,可以是一首小诗、随想、心灵的独白„„

五、延伸课外,提升情感 1.找一两本革命题材的书读一读 2.出一期缅怀革命先烈的小报。 【板书设计】

灯光

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多好啊)

幸福生活

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

(多好啊)

生命换取

12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彻底、鸿毛、送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初步掌握围绕主要观点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方法 首先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为人民服务;然后通过自学、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能明白全文围绕课题讲了那几方面的意思;左后,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深刻领会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课

1.初知作者: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毛泽东)。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第一任国家主席,同学们对他了解多少?(教师相机引导,初知毛泽东。) 2.析课题:这篇课文是一篇演讲稿,是毛泽东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的演讲?(学生自由阅读“资料袋”后回答。) 3.探究主人公:据你们了解,张思德是一个怎样的人,会令毛泽东如此敬重?(可以用课件播放相关资料,教师随机引导并补充。) 4.讲明背景: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他不幸牺牲。毛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注意不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毛主席的这篇讲演发表时以《为人民服务》为题,这篇文章也成为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在60多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和这篇文章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初读,感知课文

1.读通课文:指定6位同学逐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价、订正。要求:达到演讲的第一步──声音洪亮、字正腔圆,有一定的语气变化。

2.学会字词:可以采用毛遂自荐的方式上讲台带领大家学习。

①生字:鸿、鼎、旺、炊。

(可以点4名同学上台板写并组词,其他同学观察笔顺、字形是否正确,尤其是“鼎”字,共12画,第6画为重点。注意读准字音:悼dào 炊chuī 受难nàn 送葬zàng) ②词语:固、鸿毛、法西斯、精兵简政、五湖四海、死得其所„„

(可以采用互问互答、替换词语、举例子、造句等方式来理解。)

三、再读,梳理文络

1.默读,用“~~”画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或者自己概括出小标题批注在课本上。(可以放一段轻音乐) 2.交流找出来的中心句,适当修改后,让学生板书。

四、复述课文

1.依据黑板上的提纲,同桌之间复述课文。

2.师生集体复述课文。设计意图:这是一个传统但却很有效的环节,放在课堂结尾,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又能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使课堂回归到课文的整体。

第二课时

一、整体入手,明确中心

学生带着思考题自读全文

1、本文围绕一个什么样的中心思想来写的?

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来写的。一是《为人民服务》提示了讲话的中心;二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阐述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宗旨,是作者论述的中心论点。)

二、分层详读,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一层

(1)朗读第一层

(2)学生思考:这一层中的第

1、2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3)学生练习:用因果关系读第

1、2句话。

(4)学生思考:哪些词具体说明了党和人民的密切关系?

(完全、彻底)

(5)板书:(宗旨: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3、讲读第二层: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固”(本来)、“于”(比)、“重于泰山”(即比泰山重)、“轻于鸿毛”(即比鸿毛轻)

(3)思考:为什么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启发学生从看过的电影、电视中的正、反两面的人物来理解:为人民利益死死得光荣、有价值;替敌人卖命,损害人民利益,死得不值,为人民所痛恨。)

(4)小结:

这一层中讲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着重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5)板书(死的意义)轻于鸿毛 重于泰山

3、讲读第三层

(1)第一大组读课文

(2)思考:为什么说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用词素分解理解“精兵简政”的意思。

(4)这段话句与句之间在逻辑上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先指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就不怕别人批评;再举例说明这样做的好处,强调我们务必这样做。)

(5)板书(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讲读第四层

(1)第二大组读课文

(2)理解“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的意思

(3)给这段课文划分层次

(学生动手,教师巡视,然后师生讨论订为4层)

(4)思考:第1层与

2、

3、4层是什么关系?(因果)

(5)思考:为了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必须怎样做?

(6)利用学生对(5)的回答板书: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讲读第五层

(1)第三大组读课文。

(2)理解:“哀思、寄托”的意思。

(3)思考:为什么要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团结才有力量,才能实现共同的革命目标)

(4)板书:(寄托哀思,团结人民)

三、课堂练习。

1、划去下列词语中错误的读音。

困难(nàn nán) 还(huán hái) 要兴(xīng xìng)旺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1)精( )兵( )简( )政( )

(2)死得其所( )

3、填空。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先总述___________________;再从(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分述,最后指出开追悼会的目的是。

学生自读全文

四、展示演讲风采

1.自选课文一段登台演讲。

(师生从声音、停顿、表情、动作等方面予以评价。) 2.演讲自己仿写的片段。 3.即兴拔高演讲。

(用简短的语言演讲古今中外“为人民服务”的人。)

五、总结升华

同学们,在你们的汇报中,我知道了我们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我还知道了张思德同志──我们队伍中的一员,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这时候,我想起了臧克家写的纪念鲁迅的一首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让我们谨记党的宗旨及毛泽东爷爷的教导,从现在起,好好掌握本领,将来服务人民,造福社会!

六、小结

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2、写作特点:

(1)文章在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思想论述时,注重摆事实,讲道理,条理清楚。 【板书设计】

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重於泰山

2、死的意义:为人民服务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13一夜的工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读记记“审阅、陈设、极其、转椅、隔壁、记录、浏览、思索、热腾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

2、深入解读教材,正确引导学生“解疑”。

3、抓住课文的难点进行教学。

4、把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和领悟表达方法结合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两方面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

教学方法 在了解课文的内容后,引导学生说出各自的感受;深入了解教材,引导学生质疑;抓住课文的难点进行教学 【教学时数】一课时(27) 【教学进程】

导入

1.周恩来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第一任国家总理。通过课外阅读,你对周总理有哪些了解?

2.周恩来总理生前喜欢在胸前佩戴一枚“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并用自己的行动,完全、彻底地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何其芳同志去亲眼目睹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板书课题)

一、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

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不止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思考下面的问题:“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还可以让学生读读生字词并结合课文理解。

二、引导自读,感悟“一夜”

1.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的? (生活简朴、工作劳苦)

2.讨论: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哪些句子写出了生活的“简朴”?哪些词用得特别好,突出了周总理的“劳苦”“简朴”?要求学生先找出句子,再找出词语。学生找出的词语可能有:一尺来高、一句一句、相当长、极其简单、一张、两把、一盏、如此而已、一小碟、数得清颗数。找出来之后,让学生说说,用上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3.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相机诱导。比如,学生如果讲到“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中的“极其简单”用得好,说明周总理办公室的陈设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时,教师可追问:能不能把“极其”换成“相当”“很”“十分”等词语呢?以便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用词的准确、贴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探究阅读,感悟“每夜”

1.周总理这样简朴的生活、劳苦的工作只是何其芳看到的一个晚上吗?从文中找依据。

2.阅读课后“资料袋” 3.补充阅读

周总理身患重病后,仍然每天坚持工作二十多小时。经常是一个会还没结束,另一个会又等着他参加。有一段时间,由于过度劳累,总理的嗓子哑了,医务人员只好在总理去开会前,用药水给他喷喷嗓子。周总理干起工作来,经常是顾不上吃饭,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只好带上点干粮,请总理在途中的汽车上吃;有时这个会刚开完又去参加另一个会,来不及吃饭,工作人员只好用开水泡几块饼干,递给总理,在开会时喝下去,算是吃饭了。 4.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三十年后的今天,读着课文,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周总理伏案工作的身影。他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奉献了毕生的精力。1976年1月,当周总理逝世的噩耗传来时,举国上下,一片悲哀。联合国也降下半旗悼念这位世界伟人。) 学生思考交流,汇报。

四、小结 是啊,周总理是那么的简朴那么的劳苦,他身上还有许多的优秀品质,下去找找有关周总理的故事,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作业布置

1.推荐课外阅读书目《伟人之初──周恩来》、《共和国风云录》。 2.召开关于周总理的故事会。 【板书设计】

一夜的工作

生活简朴——陈设简单、食物简单

工作劳苦——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工作态度认真

口语交际•习作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

2、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习作前,可以要求学生搜集一些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到课堂上交流。

2.由于本次习作与口语交际结合得比较紧密,因此不必重新创设情境,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指导学生列习作提纲以及习作后的讲评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方法 课前让学生充分准备,课上创设自然、宽松的环境,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小组交流,最后说自己怎样为理想努力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收集以“理想”为主题的名言警句等,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交际情境 1.故事感染激发

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

2.激发交流愿望 a 交流关于理想的名言。 b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有什么理想呢?

二、提升交际能力

1.自我倾诉,组织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 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理想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样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

2.指名交流,了解情况。(在表达的自信上着重评价) 3.师生交流,学习技巧。(在表达的技巧上着重引导)

a 教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自己儿时的理想,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条理的讲述的。

b 学生倾听、评价教师的发言: 听:做到全神贯注,用神态做出反应。 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说:在理解、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积极应对,与教师交流。 4.生生交流,运用技巧

a 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对个别在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b 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评价时注重评价表达是否自信,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条理,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c 推荐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全班互动交流 1.指名倾诉自己的理想。 2.师生倾听、评价

小结:今天,我们倾诉了自己的理想。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颗理想的火种化成我们人生成长的精神翅膀,让它伴随我们飞向生命的每一天。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大家畅谈理想,发言各有见地,颇为精彩。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同学们敞开心扉,让自己心中的理想流淌于笔端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投影出示)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根据本组课文,提示学生可以尝试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三、学生进行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习作评改 1.自改自评

a 教师出示下水文,留下修改的痕迹。说一说: ⑴老师修改了什么? ⑵老师是怎么修改的?

b 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子、加错的标点等。

c 用符号划出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并向全班展示读,其它同学倾听、评价。 2.互评互改 a 交换作文

⑴用赞赏的符号划出你欣赏的词句,并评评好在哪儿,为什么好? ⑵你认为他的作文哪一部分还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提出中肯的建议。 b 再读作文,全面检查与润色。 3.全班交流 a 指名朗读作文。 b 师生评议

五、誊抄作文,汇编成册

今天,我们用笔播种了希望。每个同学的理想都是一粒种子、一个渴望。这次习作我们就以“种子”为序,将大家的习作汇编成册。拜读它们,我们仿佛在触摸着一颗颗萌动着的心。祝愿大家的理想能够早日变为现实。

六、作业

下来同学之间多交流,开成文字,抄写作文。

回顾•拓展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 2.积累革命诗歌。

3.推荐好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交流平台,交流令人感动的细节和学到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交流平台,交流令人感动的细节和学到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回顾令人感动的细节,小结表达方法;对于日积月累部分,教师介绍背景,学生感情朗读;课外书屋,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人物书名,鼓励课外阅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盘点”

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积累本组词语,进行听写或抄写。

二、交流平台

1.读一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在交流什么?

2.再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体会“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

3.课外阅读中,你留意到哪些文章也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读给大家听。

4.把有这个特点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三、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

革命战争时期,许多爱国志士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与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之情。阅读这些诗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会在作者精炼的语言中看到他们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2.朗读《囚歌》,读懂主要内容。 a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b 交流: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3.背诵《囚歌》。

4.课外再搜集一首革命诗词,练习朗读、背诵。

四、课外书屋

1.阅读《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目。 2.课外找其中一两本读一读。

3.召开“缅怀先烈、继承遗志”读书会。

五、作业:

读背积累运用并抄写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ū jí kě wù chōu ti kǒng bù ( ) ( ) ( ) ( ) xīng wàng āi sī chōng jǐng gé bì ( ) ( ) ( ) ( )

二、给多音字组词

jiā( ) xuē( ) xīng( ) jiá( ) xiāo( ) xìng( )

三、选词填空。

1、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激励 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画画。

2、所以还需要(提醒 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 警告)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3、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明 发现)这个道理。

4、参加会议的代表(持续 陆续)走进了人民大会堂。

5、这孩子的门牙歪了,要及早(纠正 矫正)。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1、近义词。

恐怖——( ) 沉着——( ) 茂密——( )

2、反义词。

尖锐——( ) 含糊——( ) 幼稚——( )

五、选择关联词语天空。

不是„„而是„„ 宁可„„也„„ 与其„„不如„„ 不是„„就是„„

1、黑板上的小猴( )李文画的( )马捷画的。

2、周总理( )浏览一遍就算了,( )一边看一边思索。

3、( )浪费时间在无聊的电子游戏上,( )抓紧时间多看点书。

4、那位妈妈( )自己不吃饭,( )让孩子饿着。

六、按要求改变句式。

1、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改为反问句: 。 一群宪兵带走了父亲。

改为“被”字句: 。

3、看,那不是出海的渔民满载而归吗?

改为陈述句: 。

4、花儿开了。

扩写句子: 。

五、选词填空(6分)

格外

更加 渐渐 常常 居然 果然

1、过了清明,天气( )暖和起来了。

2、久别重逢,大家( )亲热。

3、妈妈说今天外婆要来我家,( )外婆来了。

4、学校图书室的书,应该( )爱护。

5、他关心同学,乐于助人,( )受到大家的表扬。

六、成语练习(10分)

1、写出与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成语。(4分) 水中捞月( ) 雷霆万钧( ) 干脆利索( ) 瞠目结舌( )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5分)

(一)

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1、按“灾情危急”、“奔赴战场”,用“‖”把这段话分为两层。(1分)

2、从“奔腾不息”、“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等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日夜兼程”、“气壮山河”等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句子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分)

(1)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

)(

(2)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

5、朗读“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这句话应用________的语气,读出______的气氛。(2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