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梓林

2020-03-04 07:49:4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郭梓林简介

1957年,郭梓林生于福建;

1962年,郭梓林迁居江西;

1974年,郭梓林上山下乡;

1976年,郭梓林入伍;

1979年,郭梓林退伍;

1980年,郭梓林当建筑工人;

1982年,郭梓林到大学读书;

1985年,郭梓林担任国有企业团委书记;

1989年,郭梓林担任国有企业总经理;

1992年,郭梓林辞职“下海”,合伙创办科瑞集团,现任科瑞集团副董事长;

2005年,郭梓林受聘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常务副所长,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标准首席终审专家。

社会兼职:

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中国企业文化管理师认证委员会评定委员,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特邀研究员,江西财经大学客座教授,华东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著述:

《王朝投影》,2008年,当代中国出版社

《乔致庸的经济学》,2006年,海南出版社

《思想统治企业》,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图解麻烦》、《图解合作》、《解读麻烦》、《解读合作》,2004年,朝华出版社

《真实世界:打开天窗说亮话》2004年,朝华出版社

《企业游戏——近距离文化观察》(插图版),2004年,当代中国出版社

《隐规则:企业中的真实对局》,2004年,朝华出版社

《经济学:掀开生活的红盖头》,2004年,朝华出版社

《企业家话中有画1-4》,2004年,文化艺术出版社

《企业游戏隐规则1-4》,2004年,山西人民出版社

《潜海观潮》,2004年,山西人民出版社

《一脚深,一脚浅》2003年,经济管理出版社

《歪着脖子说事儿》,2002年,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一位民企经理人的思与说》,2002年,经济管理出版社

《企业游戏--近距离文化观察》,2000年,三联书店

《商海拾贝》,1999年,文联出版社

主讲课题:

《企业家的企业文化》、《企业中的经济学》、《经济制度与市场文明》、《人类的合作--现代生物学解释》、《经济学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面向新世纪的企业文化》、《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摇出一个企业家的梦想》、《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经济制度与市场文明》、《合作的困境与出路》、《企业组织的一般约束条件》、《企业家的职责与使命》、《企业家的道与术》 „„

公司网站: 个人博客:思想统治企业 个人网站:郭梓林

电子邮箱:gzl@vip.163.com、gzl@creatgroup.com 郭梓林名言

拍脑袋决策,拍胸脯投钱,结果多半是拍屁股滚蛋。发生这样的事,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是可以原谅的,因为凡学习总得交学费;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也是可以原谅的,因为他是用自己的钱。

做人重过程,因为最终结果大家都一样;挣钱重结果,因为过程之中彼此难相同。

事情顺利的时候,要注重细节,细节可能决定成败;事情棘手的时候,要忽略细节,细节影响把握本质。问题简单化,目标明确化,事半功倍。

企业文化是狗肉(助强不助弱)。

企业家当然要守法,即使在转制的过渡期,虽然法制有许多矛盾,也要尽量做到守法,绝不可以故意违法,钻法律的空子。企业家特别要注意不可侵犯他人的权益。不可借钱不还,不可搞假冒伪劣,不可拖欠工资和货款,尤其是不可欺压工人,剥夺他们的休息时间,强令加班加点,或者在恶劣的环境中劳动。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远比笼统地讨论剥削,合法性等问题重要得多。周正毅等人根本不是企业家,他们是一批胆大妄为的骗子。和赖昌星差不多,只有小学文化,根本不懂法律,但脑袋特别灵活,善于钻空子,结果干出惊天动地的大坏事。但是光凭他们自己这点能耐,什么大事都干不成。他们是撬动了掌有大权的政府干部,才能为所欲为,达到他们那些低级趣味的人生目标。他们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怪胎,和企业家根本不搭界。因为出现了周正毅事件就怀疑全国的企业家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像维护工人农民权益那样地维护企业家的权益。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所有人的权益都是平等地受到同样重视和保护的。只有这样,国家才能走上正轨,避免*,持续地发展。

但是批评归批评,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大家都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但是,轮到我们自己决策的时候,往往考虑的是“只能”这样做了。很多书都在告诉人们“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但是,现实生活是很残酷的:我“只能这样”。生活其实很无奈,“应该如是”和“只能如是”之间有很大的冲突,我们可以对生活提出这样和那样的要求。但是为什么会成为这样?我们没有答案。

挣钱是能力,花钱是智慧。有能力的人很多,有智慧的人不多。在企业当中也是这样,你可以挣到钱,那是你具有企业家的能力。但是你把它分匀了,分得大家还有干劲,这就是企业家的智慧了。所谓“盗亦有道”,古代的盗跖讲的盗者之道是“圣、勇、义、智、仁”。小偷是没有“道”的,所以,一旦被人抓住,他就脸红。江洋大盗与小偷的不同在于,他是有理念的。

做企业最重要的是三个模式:第一,商业模式。就是说你按照我设计的商业去做,一定能够挣钱。否则,要不然你就不要当企业家,这就是所最重要的是一个能够产生利润的商业模式。当商业模式讲完了以后,你的威信从哪儿来了呢?你的威信在于把这个赚钱的商业模式与每个人的关系说清楚。人家会说:老板,这个事情你说能赚一千万,我信了,但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有没有我的份?你不能说这个项目很大,能够赚五个亿、八个亿,而且是美元。因为能够去纳斯达克上市,但你们都没有份,每人五百块工资给你们,好好干啊!最后人就散了。尽管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但是,它没有一个好的产权模式的支撑,还是不行。首先,当然是要赚钱了,不挣钱的产权有什么用呢?所以,接下来是产权模式,结果跟谁有关。产权模式决定以后,第三个模式是治理模式。要实现企业家所说的那美好商业故事,接下来有一个实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谁说了算是要事先解决的问题。要保证这个商业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做到风险最小,利益最大,保证不出现偏差。在出现情况变化的时候,谁来决定拐弯,谁来决定向哪个方向拐,这都需要有人来拍板决策。因为写在纸上的商业模式是一条直线,一到现实生活当中,就变成了一条曲线,谁对实现最后的目标负责,就是我们讲的治理模式。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遇到的问题也有四个:第一个“是什么”,第二个“为什么”,第三个“怎么办”,第四个“好不好”。我所有的课,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讲是什么、为什么,不敢跟人家讲怎么办。因为这四个问题,前面两个问题是自然规律,“是什么”、“为什么”,是科学。太阳每天都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为什么?因为地球围着太阳旋转。而“怎么办”和“好不好”,是上帝留给人来解决的问题。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上帝给了你很大的创新的空间。

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Dougla C·North)由于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获得1993年诺贝尔经济奖。按照诺斯的观点,引起制度变迁的诱因,是由于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改变了人们之间的激励结构(影响人们行为的利益关系)和谈判能力(讨价还价能力)的对比,而激励结构和谈判能力的变化,则又会诱发人们重新制定规则的动机和努力。理论上的表述尽管严谨和深刻,但往往没有故事来的生动和形象。理论总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同样讲的是制度变迁,《乔家大院》是这样表述的:在与达盛昌的生死博弈中,乔致庸以他的“智”“勇”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且还以他的“仁”,化敌为友,重振了乔家在包头的雄风。至此,作为东家他不但有了资格和威望,重要的是也有经济实力的保证,可以按自己的理念来整治复盛公内部的问题了。用学术语言来说就是:“激励结构和谈判能力的变化”,诱发了他“重新制定规则的动机和努力”。于是,一场围绕店规改革的行动变得势在必然。

历史的发展有时看起来很偶然,但还是有它的内在规律。偶然是因为历史过程的链条太长,因果关联又是非常地隐蔽和微妙,所以才让人看不出其中的必然,觉得不可思议。既然南美洲的小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就有可能引发亚洲的一次强风暴,那么李妃拿着一本仿造的张真人血经,竟把嘉靖忽悠得神经兮兮,并明显地打乱了原有的政治平衡,那么,随后在变幻莫测的宫廷气候云图上,将带来一场什么样级别的台风,就更难预料了。女人真是不能小觑呀!真正的历史只有上苍知道,人能知道的永远都是历史的局部,这个局部如果没有史学家和文学家的解读,以及进行逻辑的重构,它只能是随风飘散的泥土,而不是雕塑,更不是雕塑艺术。套用上个世纪“新艺术”运动的主要代表、西班牙建筑大师安东尼·高蒂(Antoni Gaudi)的一句话:“曲线是上帝创造的,直线是人创造的。”我们不妨说:“真正的历史是上帝创造的,我们读到的历史是人创造的。”《大明王朝1566》中的李妃就是刘和平、张黎共同创造的。

因此,在官场和商场的权力游戏中,不要忽略身边还有别的男人,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权力游戏从来不是一个人玩的游戏,学会与人共同来玩,才会使这个游戏更有意思。在这一点上,应该说嘉靖比当下的许多企业家看得透,想得明白。不管怎么说,一部《大明王朝1566》,还是让我们看到了大明朝人才济济的场面,嘉靖也正是通过让这些人才多少获得了相应的权力,并且使这些不同层级上的人才,对于到手的权力产生依赖,并在权力与权利的互动中上了瘾,才展示了一个时代波澜壮阔的官场权力角逐的历史画卷„„嘉靖,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中国历史上很多政治人物的最终命运,往往取决于他在什么时候退出权力舞台。在皇权专制的封建社会,官场是“不进则退”、“退无可退”的角斗场。进,固然不容易,退,更需要勇气和见识,而但凡能全身而退的人,大抵都是智者。我们发现,史料上和《大明王朝1566》中都没有写出严嵩是不是有过全身而退的机会,但通常可以想象得到的是,严嵩既然占据一个权高位重的位置,他不能不做事,也不可能不做错事,于是,也就不可能不得罪人,而且随着时间的积累,必然造成怨恨的积累。民间有一句俗语:“管家三年狗也嫌。”何况严嵩把持了朝政长达二十年之久。怨家宜解不宜结,一旦结下了,要了断是不容易的,除非你死我活。剧中严嵩对严世蕃就说过一句很无奈的话:“吃人的老虎还可以打盹,但你爹不能,你爹是大明20年的宰相。那些我们整的,我们杀的人,他们不允许我打盹。”

中国古代的商人,尽管不在官场混,但其实他们也都知道“天子”与“天下”的悖论。所以,他们往往会把商业智慧用到最不应该也是最应该的地方去,这就是勾结官府,权钱交易。不论是生存也好,还是发展也好,舍此别无做大做强的机会。商人们都深知两条规则:在商言商,千万不要与皇权作对,此其一;皇恩浩荡,粘上了就是巨额利润,此其二。事实上,对于多数商来说,皇恩往往是通过各级官员的跑冒滴漏,间接地流入民间的,所以,为商之人都知道,没有官府的帮衬,根本就无法做强做大。中国几千年来“官本位”的思想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因为皇权统治最终离不开官员,官员是统治的手段。而被作为手段的“官员”,也知道其手中被赋予的权力,是一种垄断性资源,这种资源是可以用来与商人进行交易的,它不是经商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必要条件,并能得到丰厚的收益。

熟悉产生轻篾,神秘产生敬畏。除了嘉靖,古今中外许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真要做起来,这分寸感可就不大好把握了。要真正做到康熙说的“不怒自威,亲而难犯”,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畏”到最后和“威”到最后,都是一个结果:人家惹不起还躲得起。因此,亲和到什么份上,不会让下属伸手便摸你的脑壳?神秘到什么地步,手下人愿意做事,并且不会把事办错了?这些都是恒古难题。要当好统治者,既要洞若观火,明察秋毫,又要明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既要使信息对称,政令畅通,还得利用信息不对称来平衡不同的利益集团的不同诉求。这其中的道行,有多深,有多玄,非常人可以揣度。何况,大人物身边往往都会聚集如蝇小人,小人如孔子所言:“远之生怨,近则不恭。”于是,统治者就更难把握亲和的分寸、保持全方位的神秘了。

好的政策会因为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争夺而成为不好的政策。知道卖力者的好处在哪里,是政策制定者必须事先了解的事情。

来回杀人其实是帝王搞平衡的一个绝招。

郭梓林

林梓人的骄傲

演讲稿1202李梓林

演讲稿1202李梓林

读郭五林

郭香林总结

李梓林课外阅读与反思笔记

林梓小学:留守儿童的平安乐园

井冈山培训心得郭林风

优秀共产党员事迹介绍——郭林

《郭梓林.doc》
郭梓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