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20-03-03 16:48:3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位教育大家曾经说过,考试是测试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学到真正重要和有用的知识的必要途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希望能帮助到你。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一、基础(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绵亘(gèn) 拜谒(yè) 袅娜(nà) 发酵(jiào) 纤尘不染(xiān)

B.愤懑(mèn) 气氛(fēn) 竹篙(gāo) 劲旅(jìng) 不值一哂(shěn)

C.鄙俗(bǐ) 猝然(cù) 慰藉(jiè) 休憩(qì) 锲而不舍(qì)

D.翁媪(yù) 倔强(jué) 宁谧(mì) 坍圮(pǐ) 义愤填膺(yī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峥嵘 眷属 敷衍 付印 走头无路

B.斑斓 阴凉 和睦 惆怅 不明一钱

C.枯槁 熨帖 兑现 余瑕 旅进旅退

D.春帷 蜕变 饿殍 舟楫 门庭若市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 。

②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______的灯光。

③在满园弥漫的_________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④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 ,显得更美了。

A.消逝 疏落 安静 呼应 B.消失 疏落 沉静 呼应

C.消逝 稀落 沉静 照应 D.消失 稀落 安静 照应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B.守旧的老人们被搀扶出来,他们在阴凉角落里度过了整个白天,对着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冥思苦想。

C.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然无恙。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D.北京的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它距离闹市很近,生活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由于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地坛,使作者获得了对生命的一些新的理解,从而走出了残疾自伤的阴影。

B.知识的小溪缓缓地流着,这条小溪并不像江河那样波澜滚滚,但对于需求浅薄的村民来说,已经绰有余裕。

C.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看到了希望。

D.为了实现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普希金是杰出的俄罗斯民族诗人,19世纪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被称为“俄罗斯生活百科全书”。

B.序言,简称序,是写在著作正文前的文章。序言内容比较广泛,形式也很自由,感情色彩比较浓厚。序言一般可分自序和代序。

C.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他的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春》、《匆匆》、《温州的踪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D.先秦历史散文保存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量史料,是我国叙事散文的源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编年体的《左传》、《国语》,国别体的《战国策》等。

7.以下对课文内容与特色方面的鉴赏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 )

A.《序言》虚构了一个寓言故事,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无数事实典型化,文中的先驱者是一个坚持真理、不怕牺牲的伟大形象。

B.《再别康桥》像一首忧伤的小夜曲,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包含一个画面,给人以流动的美感。

C.《寡人之于国也》围绕“王好战”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结构严谨,运用比喻说理,具有雄辩的气势。

D.《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悼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发了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的真挚感情。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晋,何厌之有 厌:满足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知:知道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

B.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走:跑

持其踵为之泣 踵:脚后跟

申之以孝悌之义 悌:敬爱兄长

C.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约:置办

洁其居,美其服 洁:使洁净

贾人夏则资皮 资:出售

D.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徐公来,孰视之 孰:通“熟”,熟悉

少益耆食 耆:通“嗜”,喜爱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B.皆以美于徐公 必以长安君为质

C.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0.下列各句的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B.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只怕太晚了吧?

C.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或者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或者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我曾经听说过,有小看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义的人,开始我还不相信。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 题。

被误杀的火星生命?

①1976年登陆火星的美国“海盗1号”和“海盗2号”飞船,是迄今为止唯一在其他行星上直接探测过生命迹象的人造飞行器。它们对生命迹象的探测结果被解释为“否定”。但是,有不少科学家至今仍不相信这一结论。

②“海盗”在火星表面进行了多项生命探测实验,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示踪释放”。所谓示踪,就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使目标原子或元素露出踪迹。在这项实验中,“海盗”用氨基酸之类的简单养分孵化火星土壤,并用放射性同位素碳14来示踪,即探察是否有包含这一同位素的气体放出。假如有,就暗示微生物在利用这些养分进行新陈代谢。“海盗”的确探测到了一种气体,很可能是二氧化碳、甲烷或一氧化碳。不过,其他的实验却产生了相互冲突的结果。

③“海盗”还进行了一种应该可以在土壤中探测出从糖到碳氢化合物、再到酒精的几乎任何有机化合物的实验,假如这些化合物被探测到,就可能表明存在微生物。可惜的是,“海盗”未探测到任何一种有机化合物。火星土壤被加热或加湿后,释放出氧和二氧化碳,暗示火星土壤中包含与漂白剂的化学组成相似的高腐蚀性物质。基于这些事实,美国宇航局当时宣布:火星土壤中不存在生命。

④但是,示踪实验的设计者勒文坚持说,实验结果应该是发现了火星生命。在控制性示踪释放实验中,火星土壤在被孵化前加热过,结果没有气体释出。勒文说,这暗指加热有可能杀死了土壤样本中任何可能存在的火星微生物。只需加热至51℃,微生物就会全部杀光,加热至46℃即可杀死大部分。遗憾的是,同样的实验在“海盗”任务之后再未重复过。勒文指出:宇航局怎么能如此草率地下结论呢?

⑤其他学者则指出了“海盗”为何没能认出火星生命的原因——火星微生物是以过氧化氢和水为基础的。他们猜测,火星早期曾出现过水基生命,但随着火星变冷,微生物开始将过氧化氢添加到自己的细胞中,因为过氧化氢能降低微生物的结冰点,帮助它们从大气中吸收水分,从而有助于它们在温度降至0℃下后依然能够存活于火星表面附近。

⑥假如“海盗”进行的示踪释放实验加湿或加热了这些火星微生物,它们体内的过氧化氢就会变成水和氢。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海盗”的探测结果:当加热这些火星微生物时,它们发生爆炸,体内的过氧化氢氧化了细胞中的所有有机成分。如果真是这样,“海盗”哪有可能发现生命迹象?

⑦,美国的“凤凰3”探测器将抵达火星,届时科学家将通过测试证明他们的上述猜想。

1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海盗”在火星表面进行的最重要的一项生命探测实验是“示踪释放”。

B.在“示踪释放”实验中,“海盗”用氨基酸之类的简单养分孵化火星土壤,并用放射性同位素碳14来示踪。

C.“海盗”进行了一种应该可以在土壤中探测出从糖到碳氢化合物、再到酒精的小部分有机化合物的实验。

D.如果火星土壤中的有机化合物被探测到,就可能表明火星上存在微生物。

12.下列不属于探测后证实火星上没有生命的理由的一项是 ( )

A.火星土壤被加热或加湿后,释放出氧和二氧化碳,暗示火星土壤中包含高腐蚀性物质。

B.“海盗”虽然探测到了一种气体,但其他的实验却产生了相互冲突的结果。

C.在控制性示踪释放实验中,火星土壤在被孵化前加热过,从而杀死了其中的火星微生物。

D.“海盗”在火星土壤中未探测到任何一种有机化合物。

1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类对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迹象的探测将不会停止。

B.“凤凰3”探测器已证明勒文等学者猜想的正确。

C.如果重复对火星土壤的加热实验,美宇航局就可能得出更加科学的结论。

D.火星土壤中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迹象。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16题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①甚器之。早卒。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 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

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诸将欲乘胜遂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曰:“善。”乃南征。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谭为尚军所败,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太祖还救之,遂从定邺。

嘉通达事理,有算略。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选自《三国志魏书卷十四郭嘉传》,有删节)

【注】①太祖:即曹操,“太祖”是其子曹丕称帝后给他的尊号。

14.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 )

A.太祖甚器之 器:器重

B.策临江未济 济:渡过

C.表为司空军祭酒 表:表章

D.连战数克 克:攻下

15.下列全都能直接体现郭嘉“有算略”的一组是 ( )

①太祖问疾者交错 ②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③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④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

⑤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郭嘉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积劳成疾,曹操派使者前去探望,可惜错过了见面的机会,曹操深感惋惜。

B.郭嘉第一次见到曹操,即以其不凡的见识得到曹操的认可,曹操认为郭嘉能够帮助自己成就大业。

C.郭嘉作为司空军祭酒,跟随曹操征伐吕布、袁绍和袁的两个儿子,多献良策,谋略甚高,立下了汗马功劳。

D.郭嘉多谋善断,曹操十分满意,以至于在巴丘遇疾疫并被烧船时仍追念郭嘉,叹息郭嘉已经不在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2分)

四、文言文(22分)

17.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

①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②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

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①“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

②村行过程中诗人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2分)

19.补写出下

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 。 (朱自清《荷塘月色》)

③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五、材料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20—23题

晒月亮

池 莉

①常熟有一座山,叫做虞山。虞山有一座寺,叫做兴福寺。兴福寺有一把年纪了,大约一千五百来岁。寺内山坡上有一片竹林。竹林的特点是竹林里有一条曲径。曲径的特点是曲径被一个唐人写进了诗歌。诗歌的特点是到现在还非常动人和流行。这首诗便是唐人常建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皆寂,唯闻钟磬音”。寺壁上拓刻着这首诗,字是宋人米芾写的。米芾湖北人,出了名的任性和颠狂。有洁癖,好奇装异服。性情渗透了笔墨,字是又诡异又憨厚,漂亮得出奇!

②四月的一天,我就住在这首美丽的诗歌里面。清早起床,推开房门就是竹林。走在竹林的曲径上,梳着头发,根根发丝都飘向远方:唐朝和宋朝。忽然发现,美丽的东西是横截面,一旦美丽便永远美丽。真正的美丽决不随着时间线性消失。常建的诗是美丽的,愈看愈感到心旌摇摇,悟入清空。米芾的字是美丽的,诡异憨厚怎么也掩不住任性疯狂。美丽是不老的,唐诗不老,宋字不老,因而一千五百岁的兴福寺也永远不会老。

③入夜,听慧云法师讲经。古老的寺庙,偏偏有年轻的小当家。二十来岁的慧云法师,相貌还没有彻底脱去男孩子的虎气,谈吐却已经非常圆熟老道,可以举重若轻地引领我们。原来,每个人都有清净的自性,只是被尘俗蒙蔽,“禅悟”之道就是除污染而显自性。法师侃侃征引《法苑珠林》《五灯会元》,我虽不能“顿悟”,却分明感到庄严和净化。南来北往,到过的寺庙不少,觉得哪座寺庙也没有兴福寺这么浓浓的“禅味”。密密竹林,苍苍古木,处处透着禅意。

④夜深深,在寺内缓缓散步。看风中低语的古树,看树叶滑落潭水,看青苔暗侵石阶,看夜鸟梦呓巢穴,看回廊结构出种种复杂的故事,看老藤椅凝思深夜的含蓄,看时间失去滴答滴答的声音,看僧人们的睡眠呈现一种寺庙独有的静寂。

⑤看细细的茸毛在皮肤上悄悄生长,皮肤的质感因此变得柔和而华丽;看身体的条条曲线向着灵魂蜿蜒,欲念因此变得清晰;看你的眼睛里面有我的眼睛;看你的笑意包含着我的笑意;看你心情覆盖了我的心情;什么都看得见。朋友们和我自己,在这一段时间里,都变得很透明、很简单。不思不想,无忧无虑。所有的牙齿,都曾经被烟垢污染,不记得何时有过今夜的灿烂。一笑,就有月光闪烁。这月光注定会温暖日后漫长的生活。这就是兴福寺的月亮!

⑥兴福寺的月亮是世界上唯一的月亮。因为它有兴福寺。它有兴福寺生长了千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兴福寺的月亮不是单纯的月亮,是成了精的月亮。我在新疆遇见过又大又圆清澈如水的月亮,可它的背景是沙漠。点了篝火,一夕狂欢,狼狈的是天明之后的灰烬和残酒。我真是喜欢兴福寺的月亮。从离开兴福寺的那一刻起,我的等待就已经在悄悄蔓延。我会耐心地等待再一次的缘分和机会,能够再去兴福寺住几日。到了晚上,就出来晒月亮。

(选自《博爱》2008年11期,有删节)

20.文章围绕兴福寺的月亮展开,但开头两段既未写夜晚,又未写月亮,请分析这两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4分)

21.根据上下文,解释“这月光注定会温暖日后漫长的生活”一句的含义。(4分)

22.文章最后一段写新疆荒漠的月亮有什么好处?(4分)

23.作者为什么说“兴福寺的月亮是世界上唯一的月亮”?结合全文说说“晒月亮”的含义。(6分)

六、阅读(12分)

24.阅读下面的寓言故事,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包含的人生哲理,不超过25个字。(4分)

驴子驮盐过河,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他站起来时感觉轻了很多。驴子很高兴。又有一天,他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海绵吸了很多水,驴子再也站不起来。

25.把下面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句子序号)(3分)

①我曾在世界各地吃过麦当劳,很奇怪它们味道完全一样。

②美国总统布什表演厨房秀,根据食谱,用量具配放原料、作料,按照规定的时间,做了一份麦当劳,味道完全符合标准。

③但北京烤鸭,各家的味道是不同的。

④布什总统可以根据菜谱成为一个标准的厨师,但按照中国菜谱做菜,你永远成不了一个中国厨师。

⑤说北京烤鸭和说烤鸭是一个意思。如果你要请朋友去品尝,你得说是哪一家的烤鸭。

26.鼠年岁尾,牛年将至,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本校“迎新春”联欢会写一段开场白,要求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5分)

七、作文(60分)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北京奥运会的第一天,我国选手杜丽争夺首金失败,获得金牌的捷克运动员凯特琳娜·埃蒙斯给了杜丽一个温暖的拥抱,杜丽十分感动。几天后,杜丽夺得女子50米步枪三姿决赛金牌,并打破世界记录,她偷偷地塞给获得银牌的埃蒙斯一件小礼物,埃蒙斯把礼物装进口袋,脸上露出温暖的笑容。

请以“温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联系现实生活,要有真情实感,并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四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5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专科)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