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下教案三顾茅庐

2020-03-03 19:04: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三顾茅庐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3、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联系,学习“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2、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为是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切入 感知课文)

复习上节课内容,小组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感知刘备的诚心诚意。

二、新授 (精读感悟, 体会诚心诚意、雄才大略) 教学版块一(感悟刘备的诚心诚意)

(一)细读课文, 从对话、神态、行动中体会诚心诚意(读—找—说—悟—读)随机 过渡:

1、刘备的真心到底有多诚?真情到底有多真?还需要我们进一去读读课文,细细品味刘备这深深的诚意。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找找可以刘备打动诸葛亮的关键词或句子,感受感受。

2、学生默读课文。

3、交流。

行动中体会诚心诚意

1.师:除了刘备和张飞的对话,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的深深诚意?(学生读有关语句)

2.你们是从行动中体会到刘备的诚意的。 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1)“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引导生自己说体会)

或师引导T:刘备是打马一路奔去的吗?

S:“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半里地的时候就下马了,这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T追问:“半里多地大概有多少米?” S算:“250米。”

T继续问:“这么远,诸葛亮又看不到,为什么这时候就要下来呢?”

S: “他怕马蹄惊扰了诸葛亮。”“刘备下马步行不是做给诸葛亮看的,而是真心诚意地尊重他。”

T再问:“当时什么人才骑马?” S:“将军。”“有身份的人。”

很多S马上领悟到:“刘备这样做是降低身份。说明他把诸葛亮当成了自己的老师,对他像自己的老师一样尊敬。” (2)“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刘备“轻轻”敲门说明他怕惊扰诸葛亮,对他尊重、诚心。 (3)“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侯。” (指导生扣住关键词说体会,动作表演理解恭恭敬敬,体会虔诚) “不要惊醒”:T: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 “轻轻”:生怕惊扰诸葛亮休息。

“恭恭敬敬”:师:想象刘备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会有怎样的动作?

(弯腰低头是对一个人的尊敬)

T:噢,更恭敬,这样才能体现对人的虔诚和恭敬。 师:你会对谁这么恭恭敬敬呢?

(小结:看来,刘备用对待“长辈”的礼貌,对待“宾客”的热情对待诸葛亮,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刘备可能会对两个弟弟吩咐些什么,又会用怎样的口气怎样的态度?

(学生想象的语言会很丰富,模仿的口气也很像。有的说:“二弟三弟,你们且在门外等候,我先进去。”有的说:“三弟,你性情急躁,现在门外等候,莫要惊扰了孔明先生;二弟,你也一起等候。”) (4)“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生谈体会或师引:刘备就这样等啊等啊?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过去了----他这样站了多久?

理解“半晌” 半晌是多长时间?“半天” 师:仅仅半天吗?一个时辰就是?

师:古时候,一天一夜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约是现在两个小时。同学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们年龄吗?„„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又一个时辰,一个站一个还躺着。(看图)

师:可见刘备对诸葛亮是多么的敬重啊!齐读这部分。 转折

T:刘备轻轻敲门轻轻地进去,恭恭敬敬地等,等啊等啊,诸葛亮翻了个身,又等啊等啊,等了半晌,才悠然醒来,刘备先前等得那样耐心,这时刘备------?刘备为何那么“快步”? (急切地希望见到诸葛亮,反映出刘备求贤若渴)

小结:我们从行动中体会到了刘备的诚意,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感受这些地方,让我们一起回到“三顾茅庐之隆中相见”这一历史时刻,你可要细细地去品味呦!(观看动画)

带着体会齐读“离诸葛亮的住处„„才悠然醒来„„见面。”注意标出的关键词。(出示)

教学板块之二(感悟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过渡:刘备为何对诸葛亮如此尊敬,如此诚心诚意的邀请呢?肯定诸葛亮是个不同寻常的人物。通过上节课的初步认识,你觉得诸葛亮怎样?

师引导:是啊。诸葛亮雄才大略。文中也简单写了一写。请大家读课文的

3、

4、5小结,找到有关语句,并说说体会。 分析形势 体会大略(第四小节)

师: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T这里有两个词(板书: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雄,是乱世英雄,两汉末年,你还知道有哪些乱世英雄? S孙权、曹操、吕布、董卓„„

T纷,纷乱,争斗,当时战火边缘,民不聊生啊„„

T当时诸葛亮是这么说的:将军想成就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三足鼎立之势,然后可图中原。听了诸葛亮这番话,刘备-----。“茅塞顿开”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S像瓶盖一样一下被打开了,人的思想解放了

T你比喻得很形象,就像我手里的瓶盖一样是“砰”的一声打开了,下子打开的,叫“顿开”茅塞呢?堵在人们心里的堵塞人们思想的茅草一下子打开了,心里豁然开朗。谁茅塞顿开(刘备)读一读词语。 师:通过这一段谈话,刘备就明白了当时的形势和以后的打算。可以看出诸葛亮确实是有谋略。确实值得刘备三次邀请。齐读第四小节。 出山战况 验证才华

T:刘备得到诸葛亮就像---------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

板书(如鱼得水)谁是鱼,谁是水呢?为什么这么说呢?刘备得到诸葛亮就像什么?你读过《三国演义》吗?诸葛亮帮刘打过哪些仗?( “火烧赤壁”、“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巧设空城计”„„) T:以少胜多的办法,都是谁设计的,可见诸葛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料事如神,胆大心细,对刘备有多么重要。难怪刘备会三请诸葛亮。再读读最后一节。 环境烘托

体会性格:

师:其实,这里的环境也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出示:(生读)“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这里有一句——(生接:比喻句)师:把什么比作什么?

T: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

T:人们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

师小结: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

师:这里景色宜人,谁来读好它? 齐读

三、课堂作业 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段景色描写

四、课后作业:

1、调查及作业(把手放好坐正!)

班里有多少人看过或听过《三国演义》故事?(一半) 建议你为买来或借来少儿版本乃至连环画,一个月后,请你们的班主任搞一个“三国故事”演讲比赛。看谁的故事最能打动人的心。

五、板书:

三顾茅庐

刘备

(如鱼得水)

诸葛亮

诚心诚意

雄才大略

苏教版四下《三顾茅庐》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下教案练习3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PPT(苏教版)课件

苏教版《三顾茅庐》教学反思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

乘法分配律 教案 四下 苏教版[定稿]

《苏教版四下教案三顾茅庐.doc》
苏教版四下教案三顾茅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