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教学设计

2020-03-02 14:53:0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从内容、方法、手段、活动等方面展开总体规划,以保证课堂教学的系统性和预设性。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并不一定会保证课上的好,但不好的课堂教学设计肯定取得不了好的教学效果。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更是作用重大。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体验与感悟学习内容,主动的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理念已得到广大教师的共识。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问题及其改进策略方面作一些陈述,以求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将数学抽象的内容依附于现实的背景之中。

一、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目的不明确。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能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公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境设计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使每一位教师心动,想把这样的情境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但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却往往达不到同样的效果。为什么呢?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根据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精心的设计教学情境,有的教师常常没有时间或没有能力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或其他的形式在课堂上再现出来。于是采用的策略往往是“拿来主义”,然后围绕着课件中的情境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情境创设怎么能为教学服务呢?情境创设没有明确的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效果自然不甚理想。

(二)情境创设重点不突出。教师对情境创设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认为课堂上没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就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就是“老土”。于是每一堂课都以生活情境导入,把复习铺垫,以旧引新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抛到了九霄云外,课堂上处处有情境,时时有情境,学习气氛热热闹闹,教学却淡化了数学的本质内容。创设情境时没有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仅仅是为了课堂上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显然是不利于教学,不利于学生发展。

(三)情境创设内容不符实际。教师站在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牵强地运用他人的教学情境或只是简单的再现教材主题图往往使教学情境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们的年龄在长大,知识结构在发生变化,生活经验在不断丰富,一二年级的学生会对书上小朋友的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兴趣,而到了中高年级教师一味的用这样的情境,学生就会觉得很假、很不真实。

二、改进数学情境创设的若干策略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是值得我们去尝试的教学方式,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常常在自己的课堂上出现或在别人的课堂上感受到上述问题。几年来,我不断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不断进行反思如何通过情境的创设让教学更有实效性,我觉得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信息。以往我们备教材总是注重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站在教师的角度设计教学方案,但很少考虑教学的知识离我们学生的距离有多远,教材中的一道例题、一个知识点蕴含着许多的生活信息却被忽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让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用学生熟悉的情景来呈现教学内容,会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与现实性,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三年级教材有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容积单位升与毫升,重量单位克、千克、吨的认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认为这一知识点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极为抽象,不易理解,于是放到期中考试之前教,使学生能在期中考试中得到一个满意的成绩,而实际上这部分知识在考试之后又很快地被遗忘,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是不尽人意的。在教学研究时我们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不仅仅是应用题,我们必须抓住教材中的点点滴滴,尽可能的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于是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课前,带着任务逛超市,以饮料为例,做一份调查报告:超市与大卖场到底谁更便宜;课堂上呈现学生的调查情况,很快学生就提出饮料是否便宜,不仅要看价钱,还要看容量。于是问题的焦点便是如何衡量饮料的多少,同学们对学习投入了极高的热情,认识容量单位升与毫升,重量单位千克与克的难题就不难解决了;课后,教师没有把对单位的学习停留在单位之间的换算等机械的操作上而是让学生回到生活中,观察家中或超市中的饮料或其它物体,它是以什么为计量单位的,做一个精明的消费者,并把你的购物经验告诉给大家。经过这样的学习,开学初学的知识到期中考试学生并没有忘记,得分率与以往基本一致,而到期末考查中,我们就发现这一知识点的得分率就远远高于前一届,原因是学生在生活中时时运用着所学的知识。许多家长告诉我们,那些小家伙可有意识了,不光看价格了,更会计算单价来进行比较。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的体会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有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已具备的生活经验,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起点从而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或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地、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我在备“估算”这一教学内容时,就考虑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碰到或已在运用估算,只是没有合理的归纳总结,不能正确区别什么是近似值与准确值。于是,在设计教案时我就决定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先展示了一份超市的促销海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生活信息,五一节到了,超市有许多促销信息,我们来看一看,估计一下你或你家需要买的物品大概要多少钱?”学生兴趣非常高,踊跃举手,并且很快地说出了估计的数据,我故意很惊讶地说,今天老师要教“估算”,你们都会了?不行,还得考考大家,你们是怎么估计出数值的呢?与以往的计算有何不同?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实际上是把零散的知识统一起来,用精炼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很快得出估算是在求近似的答案,方法是把一个数看作最接近它的整十整百整千数。不知不觉中学习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如此的有价值,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且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问题,数学学习是这样的生动、有趣,学会了知识,发展了能力,积累了生活经验。

3.充分创设具有数学内涵的情境。教师通过“备教材”才能准确的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备学生”才能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是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的前提。而在情境创设时教师应认识到情境创设在教学中不仅仅起到知识的引入作用而应自始至终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成为相关学习活动的认知基础。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

改进教学设计[推荐]

教学设计改进案例

改进后教学设计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

改进篇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改进案例(全文)

音乐教学设计改进案例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推荐)

集体备课改进教学设计行为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doc》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