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思探究作业期末考核

2020-03-03 08:42:5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高中生物探究情境创设原则初探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摘 要: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四个理念之一,意味着学习方式的变革。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案例讨论等方法探究创设探究情境的原则与标准,旨在提高生物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生物;情境;创设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疾呼要对学生实现六大解放,把学生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第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

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

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

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

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达自然大社会里去的更丰富的学问;

六、解放他的时间)。

一、情境教学的涵义【1】

情境,《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情景;境地”。情境通常指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情境,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如在课堂中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播放音频、视频等等,只要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情境,都属于情境创设的范畴。

探究式教学的含义是: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参与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教师合理、有效的引导为前提,以实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为目的,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高中生物的四大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倡导探究性学习,“标准”强调探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表述方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可实现的具体途径。

二、探究情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

(一)生活化原则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时尽可能的联系现实生活,还原自然。在学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可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①当你的手被针扎了,你不会感到胳膊疼,你能准确地找到针扎的部位;②某患者注射胰岛素后,体内血糖浓度下降,但没有一个准确的反应部位。通过以上联系,便可化抽象为具体,从而轻易地突破“神经调节反应迅速、准确;而体液调节反应缓慢,作用范围广泛”这一难点。例如,在学习“呼吸作用”时,可联系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家庭制作甜酒:先将大米煮熟,装入缸中,待米饭冷却至35℃左右,往米饭中加入适量的酒药(酒药实际上是酵母菌和曲霉菌种),拌匀,然后在米饭中间挖一个洞,加盖并在30℃的条件下保温24小时。(1)加酒药前为什么先要使米饭冷却?而后为什么还要保温?(从酶的活性考虑)(2)为什么酿甜酒时要用酵母菌和曲霉菌种?(从酶的专一性考虑)(3)在缸的米饭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什么?(从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所需条件考虑)(4)酿制甜酒时,为什么总是先来“水”,后来“酒”?(从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考虑)

(二)科学性原则

生物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建构主义十分主张情境的真实性、科学性,这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我们不能单纯为教学需要而创造一些虚假的情境,脱离了真实的情境就违背了《标准》的要求。生物教学的呈现形式如果是脱离科学的,那么学生即便参与其中,也很难找到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空间。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应遵循科学性原则,考虑问题提出来是否经得起科学的检验。例如,人体时刻都要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如果体温过高(发高烧),就必须要采取物理或其他方法降低体温,最常用的是冰敷、减少穿着的衣物等方法,但是学生在生活中的经验却是“发烧时要多喝开水多盖被子‘捂一捂’”这样的做法虽有一定道理却不适于发高烧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吧务科学性原则,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但同时也要注意生活经验与知识原理之间的差距,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激发学习兴趣,达到从生活经验出发,掌握科学的生物学知识的目的。

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在高中生物学中有很多探究性实验,教师可以创设合适的探究实验情境,但必须遵循学生的人知规律以及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比如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数学模型法等,这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知识的教学,而是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与科学分析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据说爱恩斯坦讲:“所谓的学习,就是把学校的学到的知识忘掉,剩下的那一部分才是教育”。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创办人、原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先生在回答一位中国家长的提问的时候确实说过:“如果我们将学过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最后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可见教育的本质是能力的提升,而不是知识的传授。

(三)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说过。实践证明,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无疑是一种苦役,也是很难学好数学的,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全心全意投入学习之中,二兴趣的形成则是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是充满情趣,富有魅力的教学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创设趣味较强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

【2】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维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去探索问题。如:在讲解细胞核一节时,用克隆羊找妈妈的故事导入,学生充满了好奇,激烈的讨论,这样就为淘讨论胞核的功能创设了情景,学生很快投入讨论分析中,教学效果十分良好。本节课结束时再次讨论谁是多利的妈妈,大部分学生认为是提供细胞核的羊,此时给出线粒体母亲,DNA母亲,孕育母亲以及生活中的生母养母,再次将讨论提升层次,供学生课后继续探讨。

(四)时代性原则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环境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已经不能用十年前的思想去教育今天的学生,当然,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举例时,如果再用之前的例子就显得没那么的贴近生活了。比如,教师再病毒的教学时,常举的例子是SARS病毒,但对于现在的学生(大约1998年生)来说印象不够深刻,因为那是他们才五六岁,所以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换做他们更熟悉的甲流病毒(H1N1)。

小结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在以后的生物教学中尽量倡导探究式学习,创设合适的情景,培养新时代下,具有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的生物学人才,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研究,弥补不足,改良教学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课堂中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可以克服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努力达到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参考文献】

【1】余志鹏.中学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I:;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3 【2】张明.高中生物新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9

诱思探究期末考核

诱思教学论期末作业

诱思探究教学法

诱思探究教学

诱思探究教学法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作业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作业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作业

诱思探究教学模式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

《诱思探究作业期末考核.doc》
诱思探究作业期末考核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