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教案

2020-03-02 14:41: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积累字词,能够正确的熟记文中重要词汇;(2)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3)学习对比的手法;(4)记叙文的学习方法和认识(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5)了解冰心作家,能够掌握冰心主要代表作:(>、>、>、>等。) 2: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讨论法(采取小组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的探究、合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并让学生能够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不同年龄阶段读书对她的影响及作者读书的心得。 难点:

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过程:

(一):由谜语导入新课:

老师:“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让学生才一物),学生回答:“书”。

老师:“那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学生回答:“喜欢”

老师:“那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学生甲回答:“我喜欢科幻”,学生乙回答:“我喜欢人物传记”,学生丙回答:“我喜欢侦探类的书籍”。

老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纵览古今,横观中外,许许多多的名人都和书接下了不解之缘(霍金、毛泽东),诗人汪国真说道:“最优秀的读者,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作家,最优秀的作家,必定是最优秀的作者。”

老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的>。 (二)

1、简介作者、主要作品及写作背景:

(1)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10.05__1999.02.28,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源自王昌龄的>为意),现在著名女作家,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主要代表作:>、>、>、>;翻译作品:泰戈尔>、>等。

(2)本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写于1989年9月28日,当时作者已是90岁的老人,回忆了幼年、少年的读书经历,并向青少年们传授多年积累下来的宝贵读书经验。 2:生字词的掌握: (1):字音

地煞(shà ) 笸箩(pǒ ) 无聊(liáo ) 天罡(gāng ) 消遣(qiǎn ) 堆砌(qì ) 挑剔(tì ) 勉强(qiáng ) 无病呻吟(shēn ) 索然无味(suǒ ) 怒发冲冠(guàn ) 着力(zhuó ) 悬念(xuán ) 水浒(hǔ ) 烦琐(suǒ ) 酷爱(kù ) 聊斋(zhāi ) 寇志(kòu ) 戚戚(qī ) 不能自已(yǐ ) 朦胧(méng lóng ) (2):易混字

荡寇志(冠) 消遣(遗) 不能自已(己) 人情世故(事) (3):生难字

聊(liáo) ①姑且:聊以自慰。 ②略:聊胜一筹。 ③依赖:百无聊赖,无聊。 ④闲谈:聊天。 寇(kòu) ①盗匪,侵略者:敌寇。 ②敌人来侵:入寇 煞(shà) ①极,很:煞费苦心。 ②迷信的人指凶神:凶煞。 (4):解释词语

津津有味:形容非常有滋味,有趣味。

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心动神移:形容某种景色或某种作品特别能够感染、打动人,使人心神随之而动。 若有所失:好像失去什么了。

索然无味:没有一点趣味。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无病呻吟:没有病却发出痛苦的声音,这里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 造作。 风花雪月:原指古典文学里描写自然景物的四种对象,后来比喻堆砌辞藻、内容空泛的诗文。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自己: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三)、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

1:老师先有感情的朗读1--8自然段(老师谦言自己抛砖引玉,以此来带动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之后迅速切入文本,达到学生能够自由朗读的效果,并在朗读中画出自己不理解得词语及句子然后课堂交流)

2、注意文中的成语:

津津有味 一知半解 栩栩如生 无病呻吟 怒发冲冠 3:紧扣题目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本文主要内容是:冰心回忆了她读书的经历,和有关的读书感受。(标题就是本文内容的慨括,主要抓住的是‘忆’字) (四)、分析课文,朗读体味(带问题细读,理解作者怎么写的)

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读书的经历的? ——时间顺序(作者一生热爱读书) 表时间顺序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在到了我十一岁时;到了中年以后;1986年;1989年。

2、对于读书,作者有许多的感受,请在文中勾画出描写这些感受的词句,并朗读小组交流。(学生发言讲到(7)、(8))语句时,顺势穿插对比的“知识”和分析“好书的三个标准”) (1)、>:这是作者都的第一本书,所以印象很是深刻,同时写得最为详细。‘咬了牙’、‘居然’、‘哭’等词,这与后文‘心动神移,不能自已!’也相照应。

(2)、>:这对‘我’的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3)、>:着力描写的人物,都有极其生动的风格。 (4)、>:没有什么影响。

(5)、>、>:酷爱古典诗词,自己能够背诵,写的十分的动人。 (6)、林译小说:让我了解到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7)、>:才尝到‘满~~~~一~~~~~’,‘一个~~~~~的滋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去读同一本书前后感受的对比)。

(8)、对>的精彩、>的烦琐、>人物栩栩如生、

>人物的索然无味;及现在文艺作品的比较:①从脑海中抹去; ②心动神移,不能自己; (9)第13自然段: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 (10)文章末尾: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概况。

小结:①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为“忆读书”服务(写作手法是为文章内容服务) ②从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三个方面来看,通过对比(两种事物相对比较)可以看出作者怎样评判好的标准是什么。

③指出文章末句,从总体上慨括了作者读书感受。

全部有感情地齐声朗读第11自然段到文章的末尾的句子。

3、“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三个分句各自强调的重点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可用原文回答。

——A 读书好:开卷有益(对写作有益;读书是最大的快乐,让自己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多读书:博览群书(数量要多、品种要多,涉及古今中外) 读好书:择善从之(要学会筛选书籍,文中的认定好书的标准。) B在意义上层层递进, (五)、总结:

(1)全文紧扣一个‘忆\'字,按时间顺序叙述,条理清晰。

(2)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作者的情感倾向。

(老师指着板书,试着让学生用‘记叙了,表达了,希望’来为本文做一个总结。

本文记叙了作者自己亲身的读书经历,表达了自己是一个非常热爱读书并以读书为乐以及对读书的认识,希望少年儿童认识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真正的含义。

三、作业布置:

1:积累词语,在小字本上按格式抄写;

2:在你人生中读过得书,令你最为深刻的是那本书?在下节课的时候做一个简短的介绍。 板书设计:

读书好

开卷有益

忆读书(经历 感受) 多读书 博览群书

冰心 时间 对比 读好书 择善从之

课后反思:

在上这堂课的时候,准备还不很充分,因为第一次上语文课,显得有点紧张。但还是应做加强对细节上的问题进行处理,要抓住问题的关键。

忆读书教案

忆读书 教案

忆读书教案

《忆读书》教案

忆读书教案

《忆读书》教案 5

忆读书

忆读书

《忆读书》

忆读书

《忆读书教案.doc》
忆读书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