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教案

2020-03-02 12:11: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幼儿园语言教案:比一比

【教学意图】

在开展主题活动“大与小”的过程中,幼儿对于量的比较有了初步的知识经验。图画书《阿比比一比》通过角色游戏将大小、多少、长短等量的比较蕴涵其中。在幼儿园后期为使幼儿进一步复习、巩同相关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活动充分挖掘图画书在科学领域的教育价值,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师设计了讲述与实物操作交替进行的活动形式,帮助幼儿理解书中内容,感受阅读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物的探索性活动,理解书中蕴涵的比较关系,感受从不同角度比较结果的不同。

2、能自主翻看图书,理解画面和故事内容,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帽子和围巾;图画

2、经验准备:幼儿对比较大小、多少、长短有一定的经验。图画书《阿比比一比》投放在阅读区供幼儿自由翻阅。

【重难点】

重点:幼儿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难点:自主翻看图书,了解故事内容,理解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比较,其结果不同。

【教学过程】

1、边讲故事边演示图片,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 (1)阅读故事《阿比比一比》,着重观察人物的表情和语言。引发幼儿思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想法并进行演示。

(2)幼儿操作(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教师:这是谁的梨和李子?他们要比一比谁多谁少?他们会怎么比?请幼儿将实物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好。

教师:小朋友是按一个梨一个李子这样摆的,那谁多谁少?

幼儿:李子多。因为李子还有呢。

(3)出示实物帽子和围巾,引发幼儿讨论,大胆演示自己的想法。

教师:围巾和帽子怎么比?你们觉得是帽子大?还是围巾大?

幼儿:围巾大,帽子小,围巾能把帽子盖住。

教师:那帽子还能把围巾扣住呢?到底谁大呢?

幼儿:就是围巾大。

2、幼儿阅读图书,了解书中人物的比较方法和结果。教师:请小朋友自己看看,之后他们又比了什么?

幼儿自主翻阅图书。教师指导幼儿有序翻阅,通过看图寻找答案。引导幼儿说说在书中发现了哪些不同的比较方法,鼓励幼儿进行尝试。

幼儿:小猫的尾巴长,小兔子是拿线比的,小兔的尾巴短。

教师:小猫和小兔子用他们的身体比长短,小朋友可以用什么地方比长短?我们来比比谁的长谁的短。

幼儿:用手,用脚,用头(与同伴用身体部位进行比较)。

【延伸活动】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并生成相关的活动。

幼儿1:我讨厌这只猫。

幼儿2:我讨厌兔子。

教师:现在咱们有争论了,有的喜欢猫,有的喜欢兔子,因为用毛线做尾巴不公平,下次活动我们再讨论你为什么不喜欢猫。

【主要内容】

1、教师运用多种阅读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比较关系。

教师运用观看幻灯的集体阅读、人手一本图书的个体阅读、提供实物的操作和游戏,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书中所蕴涵的比较关系。教师了解本班幼儿的已有经验,对于各领域小班目标的把握充分,在阅读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巩固相关的数学概念,为幼儿学习新经验奠定了基础。

2、教师顺应幼儿兴趣,满足表达需要。

当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发生争论时,教师敏感地意识到是幼儿对活动产生了新的兴趣点,顺应幼儿的兴趣及时组织了讨论,满足幼儿表达情感的需要。针对幼儿出现预想不到的现象,教师用提问方式支持幼儿讨论,体现出教师对幼儿的理解和尊重。

3、教师对于“幼儿重视的公平性”没有充分关注。

(1)幼儿为什么不喜欢故事里的人物?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生活经验和情感需要?幼儿对故事的反应,体现出他们对游戏的公平性有自己的想法,这需要教师理解。他们在与同伴相处和交往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故事中的人物不是他们喜欢的朋友关系,角色发生的矛盾不是幼儿想得到的结果。教师在这里缺乏引导,使幼儿产生不喜欢的情感,从而引发了争论。

(2)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对人物的好恶是否对幼儿产生了影响或暗示?教师在讲故事时用什么语气、声调不会对幼儿的情感倾向产生影响?书里没有正面和反面人物,只有结果输和赢,但是幼儿听故事时却产生两种情绪和情感,值得教师进一步思考。

(3)对幼儿来说,在比较关系中,同类物品的比较好理解,不同类别的物品没有可比性,比较难理解,在后续活动中教师可通过相关活动帮助幼儿理解。

幼儿园语言教案

幼儿园语言教案

幼儿园语言教案

幼儿园语言教案

幼儿园语言教案

幼儿园语言教案

语言教案(幼儿园)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

《幼儿园语言教案.doc》
幼儿园语言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