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两看勤务执勤装备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2020-03-04 00:12:2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摘要

“两看”执勤工作的根本目标是确保安全,基本标准是不发生脱逃事故,不发生暴狱、劫狱事件。实现“两看”目标安全,关键在于提高人防、物防、技防、联防水平,构建目标安全防范体系。在监管防范体系中,各级要牢固树立大安全观,以共保安全为纽带,通过深化“三共”活动,协调各方力量,加强监管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努力构建以监所为核心,联防联动,遇有情况能一呼百应的安全防范体系,把第一道防线建周密,把第二道防线建坚固,把第三道防线建有效。 刘红军强调,人是临管执勤工作之本,确保监管执勤安全,关键在于提高干警队伍和武警官兵的临管执勤能力。各级要密切关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局势,加强形势任务和犯情教育,充分认识监管执勤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牢固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始终保持高度警惕。要严格落实监管执勤制度,严密执勤部署,不留死角和空隙。要贴近实战,以单兵哨为重点,加强专勤专训和专哨专训,不断提高干部的组勤能力和哨兵的执勤能力。要按照先围后捕的原则,完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联合方案演练,不断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为执勤安全提供可靠的保证各单位一定要按照这次会议的精神,下大力把安全隐患治理好。对安全隐患,能通过新建或改建的,必须彻底消除;暂时难以解决的,要安装防护网、加高围墙、增设监控等物防、技防设施,进行局部处理;对采取物防、技防措施仍不能确保安全的,必须增岗加哨,死盯死守,确保安全。

关键词:警务执勤;装备现状;发展

I

Abstract "Two look" on the basis of the fundamental goal is to ensure safety, the basic standard is not escape accident, no jail, robbery incident.To achieve "two look" target security, the key is to improve the air defense, physical defense, technical defense, defense level, to build the target security system.In the regulatory system, all levels should firmly establish a large security concept, to protect security as a link, by deepening the "three common" activities, coordination of the parties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facilitie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trive to build a prison as the core, Joint defense linkage, in case of the situation can be a hundred of the security system, the first line of defense built secretly, the second line of defense to build a solid, the third line of defense to build effective.Liu Hongjun streed that people are the basis of the work of the prison,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supervision on duty, the key is to improve the police officers and armed police officers on duty.All levels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national secur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situation, strengthen the situation and the task of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the special train training and whistle special training,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cadre of the sub-ability and sentry on duty.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the first round after the arrest, improve the contingency plans, regular organization of joint program exercises,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ability to deal with emergencies, to provide a reliable guarantee for the safety of the units must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pirit of the meeting, under the security Hidden trouble good governance.On the security risks, through the new or alteration, must be completely eliminated; temporarily difficult to solve, to install the protective net, heighten the wall, additional monitoring and other physical defense, technical anti-facilities, local proceing; Measures still can not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need to raise posts and whistle, deadly stare, to ensure safety.

Keywords:Police on duty;Equipment status;development

II

目 录

摘要................................................................I Abstract...........................................................II 目 录.............................................................III 1 绪论..............................................................1 1.1论文研究的背景...............................................1 1.2论文研究的思路...............................................1 1.3国内军队管理方面的文献综述...................................1 2 武警装备保障的理论基础............................................3 2.1权变管理理论.................................................3 2.2装备管理理论.................................................3 3当前我国武警警务执勤装备的现状分析 ................................5 3.1武警部队装备保障取得的成就...................................5 3.1.1提高了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5 3.1.2加强了应急力量体系建设 .................................6 3.1.3发展新型装备 ...........................................7 3.2突出了后勤训练体系建设.......................................8 3.2.1袭击手段多样,卫勤保障难度大 ...........................8 3.2.2 任务环境恶劣,卫勤保障难到位...........................8 3.2.3 针对性储备不够.........................................9 3.2.4指挥体系不够健全 .......................................9 3.2.5组织体系有待完善 .......................................9 3.2.6研究和训练不够 ........................................10 4 当前我国武警执勤装备存在的主要问题...............................11 4.1工作整体推进不快............................................11 4.1.1武警装备体制难以适应一体化 ............................11 4.1.2武警执勤装备改革推进难度变大 ..........................12 4.2武警装备保障信息化作用不明显................................13 4.3科学化管理体制不健全........................................14 4.4武警执勤装备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15 4.4.1思想认识程度不高 ......................................15 4.4.2后勤队伍整体素质不强 ..................................16 4.4.3制度落实不严 ..........................................17 5 结论.............................................................18 参考文献...........................................................19

III

1 绪论

1.1论文研究的背景

执勤是武警部队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执勤工作作为武警部队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的规章制度和人员配备管理等方面都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而作相应的适合发展潮流的改革。当前,武警部队临时勤务持续增多,执勤时间不断增加,执勤环境不断变化,部队长期处于动态中、分散中和变化中,教育管理难度增大。武警临时勤务对执勤人员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综合应变能力要求较高,如何在动态条件下圆满完成任务,成为摆在各级面前的一个新课题。近年来,随着武警临时执勤任务的加剧,以部队训练为主的武警在执勤中暴露出素质不高、协调能力低下、人员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不仅影响了总体执勤效果,还严重损害了武警在人民心中的威武形象。通过构建系统、高效、特色鲜明的人员配备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武警执勤人员的执勤效率,改变兵力不足、管理成本较高的现实问题。

1.2论文研究的思路

目前对武警临时勤务中的人员配备管理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本论文采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人员配备理论对武警临时勤务人员的配备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武警临时勤务方案的改进构想。对其人员配备体系方案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工具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武警临时执勤工作并对其通过构建数学模型进行可行性分析,且结合实际案例方案的实施方案进行了验证。 本文研究的思路是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应用于武警临时勤务活动的实践中,从人力资源配备与管理体系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原有临时勤务方案进行改进,提高人员使用的效率,在武警部队勤务兵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顺利完成执勤任务。首先,本文对人力资源和武警的相关知识进行概述,对现行的人员配备方案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方案的方法和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的数学模型检验方法。最后,以广州市火车站的实例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1.3国内军队管理方面的文献综述

应用现代军事管理,对现代国防军队中人教育训练、战备执勤、对敌作战、

1 人员装备、日常工作等一切军事活动和与军事有关人活动,所进行的有明确目的、有具体要求、有行为规则的指导、规范、约束和检验工作的总称。现代军事管理学是研究军事管理活动,揭示军事管理客观规律的学科,是由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相互渗透而成的综合性知识体系军事管理的主体,是指在军事管理活动中担负对他人的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以达到实现一定管理目标的人员或组织。管理组织是为实现某种共同的管理目的,经由分工与合作,以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群集合系统。

依国防管理学院所出版之《国防管理学》一书所言,军事管理乃指狭义的国防管理,系指以军事为主,运用现代科学精神和方法统合军队人力、财力及物力之管理,合理运用国防资源,达到人尽其才,财尽其值,物尽其用之最高标准;以有效支持军事任务和目标之达成。管理工作是军队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巩固和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古今中外,任何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都特别强调严格管理。我军历来重视管理工作。几年来,经过全军上下共同努力,我军的管理工作有了明显进步。各级进一步提高了对管理工作的认识,抓管理更自觉、更得力了;注重了法规制度建设,制定和颁发了一系列条令条例,基本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坚持从严治军,加强纪律建设,严格按条令条例办事,初步建立了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生活秩序;加强了对装备、物资和设施的管理,装备完好率有了明显提高;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对新形势下的带兵规律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2 2 武警装备保障的理论基础

2.1权变管理理论

权变理论是西方近国家形成的一种管理学派。它的基本涵义是:管理的方式和技术要根据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其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关系可以解释为:如果发生或存在某种情况,,就是采用某种管理方式来更好地达到目的。权变理论的特征是指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管理与其说是一门理论,更不如说是一门实操性非常强的技术;与其说它是一门科学,更不如说它是一门艺术,权变管理能体现出艺术的成分。一名高明的领导者应是一个善变的人,即根据环境的不同而及时变换自己的领导方式。权变理论告诉管理者应不断地调整自己,使自己不失时机地适应外界的变化,或把自己放到一个适应自己的环境中。

2.2装备管理理论

管理活动客观存在着必然的发展过程和步骤间,必然的联系。管理职能是对这些步骤,次序和联系的能动性施加作用,使管理活动沿着其固有的规律发展,以提高管理效益。部队管理主要有以下五个基本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指挥职能,控制职能,协调职能上述五个职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有机整体五个职能围绕管理目标发挥整体作用,并持续地协调运行。从而使系统的功能在不断放大,使目标不断的增益。部队管理工作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加强部队管理是部队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当前部队管理实际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说,部队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部队建设的好坏。军队管理关系到军队建设的发展方向,在管理中是否坚持与我军性质相适应的管理原则和方法,不仅决定着部队管理工作的成败,而且关系到军队建设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军队管理者为了实现军队建设目标,运用管理原则和军队管理法规,对以人员为重点,以军事训练为中心的各项工作进行的组织、协调、控制和规范等活动。坚持依法从严治军,以战斗力为标准,以纪律建设为核心,以人员管理为重点,已保家卫国为己任,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内外关系,保持正规秩序,培养优良作风,严格组织纪律,预防各类事故等。根本目的在于把官兵培养、锻炼成为具有高度自觉的组织纪律性,优良作风和良好习惯的革命军人,使军队始终保持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以达到巩固和提高部队

3 战斗力的目的。保证训练、作战及其它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保障作为军事后勤的中心工作,作用在于运用物质力量和技术手段,及时、准确地保障武装力量作战、建设的需要,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保证各项军事任务的完成。后勤保障的一般原则是,立足实际,适应需要;力争主动,避免被动;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厉行节约,讲求效益。后勤保障的方式,主要是按部队建制保障,或按区域保障。军队关心和重视新时期军队后勤管理,并就此作了许多深刻的论述。认为应从战略的高度看待军队后勤管理,用战略的观点统一军队后勤管理,根据战略的要求抓好军队后勤管理工作。近年来,我军后勤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军队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要抓好后勤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和信息化,正步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关于装备管理的概念含义的理解是,当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后勤管理科学化,就是用最新的管理理论、科学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的管理及保障手段,把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综合运用于军队后勤领域,使后勤管理适应军队后勤现代化的要求,即合理、经济、高效率地达到预定目标,使现代科学技术发挥最大效益的过程,实现整体最优化”、”现代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同时它又是一个确定性的概念,即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概念的内容是确定的。就现时代而言,现代化的实质就是科学化。军队后勤现代化就是军事后勤技术科学化。同时,后勤管理现代化又是具有特定涵义的世界性概念。这就是说,军队后勤现代化,是以当代世界军队后勤管理比较先进国家所达到的现实水平作为“现代化”的标准。后勤管理现代化的内容大致包括:管理思想现代化、领导决策科学化、管理组织高效化、管理人员专业化、管理方法系列化。这是关于新时期军队后勤管理论述的一个重要特点。

4 3当前我国武警警务执勤装备的现状分析

3.1武警部队装备保障取得的成就

这些年武警后勤保障工作始终贯彻“面向基层,加强管理,深化改革,提高效益,服务中心”的基本思路,始终遵循“把保中心、保生活作为保障重点,把基层作为保障重点”的指导原则始终把握“加强三项建设、抓好五个四落实”的工作重点。实践证明,这些思路、原则,科学把握了武警部队的特点规律,符合部队后勤部建设实际。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武警部队建设形势的发展,武警后勤建设将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走复合式发展道路,不断提升武警后勤保障能力,朝着后勤指挥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与后勤保障可视化、实时化、精确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武警后勤机制,工作体制等也相应调整,武警部队重新组建后,实行总部、总队、支队三级供应保障体制,后勤工作坚持面向基层、服务中心、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和提高效益的总体思路,狠抓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各项标准制度,加强后勤规范化管理,稳步推进后勤改革,强化应急保障训练,提高后勤综合保障能力,有力地保障了部队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各级后勤部门必须牢固树立全局概念,自觉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服务部队建设全局,把有限的经费、物资管理好、使用好,充分发挥其效益,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坚持把保中心、保生活作为保障的重点,把基层作为保障重心,在计划分配人力、物力、财力时要权衡主次先后,区分轻重缓急,对重点单位、重点项目实施重点保障,牢固树立大联勤观念,充分发挥双重领导优势,广泛利用地方、军队的后勤保障资源,搞好警军民兼容的一体化保障,坚定不移的实施科技兴后勤发展战略,以任务为牵引,以信息化为手段,以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为目标,加快科技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保障能力转化,坚持建设重质量、管理求科学、保障讲效能,优化保障资源配置,努力提高军事经济效益,大力加强后勤思想政治工作,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复合型的后勤人才队伍,为武警后勤工作的创新发展提高人才保障,提高后勤改車,确保后勤保障渠道畅通、全维覆盖、优质高效。

3.1.1提高了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5 针对武警部队遂行任务中与军队经常协同、与地方广泛接触的特点,在贯彻好“安民不扰民、解难不添难”要求的同时,进一步疏通和优化供应渠道,对接保障关系,建立健全联供联保的运行机制,完善以自我保障为主、军队助供保障与地方支援保障为辅的应急保障体系,确保一旦遂行应急任务,能够资源上共享、时间上接力、方式上互补,为部队提供稳定可靠的保障依托。

运用信息科学技术提高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效能的各项工作,构建具有部队特色,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稳定可靠、安全保密、科学实用的处置突发事件信息化系统,为完成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可靠的保障,依托武警有线综合通信网、无线通信网、卫星通信网和机动通信系统,采用系统集成的方法,构建军事、政治、后勤等平台,形成资源共享、安全保密、传输快捷的信息网络体系,保证各级指挥员对部队实施及时、稳定与不间断的指挥,具备实时指挥、全程控制与高效处置能力。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武警部队处突实践活动的发展,武警处突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加强基础网络、基础数据库以及信息化武器装备建设,不断提高实时感知、高效控制、精确突击和综合保障能力。

3.1.2加强了应急力量体系建设

以担负任务为依据,以兵力规模为基点,综合考虑后勤人员编配、物资装备数量、技术力量状况、分队部署地域等情况,科学确定后勤应急保障队的总体构成和各个专业保障分队的合理编成,并做到单元模块弹性组合、保障队伍按需抽组。建立健全应急力量日常管理、专业训练、综合演练、应急动用等责任机构和工作制度,做到行政管理有人抓、专业训练有人管、综合演练有计划、应急动用有规程,确保管、训、用职能分明、责任清楚。要确立精确保障观念。在传统任务中,由于技术条件的制约,后勤无法准确掌握保障需求和资源状况,部队采取的是传统的保障模式。信息化条件下,对后勤保障的需求不再是多多益善,强调的是精确高效;同时,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使后勤有条件实现保障需求实时可知、保障资源实时可控,有能力为遂行任务提供适时适地适量的精确化保障。因此,转变后勤保障力生成模式,必须牢固确立精确高效观念,把增强精确保障能力作为转变后勤保障力生成的战略目标,精确预测后勤需求和实时掌握需求变化,周密筹划和运用后勤保障力量,在准确的时间、准确的地点为遂行任务部队提供准确数量、质量的物质技术保障,最大限度地节约后勤资源。

6 要提升科技含量。任何后勤装备、设施和物资等基础要素,都渗透着科学技术,都是由科学技术物化而成的物质力量。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巨大进步,都使后勤基础要素的保障能力产生质的飞跃。实现后勤保障必须着力提升后勤基础要素的科技含量。要围绕增强保障力,重视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加快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应用研究,特别要针对后勤能力建设中的“短板弱项”,抓住具有全局影响的关键技术和项目,实施重点建设、重点攻关。

3.1.3发展新型装备

要发展新型装备。坚持新研、改造、引进相结合,加快新型后勤装备发展步伐,着力抓好后勤指挥控制、遂行任务物资输送和伤员救治等系统建设,利用信息技术的渗透性、互联性,把信息化指挥控制系统、后勤专业勤务保障系统和装备平台联为一体,使后勤装备成为一个功能互补的整体,以生成和发挥最大的保障效能。同时,着眼提高整体保障能力,统筹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依托一体化指挥信息网络,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着力抓好信息化后勤装备与一体化信息网络的对接和集成,实现指挥信息平台与信息化装备之间、装备信息系统和骨干装备之间互联互通,通过一体化融合提高整体保障能力。

要构建信息平台。信息技术已成为使人的决定性作用和武器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关键因素,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使后勤保障系统释放难以估量的潜能,必须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保障力最核心的增长点。要突出后勤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着力构建一体化指挥平台,完善信息传输网络系统,建立后勤指挥信息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实现后勤系统全方位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要加强后勤综合数据库建设,重点采集参战力量、后勤指挥、管理控制、后勤动员、装备物资等数据,实现与遂行任务数据库相衔接、与后勤一体化指挥平台相配套的要求,使后勤综合数据库成为支持决策的“辅助器”。

要不断深化社会化保障,为后勤保障力生成提供强大资源。长期以来,武警部队运用国家供给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自行组织后勤保障力量、保障手段、保障设施等建设,较好地满足了部队建设和遂行任务保障需要。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发展,这种自行组织建设的保障力生成模式暴露出日益严重的弊端,一方面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无法满足复杂多变、科技含量不

7 断提高的多样化任务保障需要。对此,各级应认真贯彻军委、总部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继续深化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着力解决后勤保障社会化难题,进一步配套完善政策制度,成建制全要素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不断拓宽利用社会资源的领域,促进保障力的快速生成和提高。

3.2突出了后勤训练体系建设

为促进后勤训练按纲施训、依法治训的有效落实,今年,总部将出台《后勤训练规定》、《后勤训练考核实施办法》和《后勤训练等级评定办法》。这是各级后勤组织实施后勤训练的基本依据,它的推行将有利于规范后勤训练秩序、激发后勤训练动力、提高后勤训练质量,必须坚持素质为先,以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支撑转变。人是构成后勤保障力的基础要素,也是后勤保障建设中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要素,是促进后勤保障转变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注重以官兵能力升级、素质转型为支撑,促进后勤保障的转变。

3.2.1袭击手段多样,卫勤保障难度大

突发事件的特点就是其不可预测性,时间、空间、地点不定,难以预测,事件诱因不定,种类繁多,性质不同,采用的袭击手段也呈多样化特点,而且藏区民族、宗教矛盾客观存在,在境内外敌对势力煽动下,斗争形势晦暗不明,错综复杂,对于突发事件的爆发、突发事件的规模以及突发事件的持续时间都难以取得精确估计,而突发事件地的疫情情况也没有足够时间了解,因此,要在极短时间内针对突发事件做好足够的卫勤保障,存在很多困难。不论恐怖分子选定什么地点、采取哪种方式都难以预测,卫勤保障任务都是非常艰巨,要求也更高,必须要有灵活多样的保障模式。 恐怖组织实施袭击的手段具有多样性和隐蔽性,不仅有传统的绑架、爆炸、放火等,而且还有投入生物战剂和化学毒剂,劫持民航进行自杀攻击等手段,对袭击的目标选择,也具有广泛性和不固定性。卫勤保障需要有多种预案,并进行演练,实施强有力的保障。如“7-15”事件过程中,伤亡人数近二千人,其中受伤人数近1700 余人,枪伤,刀伤,烧伤,棒伤等等,卫勤保障已经相当困难,如果再加上其它的杀伤性的破坏,更加难以保障。

3.2.2 任务环境恶劣,卫勤保障难到位

以某团为例,分布在两个县,15 个驻勤点,点多线长面广,配置地域高度 8 分散,最远的点距指挥部 300 公里,开车 8 小时路程,有的点在偏远地区,条件极差,所需物资全是靠送,而且路远路差,保障十分困难,特别是寒冬大雪封山时,更是困难重重,一天的路要走两天。 任务环境恶劣,卫勤保障难以到位。高原缺氧、防寒防冻、物资前送、伤病号运送是卫勤保障的难点,由环境恶劣引起的伤病,一个团级单位一个季度有数十起人次,生活基础设施差,有的点生活用水都保障不了,需要运送,海拔在5000 米以上的地方,饭菜都难煮熟,特别是米饭和面食,基本是夹生的。交通道路差,有的点离大中城市又远,七八百公里,去一次都非常困难,更别说是送伤病员。

3.2.3 针对性储备不够

部队反恐维稳任务由于其突然性、不可见性,很难预测其行动的准确时间和地点,战争的手段也是多样化,武警部队在执行任务中不仅可能受到常规武器的伤害,还可能被烧伤、中毒或者被生化武器伤害等,所以反恐部队卫勤保障时,有较高的特殊药材需求量。但是各部队平时储备的都是日常常用药材和针对普通伤害的药材,没有针对性去储备一些特殊药材。当地医药市场除了一些传统的藏药,其他药材都很缺乏,所以很少能从当地得到药材补充。

3.2.4指挥体系不够健全

对反恐怖作战全纵深、非线性,伤员发生数目不定、高度分散、突然性强等特点,要实现快速机动的卫勤保障,必须有高效的指挥体系和各种应急机动卫生力量。目前形势下,各地应对突然袭击和恐怖活动的处理机构没有统一的指挥机构,军队、警察、地方政府各自为政,虽然也有沟通与合作,但是政令不出一门,不能形成合力,更好地打击恐怖活动。此外,我军卫勤保障主要是应对常规战争,对处突、反恐的药材准备、装备建设以及组织安排都不足。

3.2.5组织体系有待完善

应对突发事件或恐怖活动时,总是需要集结军、警、民各方面的力量,因此,维稳处突的卫勤保障力量也由军队、武警、地方政府多方面组成,这些卫勤保障力量各成体系,存在各自的隶属关系和保障渠道,没有设置统一的指挥机构,临时抽调组成协作关系,彼此间了解也不够,对彼此的医疗力量、卫勤装置、药材储备等没有清晰的认识,大多时候各自为战,不能根据事态的变化和发展,做出 9 及时的卫勤保障力量调整,对于药材补充、卫勤保障力量分配、后送配置、防病防疫工作以及伤病员减员情况统计不能进行有效统一的安排与组织,不能及时协调各方面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卫勤保障的作用。

3.2.6研究和训练不够

恐怖袭击突发性强,多采用非常规作战方式,所使用的武器也多种多样,给参战人员造成的伤害也多种多样。由于恐怖袭击方式的不可预知性和多样性,对卫勤保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次的恐怖袭击造成的伤害不同,伤病员的伤势不同,也就需要多样化的有针对性的救治措施。如爆炸性袭击时,炸伤、挤压伤多,需要外科技术人员较多,而生化、核袭击时,则要求配备更多的防化专家及懂化学武器员。因此,在反恐作战卫勤保障时要求配备具有不同的救治力量。 一般来说,反恐处突参战人员所受到的常见的伤害有:炸伤、刀伤、枪伤、钝器伤,在藏区执行任务还容易发生冻伤、高原病等,可能感染皮肤病、传染病,心理疾病发生率高于其他人群,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由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支持,恐怖活动的袭击手段越来越高科技化,生化武器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这不仅增加了伤病员的救治难度,也对反恐处突卫勤保障的训练与研究提出了新课题。 团级以下卫勤小组尤其是基层卫生点,条件艰苦,很难留住骨干医疗人才,而且,平时卫勤保障任务繁重,地域广阔,卫生点分布分散,也难以组织有效的维稳卫勤保障训练。紧急救援小组多为临时从各个单位抽调组成,组织、协调、训练都存在不足。

10 4 当前我国武警执勤装备存在的主要问题

4.1工作整体推进不快

“保障体制一体化、保障方式社会化、保障手段信息化、后勤管理科学化,提高保障设施系统配套水平”是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总体目标。这“四化一提高”紧密关联,有机统一,淡化或弱化其中一项,都将影响建设的全面推进。必须注重搞好统筹兼顾,整体协调推进。但从后勤工作落实现状看,与这一总体目标和建设要求还存在“失调性”矛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纳入警地双重保障还有衔接上的“错位”。主要是根据《人民武装警察法》这个有力“杠杆”和利用建设现代化武警、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等“载体”,将现代后勤建设系统纳入依法保障还不够理想。汇报宣传深入不够,政策法规配套不够,建设思路并轨不够,工作落实捆绑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四化一提高”的整体协调推进。另一个是融入部队现代化建设还有对接上的“错口”。将现代后勤建设摆到部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统一筹划、同步建设、整体推进不够,制约了后勤发展的整体效率。比如,一些建设发展项目与“三个服务”要求联系不够紧密,保障体系建设与部队战备建设不够一体;保障设施建设依然存在重局部、轻整体的现象,降低了后勤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等等。再一个是并入后勤整体建设规划还有链接上的“错车”。后勤各部门各业务之间有时强调自己的重要性,存在独立式的建设,交叉分离、条块分割、兼容不够,影响和制约现代后勤建设的整体谋划和全面推进。对此,必须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整体效益观和大后勤观,有效统筹谋划各项建设,统筹配置各种资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合力推进武警现代后勤建设。

4.1.1武警装备体制难以适应一体化

一体化建设,是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也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三军一体是核心,军民一体是依托,平战一体是标志。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现代后勤保障体制的基本框架,是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重要任务。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正视不足,目前武警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的制约因素,从分析保障体制现状与一体化联合保障跨区保障之间的矛盾,看到现行后勤保障体制存在较多深层次的问题。警民一体化保障机制尚难形成,在一体化保障建设过程中,

11 警地资源的统一筹划、集约使用是一个重大方向性问题,地方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武警部队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性分配保障体制,两种体制如何接轨,做到保障无缝衔接,平战无障碍转换,存在不少困难,警民一体化保障的实现形式没有形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军地异制,军民一体化保障机制难以形成,在一体化后勤保障过程中,军地资源统一筹划、集约使用是重大的方向性问题,做的无缝隙衔接、平战无障碍转换存在不少困难,如何选择合适军民一体化后勤保障体制,特别是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军地相通的保障运行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应急机动保障力量不足,应急保障机制不健全,急需的保障能力还比较欠缺,应急保障方式比较传统和单一,难以满足应急保障的需要。

综合以上几点,必须在深化大联勤改革上取得新突破。要深入研究解决大联勤体制改革试点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现行后勤保障体制难以适应一体化跨区联合保障的需要,统筹不好,保障体制改革与领导指挥体制改革、联合保障体制与军兵种建设体制、平时保障与战时保障、保障效率与建设效益、供应保障与后勤管理等重大关系,尤其是没有把提高保障效率和指挥效率作为衡量联勤体制改革成效的主要指标,很难做到联勤保障体制与作战指挥体制相适应。

4.1.2武警执勤装备改革推进难度变大

近几年武警后勤保障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逐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改革的进程中,建立一支思想过硬的干部职工队伍是非常重要的,强化政治思想工作,提高武警官兵的素质,是社会化改革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在我国武警各条战线的思想政治工作现状让我们清醒地看到,思想政治工作无论在什么年代、什么岗位都存在相当的差距,存在着许多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后勤保障社会化具有市场运作、有偿服务、互惠互利等特点,在当前市场经济法规不尽完善和健全的情况下,实行后勤保障社会化,容易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来自部队外部的经营人员,因经济信用的缺失,导致合同失效、诈骗、假冒伪劣等行为,给部队利益造成损害,另一方面来自部队内部人员,因监管不力,导致地方经营者拉拢腐烛部队管理人员、内外勾结损害部队的利益,因此,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推进难度变大,也同样存在不适应的问题。

相关标准调整滞后。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实施以来,保障成本转化为货币供应标准问题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以前,部队生活服务保障靠的是行政手段,

12 成本核算是粗线条的,许多保障内容都不列入保障成本。实行社会化保障后,服务保障由行政手段转变为等价交换的市场手段,全部按市场机制运作,员工工资、设施设备购置、承包方纳税等都要计入成本°。但上述投入转化为成本后,并没有相应提高经费供应标准,从而拉大了供需间的差距。

政策制度不配套。在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中,以国家或军队与政府联合制定、配套颁发的政策制度少,有些政策规定存在不衔接、不配套的问题。如军队劳动人事方面,军队与地方对事业和企业单位的划分标准、用工、工资、保险、考核、定职定级等规定不一致,给职工分流安置带来很大的困难。军队内部,也存在政策制度不衔接不配套的问题。如规定了社会化改革的任务。目标、对象和范围等,但无相应的物资、经费等配套性保障规定。

运行机制尚未理顺。推行后勤保障社会化后,一些机关和部门的职能还没有真正转变过来,在宏观上不能从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角度实施指导;在微观上不能从采购的角度实施合同签订、财务管理、信息搜集和分析处理,从保障管理者与保障实体对等的角度实施依法管理和服务,而是仍然停留在自我保障、自我服务的行政管理职能上。

先期启动经费投入不足。武警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初期,由于部队基础设施设备与市场化管理要求有较大的差距,更新设备、分流职工及合同管理等工作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但目前社会化保障补偿经费明显不足。组织实施军队工资制度改革,调整规范津贴补贴制度,我军干部、士官工资收入水平明显偏低,对完善军人伤亡、退役医疗保险、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保险等政策制度和保险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当今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入伍战士独生子女增多,文化层次的提高,民主意识明显增强,依靠传统的后勤保障理念,难以满足其生活和精神需求,因此,必须提高创新保障理念,有针对性的开展提高服务创新。实行后勤保障社会化必须以维护武警部队利益和广大官兵的利益为出发点,加强监督管理工作。

4.2武警装备保障信息化作用不明显

在传统任务中,由于技术条件的制约,后勤无法准确掌握保障需求和资源状况,部队采取的是传统的保障模式。长期以来,部队后勤保障尤其是平时后勤保障基本上依赖于自身力量,后勤保障力主要是通过国家提供给部队的人力、物力

13 和财力,并通过部队内部筹划而生成的,是一种内聚式生成模式。信息化条件下,后勤保障的强度和难度日益增强,特别是后勤保障的科技含量空前提高,随着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发展,这种自行组织建设的保障力生成模式暴露出日益严重的弊端,一方面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无法满足复杂多变、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的多样化任务保障需要。

为保证能及时足量的给执行任务部队提供所需,各方面力量要做好充分准备,确保能快速投入使用,保证满足执行任务部队所需。野战防疫车、野战急救车等设备能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投入使用。与上级部门做好协调,能在最快速度调拨卫生装备器材,第一时间配发到所需部队。为保证能不间断进行补给,确保部队所需,联合地方药供机构,提前签订“军地药材联储联供协议”,以保证有足够的应对紧急缓冲空间。按照不同阶段、不同需要、不同任务需要,合理采取基数供应和单品供应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紧急救治阶段,以急救药物为主;对于维稳初期,则以防疫药材为主;在维稳进入常态阶段后,则以常用药物为主。针对需求合理规划,既能做到高效满足部队所需,还能避免损失浪费。根据国内卫勤专家的曾提出的药材保障模式,在药材携、运上,藏区维稳处突部队要做到人装混运,使各医疗小组携带的军医背囊形成药物模块化,满足多种需求。根据部队维稳特点。

突发事件的处理,尤其是较大规模的突发事件的处理,不论是自然灾害还是涉及治安性的游行、骚乱活动,这些突发事件影响大,涉及范围广,危害高,参与突发事件处理的人员来自各个方面,军队、武警、地方政府都全力投入事件的处理与善后。因此,要加强与友邻单位的合作与协调,卫勤保障物资互为补充,相互保障。 一是建立联合保障体系。根据部队执行任务预定地域,及时与当地卫生部门取得联系,争取支持,充分发挥地方医疗机构的作用,努力建立警地一体的联合卫勤保障体系。积极畅通联系方式和渠道,及时了解掌握当地卫生资源、常见疫情动态,交流双方卫勤保障经验做法,保持密切关系。加强与地方友邻单位的合作,力争实行药材军地共储。部队可结合战备物资储备标准进行储备,地方应急物资储备标准和储备量由地方应急指挥机构确定。战时也能从地方的医疗保障组织以及集结地的地方医疗体系获得维稳物资补给保障。

4.3科学化管理体制不健全

14 从近年来武警部队后勤保障管理体制暴露出的问题来看,除主观因素外,客观上基层对上级法规制度细化不够,搞上下一般粗,导致操作性不强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应着力改变原则性要求多、操作性要求少,弹性条款多、硬性条款少,规范性要求多、罚则少的现象,针对个别单位暴露出的财经和军粮制度操作性不强的问题,由于业务部门考虑问题的单一性,往往导致一些管理法规制度带有一定局限性。

一是没有把标准化建设作为后勤保障科学化管理的枢纽工程。有些制定标准的供应保障任务和管理活动没有进入标准化体系,不制定完整、精细、规范的可操作性强的量化标准,没有在提高标准的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下功夫,一些非理性的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没把资源节约作为促进后勤保障科学化管理的重要途径。当前部队中资源浪费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影响和制约了后勤保障的整体水平和实际效益。没有积极响应和带头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在部队官兵中不能很好坚持政策引导、制度约束、科技推动和官兵参与相结合,没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节能降耗,不能构建节约型供应保障方式、消费方式、训练模式和技术支撑与法规制度体系,没有使资源节约工作走在全社会前列。三是没有规范好军事经济秩序作为后勤保障科学化管理的内在要求。不能很好地用制度管钱管物管事,在一些大笔经费开支、大宗物资釆购、大项工程建设和空余房地产租赁管理上存在着漏洞,有的不是把心思放在扎扎实实抓工作上,而是孫磨领导喜好,在应付检查上搞“花拳绣腿”,甚至把形式主义规范化,扎扎实实走过场,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各类迎检上,热衷于搞一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基础性工作则丢弃一旁;有的不深入实地督导检查,仅满足于工作部署了,任务安排了;在强化饮水、食品、医疗、药品和油料、运输、危险品安全管理上存在着薄弱环节,在审计监督力度不够,超预算办事、超标准花钱、超财力建设的现象时有发生,军事经济管理效益不高。

4.4武警执勤装备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4.4.1思想认识程度不高

先进的思想观念,是实现后勤保障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要加速转变后勤保障力生成模式,必须转变思维模式,确立先进理念。近年来,总部基于对胡主席关于建设现代化武警和全面建设现代后勤重大战略思想的准

15 确判断和深刻把握,依据军队《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纲要》和《建设现代化武警纲要》,科学提出了全面建设武警部队现代后勤发展战略,制定了后勤综合保障建设“十二五”规划,构建了《武警部队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目标任务标准体系》,特别是以“湖北会议”和“广东会议”为标志的工作部署,吹响了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号角但我们思想认识的程度,与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新形势新要求还存在“差异性”矛盾。

主要是:对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重大意义及其历史渊源、重要背景、深刻内涵认识还不够深入;对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总体目标以及武警部队现代后勤建什么、怎么建、建成什么样等重大现实问题解析还不够透彻;对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总体思路以及建设的具体要求把握还不够到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后勤建设宏观谋划与指导造成了影响。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必须抬高认识起点,紧盯形势任务的新变化,扭住建设现代后勤的新要求,紧紧围绕贯彻全军“深入贯彻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建设现代化武警总体部署,扎实按照“十二五”时期武警部队后勤建设任务和目标任务标准体系,认真谋划,加快步伐,扎实推进。

4.4.2后勤队伍整体素质不强

人是构成后勤保障力的基础要素,也是保障力生成模式中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要素,是促进后勤保障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注重以官兵能力升级、素质转型为支撑,促进保障力生成模式的转变。人才,是建设现代化武警的根本。培养现代高素质军事后勤人才,是高起点全面推进武警现代后勤建设的重要支撑。这些年,武警部队各级后勤通过多渠道选拔、多方式培训、多岗位锻炼,特别是通过大抓后勤专业岗位练兵、开展后勤专业技能比武、组织后勤综合保障演练等实践活动,后勤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质的跃升。

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全面建设武警现代后勤的总体要求仍有较大“落差”。主要表现为:思想观念、素质能力、工作作风与形势发展和岗位要求有差距,统筹谋划、科学指导和组织协调能力还不够强,质量还不够高;人才建设发展不够平衡,高层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不多,特别是熟练掌握高技术装备的复合型人才还比较少,后勤专业技术干部队伍高精尖人才比较缺,士官队伍中专业技术人才比较少等。我们在后勤人才的选拔、培养、教育、

16 训练和安排使用等方面,仍然重视不够、摆位不够和倾斜不够。全面推进武警现代后勤建设,必须高度关注解决人才队伍的支撑问题。各级应当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想得深一些,抓得紧一些,牢固树立人才为本的观念,实施后勤人才战略工程,按照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目标,进一步优化成才环境,改善人才结构,提升育才质量,真正为全面建设武警现代后勤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要有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实际上是理顺领导机关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工作关系。其次,后勤管理人员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不可与服务对象本末倒置。

4.4.3制度落实不严

传统后勤“人治主导型”为代表的惯性思维与现代后勤“四化一提高”为标志的先进理念还存在着“对撞性”矛盾。主要表现是:有的认识到了确立信息主导观的重要性,但传统的机械化半机械化保障观又比较顽固有的意识到了保障社会化是必然趋势,但传统的自我封闭式保障思维却“竊断丝连”;有的体验到了科学化管理带来的保障效益,但传统的粗放式简单化管理仍有市场;有的认为保障设施建设要系统配套推进,但传统的重复式、零星式建设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倡导要以法规来主导现代后勤建设,但传统的以权代法、以情代法、以官代法的观念却难以根除等等。因此全面建设武警现代后勤,打破传统惯性思维、转变传统思想观念的任务还很重。以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思维方式为前提,牢固确立主题主线的统揽地位,按照全面建设武警现代后勤的目标要求,认真清理影响和制约后勤建设发展的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以建设现代后勤的先进理念,深化后勤工作转型、改革和创新,坚定不移将全面建设武警现代后勤持续推向深入。

5 结论

科学技术是保障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原动力。转变后勤保障力生成模式,必须坚决贯彻科技兴后勤发展战略,跟踪世界新军事变革和科学技术发展最新趋势,以科技发展带动生成模式转变。一要提升科技含量。任何后勤装备、设施和物资等基础要素,都渗透着科学技术,都是由科学技术物化而成的物质力量。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巨大进步,都使后勤基础要素的保障能力产生质的飞跃。实现后勤保障力生成模式转变,必须着力提升后勤基础要素的科技含量。要围绕增强保障力,重视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加快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应用研究,特别要针对后勤能力建设中的“短板弱项”,抓住具有全局影响的关键技术和项目,实施重点建设、重点攻关。

二要发展新型装备。坚持新研、改造、引进相结合,加快新型后勤装备发展步伐,着力抓好后勤指挥控制、遂行任务物资输送和伤员救治等系统建设,以提高后勤保障效益和增强后勤保障能力为目的的我军联勤保障改革更要抓住机遇,在理顺保障关系的同时,加快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步伐。利用信息技术的渗透性、互联性,把信息化指挥控制系统、后勤专业勤务保障系统和装备平台联为一体,使后勤装备成为一个功能互补的整体,以生成和发挥最大的保障效能。同时,着眼提高整体保障能力,统筹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依托一体化指挥信息网络,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着力抓好信息化后勤装备与一体化信息网络的对接和集成,实现指挥信息平台与信息化装备之间、装备信息系统和骨干装备之间互联互通,通过一体化融合提高整体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丛友贵:《信息安全保密概论》,金城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 [2]范文:《军人权益保护法律法规读本》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 [3]郭修斌《武警军事理论新思考》武警指挥学院出版社:2006年12月第版 [4]郭修斌《武警军事理论思考》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指挥学院:2009年6月 [5]黄水平:《法律战知识读本》,人民武警出版社:2010年2月

[6]吉广俊:《武警军事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人民武警出版社:2012年5月版 [7]李耀岗、颜军:《武警部队管理》,海潮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 [8]李刚石:《军人自我防险指南》,海潮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 [9]吕水利:《建设现代化武警读本》,人民武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 [10]马玉海:《武警军事理论研究与论文写作》,海潮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 [11]潘一和:《传统安全研究国家文化安全关注》,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12]拓成祥:《人民武装警察法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 [13]王安:《军队正规化建设》,国防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二版 [14]王安:《安全发展与预防事故》,长征出版社:2010年9月第一版 [15]王逸舟:《重视非传统安全》,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 [16]吴双战:《论武警部队执勤工作》,人民武警出版社:2011年6月 [17]杨春长:《论治军规律》,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版 [18]张长东:《武警部队基层管理教育》,解放军出版社:2009年2月第一版 [19]祖书勤:《新时期武警部队建设的指针》,国防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20]总政治部干部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解放军出版社

武警勤务练习题

气象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

晚报发展现状及问题探究

中式快餐现状及发展问题

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

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武警审计绩效管理现状及对策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重庆蚕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武警两看勤务执勤装备的发展现状及问题.doc》
武警两看勤务执勤装备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