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

2020-03-03 11:00:2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作为社会特殊消费群体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呈现出多种特点,这些特点不仅是其世界观的反映,而且对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反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理性、文明、责任的新消费理念,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由于大学生年纪较轻,群体较特别,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大学生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又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大学生的消费有很大影响。因此,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潜力,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活动。 目的:

通过调查以帮助当代大学生了解自身的消费状况,从而有利于大家树立正确健康合理的消费观,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调查基本情况:

按照老师的要求,我们小组对我校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本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共设30个题目,其中基本资料3题,单项选择题22题,多项选择题3题,开放式问答2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全部为有效问卷。在调查随机抽取的调查对象中,男生28名,女生22名。其中大

一、大

二、大

三、大四的同学分别为

12、

14、12和12名。由于时间和条件有限,本次调查的调查问卷数量较少,调查范围也仅限与本校。虽然如此,但经过我们的认真调查,精心研究,对我校大学生消费状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调查结果及分析:

1.本次调查的对象的家庭所在地城市占20%,城镇占28%,农村占52%(如图一)。可见我校在校大学生还是来自农村的人数居多。

【图一】

2.本次调查中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18%,在500-800元的占56%,800-1200元的占20%,1200-1500元的占6%,没有1500元以上的(如图二)。可见大部分大学生的家庭状况一般,自己可支配的生活费并不是很高。并且生活费有多余的同学只有32%,60%的同学差不多花完,而还有8%的同学不够花(如图三)。可见大部分大学生都攒不下钱。

【图二】 【图三】

3.关于消费方式的调查和生活费的安排调查(见图四和图五),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并没有攒钱的习惯,对于支出也缺少详细的预算和计划。

【图四】 【图五】

4.大学生有记账习惯的占少数(12%),大部分人仅对大额支出有记录(30%),或是几乎不记账(58%)(见图六)。

【图六】

5.经济来源方面。大学生目前还是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另外还有勤工助学(10%)、奖学金(28%)、家教(8%)、校外兼职(14%)等方式(见图七)。对于打工或兼职,大多数学生愿意打工,而原因也是不尽相同,其中增长社会经验的比例最大(56%)(如图八)。

【图七】 【图八】 6.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文具、书籍、复印、培训班等),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健身、旅游、娱乐等)以及人际交往消费(人情往来、恋爱)等四方面。具体如图九。

【图九】

7.在消费观的调查方面,可以看出,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在购买商品和进行消费时,大学生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质量和实用性。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对于自己热衷的方面,大部分同学也能控制自己(58%)。而且大多数同学认可“勤俭节约”,认为永远不会过时(50%)。详见图

十、图十

一、图十

二、图十三。

【图十】 【图十一】

注:A为“勤俭节约”完全是一种美德,永远不会过时;B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倡 “勤俭节约

【图十二】 【图十三】

8.对于自己和周围同学的消费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存在一些消费过度和过分追求名牌现象,但大部分同学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消费。图十四为对自己消费的看法,图十五为对周围同学消费的看法。

【图十四】 【图十五】

调查反映的问题及总结:

大学生多数是自进入大学开始,才更多的拥有选择消费的自主权。有了更多消费自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能否处理好,将关系到整个大学生活。消费的安排直接的影响生活的质量,毕竟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来自家长,基本都是有限定的。不合理的消费会打乱个人的生活秩序,影响学习生活。同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直接体现了其生活观、享乐观、人行价值等价值观,这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影响。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帮助他们走出消费误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的问题有以下四点: 1.消费的盲目性

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很强。这反映出来大学生的理财能力欠缺,仍对家庭有很强的依赖性。大部分大学生的储蓄观念淡薄,对于支出也缺少详细的预算和计划。这就要求大学生明确消费目的,健全消费观,制定合理的计划,按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消费。同时学校及家长应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促进大学生培养和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2.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

绝大多数同学片面追求物质享受,把钱花在吃喝玩乐上,而对精神生活的投资很少,在学习方面的支出也很有限。目前有些大学生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优异的学业或特殊的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过度追求物质生活。显然,大学生要以学业为重,重视自己精神世界的充实。

3.消费的模仿趋向

许多大学生在努力适应社会过程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消费选择的模仿化趋势。这些大学生往往盲目跟风,追求时尚。这与从众心理有关,即“人有我亦应有”。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能随波逐流。 4.消费的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许多同学在回答“大学生消费有哪些不好的现象”这一题时,都提到了攀比现象。有的同学为了拥有一件最流行的东西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而且同学之间相互攀比,经常超过自己的能力进行消费,很多同学消费时奢侈浪费。这都反映出一些同学不懂得量入为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就形成了攀比心理。 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家庭要建立健康的消费文化环境。家长的消费行为及消费观都能在孩子身上有形或无形地反映出来。给予他们一定的消费自主的同时注意“家情”的教育,对消费要求有意识地给予区分,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加强劳动教育,促成勤俭节约消费观的形.。同时,学校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应起好主导作用。要加强国情教育,提倡适度消费,加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用优秀文化传统陶冶学生,狠抓校风学风建设。最后,建立健康的社会消费大环境。当前大学生身上存在的种种不健康的娱乐方式、交往活动和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缺乏健康的消费文化方式的引导。基于社会环境对青少年身心巨大的影响作用,我们寄希望并依赖于社会的力量,按照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屏弃大学生中表现出来的不良消费行为,积极扶持和建立大学校园新风气、新消费文化的生长点。

大学生贫困调查报告

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

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

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贫困大学生的调查报告

关于贫困大学生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在校贫困大学生扶贫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报告

贫困儿童调查报告

中国农村贫困大学生上学难的调查报告

《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doc》
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