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观后感

2020-03-02 10:34:4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伟大传奇的人物,风起云涌的时代

——观电影《邓小平》有感

电影《邓小平》是一部纪实性电影,影片通过一帧帧精美而又不失纪实性的画面,再现了从*之后到九二南巡讲话这段时期的历史。通过这部影片,我们不仅走进了这位老人,也走进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走进了那风起云涌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这部电视片围绕邓小平几十年的革命生涯,特别是他在革命和建设中做出的突出贡献、提出的思想理论,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主线,反映了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富有立体感,是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青少年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极好教材。的确,欣赏完之后,利用这一形象、生动的教材,深化了我们青年学生思想道德,更形象生动和更深层次的让我们同学学习了《毛泽东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老师的苦心终有收获,其中伟人邓小平的精神和生活态度更是让我们记忆深刻。

一、批判两个“凡是”

记得在影片刚开始,邓小平还处在政治**中,当时四人帮”被粉碎了,但是邓小平同志的政治命运并没有立即得到改变。当时,中央还要求全国各地在揭批“四人帮”的同时,继续“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而且党主席的接班人华国锋同志坚持两个“凡是”,这让全国上下再次陷入恐慌。当邓小平同志听到这样的消息时,他就明确表示这样不行!后来他还进一步指出“毛泽东同志自己多次说过,他有些话讲错了。他自己也犯过错误。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过‘凡是’,列宁、斯大林没有说过‘凡是’,毛泽东同志自己也没有说过‘凡是’。”他在影片这段讲话对我影响很大,一个还处在苦难中的人,还坚定自己的立场,敏锐地洞察到“两个凡是”的要害,充分体现了他马克思主义者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对党对国家前途高度负责的态度。

二、恢复高考

在一个报告会上,历经“三起三落”刚刚复出的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在北京主持召开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时,他就要求从科学院系统和教育部所属大学,各挑选科学家参加会议。对这些人的选择,有三个条件:第一,参加会议的人要有真才实学;第二,要有见识敢讲话,能说出东西来;第三,不能跟“四人帮”有关系。当时找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容易,找跟“四人帮”没什么牵连的人也不容易。但是后来会议就开成了,那时候参加会议的好多同志都是“文化大革命”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的,都还戴着这样的帽子,都是知识分子。会议过后,在邓小平一再坚持下,1977年恢复高考。

三、改革开放

进入影片的后半段,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是当前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并提出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是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不断波浪式向前发展的大政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影片的最后,邓小平说:“我是党和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样一句发自内心却平常的话语,感觉意义却是如此深刻,这是邓小平一生的写照。正是凭借这样一种深情,伴随着他走过了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走过了崎岖坎坷的“三落三起”,走向了热火朝天的改革开放,他的心始终与人民连在一起。也正是凭借这样一种精神,他的一生闪烁着伟人的光芒。

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我们在重温邓小平同志光辉灿烂,波澜壮阔的一生之后,作为大学生我们,就是要学习他那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品德,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海纳百川的胸怀,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尤其要学习他那崇高的品德风范,执着的人生追求,在逆境中的百折不挠的积极生活态度。

邓小平观后感

邓小平观后感

邓小平观后感

《邓小平》观后感

邓小平观后感

邓小平观后感

邓小平观后感

邓小平观后感

邓小平观后感

《邓小平》观后感

《《邓小平》观后感.doc》
《邓小平》观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