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高考

2020-03-02 06:53: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谈高考美术素描头像教学

姓名:王珂 学科:高中美术

素描头像教学既是学生参加美术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学校美术教研投入成本与花费时间精力最多的科目,但很多时候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我根据多年头像教学经验以及和其他学校教师探讨,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以石膏头骨、石膏头部肌肉、石膏像圆雕、真人头像组合写生“四件套”综合运用法,同步跟进教学模式的讲与练,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深入浅出,课堂练习的反复实践,教学内容环环相扣,让学生在活泼愉悦的绘画气氛中轻松掌握素描头像,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借助石膏头骨、石膏头部肌肉和石膏像圆雕三个教学板块融入“三和一”教学模式呢?想法颇费一番周折后我决定三块内容一起上,解决断开教学的模式。首先在静物台上分别摆出石膏头骨、石膏头部肌肉和石膏像圆雕,以塞内卡石膏像圆雕为例,让学生把塞内卡石膏像的头部画成塞内卡石膏头骨、依此类推画出塞内卡石膏肌肉、塞内卡石膏圆雕, 这样要求学生完成同一圆雕的不同三张作业。

完成作业之前我首先明确告诉同学们这座雕像的来历和出处。塞内卡是一位受人尊重的哲学家,雕像把这位不同寻常的老人性格特征塑造得十分鲜明,你看那犀利的眼神,似乎在探索着人生的奥秘,稀疏的散发自然地贴伏于突出而宽阔的前额上与几条皱纹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沉与机敏。我告诉学生在进行石膏像写生训练时,应该把造型同表现主人公形象的神态特征紧密地结合起来,注意构成其总的形象

感受的各个局部特征的详尽刻画。并力求让学生从对一般老年特征的刻画上升为致力于一个老年智慧者精神世界的表现。

第一张作业的格式应在四开纸上画出塞内卡的石膏头骨。我们知道头部骨骼石膏模型,掌握人头部的表皮和皮下浅层肌肉都附着于头骨之上。头骨的构造与基本体是描绘石膏头像的主要结构依据,头部骨骼包括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有额骨、顶骨、颞骨、枕骨、面颅有鼻骨、颧骨、上颌骨和下颌骨。鼻骨的倾斜与隆起决定了塞内卡鼻部的坡度与高低,颧骨的凸起使塞内卡面部显得起伏、颧弓是面部的最阔处,它的形状决定了塞内卡面部的阔度与面颊形状。上颌骨长则决定了塞内卡为长脸,而两侧下颌骨骨点突出的程度决定了面部的宽度。这些头部骨骼的形态和表面起伏决定着塞内卡的头部形态与石膏像的特征。

安格尔曾言“我向来主张要熟炼掌握骨骼的知识,因为骨头决定人体的结构,并确立身体间的长度:对于素描来说就是固定不变的支点”。我们应集中精力对塞内卡头骨基本体的理解与认识,包括对突起的骨点,转折、主要形体凹凸起伏的把握与详细的刻画。

头部头骨与肌肉的复合关系称头部解剖结构。人头的外形特征主要受内在解剖学结构的制约作用所形成,我们对于塞内卡面部的表情、形态有关的主要外层肌肉组块必须有所了解。头部肌肉包括两部分:表情肌与咀嚼肌,表情肌薄而扁平,一端起于骨骼止于皮肤,收缩时产生各种表情,眼部的眼轮匝肌起轻闭眼睛作用,皱眉肌拉眉头向下形成纵状、横状皱纹。鼻部有横部与翼部收缩向下缩小鼻孔。口

周围有上唇方肌拉上唇向上,使鼻唇沟加深,下唇齿方肌拉下唇齿向下,笑肌起于咬肌筋膜、横拉嘴角。塞内卡微闭的嘴唇就是口轮匝肌的的作用。另外还有颧肌、颏肌、咀嚼肌、颞肌、额肌、枕肌等。这些肌肉依附于头骨之上,支撑着塞内卡有弹性的皮肤,呈现出各种形状的形体起伏,学生只有通过长时间大量的练习才能熟练地掌握它们具体的位置、形态及伸缩运动功能后,再结合塞内卡石膏人物本身的特点,画出石膏像塞内卡时就能自觉地寻找内在结构依据,而不会把面部表现得空洞无物。这就是学生需要完成的第二张四开纸上塞内卡石膏肌肉的作业。

进行肌肉解剖写生训练和头骨写生训练是为了了解和熟记它们的形体与组织规律,并应用于塞内卡石膏像写生,在完成第三张四开纸石膏像圆雕作业之前,同学们已掌握了一定的石膏像写生方法步骤,如何把前面头部骨骼知识与头部肌肉二块内容揉和在石膏像写生中,这仍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石膏分面像可作为石膏像写生之前的辅助训练,石膏像头像虽然结构复杂,但其体积空间仍然是不同朝向的体面关系,一方面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每块骨骼所附肌肉的位置,另一方面可以用写生分面石膏像的方法来解决。如贝多芬分面像,头部正与侧面的关系,鼻子的三大面,额侧面的过渡中间调子部分都可以看出大的体面转折。石膏像写生应该努力地学会形体分析,其实观察一座石膏像很多骨骼肌肉的凹凸部位恰好与分面关系相吻合,进行分面像写生练习,既可以使头像形体关系清晰而明确。又可帮助初学者树立立体作画的造型观念。我们理解了石膏像体面关

系,然后就可以用明暗去表现石膏像圆雕塑中具体形体以及形体中小的体面变化。

达芬奇曾言那些作画时单凭实践和肉眼的判断,而不运用理性的画家,就象一面镜子,只会抄袭摆在面前的一切东西,却对它们一无知。明暗表现首先分析研究塞内卡的造型特征和形体关系,塞内卡椭圆体状的脑颅,窄短前突的额头,高耸的颧骨,决定着明暗交界线的走向和暗部厚度,同时也反映在中间色调的变化中。其次正确把握明暗对比关系对头像整体表现很重要,暗部反光不能太亮,中间色调不能太深,以免造成明暗 关系混乱而破坏形体关系。所以作画要从整体出发,经常在深入过程中进行比较,及时调整明暗关系,保持对比强度。最后阶段作必要的调整如加强塞内卡五官的表现,五官在石膏像写生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五官画得好坏首先是这个人物的像与不像,其次前额形体的完整,嘴角肌肉表情的刻画以及头发顶部至颈部的明度强弱变化也决定着石膏头像造型和个性特征的准确表现,如果有时间有条件还应对塞内卡各种角度的概括性描绘。

西方石膏经典固然不错,面对国人特征还有一定的区别,中外石膏头部肌肉模型进行对比性写生,以利于具体认识不同头骨附带不同肌肉的结构和形体规律,对于这一点至关重要。现存中国雕塑家的作品不多,以我国当代女雕塑家张得华先生于1972年所作的《陕北农民》为例,作者以一个具体的陕北农民为依倨,通过艺术处理把一个淳朴敦厚的具有北方表年农民典型特点的生动形象再现出来,并考虑到初学者练习的需要,强调了男性青年的形体特征以及肌肉解剖关系

严谨准确的概括处理,不失为一座学习探寻研究头部骨骼与肌肉的造型规律,超前表现出技能方法的石膏像,同时锻炼学生的绘画技巧,从写生的对像中捕捉形成美感的构成因素。必竟国人自已的雕塑更能反映国人的特点与习惯。运用这类石膏教材更有助于高中学生观察、表现出我国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并成为真人头像写生的过渡阶段。

人物头像写生不同于石膏像写生,皮肤构成人物形像的全部外观轮廓,其色泽、粗糙或细腻的质感是构成人物形象的重要因素。人种性别以及遗传因素的不同,尤其是生活经历的不同,都对皮肤质感产生影响,在石膏像写生中不必强调肤色的深浅变化,但对人像而言其质感对揭示人物身份、经历、性格等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头像写生要表现的是活生生的形象,其动态、表情不像石膏像那样绝对静止不动,其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无时无刻不处在某种变化之中,要立足于对形像造型特点和性格、精神面貌等本质特征的感受和理解,加深这方面的印象,并选择形象较稳定的动态和表情瞬间,主动加以刻画。安格尔曾言不管你们有多大的才能,如果你们不以客观自然为描绘对象,而直接抄袭模特儿,你们将始终是奴隶,在你们的画上将会感觉到这种奴性。

头像写生整理阶段其道理和方法基本同于石膏像写生 ,但要强调头像写生的整体生动效果。人的面部形象最为生动完美,又富于动态、表情和个性特点的变化。惟妙惟肖地画好人物形象也就最为困难,需要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和较高的素描技巧。

素描头像教学“四件套”综合运用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头像

与石膏像分段教学、重复教学的缺点,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教学环节中还存在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会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使高中美术素描头像教学“四件套”综合运用法更加趋向系统与完善。

美术高考教学计划

美术高考教学计划

美术高考教学计划

美术高考工作总结

美术高考计划书

美术高考工作总结

美术高考考试内容

美术高考班教学计划

高中美术高考教学研究

简析美术高考

《美术高考.doc》
美术高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