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

2020-03-03 22:32:3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社区体育工作计划

一、2012年全民健身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方针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民健身工作发展全局,按照区委提出创造三个新优势和“四个走在前列”的要求,围绕后奥运时期,传承奥运文化,弘扬奥运精神,不断提升朝阳区全民健身的拓展力和影响力,展现全民健身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功能,促进朝阳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承载环境的新优势,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贡献积极力量。

2、总体方针 :围绕“建设好群众身边的场地,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建立举办群众身边经常性体育活动制度,树好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典型、做好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宣传”这五个主要环节,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全面服务大众,统筹改善民生,大力优化体育发展环境。积极推进数字化健身网络试点建设工作,建立亲民、便民、利民多元化服务体系。以健身快乐行、百姓健身大讲堂、体育六进社区三大品牌活动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打造朝阳“体育名片”,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蓬勃发展,不断提高全体市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使全民健身成为群众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群众体育生活化,为构建社会和谐氛围,人民生活幸福作出更大贡献。

二、2012年全民健身工作实施的具体目标

(一)构建多元化服务体系 满足人民群众的有效需求

1.健身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是全民健身工作的基石,是全民健身的重要力量,2012年要积极扶持健身队伍发展,加大对全民健身晨晚练辅导站和基层文体协会的管理力度,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力度,培养一支以管理型、技能传授型为主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2012年计划培训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300

名。

2.场地设施建设是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基础,2012年体育健身设施建设重点要放在人口密度大、设施使用率高的社区、村,以篮球广场、笼式足球、社区活动室等形式为主。同时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折子”工程的指示,积极推进全区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和体育设施多元化的建设。新建全民健身工程20套,球类健身广场3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1个。

3.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健身意识不断加强,整合体育场地设施资源,鼓励社会、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2012年要切实做好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实现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资源共享,为全民健身提供必要的场地条

件。

4.国民体质监测对科学指导和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高我区居民身体健康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2年全区将完善国民体质测定和监测系统,制定和实施国民体质测定和监测制度。全力完成第三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并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体质监测调查,对各类人群体质状况作出评价。43个街乡测试站要保证驻区居民参加体质测试,加强对居民体质状况的监测跟踪。

(二)完善健身组织管理体制

1.建立完善街道、社区居委会群体管理网络,100%的社区居委会建立体育

组织。

2.积极创建体育生活化社区,大力推进群众体育社会化、现代化进程,这有利于推动社区居民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有利于提高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促进社区全员素质的普遍提高;有利于创造一种体育文化氛围,使人们养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调节社区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带动社区建设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居民、社会参与,以及促进和谐社区的建立。 3.充分调动各行业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依托社会资源,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体育行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协调有序、职责分明、齐抓共管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推动全民健身活动走社会化道

路,使之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三)开展各种形式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

1.继续以健身快乐行、百姓健身大讲堂、健身总动员—体育六进社区三大品牌活动为主线,组织、指导和开展富有朝阳特色、主题鲜明的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提升广大民众的全民健身意识,进增强全民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 2.加强科学健身引导,在全区开展100讲的健身大讲堂,再向社区推荐2-3项健康、有益、时尚的群众健身项目。

3.以“6.23奥林匹克日”、“8.8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体育节等为时间节点,组织举办全区性的大型群体活动,各街乡全年要组织1次以上本地区、本单位全

民健身活动。 4.依托街乡、单项体育协会等各自特点,广泛开展小型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季季有高潮、年年有创新,使更多的人参与

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

(四)大力发展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的关键在于启发居民自身内在的体育动机,激发居民自觉的体育参与意识,保持居民自愿的参与欲望,着重凸显康健性与娱乐性,因此2012年,社区健身活动要体现“以人为本”,开展简便易行、小型多样、便于开展,能够适合不同人群的体育活动,以社区为重点,以“体育六进社区”活动为主线,实现100%的社区全覆盖,并按照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的原则,鼓励社区居民自主开展群众性、系列化、多元化的体育健身活动,实现社区居民健身活动参与率

稳步提升。

(五)加大扶持引导农村体育力度

积极与区农委合作,建立和完善以乡、地区办事处为龙头,以村为基础,农民体协为纽带的农村体育网络,建立农村体育保障系统、加强基层政府对农村体育工作的力度;突出农村特色,在农村地区打响“健身快乐行”这一品牌活动,增加居民体育活动的参与率。同时,健身设施建设向农村地区倾斜,实现体育设施

在农村地区全覆盖。

(六)重视学校体育

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点,积极实施“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青少年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和业余训练,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和选拔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增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积极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

作。

(七)加强职工体育工作力度

各单位要针对本单位职工特点,灵活机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结合“8.6百万职工广播体操”活动,积极推广普及工间操,切实重视职工体育工作。

(八)关注老年人、残疾人体育 引导老年人和残疾人进行科学健身,将弱势群体的健身问题作为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为老年人和残疾人参加健身创造条件。各街道、地区办事处积极举办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体育健身活动。

社区体育工作目标

社区体育主要是指成年人针对自身,以其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获得健美乐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体格健美与快乐幸福的生活。成年人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中流砥柱,其身心健美、快乐幸福的生活与健康长寿,又直接关系到国家或民族的社会稳定与繁荣昌盛,因而也必然成为一个国家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和民族文明程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深入持久地开展社区体育实践,必然对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影响。概括说来,社区体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直接作用。

1能有效地帮助人们健身,促使体格健壮,体态优美,形成并保持各种良好的身体技能,增强体力;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利于提高人们的学习、工作、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里。

2能有效地促进人们健心,调节与消除各种不良情绪,促进人际交往。增进彼此了解与友谊,使人们精神更美好,生活更快乐。

3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提高人们体育文化素质,利于移风易俗,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4领导重视社区群众体育工作,有分管领导、有具体人负责(5分)。全年工作有计划、有总结(5分)。开展体育健身工作有组织、有牌子、有经费、有活动、有场地(10分)。

5经常开展小型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全年组织开展有一定规模的健身活动4次以上(10分),陆城、枝城镇所属社区直接参加人数1000人次以上,其他社区直接参加人数500人次以上(8分)。

6建立群众性体育组织1个以上(5分),体育健身网点2个以上(6分),设有1名社区体育联络员(5分),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裁判员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2人以上(5分)。

7、积极组织参加上级体育部门或老年体育协会组织的各种体育比赛和健身活动,陆城、枝城所属社区参加次数不少于2次,其他乡镇所属社区参加次数不少于1次(10分)。

8建有社区居民健身活动室或活动场,活动内容有创新,健身活动器材8件以上(8分),做到常年对外开放,集中活动有记载(2分),开展活动项目必须有武术、棋牌、球类(6分),成立有文体队(2分),培育体育中心户陆城、枝城镇各社区20个、其他乡镇各社区10个(8分)。

9每个社区根据当地情况,开展一项有特色的体育活动(5分)。

社会体育指导员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适应老龄化社会对体育工作的要求,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遵循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和科学文明的原则,发挥体育在丰富老年人生活和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努力为老年人营造科学、文明、就近、方便的健身环境。

二、目标和任务

到2015年的目标和任务是:建立与老龄化社会相适应的老年人体育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老年人体质的主要指标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明显提高,老年人健身活动的环境和条件基本上能满足需要,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人体育健身体系。

到2005年的目标任务是:从老龄化社会的实际出发,努力实现老年人体育与老龄化社会的协调发展,理顺和建立各级老年人体育社团,逐步提高老年人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人体育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对老年人体育工作的领导,把老年体人体育工作纳入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地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规计划,并付诸实施。

(二)加强宣传工作,增强老年人体育健身意识,提高对老年人体育健身工作的重视程度,使全社会认识到体育活动对老年人的健身、调心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是丰富老年人生活、稳定社会的有效手段,老年人体育发展水平是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目标。

(三)加强老年人体育的法制建设,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有计划的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众体育评比表彰、体育社团、场地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法规制度中增强老年人体育的内容。

(四)改革和完善老年人体育工作的管理体制,将老年人体育工作纳入政府的主管部门(或主管部门的依托单位)实行归口管理。努力培养、建设一支以专职人员为主体,专兼聘相结合的老年人体育工作队伍。按照体育改革社会化的方向和“一家办向大家办转变”的要求,逐步改革和完善老年人体育工作管理制度。

(五)多渠道培筹措老年人体育活动的经费,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在群众体育事业的预算中增加对老年人体育的支出比重。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资助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引导老年人进行自我健康投资和体育健身消费。

(六)加强老年人体质与健康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在有条件的体育大专院校设立老年人体育专业或开设课程,加强老年人体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七)要按照国家体质监测的整体规化,在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建立老年人体质监测站,定期开展老年人体质监测,公布老年人体质监测结果。

(八)在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的改造和建设中,大力提倡修建适合老年人体育健身的场地、设施。2005年以前,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应建立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有老年体育活动站,居委会和农村行政村有老年人体育活动室;到2015年基本上形成就近方便,覆盖面广的老年人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网络。

(九)各类体育馆和公园应为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提供方便,要采取措施和辟出一定的时间对70岁以上的老年人实行减、免开放。

(十)适时开展健康文明的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的体育示范活动,不断推出简便易行的老年人体育健身的方法。加强老年人体育健身的科学指导。 社区体育组织的管理工作

(一)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明确社区居委会职责。一是明确社区居委会的职责任务。社区居委会职责不清是导致社区居委会与政府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关系不顺的重要根源。为此,要从理清社区民主自治与政府行政管理的关系入手,根据《居委会组织法》和中办发23号文件精神,结合本市社区建设发展的要求,明确社区居委会应承担的主要任务及协助政府工作的具体事项,实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二是完善社区居委会组织结构。通过在社区居委会内设立社区事务办理站(或社区工作站),增强社区居委会办理社区事务的能力;同时,加强社区居委会内设委员会建设,可将其纳入社区居民事务办理站,以更好地发挥作用。三是进一步解决原家委会转制后的遗留问题。目前家委会向社区居委会转制工作的过渡期已有四年,对于那些无力承担或不愿再承担社区工作经费的单位,建议相关经费由政府财政解决;而对于原单位继续承担管理职责及工作经费的,其过渡期结束时间由区县政府决定。同时,通过增加经费和聘用人员等方式,加强对原家委会转制后的居民小组的管理,尽量减少居委会管理服务不到位现象。

(二)健全完善社区公民参与机制,增强社区民主自治功能。一是建立健全社情民意表达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桥梁纽带的功能。规范社区居委会办理居民事务和受理居民诉求的办法和程序,并对社区事务、专项服务和利益诉求的内容进行分类,使社区居民自治与政府行政管理在工作衔接上形成规范、稳定和有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区居民代表在了解和掌握民意方面的优势,指导社区居委会建立定期代表接待制度、定期入户制度等;充分利用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通过设置“社情民意”通道,为社区居民提供了解政策、反映诉求的窗口,同时使政府及时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社区居委会还可将居民的意见通过首都之窗的“政风行风热线”和《信访条例》规定的程序反映给政府有关部门,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向居民反馈有关信息。二是完善社区居委会选举制度,充分发挥社区民主选举功能。应依法完善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规程,规范选举程序;同时,充分发扬民主,选好居民代表。提倡将社区内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党组织成员、退离居委会成员和优秀党员选举为居民代表,以体现居民代表的广泛性,并认真做好居民小组长和楼门(层)长的推选工作。三是健全居民会议制度和议事协商制度,充分发挥社区民主决策功能。制定北京市居民会议议事规则,规范社区居民会议程序,促进社区民主决策水平的提高;建立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由社区居委会定期召集社区民间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驻社区单位等各方代表参与的社区议事协商会议。四是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充分发挥社区民主管理的功能。包括修订完善《社区自治章程》或《居民公约》,并做好宣传和落实工作;完善居务公开制度,创新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方式;健全社区义工制度,建立有效的社区义工工作机制,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建立社区民间组织备案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其在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需求方面的积极作用。五是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充分发挥社区民主监督功能。由居民会议在居民代表中推选社区监督员,组成社区民主监督小组,负责对街道办事处、政府部门派出站所及工作人员、社区居委会工作的监督和评议,实现社区民主监督和政府专业监督的有效衔接,保证社区工作的民主公开和政府行政管理的合法公正。建立健全社区的内外监督和事前监督制度,实行社区民主听证制度,强化社区民主评议制度。六是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社区民主参与的有效途径。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要充分尊重居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代表社区居民共同利益,维护和保障社区居民合法权益,不断强化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和责任意识;要从解决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努力化解社区内各种不和谐的因素,通过提供良好的服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尊重居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基层的创造,不断推动社区民主参与的制度创新;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指导社区建设的职能作用,积极指导和鼓励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居民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拓展社区居民参与的新途径,完善社区民主参与工作新机制,不断增强社区民主自治功能。

(三)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一是进一步明确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范围,即专职从事社区党务工作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和党务工作者;专门从事社区居委会工作的主任、副主任、委员。二是实行执业资格考试制度,社区专职工作者应持有执业资格证书(除离退休人员外)。三是完善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制度。按照社会平均工资标准设计,第一,增设届期津贴。自2000年本市居委会换届选举开始,凡在居委会工作满一届的人员享受届期津贴每人每月150元,从本市居委会换届选举当年的7月1日起调整。中间间断届期的,按实际工作届期累计计算。第二,建立岗位工资增长机制。主任、副主任及委员岗位的工资每年分别上调70元、60元和50元。第三,完善工作奖励机制。为鼓励先进,按照区县和街道办事处自主的原则,可设立若干奖项,如月奖、年度奖等,具体标准则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结合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工作实绩和民主评议考核结果确定;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其他福利待遇由区县政府自行确定。第四,为社区专职工作者增设生育险和工伤险。凡符合国家规定的社区居委会成员,建议全部享受社会保险,使今后不再出现无业退离居委会老积极分子问题,为83年75号文件的落实做好衔接工作。四是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档案制度,具体由街道办事处负责,需从第四届居委会选举后建立并逐步完善。档案内容应包括本人的基本情况和聘用的岗位、时间、合同以及辞职、被罢免、解聘等岗位变化和培训、考核、表彰的情况。今后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的调整即以此档案为依据。

(四)加大社区居委会经费投入,进一步规范社区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一是进一步规范工作经费的核定使用。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包含公益事业经费和机构运行经费两部分。可参照上海市办公经费和活动经费最低16.2-19.2万元/年的水平,结合我市实际,公益事业经费按照每户40元标准核定,2000户以下的每年8万元,2000户以上的,每增加1户增加40元;机构运行经费由各区县根据本区县的财力状况自定。二是加强社区居委会经费的管理。制定社区居委会经费管理办法,社区居委会向社区单位筹集的资金属于本社区所有,统一纳入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管理账户管理,按照所规定的程序使用,并及时向社区公开自筹资金的使用情况。

(五)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一是提高社区居委会工作用房及配套设施标准。具体包括:第一,修订、提高现有居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指标,从社区规模调整和居民实际需求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将新建改建居住区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的千人指标从原来的20-28平方米调整为30-38平方米,1000-3000户设立一处,每处由原来的150-225平方米提高到250-300平方米;将各级社区服务设施的千人指标调整为30?40平方米,社区服务站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不低于1000平方米,区县社区服务中心不低于3000平方米。为完善《北京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提供依据。第二,明确产权关系。在新建改建居住区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社区服务用房也可以采取不由开发商建设的方式,而是根据配套指标,开发商预留土地,由政府出资建设,产权直接归属政府所有。二是加大资金投入解决老居住区社区居委会用房不足问题。可由政府拿出专项资金,每年有计划地进行一次性的购买,逐步加以解决。三是充分利用老居住区原有配套服务设施。针对老居住区空间有限,提高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配套服务设施困难,建议原有配套服务设施产权是政府的,可以由所在区县政府统筹协调,利用原有已改变经营性质的配套用房,解决社区用房不足的问题。四是为避免资源闲置浪费,建议社区服务配套设施的使用应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按照本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确定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及使用,以提高利用率。

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问卷

社区体育作业

社区体育工作总结

社区体育工作总结

社区体育工作计划

社区体育培训资料

社区老年体育工作总结

《社区体育.doc》
社区体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