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职业高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职业技术特殊性

2020-03-04 01:14:0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谈职业高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职业技术特殊性

进入信息社会,计算机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基本工具,计算机教育正迅速发展起来,高中职业教育也不例外。目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应用能力,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其教学效果和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相比,并不相称。因此,在职业高中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以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每个负责的教学者都必须认真思考,并予以回答的问题。

一、职业高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现状反思

近年来,职业高中的各个专业基本上都将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主要课程之一,计算机教学如火如荼。职业中学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在推广、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新型劳动者和初、中级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职业教育的日益深入,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的种种误区逐渐显露了出来。

表现之一:无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无视职业教育课程的特殊性,教学中求大求全,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理论的系统性,不能有效回应就业市场的要求,满足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的期待。

表现之二:重视书本知识、理论知识,没有认识到对于职业教育而言,\"能力比资格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教学中,没有给实践、操作以足够的重视,教学手段单一。

表现之三:不问职业中学的生源现状,不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教学中满足于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不顾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迁移能力,出现难教、难学的现象。

表现之四:教学中看不到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异,局限于班级授课制、大班教学、统一教学,对层次参差不齐学生要求整齐划一,教学内容缺少层次和弹性。

以上各种现象,影响了职业中学计算机课的教学效果,阻碍了计算机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这些现象的存在,表明我们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存在问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反映。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策略的确定依据,制定行之有效的职业中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策略。

二、职业高中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策略的确定依据

教学策略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行为。教学策略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总有自己的基石,有自己的立足点。教学策略研究的先驱--美国学者埃金认为,教学策略就是\"根据教学任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可见,教学策略不是普适性的,它首先是由教学任务的特殊性决定的。准确把握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职业教育专业的特殊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特殊性,职业中学学生的特殊性,是制定有效的职业中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策略的前提和基础。

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职业教育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一种教育,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专业鲜明的职业属性。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职业教育不是单纯的通才教育、素质教育。就中等职业教育而言,它以具备某一职业或岗位工作需要的操作技术能力为目标,培养的是面向基层、生产和服务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既能动脑又能动手,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实践型人才、操作型人才。

职业高中计算机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推广、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国家培养二十一世纪的新型劳动者和初、中级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少数素质较高的学生以后继续学习、深造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因此,在职业中学计算机课教学中,必须强调始终实践的原则,培养操作的职业能力。

职教专业的特殊性。与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相适应,职业教育的专业(即职教专业)也有着自己的特殊性。职教专业总是与从事该职业的人的职业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是对相关职业领域里的职业群或岗位群的从业资格进行高度归纳、概括后形成的一种能力组合。职业教育的专业不是学科意义上的专业,而是对实际存在的社会职业领域中相关职业群或岗位群所需的能力的组合采取的一种科学\"编码\"。职业活动所需知识的内容和范围,超出了单纯学科意义上的专业的内容和范围,具有明显的跨专业性质;职业活动所需的知识,不是指向架构性的陈述性知识,而是过程性的程序性知识,即以经验性学习为主。它更多地适合在具体的职业情景中通过行动进行教学。[③]

职业教育的专业特殊性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要求,恰与建构主义理论相契合。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建构主义坚持,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强调\"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学习行为本身,重视过程,重视情境,重视协作,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职业学生的特殊性。应当看到,近年来,在国家促进文化教育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下,高等教育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普高热持续升温,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地相继把职校招生排在录取批次的最后。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社会及家长冷漠职业教育的观念愈加突出,学生纷纷把升入普通高中作为继续学习、报考大学的唯一出路,走进职业学校成了一种\"无奈\"的选择。因此,职校新生的入学分数线一降再降,大批文化素质差的学生进入中职教育,职校学生素质普遍降低。而文化素质差的学生,多数基础差、理解能力差、自学能力差、自我克制能力差。因为没有像普高升学的内在动力,加上心理素质较差,学生往往控制不住自己,他们坐在计算机前,可能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玩游戏和上网。职业高中生源素质的滑坡,与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形成鲜明对照,加大了职业教育的压力,也决定了在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中,不能实行等同于普通教育的教学策略。

三、职业高中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策略的主要内容

职业中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策略,必须反映中等职业教育特殊性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职业中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策略的主要内容有:

1、激发兴趣策略。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职校学生素质普遍偏低,没有升学的压力,学习内驱力弱,这就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兴趣驱动\"的策略,使学生愿学、乐学,带着兴趣学、伴着快乐学。如,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利用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模拟实物形成过程等特点,把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渲染教学气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精讲多练策略。精讲,就是讲透基本概念。概念不理解就不能深入学习内容,有些甚至会影响相关内容的学习。如文件名概念,首先理解它是一个信息的集合,而信息是各种各样的,相应的信息写在一张纸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文件,为了便于管理需要取一个名字(其中姓就是扩展名,名就是文件主名),这样放在文件柜里面就可以很方便地找到、查阅。还有,不同的扩展名有不同的功能、用途,通过扩展名可以知道该文件由什么应用软件打开。并且在进行复制、移动、删除、查找等文件操作时就不会把文件主名相同而扩展名不同的文件混淆了。 掌握基本概念是学生电脑入门的关键,也是教学成败的前提,教学中的基本概念一定要让学生弄通,如教材中的文件、窗口、文件夹、路径、树形结构、软件、硬件、单元格、网络、IP地址、域名、网址、超链接、网页、病毒等。教学形式可多种多样,可采用讲述、比较、类比、案例、多媒体演示等方法,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明明白白,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3、强化操作策略。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中等文化和操作技能的中等专业人才。中职教育必须提供给学生真正需要的教育服务,使学生能够学得一技之长。因此,任何一种职业学校,忽视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忽视了专业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就等于丧失了教学的基本原则,丢掉了职业教育的办学灵魂。在职业中学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必须合理分配课时,实施\"操作+应用\"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强化操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合理分配课时,处理好讲解和实践的关系。一般来说,职业中学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大部分是应用软件,尤其以微软的Office办公软件为多,也有开设系统软件,如微软的Windows系列等操作系统软件和一些相关的语言教程。它们都是实践性特强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只上机,不讲解,这样不能保证学生参与上机的时间和上机实践的课堂效率;又不能只讲解不上机,这样忘记了教学的目的。就个人实践总结较适当的理论课与上机课的时间比例是1:1(有条件者可安排1:2)。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让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教师上的理论课一来可以为学生理清一些逻辑,讲述一些原理;二来可以总结学生在上机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错误。

强化操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可以通过\"操作+应用\"教学模式得到落实。强化基本操作,还需要从简到繁循序渐进。计算机操作很多都是由基本操作组合而成的,越是复杂的操作其操作方法越多,有些学生记不住这些操作就是因为其基本操作不熟练,从而觉得电脑很难学。教学时注意基本操作要从简到繁逐项过关,多设置相应练习或模拟操作课件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摸索技巧,最后达到能自如地操作为止。

4、情境启发策略。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比如,在导入环节,教师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欲望的活动情景,能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更为有效的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一条超时空的隧道,把网上的和光盘里面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呈现给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广阔天地,提供了学习环境,增强了对学生思维兴奋点的刺激。教学时,教师应成为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学习舞台的导演。

5、任务驱动策略。职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尤其是操作课上学生可以支配的时间相对比较自由,很容易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各自为政,甚至玩游戏。因此,任务驱动,尤显重要。所谓\"任务\",就是学生按照教师的设计、要求去完成某项工作。教师备课时,要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任务。例如,学习WINDOWS的文件基本操作,可以让学生自己建立文件夹、查找自己的文件或其他同学的文件,复制、移动文件到自己建立的文件夹等;学习WORD字处理软件时,可以给学生展示样本并布置具体录入和编辑、排版任务。任务驱动策略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的时候,他们所爆发的学习热忱和潜在能力是教师事先无法预料的。

6、分层教学策略。进入职业高中的学生,其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是不平衡的。一些地区计算机的家庭普及率较高,家用计算机的上网率也比较高,学生有使用计算机和上网的经历,对于一些常见的软件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之前,可能他们已经非常熟悉了。有些学生却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基本上需要从零起步。因此,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不能局限于班级授课制、大班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中下等学生学不懂而\"消化不良\",才能避免优生因\"炒剩饭\"而\"吃不饱\",才能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摆正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这一对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更好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7、采用项目式教学,培养能力策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新很快,要让学生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就要教会学生自己获取信息,必须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教师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成为真正意义的学习主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比较适合自学,电脑操作也无非就是菜单、工具、窗口等,触类旁通,可以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学,使学生从自学中获得成就感,获得自信心。

8、营造氛围策略。我们应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发展自我。微机室业余时间可对学生开放;管理上,对光驱、USB接口可采取开放式管理,允许上机学生自带光盘、U盘等,使学生能充分利用现有硬件资源;对刚开始学习计算机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在机房反复实践,既可以使基础掌握比较扎实,又提高了操作速度,同时也使他们有机会较早接触一些新软件。学生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需要和爱好,自学一些和本专业有关的计算机知识。学生上机自由度的增加,有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新意识。当然,这些需要增大管理力度。

教学有模,但无定式,贵在得法。在职业中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只有从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出发,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才能切实提高计算机课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目标。

职业高中计算机

职业高中教学工作计划

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探讨(整理)

计算机科学思想与信息技术教学

计算机教育教学论文:摭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性学习

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职业高中语文课教学反思

职业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教案

谈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谈语文教学的信息技术应用

《谈职业高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职业技术特殊性.doc》
谈职业高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职业技术特殊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