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识字教学

2020-03-03 10:34:5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方溪小学: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法列举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有一定影响的识字教学改革实验大约有二三十种之多。其中侧重从字音入手的有注音识字和汉字标音识字等,侧重从字形入手的有集中识字和部件识字等,侧重从字义入手的有分散识字等,侧重从形义结合入手的有字理识字等,从音义结合入手的有听读识字等,从形音义联系入手的有字族文识字和韵语识字等,此外,还有计算机辅助识字、“四结合识字”等。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效果较好的、影响较大的识字教学方法。

一、集中识字

1958年由辽宁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始创,1960年北京景山学校加入,“文化大革命”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投入研究,逐步形成了“两山”一所的集中识字教学流派。集中识字法是小学语文“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读写”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特点是:(1)先学一批构字率高的最常用汉字,以便学生及早阅读。(2)打好识字的四大基础(汉语拼音、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和基本字),以“基本字带字”作为基本识字方法。坚持“形音义统

一、字词句联系、认读写结合和记比说兼用”。所谓基本字,是指在字形相近的一组字中共同含有能够独立成字的构字部件。而“基本字带字”,就是通过给基本字加偏旁部首,引导学生利用熟字记生字,使学生在掌握汉字字形的基础上,逐步理解汉字音、形、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汉字形音义的统一联系。(3)吸收先识字后读书、看图识字、在阅读中巩固和扩大识字等传统识字教学经验,组织学生掌握汉字规律,自学生字。实践表明,采用集中识字方法教学,大多都能在两年内识字2000个以上。

二、随课文识字

随课文识字,也叫分散识字。这是1958年由江苏南京师大附小的斯霞老师实验成功的。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特征,注重音叉联系的识字教学流派。分散识字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分散识字从改革识字和阅读的关系入手,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在识字的同时通过阅读发展儿童的语言。此外,它还注重激发识字兴趣,强调打好识字基础,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分散识字有以下几种具体的处理方式:(1)依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边读文边识字。(2)把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提出来先学,其他的随课文讲读时再学。(3)先学字词后读文。(4)在理解课文以后再学字学词。

三、注音识字

注音识字法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实验的组成部分,由黑龙江语委组织实施,1982年在佳木斯第三小学、拜泉县育英小学和讷河市实验小学开始首轮实验。

注音识字旨在发展儿童语言,以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为重点,解决识字和学汉语的矛盾。也就是说,以学好汉语拼音并发挥其帮助阅读的功能为前提,以寓识字于读写之中为原则,在学生未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借助汉语拼音,使听说读写同时起步,相互促进,达到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和同步识字的目的。注音识字把“无师自通”的不定量识字与“有师指导”的定量识字结合起来。

四、韵语识字

1987年,由辽宁省东港市姜兆臣老师开始韵语识字实验。韵语识字根据快速记忆原理,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主张“三先三后”的识字原则,即先记忆后理解、先整体后部分和先形象后抽象。

韵语识字有五个方面的特点:(1)先识1000个最常见的高频字,以利学生尽早阅读。(2)充分发挥字音和字义场的优势效应,把常用字组成常用词,再用这些常用词围绕着一定的中心和故事情节,编成句式整齐、合辙押韵、通俗有趣、短小精悍的韵文,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在语境中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把常用汉字编成集中精炼的“意义块”,便于学生联想和记忆,从而使一年级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在一年内熟练识读2500个常用字。(3)课文尽量避免重复字的出现,力图以最小的篇幅囊括所有的生字,突出意义组块、整体输入、先整体后部分的特点,成批识字。(4)不要求“四会”一步到位,以先认读为主,解决尽早阅读的问题,在大量阅读中逐步达到识字会讲、会用、会写的要求。(5)采用韵语的形式学习汉语拼音,并发挥其“注音”功能,帮助学生阅读汉字读物,在阅读中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和词汇量,为学生的作文打好基础。

五、字族文识字

字族文识字是由四川省井研县鄢文俊等于1960年开始探索,1980年成型并开始实验的一种识字教学方法。该法认为,在汉字中有一定数量具有派生能力的“母体字”,母体字可以衍生出几乎所有的常用字,称为“子体字”。经筛选,精选出2500个常用字,把用母体字带出的一批批音形相近的合体字,组成一个个“字类”、“家族”,称作“字族”,以一个字族中的字为主,编写出课文,称作“字族文”。利用编就的一篇篇字族文来识字是字族文识字的主要方式。例如,在以“青”为母体字的一族字中,选出常用字“菁、清、请、情、晴、睛”,编成这样的字族文(顺口溜):“草菁菁,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太阳出来是晴天;看东西,用眼睛。”教学中,一边学文一边识字,用汉字字族特点举一反三,简化教学过程和学生识记过程,提高识字效率。

字族文识字吸收了集中识字重视汉字构字规律的经验,分散识字重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经验,以及注音识字重视在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中识字的经验,将三者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体现了“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和“字义类推”的特点,小学生在两年中识字可达2200个以上。

六、听读识字

听读识字自1984年开始实验,主持人为天津教育科学院谷锦屏老师。

这种识字方法是指学生不识字时,听别人(或录音)读书,听会记熟之后,学生再自己反复读书,用记忆中的字音、字义和字形对照,一回生二回熟,渐渐的,边读书边认识了书中的汉字。

这种识字方法通过整体输入、无意接触、自发模仿、重复有趣的学习,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识字法为学生学习汉字提供了“字义场”,即把汉字的读音放在一定的“字义场”内,为理解字义打下基础。当集中归类整理阶段过后,除重点解决字形外,理解字义就利用听读。

七、字理识字

字理识字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湖南省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贾国均提出的识字教学法。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即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达到识字的目的。字理识字的基本方法有:图示法、点拨法、联想法、演示法、歌诀法、猜谜法等。字理识字适用于任何一种语文

八、双脑识字

双脑识字指1991年上海市实验学校引进“智能双拼”编码后创造的一种新型的识字教学方法。它将学习双拼码、识汉字与打电脑结合起来,学生在认读字、词、句的过程中巩固双拼字母的拼读,在文字输入的过程中复习认读的生字词。实现了电脑、双拼、识字的同步学习,把识汉字、学汉语、发展语言结合起来,达到“大量识字,提前阅读”的目的。

九、字根识字

张继贤为创始人,基本观点为:汉字是分析型文字。任何汉字都离不开五种基本笔画。汉字汉语的简短明确和“一”的简短明确密不可分。汉字有28个字根,这28个字根都是不超过5笔的独体字。每个字根都派生出若干字件(构成汉字的基本部件,也是汉字存在的基本形态),把字根字件相同的汉字集中编成字组,可以把全部汉字串联起来,汉字纵横序列一目了然,体现出汉字构形的科学体系。字根识字所用《中小学快速识字手册》将字体(字根)相同的汉字以字件为首编成字组,字件按笔画排列,笔画相同的按音序排列。共编1010个字组,每个字组含2~20个单字不等,多音字和联绵字集中注释。

十、成群分级识字

此教学实验始于1991年,是“湖南省小学语文综合改革实验”的一部分。这种识字以根字系联字群,是按字群分级进行的整体识字方法。具体做法是:(1)根字系联,整体有序。每册实验教材编有“成群分级识字”5个单元计25个课次,每课次由1~3个根字循序系联相关的一大串字群。6册教材2704个生字。除随文出现的364个字外,全部由272个根字统领。(2)设境拼形,活动识字。

_我是怎样改革识字教学的——零负担识字教学法 ——石皇冠汉字教学三部曲之一

014117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党三尧中心学校 石皇冠

文章来源:社科类中文核心期刊《内蒙古教育》杂志2009年第11期。 1小学低年级语文著名识字教学法简述

“三百千”传统。旧中国,儿童进入私塾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完成汉字扫盲以后,才开始下一阶段,读、背《四书》《五经》《左传》等。这种传统一直延续了几百年。从识字教学角度讲,这种教学体系的特点是:记诵韵文→认识汉字→学习阅读文言文;以韵文为载体,便于记诵,便于快速识字;没有心理学、教育学、课程教材理论作支撑,属于经验型的体系;教学内容脱离儿童情趣,教学方法单调呆板——灌输死记。最后两项特点决定了这种教学体系必然要退出历史舞台。 当代识字教学。“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文逐渐通行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在识字教学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方法。从第1届汉字识字教育国际研讨会(1994安徽黄山)论文集(1卷)、第2届汉字识字教育国际研讨会(2006北京)论文集(3卷)和主持这两次研讨会的专家戴汝潜主编的《汉字教与学》所收集的材料和许多识字教学教材来看,识字教学百花齐放,集中识字、部件识字、字根识字、成群分级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汉标识字、双拼识字、分类识字、字理识字、奇特联想识字、猜认识字、快速循环识字、字谜识字、趣味识字、看图识字、立体结构识字、听读识字、炳人识字、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成语接龙识字、诵诗识字、《中华字经》识字、综合高效识字、大成识字等等,可谓百家争鸣。 对以上令人眼花缭乱的识字教学方法进行梳理: 继承“三百千”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有:快速循环识字、炳人识字、韵语识字、成语接龙识字、诵诗识字、《中华字经》识字、大成识字。 注重汉字构字规则的识字教学方法有:集中识字、部件识字、字根识字、成群分级识字、分类识字、字理识字、奇特联想识字、趣味识字、看图识字、立体结构识字。

向西方学习、有现代意识、关注阅读问题、注重儿童心理特点的识字教学方法有分散识字、听读识字、注音识字。

想吸取诸家优势集大成并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完整体系的识字教学方法有集中识字、分散识字、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注音识字。

注重汉字构字规则的识字教学法是集中识字教学法。集中识字的指导思想是先识字后学读书。集中识字的主要优点是设计教材、教法时突出汉字构字规则。集中识字课本每课书的篇幅不长,明确要求学习的生字数目不少(有意记忆的任务较多),生字密度比较高。低年级识字每课书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但是并没有把句子连成“篇”,只是为了识字编了几句孤立的话语。集中识字的主要问题是课堂设计难度高,内容比较枯燥。在没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境的前提下识字,学生难以顺利领会字的含义。 重视语言环境中识字的教学法是随课文分散识字。随课文分散识字恰恰能弥补集中识字的缺点。每课书提出6个左右明确要求认识的汉字(也是有意记忆任务),生字密度降低了,每课书也比集中识字篇幅长,能够选编故事情节比较完整的故事,能吸引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儿童。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完整性、连贯性,三者缺一不可。虽然某些汉字也有形象性,但是绝大多数汉字对于儿童来说,就是抽象的符号。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儿童学习抽象的符号,教学难度可想而知。集中识字教材教法就有这个弊端。这就是多好年来为何小学语文课本一直以随课文分散识字为主的主要原因。从理解角度讲,儿童听懂一篇故事比听懂一句话容易,听懂一句话比听懂一个词语容易,理解词义比理解字义容易。理解一个字的字义相对较难。这就是分散识字一直主张“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主要原因。理解字义需要漫长的读写生涯,所以,字典都是由学富五车的专家来编写。分散识字的缺点在于“效率低”。 识字速度最快的是韵语识字教学法。媒体宣传说,小学1年级识字2500。后来推广时,各地老师普遍反映任务过多,而且学生、老师、家长负担都比较重,按“投入产出比”计算教学效率,也不见得高。低年级儿童以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的培养刚刚开始,任务不可太多,否则,就会出现记得快、忘得也快,巩固更难的情形。反复巩固,就会使教学双方感到“烦”。违背规律办事,最终要受到规律惩罚。随着推广面扩大,1年级两册教材编排的识字量一再下调,一直降到1400。

同时注重汉字构字规则和识字语篇环境的是字族文识字法。字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一样,也是在“先识字后学阅读”的格局下设计的。字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一样,十分注重汉字构字规则。字族文识字法比集中识字法高明的是,它更注重给生字提供语言环境,把生字放在语篇环境下而不是几句孤立的话语中学习。但是,字族文识字专家坚持按字族编写识字韵文,难度大,难以塑造完整的儿童文学形象。不利于低年级儿童学习。有意记忆的任务也不少。 强调借助拼音在大量阅读中识字的是注音识字法。注音识字法专家已经认识到尽早大量阅读的重要意义。他们认为,既然不识字难以顺利阅读,那就先教拼音,借助拼音阅读注音读物“一目双行”边阅读边认字。注音识字教材教法淡化每课书有意记忆的识字任务,开始注重“无意记忆”在边阅读边识字中的作用。但是,积极倡导、推广注音识字法的专家并没有弄清楚儿童学习阅读的规律。儿童学习阅读,离不开耳朵聆听正确、流利的示范朗读,离不开用嘴巴模仿朗读。仅仅依靠眼睛看着拼音,无法学会流利朗读,也无法学会熟练默读。 新课标实验教材的识字教学想以分散识字为主吸收各家识字教学法的优势来一个“集大成”。吸收注音识字的长处,一年级每篇课文都注了拼音。吸收了古今韵语识字的思想,适当穿插了一些短小的韵文。吸收集中识字、字族文识字的优势,适当作一些归类。但是,新课改的分散识字教学和斯霞的分散识字不同。不少专家追求识字教学的“快速高效”,批评斯霞分散识字“速度慢”,于是在过去每课书伴随每篇课文安排

6、7个需要有意记忆的识字任务的基础上把识字任务翻了一倍。这就是新课改识字任务重,教师、家长、学生都喊累的主要原因。所有的儿童心理学著作都写着:低年级儿童以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开始发展。可是为何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提出较重的有意记忆负担?这不是明摆着反科学吗?

新课改识字教学最大的问题是: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继续坚持“先识汉字后学阅读”序列;没有把识字教学纳入儿童学习阅读这个大框架中去统筹考虑;虽然也注重和阅读学习相整合,但是整合的力度不够,低年级依然以识字为重点,没有充分利用“耳朵”聆听范读,只是凭借“眼睛”“自读”。

2站在儿童学习阅读的角度看识字教学 在成人看来,阻碍阅读活动的主要因素就是“不识字”,一旦识字,阅读活动就可以顺利进行。这种阅读经验是成人的心理体验,而学会阅读的成人和即将进入小学的儿童差别非常大。用这种学会阅读的成人的心理体验类推、指导刚刚开始学习阅读的儿童学习书面语,注定要犯“经验论”的错误。但可悲的是,犯了“经验论”错误却全然不知。我在给教师们做报告或办讲座,我都要讲:

6、7岁儿童和持有教师资格证的教育界人士不同,即使认识常用汉字,也未必能顺利阅读白话故事。为了让听众明白,我做过一个试验。2009-8-16上午,土默特右旗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班,授课对象:2年前毕业的五年制大专班,已经有2年教龄。我用电脑设计了如下作业并印发学员,要求断句: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351字)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一

对于听课者来说,没有一个字不认识,他们在断句过程中切身体验到阅读困难,阅读中文和念汉字有区别。答卷时间和试卷得分有力地印证了我的观点。我顺便告诉学员:不能拿老师们阅读白话文的经验(心理体验)类推儿童如何学习阅读白话文,否则,就要犯“经验论”的错误:因为教师已经学会阅读白话文,老师看报纸是阅读活动,儿童尚未学会阅读白话文,刚刚开始学习阅读。倒是可以拿高中生学习阅读文言文需要付出的艰苦努力类推儿童学习阅读白话故事的艰难程度。儿童学习阅读白话故事,其难度不亚于高中生学习阅读文言文。因为高中生在原有基础上可以凭借工具书脱离老师自己学会阅读文言文,可是

6、7岁儿童却无法脱离老师自己独立学会阅读白话文。

文字连成串不等于文章。方块汉字连成串不等于中文。会念汉字不等于会念中文。教学生念汉字不等于教学生念中文。识字教学可以灌输,可以速成,阅读能力无法灌输,无法速成。既然认识常用汉字未必会阅读,既然离开阅读学习和阅读活动容易遗忘已经认识的汉字,那么,我们就可以顺理成章得出一个推论:学习阅读的过程可以识字,在阅读学习之前,识字教学几乎是无用功。没有必要在阅读学习之前专门提出有意记忆的识字教学目标去折磨以无意记忆为主的儿童——使出七十二般本领让学生识字,仿佛在“耍猴”。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把“教学生念汉字”放到“教学生念中文”这个大框架里重新设计教学序列。 正常儿童阅读能力的形成大致经历一个这样的过程: [1]听懂老师或家长范读童话故事; [2]能模仿老师或家长朗读; [3]能自己朗读老师、家长领读或范读过的童话故事; [4]能独立朗读一般的童话故事; [5]能熟练默读一般的故事。

我的实验班学生在上述[1]——[3]阶段,模仿老师熟读20万字童话故事,整个低年级阶段没有给学生提出过任何有意记忆的识字教学目标,学生凭借无意记忆就实现了课标提出的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目标。真正实现了“识字教学零负担”。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我的实验操作和效果。

3模仿朗读无意记忆实验过程以及效果 从2007年9月18日组建实验班以来,2学年4个学期,实验班语文教学以模仿朗读为重点。2009年6月底印发3500常用字表测验学生识字量,最高的3474,最低的1437,平均识字2415字。模仿熟读的材料有《孙敬修爷爷讲西游记》(附孙敬修的录音,文本10万字),中译少儿版《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有录音,四册合计5万字),《山海经》等(有录音,5万多字)。2年来,没有多占课时,没有家庭作业。 有人质疑,你石老师的实验班是不是选择优秀生组建的?我可以明确回答这个问题。这届学生总共2个班,一个实验班,一个普通班,两个班一个数学老师教数学。4个学期,实验班语文没参加统一考试,但是数学考试2个班一张卷不知考了多少回,每学期月考、期中期末考累计四次。每一次数学考试,无文字的单纯数学计算题目,两个班的平均分无显著差异,有时甚至相等,例如,2008年暑假前的数学考试口算题目得分两个班都是13.8(满分15分)。这足以说明两个班学生是均匀的。这个均匀分班是如何实现的呢?实验班组建之前,我向校领导建议,实验班教改力度大,一开学不教拼音,不教认字,先教朗读,六年级毕业之前也不参加统一考试,这一点要和家长说明,实行“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的原则。校长同意如此办理。于是家长们在家长会之后自主选择普通班或实验班,学校不干涉。后来才慢慢了解到,家庭条件好的且准备转学到城镇的孩子,都没有进实验班。

还有人质疑,实验班学生模仿老师和录音朗读,那还不是“鹦鹉学舌”?那还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2009-5,也就是这届学生二年级第2学期期中考试考数学,每班2位监考老师,普通班由监考老师(本班数学老师读题,不可能误导)按试卷要求读题,实验班不读题,学生独立完成。阅卷结果,应用题满分30分,实验班应用题平均得分比普通班高出6分。这足以说明实验班学生“眼睛读应用题”的能力超过了普通班“眼睛读应用题+耳朵听老师读应用题”的能力。 实验班学生,其中80%能够不预习就可以流利朗读比较简单的无标点无句界新材料。比如: 笨人捞豆(441字)

古时候有个人他用大车拉了一车黑豆上京城去卖这个人吃力地拉着车走啊走啊到了桥头他一不小心踏上了一个土坷垃绊了一跤这下不好了他身后的车也失去了平衡翻倒在地那满满一车黑豆也全部被倒进了水里他从地上爬起来看着水里的黑豆发愁了这么多豆一个人要捞到什么时候啊想了一会儿他决定回家去叫家里人来帮他一块儿捞豆子于是他不再多考虑撇下车和豆子就走了

这人刚一走桥头上的人议论开了他这一去还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呢这么多豆让水冲走了多可惜不如我们拿回去吧于是大家一起动手吵吵嚷嚷地捞豆子不一会儿就全给捞走了一颗也没留下

不久以后那个运豆的人回到了翻车的地方水里有上千只蝌蚪在追逐嬉戏这人以为这就是他的豆子想要下水去捞出来刚一下去蝌蚪知道有人来了立刻全都游散了这个人奇怪极了呆呆地站了半天怎么也想不明白他叹着气自言自语地说黑豆啊黑豆就算你不认识我了离开我跑了我怎么会也不认识你了呢怎么你忽然间就多出了一条尾巴 要求被考察的小学生阅读这样的材料,考察者就容易区分出哪些儿童真正学会了阅读,哪些学生还是阅读群体中的“南郭先生”。普通班三年级、四年级学生,朗读这样的材料都有点儿吃力。

4低年级语文课堂模仿朗读的重要意义

低年级语文教学以模仿朗读为重点能有效克服唱读,尽早学会流利朗读。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个很严重的后遗症一直没有引起重视:学生读生字时,在每个音节上所用时间太长。以“爸”字为例,不少老师手执教鞭,指着黑板上的“爸”字,领着学生读“爸——”“爸——”“爸—爸—的爸——”。学生读课后生字表也有类似“爸——”这样拖长音现象。念一个汉字(音节)费时0.5秒,有的甚至长达1秒。老师往往很用心,尽量让生字在儿童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可是,这样一来,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实施语文教育,学生很容易养成读汉字拖长音的习惯。

我们再来看看正确流利朗读一段文章时,念一个汉字(音节)需要多长时间。虽然不同的朗读习惯影响不同的速度,但是,减去一切停顿再来计算,念一个汉字(音节)的平均时间绝对不需要0.5——1秒这么长。如果朗读文章时在每个音节上停留0.5——1秒,那就是典型的顿读。以顿读的习惯朗读课文,停顿难以处理妥当,甚至连遇到标点符号时休息、换气都不会,朗读一段文章,到最后上气不接下气。为了避免上气不接下气,就走上唱读的道路。顿读、唱读的习惯先入为主,很难彻底改掉。顿读、唱读的习惯形成以后再培养流利朗读,和养成不正确的写字习惯再练书法一样,需要克服旧习惯养成新习惯。克服一种旧的错误习惯需要付出多少时间和努力?

为了让正确流利的朗读习惯先入为主,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以学习流利朗读为重点,而不是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儿童入学时,说话绝不是每个音节拖0.5——1秒,这个时候,以儿童听话能力和口语能力为基础,模仿老师的朗读示范学朗读——学朗读的过程就是继续培养儿童听话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过程。这是符合迁移规律的课程设计。可是,会说话的儿童进入学校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读汉字”教学,反而不会说话了。老师问:“放学回家的路上注意安全,听明白了吗?”学生回答:“听——明——白——了——”简直把汉语异化了! 实验班在低年级以模仿朗读为重点,就是为了避免学生走上语文学习的歧途——没有学到自然、流畅的规范汉语,反而学了些人为异化的“畸形汉语”。如果认为我夸大其词,那就请质疑者亲自到农村、小城镇,深入、广泛考察儿童朗读情况(普及了普通话的大城市也有,不过方言区更明显)。

5农村儿童模仿朗读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农村方言地区语文教学,如何教普通话和拼音?也有人质疑,实验班一开始不教拼音,学生能学好拼音吗?我想把这两个问题合并讨论。 普通话学习,不是“速决战”。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入学前

6、7年的口语能力,这

6、7年方言习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旧貌换新颜”。“心急吃不上热饭。”“欲速则不达。”方言区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普通话注定是“持久战”。因此,实验班不急于在第一学期开学时就跟普通班一样马上进入“正音阶段”,而是给学生一个较长的适应期。儿童模仿老师朗读,老师用普通话。学生能模仿几分就模仿几分,不必过分追求标准发音“一步到位”,允许儿童在大量的模仿朗读中“逐渐规范”“逐渐到位”。二年级第二学期,实验班学生已能用微软拼音经典输入模式全拼带声调整句打写自己能够流利朗读的无注音课文。这种输入法相对于“智能ABC”“搜狗拼音”而言,对输入者的拼音掌握程度要求较高,几乎达到了“能够加拼音的程度”。随着模仿朗读不断深入,随着全拼带声调打字不断熟练,实验班学生的拼音和普通话将不断“规范”。 结束语

几十种识字教学法百花齐放,就是无法减轻儿童识字负担。原来,问题的关键在于:[1]没有把识字教学放在儿童学习阅读的大框架下统筹考虑究竟应该先识汉字还是先学朗读;[2]偏要针对本来是无意记忆为主的儿童进行有意记忆为主的识字教学。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师生家长都喊累。有心栽花花难活,无心插柳柳成荫。以模仿朗读为重点,根本不管儿童是否识字,反而轻松愉快识字2400多。最重要的是,如此安排可以克服唱读,可以学习自然、规范的汉语。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始终是一个不可获缺的重要环节,特别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这是我教低年级的实践,反思。我认为对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其次是教给识字方法。

一、要使学生乐学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1.识记本班同学的姓名。刚步入一年级,眼前有了许多陌生的面孔,对方的姓名当然也叫不上来。因此在开学的前一个月里,以全班学生的姓名作为识字的主要对象。每学到能拼读某个学生的姓名卡片,我们称之为“名片”,带领全班认读,比一比谁拼得准,学得快。一边学拼音,一边做名片,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学完拼音之后,每个人都有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名片,他们把写有拼音和字的“名片”贴在桌子的左上角,供其他人课余时一张一张拼读,互相加深了认识。这样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大部分孩子不仅学好了拼音,而且基本熟悉了全班同学的姓名。

2.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得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处于一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特殊位置,动辄发号施令,指挥学生,这无疑会压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上造成“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局面。教师要把学生当作朋友,亲近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实践证明,在这种气氛下进行的学习,学生的兴趣浓,主动性高,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让学生学会学

学生的兴趣有了,还得把生字正确识记下来,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正确识记字词呢?我归纳了如下方法:

1.让学生当“小老师”。以前我在教学中,经常采取先出示某个生字,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字哪边容易出错,应该注意些什么,然后反复领着读认。这样,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即使当时记住了,也很容易遗忘,因为他们并没有经过主观的努力,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所获得的知识才会印象深刻。“授之以鱼,只供他餐;授之以渔,终生受益”。因此,我在后来的教学中,逐步教给学生正确的学法,先扶后放,尝试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让他们自己想,自己说。例如:在教学“大”字时,我请同学讲讲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把你的方法教给同学好吗?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发表意见。

2.借助顺口溜、猜字谜。儿童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在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时,我常常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或顺口溜,让小朋友去猜,去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同时,孩子们读着自己编写的字谜,都很有成就感,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激发更高的学习兴趣。

3.利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

4.玩游戏识字。如在教学形声字时把偏旁和独体字写成许多卡片分给每个学生,请某个学生举着手里的偏旁先站到讲台上来。如独体字相同偏旁不同的几个字,请某个同学举着独体字站在讲台上,其他拿偏旁的同学上来和他做朋友,轮流上来凑字,等于是换偏旁练习,巩固了这样的形声字。

(二)常见识字教学方法误区

回顾过去,不难发现传统的识字教学一直存在低效率、重负担、低质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重抽象轻形象,重分析轻直觉,重理性轻情感。教生字的主要手段靠机械重复,大量抄写,识字成了儿童的沉重包袱,毫无乐趣可言。

1、识字过程单一化

受汉字是“音、形、义”统一体的影响,教师们在教每一个汉字时,都从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引导学生逐一分析、理解。如教学“淋”字先指导反复念这个“淋”字的读音,接着分析字形:什么结构?每一部分都是什么?能组几个词?最后再把意思抄写下来。字字如此,耗时低效。

2、识字数量平均化

许多时候在课堂上当教师出示本课生字时,有的孩子会不以为然,因为他们认识了其中的某些字,所以对他们来说再学就没兴趣了。可我们的教师不管你会不会,教材生字表上有,我责无旁贷就得教。这样一来,会的本来就会,自然记得就快。教师一看,学得挺快,加点速度,最后导致会的不爱学了,不会的跟不上。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随之淡化了。

3、识写两类同一化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文里认识,放在其它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要求抄写、默写。可是有不少教师在教学时拔高这个要求,把只认识不写的字也让学生写一行拼音,一行字,组几个词。把“认识和学会”用同一个尺度来衡量了。

4、识字方法单一化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巩固识字的方法是规定学生机械反复地读写,他们认为,经过这种重复地抄写,重复地记忆,学生就会记住所学生字。诚然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及时记住所学的生字,但那只是短暂的,久了便忘了。

5、过份依赖计算机

先进电教法电化教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上的运用,它具有“形、声、光、色”等特色,是得天独厚的先进教学手段,能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单纯知识传授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德智体美整体型的创新教学模式转化。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创新教育理念的树立,传统教育精华的积淀,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一节语文课让学生不仅能学会

二、三十个生字,还能学会汉字输入,将认字、阅读、写作相融合,其容量之大,效果之佳,负担之轻,兴趣之浓,能力培养之快,这已成为多少教师多年来梦寐成真的事实。计算机创设的多媒体情境使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难点、重点化解在声情并茂中。学生的学习也在毫无负担、压力的情况下顺利进行。同时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有效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据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其实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一般情况下,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只能持续15分钟。要使这种资源得到发掘和扩展就必须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协作式学习;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而在网络环境下的识字、阅读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在电脑上打字输入,但电脑的打字输入决不能代替正常的写字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会走入一个误区:用电脑的生字演示代替老师的范写,生字的结构、偏旁部首、笔画数等都以文字的方式在课件中写得清清楚楚,书写笔顺也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得十分清晰。学生看一看,再写一写,就能把字写对,写好。写字环节往往成了学生与电脑的交流时间,成了学生“无师自通”的自学时间。

其实不然。写字是小学,特别是低年级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在写字教学中的示范与点拨作用,是电脑课件无法代替的。课件只能成为教师写字教学的辅助工具,引导学生自我发现生字在结构、书写等方面的特点。只有孩子通过自己观察,发现规律、发现书写难点,他才会记得真,记得牢。因此,不能仅仅依靠计算机进行识字教学,一味依赖计算机的演示取代教师的指导,更不可字字皆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输入取代白纸黑字的动手操练与体验。

小学识字教学

小学识字教学

小学识字教学体会

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

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小学识字教学心得

小学识字教学论文

《小学识字教学.doc》
小学识字教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