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维特的教育读后感

2020-03-04 09:47:1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

只楚小学

李 真

暑期我读完了《卡尔·威特的教育》,合上扉页之际我禁不住要写些什么。这本书对于一位既是母亲又是教育工作者的我来说意义非凡。

威特先生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向我们展示了其子卡尔成才的全过程。他把出生本是弱智的儿子教育成为一个天才,卡尔维特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与那些过早失去天赋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看到卡尔的成功,我想大家都会赞叹、欣赏他的早期教育。其实在卡尔成长的每个阶段,威特先生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适当的教育方法,这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从卡尔出生15天开始,威特先生就充分刺激孩子的感觉器官,促使他大脑的各部分的积极活动,并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将良好的生活习惯,优秀的道德品质,永久的学习热情通过有声的言传,和无声的身教不断的感染着卡尔,小卡尔就在日复一日的耳濡目染中逐渐朝着维特先生预想的方向发展,一切都是那么完美。

同样的道理,大多数孩子从入学之日起,一天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跟老师一起度过的。老师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行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模仿的对象,在日常的接触中他会逐渐因为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心理、行为甚至性情发生很大的改变。威特先生认为“孩子是否有优良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能否成为一个全面的人才,也决定着他是否能在将来有所成就。”老卡尔维特认为性格决定能力。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小学5年对于整个人生来说是短暂的,但对于整个人生的意义是不可忽视的。在这个5年里,孩子们可以拥有高尚的品质、优良的性格,反之也可以养成许多不好的习惯,如何让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满意的人生,我想我们应该时刻检验我们的言行,端正我们的生活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将更多的人间真情真爱植入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时刻感受到爱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的人才,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吸引了我,老卡尔为儿子对数学不感兴趣而苦恼,却从罗森布鲁姆教授一席话中得到点拨:“尽管你儿子缺乏对数学的兴趣,但决不是片面发展,而是你的教法不对头。因为你不能有趣味地教数学,他也就无兴趣去学它。你自己喜好语言学,音乐,文学和历史,所以能有兴趣的教,教授动物学,植物学和地理学你也很有一套,你儿子也就能学,可是数学,你自己都不喜欢它,因而不能很有兴趣的教,你儿子也就厌恶它。”让我联想到我的学生,为什么有的孩子就不喜欢学习呢? 罗森教授的话让我茅塞顿开。的确,我自己都没有热情投入到课堂中去,没有做到有兴趣的教,学生又怎么能有兴趣的学呢?看来孩子学习的热情主要在于传授者,教师的感染力量是无穷的。让你的学生爱上学习,首先自己要对它热爱,不放弃自己大学时的专业知识,只有自己高高凌驾这门课之上,才有资格去教学生。

书中很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其实我也都有认识,但是让我吃惊的是,威特先生能够仔细而彻底地贯彻了他的教育理想,一坚持就是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需要多大的毅力,这是常人所难以做到的。

《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确实是一本育人宝典, 但是,书籍只是讲述道理,让书籍充分发挥出效用的还需要最终付诸于行动。老卡尔用自己孩子的成长见证了爱尔维修所言:“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做为一名教师,我同样相信,任何一个学生只要经过耐心的教导和指引,就一定能取得很大的进步。

卡尔维特教育读后感

卡尔维特的教育读后感

卡尔•维特的教育读后感

卡尔维特的教育读书笔记

读《卡尔维特的教育》有感

关于《卡尔维特的教育》的思考

卡尔维特的教育和窗边的豆豆

卡尔读后感

卡尔威特教育读后感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卡尔维特的教育读后感.doc》
卡尔维特的教育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