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2020-03-03 18:46:3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教育,从理解学生开始

内容提要: 理解不仅仅是需要教师具备爱心,还需要教师善于适当地迎合学生的需要,懂得换位思考、自我理解与自我反思等,同时还需要教师主动去消除理解道路上的各种障碍。理解既是一项智慧活动,又是一种体现道德品质的载体。对于教师来说,理解不仅体现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理解,对教学内容的观察、记忆、思考,还体现在理解学生,用宽容的态度解决师生、同学之间的各种纠葛与误解。 这里所说的“理解之爱”主要想阐述的是后一种理念。即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思想、个性,及所处环境等,因为,这最能体现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和师德师风的高低。然而,我们一些教师并不能从心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善于用“理解之爱”来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纠葛和

误解。

理解不仅仅是需要教师具备爱心,还需要教师善于适当地迎合学生的需要,懂得换位思考、自我理解与自我反思等,同时还需要教师主动去消除理解道路上的各种障碍。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要加强教师自身的师午建设,开发出一些实用的理解实践策略,进行理解性教学从而建立起理解型的师生关系。

(一)换位思考——让理解之爱更通透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道德就是理解。不理解学生、不理解学生的智力发展过程,不清楚学生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这就谈不上教育。教育对理解的需要,不仅是教育事业与学生发展的需要,更是出于人性发展的需要,是学生成长的一种必然需要。因此,以“了解学生内心,从学生的角度去去思考总是解决问题”为核心的理解教育,就应该成为师德培养的重要目标。曾有人说:“试着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换一种心态,我们每天的太阳就都会是新的。”这句话说得很妙。“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时候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看世界,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竟有着如此多的鲜为的美好。如今都在提介“以人为本”,教育也不例外。以人性的角度出了去看待学生,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学生,师生间就会多一些了解,少一些误解;多一些理智,少一些盲目;多一些关爱,少一些磨擦;

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

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过我们:“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这话的意思就是要求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善于做到角色互换,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待、思索问题。换位思考,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为人师者的一种崇高师德境界。一个不默守陈规的老师,一定是个有趣的老师!唯有乐观、幽默、大度的老师,才能造就勇敢、坦率的学生!很多时候,学生或许完全错了,但他们自己并不这样认为。此时,教师不应该错误地直接去指责他们,而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进而找出原因——学生们特定的思维及行事方式总是缘于某种原因。这不仅有利于解决总是更能体现大度崇高的师

德师风。

(二)倾听——传递“理解之爱”的捷径

狄斯里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大自然赋予我们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这是否在暗示人们,上帝只希望我们讲出听到的一半?”是啊!倾听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让你心旷神怡;倾听朋友的喜悦让快乐翻倍;倾听中国人民人的意见让你获得成长;倾听一个人的孤独让你反省自己„„作为教师,只要学会认真倾听,就能与学生分享那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只要学会认真倾听,就能触摸到每个学生内心深处的秘密;只要学会认真倾听,就能传递出伟大的“理解之爱”。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它们虽然可能只是些零碎的、简单的、幼稚的观念和算法,但这些思想却构成了未来发展的现实基础。他们在自己的思想中生活和发展,在自己的思想中与教师沟通,他们不是思想的容器,只等待着教师灌住。 倾听可以体现出一个人是否有修养,可以检验一个教师是否优秀,是否具备师德,是否能够释放“理解之爱”。当学生发现自己那些隐藏不露、羞于见人的思想被教师倾听并认可时,他们就会与教师建立一种更深的关往关系——在思想上与教师尽情交流。 倾听是一种民主、真诚的谦虚,是一种相互间的理解、赏识,是一种热情的期待、无言的爱。多给学生一次解释的机会,多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就等于多给学生一个展示独特的机会。这种独特,犹如一个个奇异的景观,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只要你愿意欣赏,只要你愿意倾听,你会发现,这一切都十分有意义。

作为教师只有把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来接纳,投入地倾听学生的心改朝换代,才能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理解之爱,让他们更自由地描绘出内心世界,也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 学生年龄虽小,但也是一个有感情,有灵性的人。他们有着同成人一样的情感,他们懂得快乐与痉,羞愧与恐惧,他们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他们照样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理解,渴望与教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有人说:“误解是教学失败的重要原因,理解是宝贵的教学资源。”也许很多教师都知道自己要做一名“平等的听众”,在日常中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当学生还不能正确表述时,有些教师就常常没有给他时间和自信;当有学生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时,有些教师往往把他视作“胡言乱语”,不客气

地打断了他的话语„„

倾听是一种无声的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理解表现,一种无声的支持。它会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理解并尊重他的意见,在乎他的见解,

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实施“理解之爱”的具体方法

理解学生,教在心灵。教育绝非单纯的知识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心灵的“唤醒”过程。这才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师执教,首先要打开学生的心灵,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行为朝教师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因此,教育引人理解,教师就必须要加强自己理解教育观的建设,加强崇高师德修养的建设。理解教育倡导的就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教师要关于将理解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思想结合起来,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普遍享受到教师的理解之爱。

1、营造“理解”氛围

教师应该尽力创设理解的学习氛围。比如:确立理解型班训。“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理解教师,勤学奋进”。“理解学生,教在心灵”,这种班训不仅能够督促老师去理解学生,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真正关心自己、尊重自己的。还可以在教室内张贴一些理解名言。如:“为师不忘童年梦,常与学生心比心”、“理解少烦恼,误解生祸殃”等。这样可以让师生在耳濡目染接受理解教育。

2、上好“理解教育课”,或开理解主题班会

教师可以经常给学生上理解教育课,或召开一些理解主题班会,让学生知道理解的重大意义,同时教师自己也可以从中学习理解对教学实践的重要意义。主要方法有:沟通理解和反思理解。前者通过师生相互交流,掌握有关理论知识或交流思想感情。后者通过自我反思,

体会理解的意义。

3、让不良情绪得到及时发泄

教师一旦情绪不佳时要及时释放。情绪能影响一个人的言行,使人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影响理解之爱的释放。因此,教师觉得自己情绪不佳时,为避免因情绪冲动而无法自制,可以给自己一个安静的空间,或听音乐,或高喊两声来缓解不良情绪。

4、兴趣融合法

学学生的学习与其兴趣发生冲突时,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这一行为,不能强硬地要求学生时时以学习为重。可以暂时退让一步,先满足其兴趣,然后再想办法引导其向学习进步上靠扰。想让学生喜欢学习,首先要让他们喜欢都这门课的老师。因为很多时候,学生“厌学”的根源就是“厌师”。因此,教师的兴趣引导至关重要,它不但能让学生爱上学习,也能让学生爱上老师。

5、暗示意会法

师生间的沟通有时不方便直接交流。比如,有些已经形成顽固“恶习”的学生,一时间是难以改掉坏毛病的。如果老师再不顾情面,当机指出来的话,很容易招致学生的误解。此外,当老师出现错误而被学生指出时,也会伤及老师的尊严。此时师生间就可以借助一些手段相互暗示,照顾到彼此的情面,但又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6、角色互换法 当教师对学生难以管理时,可以与学生换一下位置,让学生去做老师。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做老师的难处,进而理解老师,老师自己也能切身感受做学生的不易,从而更好释放“理解之爱”。 理解,就像一把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它可以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去探学生的秘密,从而帮助学生解开心中的迷团,轻装走向未来。同时,理解也是师德修养的试金石,能检验出一个教师是否合格,是否具备爱满天下的胸怀。

教育

教育

教育

教育

教育

教育

教育

教育

教育

教育

《教育.doc》
教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