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培训手册

2020-03-02 08:24:2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厨师培训手册

周 河 九 年 制 学 校

1

周河九年制学校厨师培训手册

第一章 厨 师 从 业 人 员

的 基 本 要 求

第一节

厨师从业人员的

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

一、厨师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职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必须遵守的职业规范,又是本行业对社会应该承担的基本责任和义务。

二、厨师个人修养

不骄不傲,要善于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此外,还应该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不断的交流,养成天天求进步的好习惯。

三、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厨师不良情绪的形成通常由两种因素: (1)来自司厨者本身的因素。

(2)来自外界的因素。

第二节

厨师从业人员的

个人卫生与自律

一、个人卫生

1.要经常保持双手的清洁。

2.不随便乱扔乱丢杂物、垃圾,用完工具、空袋等要及时清理。 3.不得在作业时间抽烟,不随地吐痰、对着食品咳嗽、打喷嚏。 4.不要在操作间及其周围吃饭,不要随便将案板当凳子坐。 5.工作时不带戒子等珠宝饰物,不涂指甲油,不把私人物品带入操作场所。

6.要勤洗澡、勤换内衣、勤理发、勤剪指甲和刮胡子。 7.在烹调操作时,不搔头抓耳。

8.饮食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身体检查,身体健康的才能上岗工作。

9.要按时接受健康检查,按时接受预防疫苗注射。

二、卫生意识

食品卫生不仅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餐饮企业的声

誉和经济效益,甚至影响到厨师个人的前途。

第三节 严 格 执 行 食 品

卫 生“五 四 制”

一、从原料到成品实行“四不制度”: 1.采购员不买腐烂变质的原料; 2.报关验收员不收腐烂变质的原料; 3.加工人员不用腐烂变质的原料;

4.不用手拿食品,不用废纸、污物包装食品;

二、成品(食物)存放实行“四隔离”: 1.生与熟隔离; 2.成品与半成品隔离; 3.食品与杂物、药物隔离; 4.食品与私人用品隔离。

三、用(食)具实行“四过关”:

1.洗;

2.刷; 3.冲;

4.消毒;

四、环境卫生采用“四定”办法 1.定人; 2.定物; 3.定时间; 4.定质量;

五、个人卫生做到“四勤” 1.勤洗手、剪指甲; 2.勤洗澡、理发; 3.勤洗衣服、被褥; 4.勤换工作服。

第四节

健 康 状况4

一、当观察到员工有下列症状时,应暂停其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用特殊的防护措施。 1.腹泻; 2.手外伤、烫伤; 3.皮肤湿疹、长疥子; 4.喉咙肿痛; 5.耳、眼、鼻溢液; 6.发热; 7.呕吐;

二、保证餐饮卫生的基本原则 1.关键控制原则: 餐饮业卫生要求很多,必须狠抓关键控制环节的卫生要求,要在“洗消、温度、时间”6个字上下工夫。 2.食品的加工量与加工条件相吻合原则: 食品加工量超过加工设备的承受能力时,难以做到按卫生要求加工,极易照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三、着装卫生要求

1.厨师从业人员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系围裙; 2.着装要统一,衣服大小要得体,要保持工作衣整洁、无破损;

3.帽子要戴端正,流海要戴在帽子里边,所穿工作衣纽扣要全,要扣上全部衣扣,包括风纪扣; 4.要做到勤换工作服、勤洗工作衣,所穿衣服无汗臭; 5.出售食品的人员要戴口罩、口罩要勤洗、勤换,保持干净卫生;

四、成为优秀厨师应急备的资质

在众多的厨师从业人员中,并不是每一个都能成为一位优秀厨师。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厨师,必须具备一定资质。 1.要敢于在技术上拔尖;

2.自觉提高文化素质,重视烹饪理论学习; 3.在学厨及工作中发挥主观努力; 4.积极树立全新的观念; 5.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

第二章

烹饪营养与

卫生知识

第一节 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一、营养及营养价值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六大类。 1.蛋白质

人体组织的新陈代谢、病变组织的恢复修补、体内生理活动的维持和生理功能的调节,都依靠蛋白质。在人体内,蛋白质占17%左右,人体的肌肉、内脏、血液、皮肤、毛发、指甲等主要由各种蛋白质所构成。蛋白质的来源有动物性蛋白质和植物性蛋白质两大类。动物性蛋白质来自动物性食物,畜肉、禽肉、鱼肉和其他水产品、蛋、乳。植物性蛋白质来自植物性食物,谷类、豆类和坚果。 人体缺少蛋白质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体型瘦小、肌肉松弛、面色苍白、易感疲劳、头发易脱落、贫血,对传染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创伤和骨折不易愈合,病后恢复健康慢等。 2.脂肪

脂肪是供给热能的重要来源,在人体内起保护内脏器官,防止体温过分散失,并有润滑皮肤、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等作用。食物中的动物油、肥肉、奶油等是动物性脂肪的主要来源,花生油、豆油、菜籽油和芝麻油等则是植物性脂肪的主要来源。缺少脂肪时,

容易患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 3.碳水化合物(糖)

碳水化合物被吸收后,进入血液成为血糖。血糖进入肝脏、肌肉或其他组织后,可转化为糖元。肝糖元能增强干细胞的再生,促进肝脏的代谢和解毒作用,有利于保护肝脏。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如谷类、豆类、根茎菜类和水果类等。缺乏碳水化合物,人体就缺乏足够的活动力,儿童则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 4.矿物质

(1)钙: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原料,也是促成血液凝固和继持其他正常生理机能的主要物质之一。食物中的海产品类含钙最丰富,如虾皮、海带、紫菜等。豆类中以黄豆和豆制品含钙量最多。绿叶蔬菜中以菠菜、芹菜、油菜、雪里蕻等含钙量较多。幼儿缺钙,发育迟缓,以致形成佝偻病(俗称罗圈腿、鸡胸);孕妇缺钙容易的骨质软化症,还可能使胎儿形成先天的软骨症或是生下来就变成畸形。

(2)铁:铁是构成红血球的主要成分,食物中,以动物的肝脏、瘦肉、血液及谷类、豆类、海带、黑木耳、芝麻酱、绿叶蔬菜等,含铁量最丰富。缺少铁容易得贫血病。

(3)碘:碘是构成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甲状腺素能调节体内热能代谢和蛋白质、脂肪的合成与分解。食物中以海产品含碘量最高,如海带、紫菜、海鱼、海虾、海盐等。长期缺

碘,易得甲状腺肿大症,俗称“大脖子”。

5.维生素

(1)维生素A:它可促进体内组织蛋白质的合成,加速和长发育。

还能参与眼球内视紫质的合成或再生,维持正常视觉。

(2)维生素B:它可分为B

1、B

2、B

6、B

1、能预防治疗脚气病,

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和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B2用来维持肌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

(3)维生素C:能促进肌体新陈代谢,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具

有解毒作用。

(4)维生素D:能促进肠胃对钙、磷的吸收和骨内钙的沉积功能,

保证骨骼、牙齿的正常钙化。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乳类、蛋类、肝和鱼肝油等

6.水

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是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工具。

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消化道各部位的消化功能 1.消化道的运动

消化道的运动包括咀嚼和吞咽,以及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和大肠的蠕动,即推进食糜或食糜转化产物向前运动。咀嚼过程有一部分是随意运动,而吞咽动作则相反,它是一次性完成的

反射性动作。在进餐时进入胃中的食糜一层层堆积,充满食物的胃,胃排空的速度主要取决于胃中食糜的理化性质和十二指肠的情况。进入盲肠的食糜通过细菌的作用还会发生一些分解。在大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中,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经揉动混合,同时由于水分被吸收而浓缩,盲肠、升结肠和横结肠中的部分内容物会被推到降结肠或直肠(每天有3~4次)。直肠不断膨胀,引起排便。 2.消化道的分泌

消化道有许多腺体,他们具有分泌功能。这些腺体或存在于粘膜中,或为独立存在的器官(唾液腺、肝、胰腺)。这些腺体的分泌液含有许多消化酶。覆盖于整个消化道的粘液具有润滑作用,可保护消化道免受食物的机械损伤。

第二节 不同年龄人群的

营养需求

一、幼儿期营养需求

幼儿期一般指的是学龄前的儿童,这是关系人的一生智力和体格发育好坏的关键生理时期。在这过程中,他们的升高体重增加、器官分化、机能逐渐成熟,身体的量变和质变同时进行。

根据幼儿特点,要合理规划,重点补充热量、蛋白质、脂肪、钙、锌和维生素A。

二、儿童、青少年期营养需求

儿童(

6、7岁~

11、12岁)和青少年(

11、12岁~

18、19岁)是两个年龄组。这是其包括了青春发育阶段。此期是由儿童发育至成人的过渡时期,也可称为是性成熟阶段。在形态、生理、生化、内分泌以及行为等方面都发生着急骤的变化,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重要的阶段。

三、更年期营养需求

更年期是人类由壮年向老年过度的一个必经阶段,此期是一个复杂的内分泌变化过程,机体处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和适应阶段。女性更年期一般在45~55岁之间,更年过程为2~3年。男性更年期一般在55~65岁之间,更年过程较长。由于女性更年过程短促,故受性腺功能变化而引起的代谢变化较为明显。

第三节 合理营养与烹调

一、合理营养的原则 1.因人制宜选用食物营养

青年人与体力劳动者,活动量大,热量和营养成分消耗多,应适量增加含热量的脂肪性食物的肉类、豆制品、蔬菜等菜肴。儿童因

处在发育时期,应注意增加含维生素和无机盐丰富的食品。人到中年以后,由于活动量减少,应多食用一些含蛋白质、糖、维生素、无机盐较多的蛋类、豆制品、蔬菜、水果等。 2.合理配菜,恰当的搭配营养成分

(1)少配“单料菜”。在主料中搭配铺料,特别是搭配蔬菜、瓜果类,这样能增补主料所含营养成分的不足和缺陷; (2)要适当改变“单铺料”菜的比例; (3)纠正传统筵席上只讲究荤菜及山珍海味; (4)采用合理烹调,保证原料自然的特征;

二、烹调与营养素的关系 1.烹调对食物消化吸收的影响; 2.烹调对营养素的影响;

3.烹调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因素;

三、烹调中营养素损失的原因 1.洗切的损失; 2.烹调时的损失; 3.不良饮食习惯的损失;

烹调方法造成的营养损失有三种情况:

(1)煮、蒸、汆、烫、涮等烹调方法属于以水、以水蒸气为传热导体的湿热法;

(2)烤、烙、熏等烹制方法均属干热法; (3)炒、煎、炸,均属油热法;

四、烹调种营养素的保护 1.合理洗涤、科学切配; 2.上浆挂糊; 3.加醋; 4.酵母发酵; 5.勾芡;

6.正确使用烹调方法;

五、烹调卫生

选料要新鲜,严禁在操作时吸烟,锅上的水蒸气妨碍了视线,要用手把蒸汽扇开,不要用口去吹,以免唾液溅到锅里去。做好的制品,应当避免手指和制品接触。生制品和熟制品,应当严格分开,避免互相接触。

六、制品保存 1.高温:(1)煮沸;

(2)蒸;

2.冷藏:制品一般可以放在冰箱或冰柜里暂时保存。

七、餐具消毒

餐具的消毒须经过四个过程,即:一刷、二洗、三清、四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以下几种: 1.高温消毒法 2.新洁尔灭度法 3.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法 4.漂白粉溶液消毒法 5.过氧乙酸消毒法

第四节

一、食物中毒的分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 2.霉变食物中毒; 3.植物性食物中毒; 4.动物性食物中毒; 5.化学性食物中毒;

二、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1.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1)沙门菌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及预防

预防沙门菌食物中毒的方法是不买病畜禽肉(一般将肉加热到内部温度达80度时,即可杀死沙门菌),不吃变质的臭(坏)蛋或散蛋黄; (2)嗜盐菌食物中毒:

嗜盐菌食物中毒的主要症状为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部分病人发冷、发热,重者出现脱水、血压下降等症状; (3)葡萄菌球食物中毒:

吃了被葡萄球菌肠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就会发生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现象,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4)柔霉毒素中毒:

吃了有毒素的臭豆腐时,就会出现全身无力、走路不稳、视物模糊、眼睑下垂、吞咽困难、语言不清、大小便不畅等症状。如不及时抢救,还有造成死亡的危险; 2.植物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植物性食物中毒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厨房只可食用以证明无毒的植物性原料;

(2)白果(银杏仁)要加热成熟,不可多食,更不可生食; (3)马铃薯发芽发青部位有龙葵素毒素,加工时应将其去除干净; (4)苦杏仁、黑斑甘薯、鲜黄花菜及未腌透的咸菜不能使用; (5)扁豆、四季豆等,要彻底加热食用; 3.动物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可采用以下预防措施:

(1)死甲鱼、死贝类海产品不能食; (2)河豚鱼有毒,不能食用;

(3)不新鲜鱼类含组氨酸高,不能食用; (4)带有米芯肉的猪肉不得食用; 4.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预防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措施如下: 1.从可靠的供应单位采购原料; 2.不用有毒物质作为生产厨用器具; 3.厨房中要谨慎使用化学杀虫剂; 4.厨房使用的化学杀虫剂必须远离食品;

5.化学物品的存放要远离食品及其原料,并由专人保管; 6.各种水果、蔬菜要洗涤干净,以进一步消除残留的农药;7.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品种、用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厨师培训工作总结

厨师培训学校

厨师培训协议

厨师培训计划书

厨师培训学校

培训手册

培训手册

厨师消防专项培训

厨师培训方案 2

晋城厨师培训学校

《厨师培训手册.doc》
厨师培训手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