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2020-03-02 02:37: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永善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永善县作为农业大县,农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力发展高原农特产业是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结合永善地理位置、产业发展基础以及气候条件,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群众生活等起到了较大的促进,对推动永善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取得的经验和成绩

(一)强化组织领导,强势推进重点产业。永善县采取“一项产业、一个方案、一套班子、一名县级领导挂钩”的办法,从拟定产业发展规划、工作计划、政策措施、工作机制、协调解决产业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方面上心入手,强势推进重点优势产业发展。仅去年就完成新增特色产业种植12万余亩,开展核桃、花椒、脐橙、枇杷成树提质改造25000亩。

(二)联动齐抓,增强粮食生产水平。稳粮增收一直是永善农业生产发展的重点,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以主攻单产、稳定总产、增加效益、拓展农业功能为目标,以重点区域布局、建设重点基地、主抓重点作物、突出重要季节为抓手,采取“落实扶持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严格耕地红线

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培植种粮大户提高种粮效益、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抓好防灾减灾确保粮食丰产丰收”等措施,稳定粮食播种面积76万亩,2015年力争实现粮食总产量同比增长3%,达19.6万吨。其中,小春11万亩,产量1.2万吨;大春65万亩,产量18.4万吨。

(三)强化科技培训,壮大职业农民队伍。永善县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培养壮大职业农民队伍。同时以产业为依托、以种养大户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载体,采取鼓励涉农部门领办、农民自办和社会合办的方式,大力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合作组织。今年已与昭通学院、省农科院协作,对群众开展了魔芋“两病”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柑桔大实蝇防治、核桃蛀干害虫防治。从县外邀请专家对15乡镇开展了花椒提质增效培训30余场、培训7500余人次;开展竹子种植培训20余场、培训3000余人次;开展中药材种植培训10余场次、培训群众1000余人次。全县目前共有种养业科技示范户378户、种养大户126户,专业技术协会12个,农产品营销户72户,农民经纪人队伍132人,进一步推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协调发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四)建设示范样板,加快产业发展。在区域特色优势明显、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好、群众积极性高的地方,着力建设一批示范样板和典型示范大户,推进农特产业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推进农产品优势区域建设及农业特色产业向

最适宜区集中。通过开展制定一个专业村建设发展规划、做强一个主导产业、培育一个优良品牌、建成一个运行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培养一批农民致富带头人、创建一个示范带动模式的“六个一”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村组干部、种植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创新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模式,巩固完善“一村一品”特色水果、经作专业村建设。在魔芋基地建设上,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行基地化种植、区域性开发;在马铃薯产业基地建设上,大面推广高厢垄作科技示范;在花椒基地建设上,以优质花椒种苗基地带动花椒产业规模化发展等等。目前,已建成8个示范样板基地:莲峰千亩天麻产业市级标准化样板、黄华金寨万亩花椒产业提质增效县级示范样板、黄华青杠-朝阳千亩脐橙产业连片示范园、桧溪永胜500亩枇杷产业连片示范园、莲峰米田千亩苹果产业标准化示范园、黄华万亩砂仁产业优质生产基地、桧溪-细沙4000亩小米辣原料生产基地、马楠3000亩无公害冷凉蔬菜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注册登记96户,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乡一业”、“多乡一业”的百里特色经济长廊。

(五)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统筹使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各计其功”的要求,统筹国土、财政、农业、发改、水利等部门,以土地整治和土地占补平衡、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等项目为支撑,积极整合项目,集中投入,连片改造,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2.7万亩,建成小型水利工程179件,沟渠55公里,管网150.1公里,田间机耕路41公里,坡改梯1000亩,土地平整7100亩,生物农艺2000亩,推广农机作业20万亩,总动力突破16万千瓦特,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不断提升农业物质装备水平。

(六)抓品牌创建,提高农产品竞争力。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链条核心。我县按照“上规模、多品种、大胆试,政府扶优扶强”的思路,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注册申报产品品牌,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发展不断提高区域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永善天山食品公司白魔芋膳食外观设计专利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授权;溪洛渡牌有机白魔芋精粉连续8年获日本魔芋JONA协会认证,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溪洛渡魔芋系列产品荣获第十届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黄华绿色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带动了水果包装业;永善县三联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带动了该县优质花椒、脐橙发展;溪洛渡云海牧业有限公司带动了云南半细毛羊的育种、销售,农产品企业呈稳健发展之势。近年来,发展了天山食品有限公司、细沙山野菜加工厂等10户农特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其中3户被评为市级龙头企业。同时不断加大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三品一标”申报力度,“金江花椒”、“金江魔芋”、“金江脐橙”通过品牌认证,创建了“金沙江”、“山珍”、“溪洛渡”、“琪隆”等特色品牌。全县48.5万亩耕地通过了无公害产地整体认定,1.5万亩绿色魔芋、1.5万亩绿色花椒、0.3万亩有机白

魔芋、0.2万亩有机天麻通过产地、产品认证,云南半细毛羊、溪洛渡花椒通过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截止去年底,我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种植规模达174万亩、实现总产量55.5万吨,产值达31.34亿元。

二、高原特色农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通过全县各级组织和各族群众的努力,我县在高原特色农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业基地分散,规模效益不高。由于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没有充分理顺,规模示范基地种植面积小,条块分割、零星种植的现象比较突出,尚未形成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的农产业基地,农业基地集约化、规模化种植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农业管理粗放,产出效益不高。随着近年来外出务工人群的不断增多,且外出务工人群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在土地上耕种的多为老、弱、病、残、幼、妇人口,农业发展缺乏劳动力现象突出,加之农业比较效益低,大部分农村群众没有把农业生产当成主业,农业耕作施肥投入减少,田间管理程度差,病虫危害严重,劳动者文化素质偏低,农业生产精细化、科技化水平不足,农业管理粗放现象依然突出,土地生产效益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

(三)龙头企业弱小,带动能力不强。纵向比较,虽然永善县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蓬勃发展,但带动力强、科技水平高、

市场竞争能力强、覆盖面广的规模化龙头企业较少,大多数龙头企业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直接导致农业种植规模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速度发展依然缓慢。

(四)信息闭塞,服务体系不畅。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分散性客观上造成信息的不完备和分布的不对称,使辖区农民难以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市场经济意识不足、市场灵敏度不高且分布较窄,加之我县农业种植人口大多为老、弱、病、残、幼、妇,对市场供求信息缺乏敏感度,农产品的产供销一体体系没能充分建立,信息传导机制不迅速,容易造成惯性种植、盲目种植,导致农民种植“增产不增收”现象,严重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

(五)科技种植培训力度不够,培训效果不佳。科学种养殖的优势和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县主要农业种植人口受教育文化程度低,导致科学种植培训效果不理想,培训覆盖面不够,达不到提高农民整体种植水平的效果。

(六)农业基础脆弱,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我县地处金沙江河谷,海拔高差大,交通、水利等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农业发展的设施设备配套不够,有许多地方土壤、气候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特色产业,但苦于没有配套的水利设施及交通条件,严重制约了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导致群众“守着金窝窝,不得不受穷”的现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快完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促进土地合理流转。结合全县立体气候特征、土地资源优势和农产品市场前景,尽快理顺土地产权关系,促进土地合法流转,为进一步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种植创造条件,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打造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县各乡镇农特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改进培训方式方法,提高科技种植培训效果。整合技术力量和培训资金,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改善培训的方式方法,从农民观念出发,从农民学习方法上入手,让科技培训教员驻村入户、走入田间地头,有示范,有操作、有考核、有奖励,切实提高培训效果,用效益留住劳动力。

(三)建立健全产供销体系,促进农产品市场调节机制的形成。加快各大市场尤其是批发市场之间的网络系统建设,成立专门的组织从事农产品供求、价格和主要批发市场运行状况等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和预测工作,通过互联网等各种信息传播渠道及时向农产品市场供求双方发布信息,并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和指导。切实增强农民市场经济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把工作重心从主要抓生产转移到同时抓市场销售和农业生产上来,按市场需求调节区域农特产品生产。

(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积极引导和鼓励公司企业、个体工商户、种植大户和农民群众等民间资本投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强化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参与兴办农业企业,深入推进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对沙

棘、枇杷、脐橙、苹果、蔬菜等大宗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精品包装和冷冻储藏,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农产品远距离运输和持久储藏创造条件,扩大农产品市场销售空间。

(五)充分发挥区域特色优势,抓品牌创建。充分发挥永善特色农产品品质优势,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全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要通过网络、电视广告、展销会、农博会等方式和平台,大力宣传推荐永善名特优农产品,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为农产品进入大超市、大市场贴上“身份证”和“通行证”,提升区域品牌竞争优势。

四、对加快高原特色农业转型发展的建议

(一)在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上。一是建议落实最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搞好农业科技培训和科技推广;二是合理规划和布局粮食生产的区域和基地,集中资源和投入,改善农业设施条件,利用政策,切实培育种粮大户,合理引导耕地向种粮大户和种粮能手集中,增强设施配套,提高科技水平,切实提高粮食生产的能力。三是农村大量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农村土地出现严重撂荒现象,农民领着种粮补贴,实则没有耕种粮食,建议上级深入调研,切实制定政策,合理引导农村耕地流转,最大限度保证农村耕地动态平衡。

(二)关于推进农产品优势区域带建设和推进特色农业向最适宜区集中的问题。这是促进农业快速发展、优质发展的必有之路。建议:一是要合理搞好规划,实现区域合理布局,确保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业发展向最适宜区集中。二是切实加大涉农项目和资金整合安排的力度,确保农业优势资源和投入向规划集中区域投放。

(三)关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问题。一是要抓好第一车间的管理,切实规范种植大户、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企业及农民的生产习惯和种植习惯,严禁使用违规农药、动物饲料及食品添加剂等,从源头上堵住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影响食品安全的漏洞。二是切实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及执法管理的力度,改变目前只监测,不执法的现状。三是严格农产品及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农产品及食品认证工作,严禁不合格农产品和食品上市经营。

(四)关于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的问题。一是建议上级继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的力度,在政策上倾斜、在资金上扶持、在服务上优化、在管理上加强。二是深入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的研究,加大农产品开发的力度,制定政策措施,建立奖励机制,鼓励企业和能人开发农产品,对发展产业、促进增收等方面作出贡献的企业和能人实行奖励。

(五)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问题。建立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和机制,以特色产业基地、产业庄园、

家庭农村培植发展为基础,融合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村旅游业发展。建议上级切实加大对农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将特色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及旅游业开发,一并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先后有序、渐进发展,从政策措施、规范布局、投入保障、规范建设等方面入手,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中共永善县委农村工作领导组办公室

2015年4月13日

高原特色农业(材料)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方兴未艾(推荐)

什么是高原特色农业?

对玉溪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思考

高原特色农业乌龙茶明光园区

石林县发展现代高原特色农业的调查报告

发展特色农业

昭阳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目标责任状(修改稿7)[1]

我市十大精品庄园助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丽江)

“互联网 ”给力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

《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doc》
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