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月活动心得体会

2020-03-02 16:26:0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师德建设月活动心得体会

古鄯中心学校范全祥

教育事业是一种特殊的事业,教师工作是一种特殊的行业。之所以特殊,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个性、有情感、有自身价值观念的活生生的人。要培养人,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对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教学理论与方法;另一方面则要塑造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即要求教师既教书又育人。

教书育人,既体现了教师工作的专业化特征,又反映出了对师德的极高要求。无疑,教师工作是专业特征十分突出的、不可任意替代的、具有丰富内涵的工作:

一、要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

教师的人格形象对学生是无形却又是最有力的教育,是一种“不求而至,不为而成”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最有效的教育。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教师不可能成为经济上的富翁,但可以成为精神上的富有者,成为受社会尊敬的人。教师应注重自我精神、情操的提升和陶冶,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崇尚事业胜于物质生活。当老师的应兼教怎样做人,率先垂范,为人师表。

二、要具备专业理论和科研能力素质。

一个好的教师,应有精深博新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大学教师,他们不但应是本学科的集大成者,还应是研究者、思想者、创造者。能成为研究者、思想者、创造者,是“学而不厌”、“研而不厌”、“思而不厌”的结果。

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杰出人才的基本保证。“科学研究应当走在教

学的前面”,教师致力于科研可以为教学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理论深度和新度。

三、要具备人文科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兼容并蓄的知识结构素质。对于教师来说,博学多识是做一个好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作为21世纪的高校教师更应力求博学多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互动愈益明显,教学工作正面临着的挑战。教师只有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授奠定雄厚的根基,使自己的教学内容达到深度与广度的统一。

四、要具备师范性素质。

它包括三个层面:知识层面。除了上述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的人文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外,教师还应通晓教育基本理论,如教育学、心理学及有关学科教学法的理论知识,并运用这些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努力探索、掌握教学规律,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能力层面。教师的基本能力包括设计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课堂讲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心理品质层面。教师优雅庄重的外在形象,与其内在的知识修养、心理品质密切相关。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教师面临诸多新的教育问题。学生的行为表现与以往不同,家长对孩子、对教师、对学校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教师无法从自己以往所受的教育中找到帮助自己和孩子的良方,他们甚至无法理解孩子的诸多问题。人们只看到新的变化给孩子带来的适应问题,却很少关心教师的适应问题。正如一位小学校长所言,师德问题不仅是教师的道德水准问题,而且还反映了教师是否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否有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问题。

为此,“学习与心理健康促进工程”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引导教师认清职业特点,完善教育行为,改善与学生、家长、亲人的交往方式,提高自己生活和工作的质量与满意感。

“教师的成长需要支持性的环境”。教师的生命价值、心理素质乃至个人幸福程度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成功体验,这将有益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只有教师成为一个身心健康、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人,他才可能更好地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关心教师的幸福和发展,实际上就是关心学生的幸福和发展。

要把遵守师德同遵守其他领域的道德结合起来,同遵纪守法结合起来。作为一名教师,不仅在学校里要有师德,而且在社会生活领域也应该成为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模范,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品德。

师德建设月活动总结

师德建设月活动总结

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总结

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工作总结

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总结

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总结

师德建设主题月活动方案

第六个师德建设月活动(优秀)

师德建设月活动总结.10

师德建设月活动方案[版]

《师德建设月活动心得体会.doc》
师德建设月活动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