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养护工作总结

2020-03-03 16:22: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03年养护工作总结

我局共管养公路819.54km,其中国省道271.35km(娄湘公路16.05km因工程未验收,至今未接养),县乡道548.39km。水泥砼路面336.19km, 沥青摊铺路面99.22km, 沥青表处路面157.20km, 砂石路面227.93km。一年来,在省局的正确领导及支持下,经过全局广大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超额完成了省局下达的养护工作路况目标。经过省局雨季检查评比认定及我局年末检查自检认定,国省干线年平好路率达83.38%,雨季好路率82.79%,年末好路率83.49%;分别超省局计划目标4.88%、3.92%、2.49%,支线年平好路率59.06%,雨季好路率57.33%,年末好路率64.2%,分别超省局计划目标0.96%、1.01%、4.2%。我们主要抓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落实省局提出的日常养护要求

为了全面落实今年省局提出的“七无二有”日常养护要求,即“水泥路面接缝常年无渗水,沥青砂石路面常年无坑槽,路肩常年无反坡,边沟常年无积水,路基常年无缺口,桥栏常年无缺损,施工路段不弃养常年无劣等路,集镇路段有边沟,路上有足够的养路工”。我局今年多次召开养护专题会议,制订了2003年度养护工作目标及养护管理办法,建立养巡查制度,并将省局提出的七无二有养护要求深入到各个养护管理站。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日常养护力度,我们的具体措施是:

1、加强日常养护巡查力度 今年5月,市局成立了养护巡查组,建立健全了养护巡查制度。养护巡查组的主要职能是每月不定期对全局境内各干支线进行明查暗访,了解掌握养护工人着装上路,挂牌上岗,出工效益,技术规范操作以及站内管理等情况,督促省局巡查通报中所提出问题的整改落实。一至两个月内通报一次巡查结果,按照市局《2003年养护工作目标及养护工作管理意见》中的规定,奖罚兑现。同时,提出下阶段养护工作的整治方案和意见。

为了有力地保障巡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巡查组专门配备了巡查交通车、计算机、数码照相机等设备工具,其经济开支实行计划单列,专款专用。今年下发巡查通报3期,其中养路工人因不按时上路罚款7起,养护不按规范化操作,全站人员受到降级处分1起,大中修工程不按规范施工处罚3起。这样有效及时地抑制了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消除了养护工作中的不良隐患,大大提高了养护工人的上路率。下半年以来,养护工人的上路率达到95%以上,彻底扭转了我局以往那种日常养护意识淡薄,养路工人上路率低,出工效益及质量差的不良局面,全局上下形成一个狠抓日常养护,努力提高养护质量的良好氛围。

2、开展标准路肩、水沟竞赛活动

结合全局路况状况,市局党委提出了今冬明春消灭路面抢修的养护工作要求。在8月份的养护工作会议上,市局布置了大力开展清挖标准路肩、水沟的竞赛活动,部署了整治计划,制订了该项活动的奖罚制度,下达了标准路肩、水沟的计划目标。全局计划完成标准路肩、水沟任务574km。其中主干线265km,占养护里程的98%;支线309km,占养护里程的56%。会后,各县(市)局分别制定了分旬完成任务计划,开展了清挖标准路肩、水沟的技术比武。9月30日,市局在湘乡局管养的花灰线k9—k11km处和韶山局管养的S208线k45—k48km处召开了标准路肩水沟现场会。通过标准路肩水沟的清挖与整治,目前我局大部分线路水沟畅通,路肩轮廓线型分明,较大地提高了路面养护质量和公路形象。

3、规范沿线设施

为了提升公路形象,更好地规范沿线设施,按照2002年10月份公布实施的新里程编号和桩号,进行了里程碑、百米桩、轮廓桩的更换。补换国省道轮廓桩721根,制作安装新里程碑579块,百米桩1237根。国省道标线113km。

二、严格实行规范化作业,全面提高养护质量

搞好养护技术规范化作业,是保证路面养护质量,降低养护成本,延缓路面使用年限的重要环节。今年我们从规范化、标准化养护着手,严格规范各项技术工作标准。水泥路面日常养护,坚持做到路面路肩常年清扫干净,病害处治、清灌缝、板底灌浆、绿化管护及时到位,水沟排水畅通良好。在换板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作业手段机械化,施工工艺快速化,工程管理规范化,交通维护标准化”的“四化”施工方法作业,截止12月20日止,共计完成换板13135 m2,板底灌浆160km, 用料80T,清灌缝200km,用料75T。

沥青路面养护,严格实行基层和面层修补开挖方正,材料规格,配比准确,拌和法施工,压实养护,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结构,油面修补平整,坚实、美观、耐用、路肩水沟、路线设施、绿化和构造物养护及时;砂石路面养护坚持路用材料规格,拌和补凼,回砂保养。

在全省公路养护技术比武的推动下,分别举行了水泥路面换板、清灌缝、板底灌浆、沥青路面挖补等技术比武。并且在十月份全省公路养护技术比武中,我局获得了水泥路面养护三等奖,沥青路面养护二等奖,公路养护知识竞赛二等奖,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

三、狠抓水毁抢修,确保雨季路况稳定

“雨季”期间,坚持做到雨天巡路,发现公路水毁情况及时报告,及时组织人员、机械设备进行抢修。今年共抢修恢复水毁里程96km,塌方510m3,支农涵41道,无一交通中断现象,确保了行车安全畅通。

四、公路养护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素质势在必行。今年通过采取个人集资、机械设备折旧、养护工程成本机械费用提成等资金筹措,添置了价值90余万的养护机械设备。目前,我局成立的水泥路面养护专业队和沥青路面养护专业队,机械设备配置基本齐全,作业手段实现了机械化。养护机械装备素质的提高,为我局确保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提高公路路况,充分发挥公路养护投资效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五、低耗高效全面完成大中修工程任务。

(一)沥青路面大中修

为改善我局路网结构。全面完成路况目标,我局今年加大了沥青路面大中修工程的投入和管理,积极筹措资金,集镇路段争取地方政府的投入,进行水泥路硬化,今年共完成沥青路面大中修30.545km,其中实施沥青砼路面19.663km,集镇水泥路面11.082km,超额完成大中修里程6km,实施GBM工程8.6km, 大中修工程优良率82%,合格率100%,超额完成省局任务。

(1)加强大中修工程组织管理,确保全面完成施工任务。

市局成立了工程协调办,由分管生产的领导挂帅,总工室、养工科、计划科、财务科等科室为成员组成,全面实施《2003年湘潭市公路管理局工程管理办法》,统一协调,统一管理,全面实行招投标制、项目经理制,工程监理制,从5月底开工到11月底全部竣工验收,如期如质完成本年度大中修工程。

2)全面推行招投标,确定项目经理承包责任制,从而控制了工程成本,提高了效益。

各县局根据线路及地域确定工程项目,严格按设计方案及计划批复在全局范围内对该项目进行招投标,以最佳,最合理的投标确定中标人。中标人为项目经理,并与县局签订三项合同。(施工合同,廉政合同,安全合同)。项目经理按照《工程管理办法》建立各项管理体系及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同时上报市局工程协调办备案考核。市局工程协调办、监理公司对项目部的人员配备(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实验员、质量安全员等)、机械设备配套、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等进行审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今年共成立了5个项目部,严格项目管理及项目经理责任制,使工程质量及投资效益得到了根本保障。

3)严把工程设计关,全面提高实施标准。

市局在

三、四月份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大修地段进行路面的测量、设计,全部采用实测轴载和弯沉值进行路面结构设计,确保设计质量,基层全部采用水泥稳定碎石结构,面层采用沥青砼或沥青碎石,全部实施机拌机摊,集镇水泥路采用G35砼路面,设计强度达到4.5Mpa。

4)引进社会监理体制,监理程序严格,工序验收规范。 今年我局对大中修工程实行二级监理体制,由舜天监理公司承担全局大中修工程施工监理,市局工程协调办总监进行全面监督,监理公司派出片区监理工程师2名,每个项目部驻地监理一名,全过程、全方位监督施工质量和进度。严格执行监理程序,严守监理职责,监理人员一律在工地进行考核。从开工、中间交工验收到竣工验收,都坚持由监理工程师签证,报总监核审后认可。监理人员对原材料的进场,施工工艺试验检测、资料管理,层层把关,严格监控,确保了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做到现场文明施工,交通维护安全好。

5)提高技术等级,同步实施GBM工程

省道S311是我局湘乡境内一条主干线,韶山环线是韶山旅游专线,根据省局湘西会议精神,我局将两条线8.6km全面实施了GBM工程,路肩硬化1.5m宽,路缘石25cm宽,水沟全线硬化;完善了示警桩、百米桩、防护墙、标志及标线,确保了该路段畅、洁、绿、美。

(二)水泥路面大中修

我局辖养水泥路面里程336.19km, 2003年我局对G10

7、G320、S20

8、S209砂易线共200.6 km水泥路面实施了清灌缝,板底灌注乳化沥青,对G10

7、G320、S20

8、S209线179.8km水泥路面进行了病害处治,共换板13135m2,至12月初全面完成省局下达的任务,保证了我局国省干线路况良好。

1)国省干线水泥路面,全线实施清灌缝,板底灌注乳化沥青

自今年5月开始,市局下达对G10

7、G320、S20

8、S209砂易线进行全面清灌缝任务,养工科负责现场检查与验收,并组织了G10

7、G209召开两次现场会,12月份市局组织了验收。

8月份省局在岳阳召开水泥路养护工作会议后,我局立即组织了三个县市局,在G320召开板底灌注乳化沥青现场会,并请来了省局巡查组领导指导,会后下达了对G10

7、G320、S20

8、S209,全线进行板底灌注乳化沥青的任务,严格按照《水泥路面板底灌乳化沥青操作规程》进行施工,至12月中旬共实施里程160km,灌注沥青80t,从而有效地缓解了水泥路面的损坏。 2)水泥路面换板,全面实施“四化”施工。

各县局成立了水泥路专业养护队,在今年5月市局组织了集中学习。以G107为样板,召开现场会。以省局监理组核定的任务为标准,全面实施机械化作业、换板结构,砼配合比及材料要求全部按省局要求进行快速化施工,成立规范的项目部,确保病害处治工程管理规范化,同时对施工布点,在安全标志交通维护的标准化进行验收合格后方进行开工,从而确保了我局今年在12月中旬全面完成换板工程任务,换板13135m2,未发生任何质量及安全事故。

三、桥涵养护及时,全面推广桥梁养护管理系统CBMS的应用。

我局辖养线路,桥梁 181座,其中大桥5座、中桥23座、小桥151座,危桥改造2座。今年5月份开始我局专门成立了桥梁管理系统领导小组,健全和完善了桥梁养护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落实了县局专职,桥梁养护工程师负责辖区内桥梁的经常检查和小修保养工作,市局专职桥梁工程师制定辖区内桥梁定期检查计划,组织实施桥梁定期查和应急检查工作(详附桥梁工程师表)。坚持每季一次桥梁检查,记录备案。对于病、危桥及时采用安全防护措施。每季度一次桥面清理,伸缩缝,泄水管,桥墩,标志的维护,桥栏杆的维修,涵洞的疏通,确保桥梁的完好。

为落实省局统一布署,开展桥梁养护管理系统(CBMS)数据更新和推广应用,我局在7月份成立了16人的领导和工作小组,进行了人员培训,在10月份全部完成了公路桥梁内外业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录入。

六、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危桥改造和险路治理力度。 为确保完成省局危桥改造和险路治理计划任务,我局积极筹措配套资金200万元,对青山二桥、金河桥、柳树坝桥、唐家坝桥,相继进行危桥改造,严格执行《湖南省公路桥梁养护维修加固改造工程管理办法》。

根据省局及市政府对我局所辖道路交通事故“黑点”治理及交通安全防护设施计划安排,局党委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成立了姚建强副局长为组长,潘新华副局长为副组长,养护、路政、安全、工程、计划为成员的险路危桥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县局也落实了相应的责任人,将管养范围内所有险要及交通事故多发地段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和拍照,建立档案。按先国、省道,后支线,先“黑点”后一般的原则,逐年逐个进行治理。共治理“黑点”21处,其中标志牌44块,标线5304米,防护墩2240米,G10

7、S208及环线标线92.4km,改造危桥2座,加固危桥3座,加砌路基挡墙80m3,完成投资170余万元。

2003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来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为振兴湘潭公路事业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时代所赋予我们的挑战任重而道远,随着我局养护体制改革的深入,劳动管理竞赛机制的逐步健全,如何实行养护工人工资“定额管理,计量计时”,更有待于探索和尝试。因此提高养护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养护工人的专业素质,推进公路养护机械化进程都迫在眉睫。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2004年将我局的养护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养护年工作总结

农村公路管理所管理养护年工作总结

公路养护公司××年创建工作总结

年绿化养护计划

养护工作总结

养护工作总结

养护工作总结

养护工作总结

养护工作总结

养护工作总结

《2003年养护工作总结.doc》
2003年养护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