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糊涂的先生

2020-03-03 18:57: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你这糊涂的先生

江苏张家港市德积小学

黄水琴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读了这段话,我不禁汗颜了,反思我,反思我们教师,是不是无意中的一句话,习惯中的一个行为,在不经意之中给学生造成了某种“伤害”但还未体察呢?

听某教师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该教师重点抓住了“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也没发出一声呻吟”这两句话,让学生体会这位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同学们讨论了之后,有的说:“他的牺牲可不是被一颗子弹射中,而是被烈火活活地烧着,他还一动不动,邱少云真了不起。”有个学生说:“我想,邱少云肯定像电影中的英雄人物那样,在心里高喊:祖国万岁!共产党万岁!”一位同学说:“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被开水烫过一次,那种疼痛实在难忍,当时我什么也没想,就是挺着没有哭。大火在邱少云的全身燃烧,他肯定没有想那么多,心里保证只有一个念头:挺住,挺住,再挺住!坚持,坚持,再坚持!才一动不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发出一声呻吟。” 教师为学生精彩的发言感到自豪,立即表扬了这位同学的独特见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时,又有一位学生举手说有疑问,教师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让他站起来发言,这位同学说:“当时火势很大,邱少云身上带有子弹的枪,可能还有手榴弹„„火烧了那么长时间,如果邱少云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的话,那这些一点就着的易燃物,怎么没有爆炸呢?”教师楞了一下,不知从何答起,显得很尴尬,随即叫这位同学坐下,说:“作者写文章总有他的道理,你就不要钻牛角尖了”。

该教师的表现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们教师已经习惯于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去面对毫无准备的学生,习惯于居高临下地将学生的思维牵引进预设的圈内,而当学生产生疑问,打破了教师建立在学

1 生“零认知”基础上精心预设的方案,教师就无法面对了。要将课堂实施下去,只有牺牲学生的“灵性”,将学生往“原路”上拉,所采取的方法仍然要求学生按照预定的教案走,“教为学服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些理念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在教师思想深处并未得到真正认可。陶行知提出教师要向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也跟敌人学,跟大自然学,要学得专,也学得博。陶行知特别强调教师要向小孩学。他说:“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如今,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学生的“未知”不一定是教师的\"已知\",教师的“已知”不一定能满足学生的“求知”。这位教师在课堂上遇到的尴尬应该是正常的,但该教师放不下“师道尊严”的面子,利用手中的权利把学生的创新火花浇灭了„„课后,我找到那位发问的学生,问他是怎样想这个问题的。他说,老师,我是这样想的,但不敢肯定,所以提出了我的疑问:“枪支弹药一爆炸,整个形势就会发生变化,就会影响战斗的胜利,导致战士的伤亡。邱少云会想,光身体一动不动可不行,他肯定会把一只手深深往泥土里抠,使劲地抠,奋力想把子弹或手榴弹埋在泥土下面,同时还要忍受大火对他无情的燃烧。最后用身子死死压住泥土,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我当时就为之喝彩,我们且不管这位学生的想法是否符合当时情况,但他敢于超越教材和教师的思维,实在是位值得“崇拜的学生”。今天的孩子,有今天孩子思维的敏锐;今天的孩子,有今天孩子看问题的视角。他们能够问倒老师,能够想到课文写不到的地方。这种创造思维正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新世纪的教育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教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今天的教师,在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的同时,要以陶行知\"教人者先教己,以身作则\"为榜样,虚心学习,教学相长,努力培养出值得“崇拜的学生”,创造出千千万万个“真人”。 某教师教学《学弈》一文进入质疑阶段时,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生成了许多“精彩”,教师脸上闪耀着兴奋和自豪。这时候,又有一位学生举手,教师毫不犹豫让他站起来发言,这位同学说:“老师,

2 黑板上学弈,你写成学奕了”教师脸上顿时暗了下来,“哦”了一声,转过身把黑板上的题目改了。(可能因为是公开课)这位教师忽然又想起了什么,说:“××虽然平时上课不太积极,但是今天却非常细心,我们表扬他。”学生听着老师的口令,机械地“啪啪啪”,响起了几声掌声,××脸上也不知是什么表情坐下了。

陶老先生说过:“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想你抱他一会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 “我们要懂得儿童。”“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陶先生所说的会变小孩子就是要求我们去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事物,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陶先生说:“一个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教小孩?”

该教师不懂小孩的心理,不了解孩子的需求,虽已经认识到激励性评价的重要性,但只是把它作为自己实现新课程的一种点缀,而不是发自内心地、由衷地赞叹,在表扬的同时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批判味:你平时学习是不认真的。学生本来满怀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得到的却是这种“表扬”。如果换一种评价:××同学发现了一个大家不太注意的细节,真不简单﹗或者是:××,你敢于指出老师的错误,真佩服你的勇气﹗效果如何呢?

因此,给学生以激励性评价,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或者是在需要是才做的一种装饰,它需要时时渗透在教师的教育思想中,处处落实在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中。当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已经不需要教师可以去提醒自己做的时候,陶行知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才真正深入到我们的教育之中。

陶行知先生是中华创造教育的先驱,提出尊重天性、启迪灵性、诱发悟性、激发创造性、发展个性。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脑、双手、嘴、眼睛、时间和空间,以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就是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解放学生思想,还学生口脑手的自由,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不仅在课内学得生动,而且在离开教

3 师、离开教材、离开课堂的情况下,也能主动探究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并把他的思想运用到我们教学实践中,逐步实现下列角色转变:

(1) “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是说,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从而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 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 “导师”向“学友”转变

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 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5) 由“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6) 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

4 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总之,我们的教师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用爱心、真心教育、引领学生,努力和学生一起成长!这样,才不会成为糊涂的先生。

(手机13915460362 办公室电话051258723676 邮码215635 江苏张家港市德积小学

黄水琴 信箱huangshuiqin1972@126.com) 5

家具市场,让你看了真糊涂

一时糊涂

糊涂老爸

这世界有你

为你写了这首歌

你如这酒杯诗歌

你如这酒杯诗歌

糊涂国王糊涂案

糊涂国王糊涂案

糊涂警长猫头鹰

《你这糊涂的先生.doc》
你这糊涂的先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