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

2020-03-02 13:21:5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生物起源说19世纪法国利托尔诺、美国桑代克、英国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美国孟禄

4.劳动起源说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

5.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学记》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萌芽阶段西方的教育思想 7.苏格拉底“产婆术” 8.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 9.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 10.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西方最早教育著作,“模仿-理论-练习”

创立阶段教育思想

11.英国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 12.捷克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泛智教育” 13.法国卢梭《爱弥儿》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 14.德国康德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教授 15.瑞士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他的子女》“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16.英国洛克提出“白板说”绅士教育

17.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学之父”他将伦理学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强调教师权威;提出“四阶段教学”;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18.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在做中学”;学校即社会;提出五部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19.中国陶行知被毛泽东称为“人民教育家”师从杜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20.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她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 21.苏联凯洛夫《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22.苏联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对流浪儿违法者改造有杰出贡献,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23.中国 杨贤江以李浩吾化名编写《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第 一 页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24.苏联赞可夫《教育与发展》,理论核心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育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25.美国布鲁纳《教学过程》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学习法 26.德国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

27.瑞士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28.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29.美国本杰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30.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影响人发展因素理论 内发论(遗传) 31.孟子,性善论

32.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 33.威尔逊,“基因复制”

34.格赛尔“成熟势力说”双生子爬梯实验 35.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 36.高尔顿,“优生学”的代表人物 外铄论(环境) 37.荀子,性恶论 38.洛克,白板说

39.华生,给我一打婴儿 40.斯金纳,继承华生

教育目的

41.宗教本位论: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42.社会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凯尔斯泰纳,孔德,巴格莱 43.个人本位论:卢梭,罗斯福,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 44.教育无目的论:杜威文化本位论

45.生活本位论:教育准备生活说 斯宾塞(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教育适应生活说 杜威

第二章 中学课程 课程类型

46.杜威 活动课程的代表 《经验与教育》提出“连带学习” 47.克伯屈 “附属学习”

学科中心课程论

48.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 代表理论:要素主义,结构主义 活动中心课程论

49.代表人物:杜威以及学生克伯屈

第 二 页 社会中心课程论

50.社会改造主义代表:布拉梅尔德 批判理论代表 金帝斯,布厄迪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51.目标评价模式:“当代课程评价之父”美国泰勒 5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美国斯克里文 53.CIPP评价模式

课程开发的模式

54.目标模式:美国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四段论” 泰勒原理 55.过程模式:英国 斯腾豪斯《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 56.情景模式:英国 劳顿 “文化分析”

第三章 中学教学

教学任务

57.形势教育:英国洛克 瑞士 裴斯泰洛齐 官能心理学为基础 58.实质教育:德国赫尔巴特 英国 斯宾塞 联想主义心理学为基础

教学方法

59.探究-研讨法 美国兰本达 60.纲要图示教学法:沙塔洛夫

61.暗示教学法:保加利亚 乔治·洛扎诺夫 也叫 格奥尔基·洛扎诺夫 62.非指导教学法:罗杰斯

63.美国布鲁纳 倡导 发现法又称探索法 研究法

教学组织形式

64.捷克 163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班级授课制 我国最早1862 京师同文馆 65.美国 克伯屈 1918 设计教学法 66.美国 柏克赫斯 1920 道尔顿值

67.特朗普制 “灵活的课程表” 美国 伊德·特朗 20世纪50年代

第四章 中学生心理

学习动机

68.奥苏泊尔成就动机:认知内驱力(好奇) 自我提高内驱力(赢得地位奖励) 附属内驱力(家长老师赞赏)

69.耶克斯和多德森 倒U型曲线

70.行为主义强化理论 代表人物 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强化促进学习给奖励给惩罚 71.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 有需要有动机

72.成就动机理论 麦克里兰 阿特金森 趋向成功者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在50%的任务 73.成败归因理论 维纳

第 三 页 学习迁移

74.形式训练说 沃尔夫

75.共同要素说 桑代克和伍德奥斯

76.概括化理论(经验类化说) 贾德 水下击靶 77.关系转换理论 苛勒 小鸡啄米实验 78.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奥苏伯尔

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79.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桑代克迷笼 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 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渐减少错误-再尝试”形成的

80.巴罗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狗消化腺 获得与消退 刺激泛化和分化

81.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强化 惩罚 消退

8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2)认知学习理论

83.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84.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85.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发现学习课堂教学原则 先行组织者策略

86.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学习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马斯洛 罗杰斯 87.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88.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

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8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感知运动阶段 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 任务外界都是有生命的 所有人都有同样的感受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单性思维 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 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 多向思维 思维可逆转 长度 体积 重量面积守恒概念 去自我中心主义;形式运算阶段 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 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具有抽象逻辑思维 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90.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

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借助语言实现的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观 内化学说 最近发展区(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之下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第 四 页 中学生的情绪发展

91.詹姆士-兰格理论 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产物 92.坎农-巴德学说 情绪产生中心在中枢神经的丘脑

93.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情绪来源于大脑皮层对情境的评估

94.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 对生理状态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95.拉扎勒的认知-评价理论 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96.伊扎德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以人格系统为基础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97.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本我自我超我 口腔期 肛门期 性器期 潜伏期 生殖器 98.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婴儿期 儿童早期 学前期 学龄期 青年期 成年早期 成年中期 成年晚期

99.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 共同特质 南北方人 个人特质

100.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个别特质 共同特质 表面特质 根源特质

第 五 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总结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八章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doc》
教育知识与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