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2020-03-03 02:00:1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学习心得

近日,我有幸到南昌参加了全国第六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语文观摩研讨会。通过此次活动,让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语文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听完课后,确实是“受益匪浅”。

倾听了小语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的《走近李白》。我不禁感叹,名师就是名师,课堂内容丰富多彩,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孙双金老师“潇洒不失严谨,灵活而又扎实”的教学风格深受广大师生的喜欢。

《走近李白》是一个专题教学,“走近李白”中李白的诗及其有关内容,学生在教材中学习过,但并非都是教材中的;即使在教材中学习过,也并非在同一个年级或同一个学期。这些如今在“走近李白”的“召唤”下走到一起来了,一起走进了“走近李白”这一专题。《走近李白》是一节古诗欣赏课,分两课时,第一课时的主题是:李白是仙(李白作为诗仙酒仙的风骨);第二课时的主题是:李白是人(李白作为常人的情思)。孙老师在教学《李白是仙》这一部分时花费的时间精力最多,这部分也最精彩。大致的教学过程是这样:

一、由李白是诗仙、酒仙引出本课主题“李白是仙”

二、由杜甫《饮中八仙》及诗中所蕴藏的故事,让学生认识李白作为酒仙的一面。

三、在与徐凝诗《庐山瀑布》的对比中,以及苏东坡《戏徐凝瀑布诗》,学习《望庐山瀑布》,体会李白诗的极度夸张和浪漫想象。后又补充学习《秋浦歌》和《夜宿山寺》。

四、通过李白以诗答湖州司马的故事,总结李白诗仙的特点。 这次听课让我感受比较深的有三点:

一是他那入情入境的范读。以其字正腔圆、激情澎湃、入情入境的吟诵感染学生,加上精心配置的背景古乐,或慷慨激昂,或深沉万分,读得很有诗味,更是韵味十足,让人深深地陶醉在他的朗读中,陶醉在诗的意境中,感受到了李白的豪迈奔放。尤其是孙老师还当堂给学生唱诵诗歌,更让我感到很意外,也让我感到孙老师的自信与豪迈,仿佛他已经化身为李白站在我们的面前。

二是他那幽默自然的评价语。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引导学生懂得了如何读出古诗的韵味。他创造性的评价语言是每个学生都如浴春风,比如他表扬一个语言表达能力很强的女生,说:“你要是我的女儿多好啊。”而我们的评价。往往显得有些生硬、呆板,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致。在孙双金老师的课堂中,他肯定了每一个学生,使他们乘兴而来,开心而归。

三是他创造性的课堂。老师创造性地教,让学生创造性地学,师生共同创造教学过程,是这堂课最主要的优点,也是情智语文之魂。“走近李白”中李白的诗及其有关内容,学生在教材中学习过,但并非都是教材中的;即使在教材中学习过,也并非在同一个年级或同一个学期。这些如今在“走近李白”的“召唤”下走到一起来了,一起走进“走近李白”这一专题。

名师课堂的魅力和其个人的风采让我至今意犹未尽。而提到观摩课不得不提到王文丽老师的那节高年级阅读课——《迎接绿色》。

一、“自然主义”的诠释。

王老师给人的感觉非常随和,褪去了老师那高高在上的形象,却在她亲切地举手投足间见到一种威严,那可能是知识的神圣与教师的人格魅力显现出来的一种不可抗拒的尊重吧?总之,正如王老师自己所说的,自然就是美的。她的课如同她的人,带有她的品味和魅力。一切显得那么随意却又是那么严谨,那么轻松愉悦却又那么中规中矩。她自然的教态使每一个环节都显得那么理所应当,丝毫不露雕琢的痕迹。也正如她所说,自然的就是合理的,这样的课堂学生不用费劲心思揣度“老师到底想要什么?”,不用附和老师的思想,真正甩开思想的束缚和教师无形权威的压迫,发表自己最真实也最真诚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和大胆的创造,只有这样才是一节阅读课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就是实现学习主体与文本本身的对话。教师不再是文本的传声筒,学生该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并通过完整清晰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这样的课就是舒服的,自然而流畅,将“教师的教”不露声色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中去,顺着思想的交织和碰撞,不断前进。这样一节课,不光是学生,就是在后面的老师,又有几个敢说自己没有被这和谐而奇妙的气氛所吸引呢?

二、无处不见的“语文”特色

王老师的课上得很“语文”,即使是枯燥的“读词”环节都充满了语文的韵味。王老师巧夺天工地将描写丝瓜与表现作者感情的词汇分别提炼出来,使生活的平淡灰暗与这株绿色所带来的惊喜形成鲜明对比。一组词语使人窒息压抑,而另一组词语则使人愉悦,温暖,从词汇开始,课堂就开始有了生命的色彩和情感的基调,为学生理解文本做语言和情感的双重铺垫。这使“读词语”这个原本枯燥乏味的环节变得鲜活而充满语言的魅力与教育的力量。

三、文本思想的深度剖析

我原来一直认为,一节语文课不可能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同时体现。但听了王老师的课后,却改变了之前的看法。一节《迎接绿色》,王老师不仅使学生从语言文字本身感受到文本的美,而且更深刻地挖掘了其内在的含义,给学生春风化雨般的精神的充实。《迎接绿色》,讲述的是在嘈杂的都市生活中,邻里之间各自忙于生计,少有来往,而一株丝瓜却在这样的环境中与他们不期而遇,这株象征生命的绿色渐渐成为纽带,成为打开“心锁”的钥匙,将这些走在平行线上的人们牵连到一起。从对这样情节的这之中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这株绿色的顽强生命力,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心与心碰撞的需要,甚至是对别人命运的关怀等等。当学生的思想被激活,无数的火花闪现,无数的感悟流淌,学生的这种状态有时常常会让我激动不已,因为那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正借助文本与自己心灵对话。这也是让给无数教育者燃起希望,充满力量的精神源泉。

走近名师,感受名师,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三尺讲台是我们的舞台,学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莲湖小学 张敏 2011年11月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心得体会

聚焦名师,相约课堂心得体会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学习汇报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学习汇报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学习汇报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心得体会(版)

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博雅:相约名师,聚焦课堂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学习心得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学习心得体会.doc》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