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护士如何做好心理护理

2020-03-02 04:07:5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谈护士如何做好心理护理

随着健康观念的更新及疾病谱的改变,疾病的原因不仅是物理、化学等因素的作用,当机体受到复杂的心理社会因素刺激时,同样可以致病。疾病的治疗手段也不仅是药物、手术和理疗等,而安慰、疏导以及行为重建等措施,也可以治病。确切地讲,不仅要求关注病人所患的是什么病,更要关注病人的心理。

1护士心理学知识的专职化、专业化的意义

1.1心理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1)心理护理的工作程序不规范、流于形式,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心理护理是按护理程序的方法和步骤,即评估、计划实施、评价,针对病人的生理、心理、文化、社会适应能力进行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心理护理。目前,在相当数量的医院内开展病人心理护理并非是按照这个步骤工作模式进行的,未能因人而异施以心理护理,没能达到心理护理的最终目标-建立健康心理。

(2)护士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及沟通技巧,缺乏与患者交流的时间。

(3)缺乏系统的质量控制管理,尚未建立有效的心理护理的质量控制体系,在管理方面对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和评价也基本局限,护患心理交流传递层面缺乏效果评价。

1.2建议

(1)设立心理护理专门机构,形成局域网络,在护理部下设心理健康教育科,由受过高等护理教育并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心理学教育专家在该科进行心理护理理论、方法的深入研究,制定心理护理的模式及评价方法,对各科室进行指导及质控,在各病区设立一名心理护理带教,由受过专门心理护理培训的本科学历的护士担任负责本病房心理护理的管理。(2)将心理护理相关课程纳入中等、高等继续教育各层次护理教育中。心理护理应渗透到每位临床责任护士日常工作中去,责任护士应与专职护士一起做好病人心理护理。

2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

2.1影响生物医学模式长期影响医疗服务系统,使护理工作者只重视与躯体疾病有关的生理变化,与躯体疾病有密切关系的心理社会因素和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反应却往往被忽视。

2.2建议护理理论家Watsan等认为[1],护理的目标是帮助病人达到身体、心理及心灵更高程度的协调,而目标的达到需要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的过程及关怀表达,病人感受的关怀越深,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就越高,要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必须重视对病人的心理护理。

2.2.1住院病人对护理人员心理护理评价病人认为某些表达性护理行为,如护士的善良、温和、周到,对病人的尊重等行为具有很高程度的心理护理,有时护士虽然在病人身旁边,但态度淡漠、情感上与病人距离甚远,因而病人不能感受到心理上的关怀,因而护士怎么

做,较做什么可能更为重要。另外,准时发药、护理技术熟练这些工具性行为为病人能够接受良好的心理护理奠定了基础。护士进行护理时的态度是病人更加关注,更加敏感和看重的部分,可以说表达性行为和工具性行为的关怀性并无绝对的先后之分,而二者的有机结合,方能给病人以最大限度的关怀。

2.2.2护士和病人对心理护理评价的比较对某些心理护理的评价,护士与病人的观点较为一致,护士认为重视病人、尊重病人、耐心倾听其想法等行为对病人具有最高程度的心理关怀,表明护士开始注重对病人社会心理方面的护理,至少具备了这样的意识,这与整体护理的开展,护理人员学习现代护理理论,具备了现代护理理念,更加重视了护理服务中的对象-病人本身有关,也可解释为护士认为护理技术熟练是理所当然的,因而更注重运用心理方面的护理行为去实施对病人的关怀。

漫水河镇中心卫生院护理部:怀静松

2013年3月15日

护士如何做好夜班护理工作

责任护士如何做好优质护理00

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老人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诊断

护士护理心得

护士护理心得体会

护士护理工作计划

《浅谈护士如何做好心理护理.doc》
浅谈护士如何做好心理护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