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2020-03-03 02:35:5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10级 体育系 三班 付云霞

前言:

大学生就业即是个人问题,又是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从薪金期望,学生的区域性差异,就业难得原因,求职途径和个人素养等方面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解决就业问题提出来一定的个人看法。

从刚入学时的青涩到之后的迷茫,再到感受到人在社会中的的压力。就业总是现在谈论最多的话题。然而关于就业却又显得迷离朦胧。在课余时间做了份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小调查,旨在对就业心理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

新闻上一直在报道大学生就业压力之大,专家也表示“将有六成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那么大学生生面对就业又是怎样认识的呢?从此次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略窥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最低,文法类、经济类、理工类和医学类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都在1500-2499之间,管理类的学生大都希望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在2500-3499之间,同时也是艺术类的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为3500以上的比重也相对较大、经济类、管理类次之。

对于这样一个结果我们要从多方面考虑。艺术类考生较其它专业更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神的愉悦。故对薪金的要求屈于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之下。更是因为艺术专业的特精殊性,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发掘,或

许一件具有创造性的作品就会为之带来可观的收入。但是艺术类专业在学业上的花费较之其它专业更多,并掌握更加明显的技能,所以一部分学生对薪金的要求高的比重也较大。对于理工类,文法类和医学类薪酬的取向集中在1500—2499。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这是当代大学生首次工作可以接受的心理价位。低于此的话既不符合其多年的知识积累,也不符合多年得学习费用。高于此的话又不适应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现实和用人单位的低成本诉求。

二、城乡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看法、薪酬期望、就业单位以及就业态度方面都有所不同

(1)来自城市的大学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明显高于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但薪酬期望大都集中在1500—2499,薪酬期望在1499以下来自城市的学生高于来自农村学生,在薪金期望2500—3499阶段来自城市的学生也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而在薪金期望3500以上,来自城市的学生却远高于农村学生。来自农村的学生和来自城市的学生由于受教育经历的不同、生活状况的不同和所处背景的不同,农村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城市学生更为严重。由于经济环境的差异,农村学生较城市学生担负着更大的压力。高昂的学费使农村家庭忍受重负,所以学业有成的农村学生更期望尽快找到稳定的工作,以缓解父母的压力和自身的生活困苦状态。而来自城市的学生不一样,更注重兴趣和自身的价值发挥,所以其初次就业有更多的灵活性。

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区域上更愿意选择在发达的大城市工

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却又更多的灵活性。这也是农村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于城市大学生的表现。城市大学生对生活环境和发展前景要求更高,农村学生却更注重工作的稳定性。

调查显示无论是来自农村还是来自城市的大学生都青睐国企和政府部门。来自农村的大学更愿意接受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较之倾向合资企业和自主创业。但是国营企业和政府部门却是共同的期望。

从数据统计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最青睐与信息产业,依次是金融保险业、教育业、制造业、政府部门、科研部、房地产和服务行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最青睐信息产业,依次是教育业、科研部、政府部门、房地产、制造业、服务行业和金融保险业。

三、实践经验

缺乏实际经验和技能是大学生就业难得重要原因。由于学校培养机制的有待改善和

教育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学都是严进宽出,毕业生质量得不到保障。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拥有实际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人数过多,而中国的经济模式却是大量使用廉价劳动力,大学生学无所用。造成产业结构意义上的大学生过剩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

四、求职途径

在求职途径上,现场招聘会成为主流,上网和亲友介绍也占有一定份额。但只有少数人原则报刊和上门推荐。这种求职模式的僵化,

对大学生向企业展示自我产生了一定阻碍,不利于找到理想的工作。

五、

现在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具备了道德品质修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团队精神相对与前三种能力,竞争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应变能力大家认为较弱。这个调查结果不难看出缺乏实践是当代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障碍。

就业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解决就业问题调整产业结构,创造更过的就业岗位是关键。 从调查结果上看,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无论是区域还是就业单位性质都有趋同的现象。囿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发挥其才能的就业岗位。应该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技术要求高的经济产业。逐步改变中国的发展模式,以人才和创造力带动经济的发展,而不是依靠廉价的制造业。

二、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

和上世纪九十年代前不同,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从自身上应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并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在求职过程中就会拥有更高的自主权。而对于自身就业兴趣和就业单位选择则间自主性会大大增强。应有多源话得就业方向和人生诉求,否则便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理想和憧憬。

二、大学生和用人但未见应有更流畅和广泛的沟通

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和用人单位间的沟通很不流畅。大学应该

更充分的向企业展示自我,加强对企业的了解,以更好的实现自己的就业诉求。用人单位也应该提供更多的途径加强与求职人员和大学校园的交流。以方便学校更好的培养学生和使学生更好的提高自我认知、更好的发展自我。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之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doc》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