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诗经简介

2020-03-01 19:01:0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感受《诗经》芬芳

领略文化遗产

——《诗经》专题学习

一、我们为什么要读《诗经》

理由一

子曰: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你们这些小孩子为什么不学习诗呢?读诗啊,可以使你的精神受到感染,奋发向上,生机勃勃;可以体察到国家的实际情况和历史的得失成败,可以在和朋友同学相对吟诵中交流感情,培养友谊,还可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并提出改进的办法,可以教导你懂得孝敬父母,热爱国家,最少也能多认识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可见,圣贤孔子是非常注重诗经和诗歌的作用的。

理由二 《诗经》在名人心里的分量

1.余光中,台湾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余先生在岳麓书院讲坛上说:在台湾曾经有一位记者问我,他说这都什么时代了,你还在读苏东坡的诗?我说为什么不可以读?你知不知你的日常用语里面都缺不了苏东坡。他说为什么?我说,你会说‘哎,某人啊,我没有见过他的庐山真面目’,这就是苏东坡的诗啦。

— 1 — (掌声)你说人生漂流不定,雪泥鸿爪,那不是苏东坡教你的吗?你说这位女子啊,绝色佳人,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些都是苏东坡留给我们的遗产。《诗经》《楚辞》的优美的诗句都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的成语,这就是民族的遗产。——(《智者的声音——在岳麓书院听演讲》,湖南大学出版社)

2.杨叔子,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谈到自己成为院士有哪些个人因素时说:“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人文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他说他的研究生如果不学不背《老子》《论语》,就拿不到学位,戴不成博士帽。在他看来,优秀人文文化的滋养至少是:“

一、陶冶与提升了思想感情;

二、活跃与完善了思维能力。”(《我们怎样学语文》,作家出版社)可见,对《诗经》《论语》等文化遗产的学习,不仅仅是言语技能的掌握,还涉及到思维品质、文化教养和精神境界的培育。

二、《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里的内容,是当时歌曲的歌词,也就是说,诗经中的诗,都是用来唱的,同时还有伴奏,所以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把它当作一支歌来对待,要读得有感情,有节奏,这样才能感觉诗中的感情,读出它的精髓和微妙之处.— 2 —

根据史记的记载,诗经是由孔子在前人的基础上,选择了那些能够对人起教育意义,能引导人追求美好情操,指引社会向善的篇章而编写的, 诗经三百首,它们的主旨,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思无邪‛(‚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人一生下来,都是什么都不懂,不好也不坏,但随着人渐渐长大,就会分出好和坏,会做好事和坏事,为什么呢?因为人在长大的过程中因为各自所处的环境不同,接受到的教育的不同,人生经历的不同,所以有些人会做出不好的事情,而有些人会成为有良好道德的人,在家孝敬父母,在社会上成为有用之人。诗经就是希望回到人的童年那种无知无欲的状态,让人从头开始学习从善,做一个有道德,有才能,有责任心的君子。

古代的读书人都要读‚四书五经‛,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诗经是五经之首。

三、让我们走进《诗经》

《诗经》历史悠久绵邈,内容广阔丰富,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爱情诗)、战歌(战争诗)、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农事诗)样样都有,305首全学,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今天重点学习三类诗。

(一) 回望两千多年前的爱恨情愁——爱情诗

《国风 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3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词汇:

睢鸠(jū jiū)一种水鸟。 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逑(qiú):配偶。荇莱(xīng):一种可食的水草。寤寐(wù 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芼(mào):挑选。 窈窕:窈,美貌 ;窕,心灵美,窈窕指女子。 参差:参,长;差,短;形容长短不一。琴瑟和鸣:夫妻感情和谐,生活幸福。

翻译: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子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宠爱。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五经之首的诗经,开篇便是关雎。因此,《关雎》是第一中的第一。雎鸠是一种水鸟。有人说关雎是鸳鸯,鸳鸯有‚止则相— 4 — 偶,飞则相双‛的习性,双双对对,比翼齐飞,鸳鸯与爱情紧紧地联系。也有人说雎鸠是斑鸠。因为斑鸠这种鸟‚咕咕‛的叫声,和‚关关‛最为接近。而且,雎鸠,斑鸠,读音好像也非常相似。不管怎么说,其目的是以两只鸟的恩爱来引出下面男子和女子之间的美好故事。有动物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水鸟一般不会乱叫,因为叫声一会引来天敌,二会让自己的猎物躲藏。所以水鸟一般只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才叫:一是在求偶的时候,二是在捕鱼的时候。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意萌动,水鸟身上的性激素,此时当然也蠢蠢欲动起来。这时候,它们会用它们“关关”的歌喉唱出情歌。我常常惊叹于水鸟们情歌的威力之大,数公里之外也能听到。大约,正是这种大功率的情歌,才能使相隔遥远的异性闻声而来吧。水鸟捕鱼的时候,也会发出“关关”的叫声,大约,这个有点类似于人类吃饭的时候喜欢唱点卡拉OK吧。窈窕淑女是什么样的女子?第一,文静。这种文静,既是身体的安静,也是嘴巴的安静。这个,和现代的审美观有点不太一样。现代的审美观,好像比较喜欢那种一张嘴就嘻嘻笑,口齿伶俐,活泼爱动的女子。 第二,有内涵。既要外表好,又要内心好,这样才能算得上窈窕。 窈窕这个词,最初主要是用来用来形容女子美丽的。可见,窈窕这个词,有深层次的内涵,这种内涵,不是表面上的东西。所以,肤浅的女子,是不能算得上窈窕淑女的。第三,白白胖胖。窈窕淑女一定是美丽的。但这种美丽,不一定是长得瘦。有人讲,窈窕,犹苗条,形容修长柔美之体态。手是很柔软的,像春天初生

— 5 — 的嫩芽。皮肤是光滑细腻的,像凝固的脂膏。脖子像天牛的幼虫一样白白的。牙齿像瓠瓜的子,又白又整齐。额头像小蝉那样方正丰满。双眉像蚕蛾须又弯又细又长。美丽的水草——绵绵荇菜,与水涡共舞。徘徊在河边的古君子,触于目,伤于怀,情思如缕,缠绕环复。荇菜的色调、情状激发了他,荇菜委婉、曼妙的气息感染了他。他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淑女”,但他是才情、品行都很好的君子,这样的想法未免太冒昧太唐突。“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关雎》这首诗描写了在一个风光如画的春天,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采摘荇菜的女子,他喜欢她的美貌和善良,感到很快乐;他向女子表达爱意,却得不到回应,这又让他很悲伤。男子的这些快乐和悲伤,都是发乎内心的真挚感情,他喜欢女子,不只是她的美貌,更是喜欢她内心的善良和勤劳,他虽然得不到女子的芳心,但实在是止不住相思之情,梦想着和她在一起的幸福生活:他们一起弹琴鼓瑟,白头偕老。

(二) 遥想两千多年前的战火烽烟——战争诗

尽管战争总是给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但是当敌人入侵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人民也意识到只有用战争的手段才能消弥战争,只有付出必要的代价才能赢得和平和安定,此时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统一的,所以他们积极的投入战争,不惜用鲜血和生命换取战争的胜利。

国风 王风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 6 —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释

⑴役:服劳役。

⑵曷(hé):何时。至:归家。

⑶埘(shí 时):鸡舍。墙壁上挖洞做成。 ⑷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

⑸不日不月:没法用日月来计算时间。 ⑹有佸(yòu huó 又活):相会,来到。 ⑺桀:鸡栖木。 ⑻括:来到。 ⑼苟:诚,犹如实。

大意:丈夫服役去,归期不可知。何时回家乡?

鸡在巢中栖,落日衔远山,牛羊都回栏。

丈夫服役去,教我如何不思想!

丈夫服役去,绵绵日月长。何时能团圆?

鸡在桩上栖,日落暮霭沉,牛羊都进圈。

丈夫服役去,少饥无渴我心愿。

这是一首妇女思念她在外服役的丈夫的诗。我们可以想象这

— 7 — 样的一幅景象:丈夫已经离开家很久了,生活的重担都压在这位妇女一个人的身上,照看牛羊和鸡群,在田里耕作,照料年幼的孩子,赡养年迈的公婆,她一整天忙得团团转,只有到了太阳下山的傍晚时分,才有一点空闲。她疲惫地倚在门口,看着鸡在笼子里安安静静地抱成一团,牛羊纷纷从上坡上会到圈里,一轮落日就要西沉,暮霭重重,想起了丈夫在家时候的幸福生活,担心他在远方服役的辛苦,她的心中充满了忧伤,忍不住哼出了这首思念的歌谣: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情景交融,落日衔山,暮色苍茫,鸡栖敛翼,牛羊归舍,这些乡村的景色,都融进到了对丈夫的思念和久别的感伤中,落日每天都会西沉,鸡和牛羊每天都会回来,思念的人却连何时能够启程回家还不知道,这怎么能不让人为之叹息落泪呢?

联系现实生活:留守妇女及留守儿童。劳动强度大,身体健康受损。留守妇女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庭事务,有的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劳动强度很大,严重损害身体健康。劳动强度大幅增加,劳动时间明显变长,留守妇女的体力大幅度透支。经调查,大部分“留守妇女”每人需要独立承担将近10亩地左右的农业生产和养2头牛,而一些身体不好的留守妇女,遇到的困难则更大:供孩子上学、照— 8 — 顾老人、家务劳动、农业生产全部一肩挑。由于长期辛劳,积劳成疾。

(三) 再现两千多年前的劳动场景——农事诗 清新的桑园,欢快的心情 ——《魏风·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①, 桑者闲闲兮②。 行与子还兮③! 十亩之外兮, 桑者泄泄兮④。 行与子逝兮⑤! 【注释】

①十亩:是举概数,不是确数。之间:古代种桑多在墙边或空地上,《孟子》“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通释》:“古者民各受公田十亩,又庐舍二亩半,环庐舍种桑麻杂菜。„„凡田十二亩半,诗但言十亩者,举成数耳。”

②桑者:采桑的人。按《诗经》中写采桑的劳动,多由妇女担任,桑者,当是采桑女。

闲闲:宽闲,从容不迫的样子。《朱熹集传》:“闲闲,往来者自得之貌。”

③行:走。又王引之训为“且”,将要,也通。

— 9 —

④泄泄(yì):同闲闲。一说人多的样子,《毛传》:“泄泄,多人之貌。”

⑤逝:往,回去。《朱熹集传》:“逝,往也。” 【诗意】

十亩青青是桑园, 采桑姑娘好悠闲。 走吧,和你一起把家还! 宅外十亩绿桑林, 采桑人儿一群群。 走啊,与你一起回家门! 【欣赏】

《魏风·十亩之间》是一首描写采桑女的诗,是一首描写采桑女劳动结束邀约结伴而行的诗,是一首描写采桑女劳动归来边走边唱轻松愉快的诗。

《十亩之间》内容简单,夕阳西下,青青的桑园,欢快的人群,忙碌一天的采桑女呼朋唤友回家,一路上的嘻笑,一路上的歌声,随着那袅袅炊烟,融进那霭霭青山、斜晖夕照。

《十亩之间》情感乐观向上,虽然劳动是艰苦的,采桑是忙碌的,但诗人用“闲闲”、“泄泄”表达出采桑女劳动的娴熟、来去的自得;又用“行与子还兮”表现出劳动后的欢悦,回家时的满足。这种愉悦与自得似乎比陶渊明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归园田居》)来得更明快、— 10 — 更惬意。

《十亩之间》极富抒情意味,全诗仅用一个形容词——“青青”,绿的风,绿的树枝,绿的桑园,绿的肌肤,绿的头发,还有银子般清凉的眼睛。她们人在桑林,歌声在园外。

还在每句后面都用了语气词——“兮”,这绵长了语调,这舒缓的抒情,表现出采桑女特有的轻松。这是一天劳动后轻松、舒缓的喘息,是一天劳动后满载而归的愉快的长吟。

《十亩之间》是一首情调优美的劳动之歌,是一首采桑女子们劳动归来随口而唱的歌。歌很简短,但感情极其饱满,节奏极为明快。

— 11 —

《诗经》简介

诗经简介

诗经 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诗经》简介

1诗经三首

《诗经》经典篇目1

《诗经》两首教案1

12修订诗经讲义1

诗经

诗经

《1 诗经简介.doc》
1 诗经简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