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企业文化深植落地的思考

2020-03-02 11:52:0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关于推进地勘文化深植落地的思考

地勘单位在开展文化建设中经历了认识、认知、认同三个阶段,分别在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固化于制的操作和运行中取得了不同的成果和收获,用文化的软实力推动和促进了地勘经济硬实力的快速发展,使一些地勘单位步入省和全国文化建设的先进行列,为全国地勘系统的文化建设提供了优秀做法和经验。

从整体看,地勘文化建设发展水平并不均衡,认识程度和实践的效果并不相同,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也亟待解决。特别是面对地勘单位发展形势日趋严峻、地勘经济下滑趋势急剧显露、地勘职工队伍稳定面临考验的新形势,地勘文化建设还没有真正做到在基层深植落地,在理念转化的过程中,一些领导者和文化建设工作者感觉无处下手,缺少地勘文化建设日常工作的抓手。主要表现为:

一是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有的行政领导没有把地勘文化作为一种管理,而是当成一种工具,还没有真正履行和发挥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不够,推进地勘文化建设深植落地缺少系统的思考,在针对性的整体部署和细致安排上感到力不从心。

二是路径载体出现偏差。一些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对企业文化理论知识和对先进单位经验的学习和研究不够,对企业文化定义、性质、范畴、作用等概念还不清楚。有的认为地勘文化是个筐,包罗万象,什么都往里装。有的把地勘文化当成政治思想工作,将开展文体活动作为地勘文化建设的路径和载体来引导,在建设主题的选择上没有重点,出现这种偏差,致使干部职工走入建设的误区。

三是母子文化缺少合力。多数地勘单位的文化管理大都集中在大队部,开展各项活动也浮在机关,缺少对基层的指导和考核管理。而二级单位行政负责人、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团支部书记处于听喝和应付状态,基层单位形不成子文化,影响了作用的发挥,使整个单位的文化建设不能有效融合,导致上下两层皮,因而形不成合力,重点向一线倾斜成为空话。

地勘文化建设与地勘经济发展战略不能脱节。面对地勘市场的严峻形势,需要我们通过提升管理和经营水平;需要投入资金更新机械和装备、创新技术和工艺;需要扩大服务领域、增大市场份额,保证地勘单位的生存和持续发展。同时,更需要思考和探索让地勘文化建设真正深植落地。我们要在实行文化管理过程中,以地勘文化建设规划为顶层设计,以实践路径为方向,以优化的载体为抓手,提高广大干部职工正视问题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和精、气、神,使地勘文化理念深入人心,用文化的优化与坚守,真正将文化力转变为发展地勘经济的动力,应对当前的危机和挑战,促进队伍稳定和谐,助推地勘经济的发展。因此抓好如下工作至关重要。

一是抓第一责任者带头践行。

作为第一责任者,要有前瞻的眼光。抓地勘文化建设不能搞一阵风和装饰门面,认为有了规划和手册,基层单位执行就行了。一定要按照当初制定的地勘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用科学的方法论对地勘文化未来的发展做出系统性的规划和阶段性安排。地勘文化建设能否真正落地,关键在于领导层的重视和推动。这种推动力取决于领导层的思路、策略、执行。特别是第一责任者,不仅是布道者,而且是带领干部职工的先行者。

知行难合一。作为领导者一是要让职工感受到文化的重要;二是要让职工从内心自觉接受,化理念为行为,化思维为实践,形成合力;三是要让职工把理念变成行动,把行动养成习惯,并能够长期坚持。同时,要对认同、渗透、领悟、践行、结果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的指导和监督,精心研究新常态下地勘文化的变化、创新和发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是抓讲理念故事要常态化。

地勘文化建设要有正确的理念指导,没有理念的指导就是盲目的运行,否则在路径和手段上就要出问题。有了理念,更需要通过本单位内部的故事和案例去诠释。理念是指导职工行为的,只有将理念故事化,才能把文化理念有效地传播给职工,有效地激励职工。单位内部创造出来的触动人心的故事,蕴含着厚重的文化理念,通过熏陶、激励、鞭策职工,使单位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我们要让职工养成讲思考、讲思维、讲看法、讲追求的自我培训习惯,发挥党、工、青组织的通讯力量,鼓励职工个人撰写理念故事,单位定期编辑出版理念故事集。坚持让职工讲自己的事,讲身边的事,讲平凡人的事。让职工认识到,事事是案例,有助于向实践学习;人人做案例,有助于职工之间传播;人人都参与,有助于集体培训;事事都可议,有助于大家互动;日日有案例,有助于每日都学习。通过撰写每天两三事,坚持每天两三讲,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提高,形成文化自觉。

三是抓文化管理的刚性力量。

我们开展的地勘文化建设是通过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出来的。在进程中,各单位都要求干部职工提炼岗位格言,以举行践行岗位格言报告会为载体,强化了干部职工爱岗敬业意识和奉献精神。但这些活动都是软性力量,要想让地勘文化建设真正深植落地,必须有制度刚性的力量作保障。一是要求职工严格遵守工作准则和行为规范,做到有章可循,增强职工的执行力。二是建立地勘文化建设的考核体系和考评机制,对建设指标进行硬化、细化、量化,用制度来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坚持文化管理中的有情与制度管理中的无情相融相济,做到奖不虚设,罚不妄加,用地勘文化的柔性管理和制度的刚性管理不断保证和推进地勘文化深植落地。

四是抓交流沟通做到接地气。

地勘文化建设中,要主动搭建内部交流平台,积极拓展沟通渠道,是地勘文化深植落地、是软性管理实现“硬着陆”的有效途径。建立交流沟通机制,可采取座谈会、专题研讨会、对话会等形式,让职工了解领导者关于地勘文化建设的决策主张和要求,让领导者掌握职工对地勘文化建设的认识、认知、认同和所想所思。同时,利用新媒体,在单位网站开辟领导与职工对话热线和地勘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成果学术论坛;利用媒体、QQ群、微信、微博建立地勘文化建设大讲堂,传达单位倡导的地勘文化建设的内容。这种双向交流沟通,不仅具体化、人性化、接地气,而且会起到领导和职工凝心聚力、促进干群情感交融的作用,做到上下心相通、情相容、力相和,使地勘文化建设深植人心。

五是抓典型人物体现现实性。

在企业经营管理和文化建设中,我们经常听到标杆管理,或者叫对标管理,意思是说围绕提升企业能力和实现发展目标,以业内或业外先进的对象为标杆,进行学习,不断超越自己、追求卓越。我们在开展地勘文化建设中可以模仿和创新这个过程,通过塑造单位内部的优秀典型人物,扩大影响力和感召力,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职工前行,调动工作热情和主动奉献的创业精神。内部典型人物处于职工身边,职工身临其境,看得见,摸得着,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当前,要重点总结宣传一些带领职工攻坚克难创市场的领导干部和基层实体带头人,鼓舞职工势气。这些典型人物,要在内部立得起、树得住、选得精,要体现时代的特点和现实性,体现价值观的人格化,体现文化建设中的中枢形象和品牌特征,让典型人物真正成为职工学习、效仿、赶超的样板角色,在职工队伍中生根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心态是土壤,理念是种子,文化是大树。地勘文化经历了开始的建设阶段,再到管理和提升阶段,如今面临变革和发展的艰难阶段。我们必须认识到,地勘单位面临众多的困难,围绕和调整地勘经济发展战略,加速打造地勘文化软实力,提升职工整体素质和单位向心力,培育企业品牌竞争力,已成为地勘单位应对当前经济危机的紧迫课题。企业的较量最终是文化的较量,品牌竞争最终胜在文化的优化与坚守。在危机时代,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地勘单位要练好自己的内功,建立适合本单位的文化和执行模式,提高竞争力,让文化真正落地。要看到,在职工内心深处,有一种文化心力往往在起决定性作用,心之动,心之力,心之爱,即使面对挫折和失败,也不会失去信心和希望,这也是我们面对危机,促进地勘文化建设深植落地和推动地勘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所在。□(作者单位:辽宁省第三地质大队)

企业文化深植

企业文化深植心得体会

公司企业文化深植心得体会

财务科企业文化深植工作总结

企业文化推进与落地

弘扬企业文化 深植人才理念

企业文化深植工作动员会讲话稿

企业文化深植工作座谈会发言稿

“三个同步”推进企业文化落地

“企业文化推进与落地”心得

《关于推进企业文化深植落地的思考.doc》
关于推进企业文化深植落地的思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