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群同志先进事迹

2020-03-01 17:47:5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吴群同志先进事迹

一生坚守正义和清贫

——蚌埠市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原副处长吴群先进事迹

7月13日凌晨,他离开了这片深爱的土地。

临终前他特意嘱咐,丧事务必从简。但随后几天,许多从不同渠道得

知消息的群众,自发前来吊唁,有的面对遗像长跪不起,痛哭失声„„

他们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始终面带微笑倾听群众诉说的检察官,在一

年多前就开始了癌症化疗,他是在用生命的最后热量,增添人间的公平正

义之光。

更让他们感到震撼的是,这位始终执法如山的检察官,却多年租住在

一套只有40平方米的旧楼房里,身后留下几万元债务,一身正气,两袖清

风。

他就是蚌埠市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原副处长吴群。

【永远把百姓放在心中】

吴群1963年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1999年从部队转业到蚌埠市检察

院,一直从事民事行政检察工作。

怀远县居民朱君祥夫妇原在街头蹬三轮车为生,2006年,他们用多年

的积蓄,以预付部分房款的形式购买了县供销社的两间门面房。不料两年

后,因当地房产价格激增,卖方提出收回房屋再高价转卖他人。

当地法院以没有签订买卖合同,且未实际履行合同为由判决他让出房

屋,这让朱君祥怎么也想不通:“明明已经付了预付款,并且已经居住两

年,怎么说收回就收回呢?”很多人劝他认了,“你一个人怎能斗得过一个

单位„„”

四处求告无门,朱君祥激愤之下“就想去把房子炸了”。眼看民事纠

纷要变成刑事案件,有人指点朱君祥去市检察院找吴群。吴群劝他不要冲

动,要相信法律,这让朱君祥生出一丝希望。

朱君祥不会写申诉材料,也没钱请律师,吴群帮他联系法律援助。这

时,案件的另一方当事人找到吴群的战友,劝他“不要插手。”

压力面前,吴群不为所动:“私人关系不能代替工作关系,我不能违背

法律和良心。”经多方查阅,他找到了适用于该案的司法解释,依法提起

抗诉,最终经过调解,朱君祥与第三方各分得一间门面房。如今朱君祥用

门面房开了个小餐馆,全家生活状况明显改善。

吴群曾经对身边的同事说:“对于我们检察官来讲,办理好一起民行案

件只是分内之事,但对于当事人来说,可能是比天还大的事,我们没有任

何理由不认真办好。”

多年来,吴群的工作量在处室一直保持领先,2006年以来共办理民行申诉案件300余件,经再审后改判、调解和撤销原判发回重审82件,经说理释法使申诉人主动息诉150余件。

【坚守责任,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在记者见到的多张吴群生前照片中,他总是面含微笑,眼神清澈。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一大特点是细微繁琐,接触的大都是百姓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涉及的法律政策却庞杂繁复。而吴群对当事人总是热情接待、耐心倾听,他说:“我就是要办‘人情案’。”

2010年2月的一天,情绪激动的洪治钧老太太走进了吴群的办公室。因养老金无故被原工作单位扣除,包括洪治钧在内的几十名老职工生活、看病困难,几年来申诉无果。吴群耐心地倾听老人的反映,保证检察机关一定会认真、公正地办理此案。

但就在此时,无情的病魔却突然袭来。2010年3月,吴群在一次工作会议上突然腹部剧痛。4月初被确诊为原发性胃癌,扩散后肝癌、骨癌、淋巴癌并发,医生给出的“残酷结论”是:最多还能坚持6个月。

病情震惊了吴群身边的所有人。但就在住院之前,吴群还专门打电话向洪治钧老人表示了歉意,告诉她案子已移交给同事,住院期间仍不断和同事通电话讨论此案。老人知道后哽咽着说:“你都病成这样了,还在关心着我们的事,真不知道怎样感谢你呀!”她几次要来看望都被吴群谢绝了,于是就到处寻找治疗癌症的民间药方和书,并将需要注意的地方用红笔细心标注出来转交给吴群。在吴群去世之后,不知情的老人还在打电话询问病情。

2010年7月,住院4个月后,病情初步稳定的吴群就要求继续工作。单位领导和同事多次劝吴群以身体为重,他却说对自己生病很愧疚,认为耽误了工作,“现在能多干点就多干点吧。”在他的坚持下,单位只好让他接待申诉人来信来访。

从重返岗位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近一年时间里吴群每个月都要接受一次化疗,为了尽可能不耽误工作时间,他每天总是一早赶到医院治疗,以赶上下午上班的班车。和以前一样,吴群热情接待着来访群众,让人轻易看不出身体异常。只有独处时他那微皱的眉头和不时擦汗的细节才显露出隐藏的痛苦。看到一条毛巾不离手的吴群坚持工作,同事们说不出的心疼和感动。

在坚守岗位的最后几个月,吴群每天下班后已经不能一次走完回家的那段山坡路。“邻居们悄悄来跟我说,别再让吴哥上班了,他们几次看到吴群蹲在路边休息。”吴群的妻子梁仁玖哭着说,“我心疼得不得了,但是没办法,上班是他的精神支柱啊!”

400多个日日夜夜,吴群已超越医生的“预言”。经历了多次化疗,他一直在跟死神进行“拉锯战”,这出自坚强乐观的意志力,也出自对检察事业的执着与责任。

【清贫,奉献者的幸福】

吴群,奉献的很多,但对物质却要求甚少。

他不吸烟、不喝酒,喝茶只喝十元钱一斤的“炒青”,一件棉袄穿了十几年。部队原分给他一套70平方米的住房,他却在转业时让给了一位战友,转业后新单位的分房已经结束,他们一家就十多年租住在一套只有40平方米的旧房中。

这套旧房位于蚌埠市郊的一个小山坡上,沿途要经过一个垃圾堆。走进他的家,记者感到阵阵心酸:家具大多是夫妻俩多年前结婚时置办的,上厕所要到百米开外的一个公共旱厕。

清贫的背后是清廉。朱君祥在案子结束后想请吴群吃顿饭,被婉拒,心里过意不去的朱君祥说就吃几十元的大排档,吴群还是不去。“说出来都没人相信,我们去开庭的时候,我买瓶矿泉水吴处长都不要。”朱君祥流着泪告诉记者,“这样的干部我们全家一辈子都忘不了。”

吴群是长子,家庭负担较重,孩子又上大学,多年来他没有多少积蓄,患病的时候家中只有两万元钱,到上海治疗后所剩无几,一年多的治疗家里陆续欠下几万元外债。但每次单位领导询问,他总是说家里没困难。

自己的家里并不宽裕,吴群在工作方面却非常慷慨。从部队转业那年,吴群领到了1.1万元转业费,为了学电脑提高工作效率,他花了近万元买回一台电脑和一台打印机。到新单位报到后,吴群发现处里8个人只有两台电脑,就把自家电脑和打印机搬到单位使用。直到几年后检察院办公条件得到改善,他才把自家的电脑搬回去。

在吴群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那台“私物公用”的打印机。而在他的办公桌上,台历静静地翻开在2011年6月16日,这是他强忍病痛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最后一天。

吴群的精神动力来自哪里?蚌埠市检察院检察长王永法在吴群去世之前和他有过一次深谈,“他就是出于一种非常朴素、正直的情感,觉得自己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能够成为军官、检察官,就应该无条件地回报社会。”王永法说,“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对国家、对人民的无言之爱。”2011年5月,吴群入选“中国好人榜”,当选为敬业奉献的中国好人;2011年6月,他被评为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

在蚌埠市的西部,有一座青松苍翠的张公山。登上山顶的望淮塔,可见远处淮河如带,一城繁华尽览。吴群就像这山上的普通一木,它挺直但不张扬,根扎得很深,永远守护着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

吴某同志先进事迹

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

吴英杰同志先进事迹

吴立新同志先进事迹

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吴丽娟同志先进事迹

吴秋懿同志先进事迹

关于开展学习吴群同志先进事迹活动情况的报告

黄群等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吴群同志先进事迹.doc》
吴群同志先进事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