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文方法

2020-03-02 09:19: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二、以读为本,掌握诵读技巧

(一)古诗文诵读,要多读。多读是学习古诗文的传统经验。一要遍数多。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诚如宋代理学家所说“只要多诵读,遍数多,自然会琅琅上口,久久不忘。读的熟则不必解说,自晓其义也。”通过多读学生才能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和独立阅读的能力。二要数量品种多。“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理。《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规定背诵古诗文的篇数(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并在大纲后面附有古诗背诵推荐篇目80首)。不仅应读古代的,还应读近现代的。凡是对学生有益的,都应涉猎。

(二)古诗文诵读,要会读。会读就是要掌握诵读的原则和方法。原则就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先不要提出读的要求,不求理解许多,读了再说,有什么体会可以写一写,说一说,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可多可少写了就行,不想写也可说说。对于方法,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特长自由选择,细吟慢读也可,高声诵读也可。只要能让学生读的层次分明,读的酣畅淋漓,读出丰富多彩的味道来,就是成功的。

诵读,要读出韵味来。古诗文的语言一般高度凝炼概括,讲究声韵和谐,讲究朗朗上口。只要多读就能读出韵味来。古诗文大部分都有节奏,有语气,同时也有自己的意蕴。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领读、范读、自读、齐读、分组读等方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停顿、延长,掌握其中的节奏:叙述的句子平缓,对醉翁亭的自然环境描写,读时就要平缓;描写的句子注意意境,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进行诵读;抒情的句子要读出情感来。如抒情句子“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根据节奏、语气,就能把作者政治上受排斥,仕途失意,苦闷抑郁,寄情山水内心复杂的感情读出来了。

诵读,要读出情味来。古诗文不外乎情、事、景,三者以情为本。情是作者跳动的心,情是文章勾人的魂,它渗透于字里行间。学生若能多读,调动自己的主观情感参与,与作者产生共鸣,就能读出古诗文的儿女情长、山水景韵、田园乐趣、童趣真稚、亡国哀思、别离之痛等。也就读出了古诗文的“情”,读出了令人振奋的闪光点。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把握借物抒情、以景抒情、以物喻己是诗文的特色,把握好了,就能与作者心有灵犀一点通,擦出耀眼的火花。

诵读,要读出意味来。古诗文往往借助于意象渲染一种氛围,借助于跳动的诗文来表达一种意境。其意蕴有的欢快,有的含蓄,有的委婉,有的直抒。只有多读反复咏唱,才能将眼前的文字,活画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展开想象,将一个饮酒填词的晚归少妇,因忙于回家而误入深处,惊起一滩鸥鹭那自由自在的、欢快的生活画面展现在自己的脑海里,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将这幅画自己描绘出来。

诵读,要读出品味来。诵读古诗文,掌握字、词、句、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文章主旨等是不可或缺的。但还应该学会赏析。可以从诗文的字词品味、情感体味、风格认识、意境探求等方面来赏析。欣赏是个人的活动,他人的活动不能代替自己的感受。体验是个性化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验。所以古诗文诵读,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体验。

诵读,要读出余味来。古诗文要多读,还得要不断地创新。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认识理解上,应该看到更深层次的思想教育上。诵读古诗文,可以进行比较阅读、同类阅读等。如诵读送别诗时,可将《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等合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找出相同点、不同点,细细分析,加以区别,从而掌握这一类诗的特点。再如诵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不仅要学习他崇高的民族气节,悲壮血性的精神,更应该联系历史,找出和他一样的英雄人物,对他们的事迹加以研究讨论。使学生从中也得到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从而也就向更深层次发展了。诵读古诗文后,还可以让学生对古诗文

进行一些有益的活动,写读后感写体会,用对联概括或名言警句来提炼主题等。

三、感知悟情,挖掘诵读潜能

在古诗文诵读中,小学生的潜能非常易于被激发。诵读后,他们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谈出各自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了诵读效率。

(一)以情找线索,加强记忆的条理性。在学生理解古诗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诗文的线索,加强记忆的条理性。

如陆游的《示儿》,这是南宋宁宗嘉定二年(1210)除夕前夜,作者临终前留下来的最后一首绝笔诗。从他两岁时北宋灭亡,到他85岁即将去世,北方大好河山始终没能收复。他原本知道死去之后,万事皆空,个人生死早以置之度外,唯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念念不忘的仍是国家统一。80多年来,驱除敌虏、统一河山的强烈愿望始终没有动摇过。所以在他临终前,仍然叮嘱孩子们,将来这一天到来时,一定不要忘记祭祀他的亡灵,把这胜利的喜讯告诉他。教师通过质朴自然地分析,沉痛真挚地诵读,展示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人生壮怀,加强了学生记忆的条理性。再如王安石的《元日》,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作者选取了这些过新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面,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诵读时,教师可以“春节的由来”为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理清了诗歌线索及材料的内在逻辑联系,诵读起来轻松、愉快,印象深刻。

(二)以情找“支撑点”,提高诵读效果。儿童在诵读的过程中,最初的记忆形态表现为原始的直接的“自然记忆”,以后随着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发展才转变为利用某些“媒介”的“文化性记忆”。这里说的“媒介”即是记忆的“支撑点”——重点词,它可以提高诵的效果。

如朱熹的《春日》就是抓住“新”字作为“支撑点”: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由“寻”而“识”,步步深化,而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这是一首有哲理的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就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学生便听懂、读透了。再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1068年,作者从江宁家中出发,乘船由长江水路进京任职。船过京口时,与好友宝觉和尚会面,留宿了一夜。然后横渡长江,停船在瓜洲。隔江相望,朋友就在对岸,禁不住生出一股依依惜别之情。而位于江宁的家,因为隔着几重山也看不见了,这更涌起了对家乡的无限眷恋。这时候正是初春时节,春风吹拂,放眼江南到处是一片绿色。作者多么希望能早日摆脱政事,重新回到宁静闲适的家园。全诗抓住“绿”字展开分析,“绿”字不但充满了色彩感,而且这种色彩感又包含了动感,使这首诗的生动性增加了不少。分析中又顺便向学生讲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是作者先后选换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决定用的,它成为精心修改诗作的一段佳话。这样找准“支撑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背诵的效果。

(三)以情激情促读,体验诵读的愉悦。诵读必须通过出声的朗读,再加上手抄,那么视觉、听觉、运动觉多种感觉通道在大脑皮层上留下较多的同一意义痕迹,从而加深记忆的效果。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中写到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教师可以重点和学生一起探究——诗人在枫桥夜泊的时候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尤其后两句,请学生想象动静结合的意境: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从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让学生欣赏到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学生在诵读中始终以饱满的热情高声朗读,加深记忆。

(四)以情尝试回忆,调节诵读的兴趣。课前把诗文输入电脑或准备好教学光盘,在学生诵

读的时候可以在反复识记的过程中插入重现的方法进行。遇到背不下去了,打开电脑就像翻开书一样看看,易错的地方用红字出现,非常显眼,一目了然,只要插入重现,既调节诵读的兴趣又对难背或容易背错的地方作重点突破,记忆深刻。

实践证明,古典诗文中大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其深邃的蕴意,常使诗文言已尽而意无穷。如果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阅读,尽情吟诵,就会产生很多超越文本的阅读新意,就会有许多的不经意不期而至,产生“无意于佳而佳”的效果。

快速背诵古诗文方法

古诗文阅读方法浅议

读古诗文有感1

古诗文里读廉政

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方法指导

读题方法

读经典古诗文 做成功中国人

儿童古诗文进行启蒙的六种方法

水表抄读方法

读《麦肯锡方法》小结

《读古诗文方法.doc》
读古诗文方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