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我站青年工作的影响调研

2020-03-03 15:18: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互联网对我站青年工作的影响调研分析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逐步延伸,被称为第四媒体的计算机网络在许多方面发挥的作用正对当代青年的思想、行为方式产生很大的冲击。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1998年6月上网用户为117.5万,到1999年6月已猛增至200万,并正以每年150%的增长速度发展,预计到2008年,中国上网用户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互联网用户群。面对扑面而来的网络时代,我站广大团员青年对网络趋之若鹜,纷纷“触网”。故此当前我站青年工作中,互联网对部分团员青年的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影响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青年上网的基本情况

为了深入了解互联网对青年工作的影响,站团委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通过座谈、走访等多种方式,对我站管内113名团员青年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有9.7%的青年表示自己是网迷,“经常上网”;表示“偶尔上网”的青少年为20.4%,两项合计已有30.1%的团员青年进入互联网世界。如果加上21.4%的青年“准备上网”,未来可能上网的青少年将达到50.5%。同时有高达33.9%的团员青年表示“想上网,但没有条件”。这表明,随着经济条件的逐步改善,上网后备军的数量是极其可观的,网络市场的前景相当看好。另有15.6%的青年表示“不准备上网”。据调查,20至28岁占上网人数的75%以上。

被调查的青年“网龄”并不是太长。上网的青年大多数“网龄”都在3年以下,这是因为我国互联网在近两三年内才突飞猛进地发展,青年接触互联网时间不长。上网时间:一般每天平均不会超过2小时,极少有人每天上网时间达到4小时或以上。进一步分析表明,网龄越长的人上网的时间越长。上网地点:一般集中在三个地方,网吧、工作单位和家里。其中在外上网的比例较大。上网费用:自费上网的占70.6%,公费上网的占7.9%,既有自费又有公费上网的占21.5%。大多数人平均每个月的上网费用保持在60元以下,少数人每月花费在60元以上。

二、互联网对我站青年的影响

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技术新生儿,就象一把双刃剑,具有双面特征。如果正确利用网络,互联网会对进入其中的青年的成长、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互联网并不是一个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它所传输的不良信息会对青年一代产生负面的影响。从调查中发现,网络与青年的学习、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站团员青年已成为网络的一个很大的使用群体。由于其生理、心理的不成熟性和非稳定性,使得网络对

他的影响较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

1、积极因素

一是可以开阔青年视野,帮助了解更多的未知领域,掌握大量的需求信息。二是可以借助虚拟空间,广泛展开对外交流。三是可以利用互联网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促进青年的个性培养。四是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促进青年自主学习,自学成才。五是互联网信息量大、交流速度快,成为青年寻求知识的主要手段,进一步拓展了当今青少年教育的空间。可以说,网络的发展为青年的交流、创新、娱乐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2、消极因素

一是网络病症问题。个别青年长期沉湎于网络之中,有的已出现明显的网络病症,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二是不健康网点问题。一些渲染色情、暴利、邪教或反动的网站毒害了一批青年,从这个角度看,网络成为传播不健康内容的主要媒体;三是部分青年过分地迷恋网络,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四是网上交友问题。网上聊天和交友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调查表明,有80%以上的青年承认自己在网上经常和不认识的网友聊天。

3、网络对青年的负面影响将带来不良后果

显然,网络对青年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处理不好,势必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网络的复杂性易使青年产生思想混乱。互联网产生于信息化大国,发展于发达的西方国家,我们只是刚刚起步。西方国家在输出网络技术、设备的同时,必然携带着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这对于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肯定是一个冲击,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一个挑战。在网络社会,一切都呈开放状态,国内外一些不法分子或是对社会主义中国不怀好意的人或群体,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便利途径,大量散播反社会主义、反人民、反政府的宣传言论,甚至故意歪屈事实。青年容易被各类反面思想所误导,从而丧失应有的思想政治观点和立场,政治观念淡化。这种状况对青年成长的影响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二是网络过多的不良信息也易对青年造成“信息污染”。许多青年上网最初的目的只是因为追逐时尚与满足好奇心理,但最终都几乎被互联网大信息量的优点所吸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互联网不只是为青年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而且是为他们的创造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同时因网上的信息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反动的信息大行其道。青年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不良信息的“污染”对象。严重的将产生对网络的过分依赖,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染上“网络成瘾症”,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三是网络的虚拟性造成青年社会化的“不足”。青年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工作的需要、学习的需要交到自己想交的朋友。网上交友相对安全、轻松,不必知道对方是谁,许多青年乐此不疲。但是,因为网络的虚拟性,这种社会化只是一种虚拟的社会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机器的阻隔,这种形式的交往去除了互动双方的诸多社会属性,与真实社会情境中的社会化相去甚远。而且,网络上的青年交往大都是虚拟的,过分的沉溺其中会使他们对现实生活信心不足。

四是网络的隐蔽性会造成青年道德感弱化。据了解,有29.5%的青年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有35%的青年认为“偶尔在网上说说粗话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有21%的人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青年网络道德感的弱化主要是因为网络的高度隐蔽性。每个人在网络上的存在都是虚拟的、数字化的、以符号形式出现的,人与人的交往也表现为符号与符号的互动。上网的人都缺少“他人在场”的压力,“快乐原则”支配着个人欲望,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中恶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得到宣泄。

三、网络时代如何做好我站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面对网络时代的利弊权衡,如何加强引导,做好我站青年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充分利用好网络的优势,减小网络的不良影响是摆在我们共青团工作面前的一大难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手抓监督管理,一手抓教育引导,采取有效的手段,加大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充分认识网上思想渗透问题,强化对青年的教育引导。加强对青年的全面素质教育,尤其要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充分考虑青年的身心特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努力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和宏扬民族精神,建立自觉抵制不良思潮和外来腐朽文化的思想防线,重点是培养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让青年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将思想教育渗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当中,提高对信息的识别能力和政治敏锐力。

2、要加强对青年的法制教育。大力宣传与电脑网络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要通过各种媒体力量,宣传网络的积极作用,通过介绍和推荐适合青年浏览的健康网站、通过开辟主题聊天室、现身说法等形式,让青年深刻了解沉溺网络和在不健康网吧上网的危害,教育青年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

3、加强网站建设,完善管理手段,满足青年对互联网的需要。对网上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不能采取简单的回避政策。事实证明,一味的禁止上网只能适得其反。我们要了解他们的需求,开辟适合于青年特点的、

满足青年要求的网站,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大量地宣传正确的、健康的内容,占领青年的思想政治阵地。目前,我站网建设已完成第一阶段的工作,下一步要积极筹划,组织设计相关网页,完善网络功能,并积极号召段爱好网络的团员青年投身其中,并制定网络管理办法和文明公约,使段网络真正成为青年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阵地。

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青年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青年团组织要在信息时代的号角下不断开拓新思路,紧跟形势,成为青年健康发展的引路人。

互联网对我生活的影响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

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互联网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对公共关系的影响

互联网对企业的影响

互联网对公共关系的影响

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

青年工作调研报告

《互联网对我站青年工作的影响调研.doc》
互联网对我站青年工作的影响调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