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方案

2020-03-03 00:45:0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四队中心卫生院病媒生物防制

技术方案

为认真做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有效的降低“四害”密度,控制病媒生物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使全镇除“四害”工作能够按照统一的技术要求,确保全镇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依据《灌云县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方案》,并结合我院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灭鼠技术方案

(一)、灭鼠范围

重点对我院的办公科室、垃圾桶、下水道、院绿化带、花园等地点鼠类栖息地进行综合治理,不留任何死角。

(二)、灭鼠标准

1、15平方米标准房间布20×20厘米滑石粉两块,一夜后阳性粉块不超过3%(即:粉迹法不超过3%,夹夜法不超过1%)。

2、有鼠洞、鼠粪,咬痕等鼠迹阳性房间不超过2%。

3、重点单位防鼠设施不合格处不超过5%。

4、不同类型的外环境累计2000平方米,鼠迹不超过5处。

(三)、防鼠设施标准

1、重点部位(如档案室、库房)木门下边不低于30cm铁皮包边(含门框),门的底部距地面之间缝隙不得大于1cm。

2、下水道、地沟、通风口必须用铁网封住出入口(网眼间距不能大于1.5cm)。

3、空调主机线与外界相通口等应视具体情况加设防鼠设施。

4、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垃圾桶加盖,做到密闭,防止鼠类进入栖息繁殖。

5、加强办公区域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投药灭鼠。

6、加强办公区域周围的地面硬化,防止鼠类打洞栖息。

(四)、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又称器械防治,是利用各种灭鼠器具捕杀的一种方法。所有库存物品要垫离后投放鼠夹、鼠笼、粘鼠板等。这种方法适用于不能使用毒饵灭鼠的场所,这种方法不污染环境、容易显效,鼠尸容易清除。采用这种“鼠夹法”监测,鼠密度不得超过1%。

2、化学防治方法

又称药物灭鼠法。用来防治鼠害的药物称为“灭鼠剂”。应用药物防治害鼠、效果好、收效快、方法简便、适应范围广,可以进行大面积灭鼠。但长期应用易产生抗药性,使用不当还会引起人畜中毒和环境污染。所以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无污染和二次中毒危险性小,不易产生生理耐药性的灭鼠剂。

目前,我院使用县爱卫会推荐使用的灭鼠剂。严禁任何单位及个人生产和使用含有剧毒成份的“急性灭鼠剂”,一经发现,必须严肃处理。

投药方法及标准:在鼠类出入地方投放毒饵,每15平方米房间投放1—2处,每处投毒饵20—30克(上述不能使用毒饵的场所和单位除外);室外投放鼠药时要同时投放毒饵盒,将鼠药投到毒饵盒内,便于鼠类隐蔽和取食,同时又防止鼠药潮解失效,室外每个鼠洞周围,投放毒饵50克,外环境每5米投毒饵一处药50克(沿楼房墙根投放到一楼住户阳台下面,设有标志)投毒饵后要做到及时检查,鼠随吃随补、吃多少补多少,连续投放3—5天,鼠类将逐渐死亡,鼠密度则明显下降。

(五)、主要措施

1、加强专(兼)职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知识培训,全面了解和掌握防灭鼠知识,指导各科室灭鼠工作。

2、加强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清除鼠类栖息和繁殖地、城区鼠密度要控制在(鼠夹法1%)、(粉剂法3%)以内。

3、各科室要深入开展孳生地治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针对不同场所,选择不同的防治方法开展灭鼠防病工作。

4、院病媒生物防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积极主动与县疾控中心联系,掌握全区鼠密度情况,随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灭杀。

二、灭蚊工作技术方案

(一)、灭蚊标准

1、单位内外环境各种存水容器和积水中,蚊幼及蛹的阳性率不超过3%。

2、用500毫升收集勺采集城局内水体中的蚊幼或蛹阳性率不超过3%,阳性勺内幼虫或蛹的平均数不超过5只。

3、特殊场所白天人诱收30分钟,平均每人诱获成蚊数不超过1只。

(二)、防治措施

1、翻缸倒罐,将无用的容器翻转扣放,清除废弃器皿。破缸、空瓶、废旧轮胎等一切积存水容器,以防蚊虫产卵孳生。

2、对室内存水容器的花瓶等要勤换水,勤检查,不给室内蚊虫孳生提供条件。

3、每年的6-9月份为雨水期、是蚊蝇大量繁殖的高峰期。对外环境(草坪、林带、入室门口)要定期进行药物喷洒、烟熏,对室内环境采取除虫菊酯类药物滞留喷洒,用灭蚊灯或蚊香等杀灭方法(除虫菊酯类药物:5%奋斗呐可湿性粉,使用浓度0.025-0.05%,剂量50毫升平方米)。

三、灭蝇工作技术方案

(一)、灭蝇标准

1、重点科室有蝇房间不超过1%,其他科室不超过3%,平均每个阳性房间不超过3只;

2、蝇类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幼虫和蛹的检查率不超过3%。

二、防治措施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清除蝇类孳生场所。

1、清除污水、垃圾,生活垃圾实施袋装化、垃圾中转站,要定期投药灭杀,垃圾桶要加盖密闭。

2、各科室要完善防蝇设施建设,如纱窗、纱门、风帘等,室内可用低毒药物滞留喷洒,安装使用灭蝇灯、粘蝇胶条,蝇拍等物理方法灭蝇。

3、室外可采用化学防治方法,进行大面积滞留喷洒,控制蝇类孳生和密度。

三、灭蟑螂工作技术方案

(一)、灭蟑螂标准

1、室内有蟑螂成虫或幼虫阳性房间不超过3%,平均每阳性房间小蠊不超过10只。

2、有活蟑螂卵鞘房间不超过2%,平均每间房不超过4只。

3、有蟑螂粪便、蜕皮等蟑迹的房间不超过5%。

(二)、坚持以环境防治为主,物理、化学方法为辅的综合措施,做到防与灭相结合,突击灭杀与长期巩固相结合。

1、环境防制

(1)加强宣传,使干部职工了解蟑螂的危害,从而合理使用杀虫剂。

(2)断绝蟑螂食物和水源,及时清理食物残渣,使蟑螂无食物可寻。

(3)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及时处理垃圾、杂物、清扫卫生死角,清除蟑迹。

(4)堵洞抹缝,特别是空调管道孔等处重点治理,认真检查外部带入的物品,特别是整包装食品,设臵纱门、纱窗,防止蟑螂由外爬入或随包裹物品带入室内。

2、物理防制

(1)开水烫杀或冷冻:蟑螂对冷、热的抵抗力较差,温度在600C以上或00C以下,数分钟内即可死亡,并可杀灭卵鞘中的卵。

(2)粘蟑胶板诱捕:使用自制或出售的诱捕盒胶板,中间投放发酵诱饵,放臵蟑螂经常出没的地方,夜放晨收,进行捕杀,迅速降低蟑螂密度。

3、化学防制

化学防治法是控制蟑螂密度最有效的措施,并注重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根据蟑螂的季节消长,抓住有利时机进行防治(即:冬季室内供热前,停止供热后,蟑螂向热处集骤)。

(2)室内喷药时间尽量控制在黄昏后,晚间进行,以提高杀灭效果。投放灭蟑颗粒,灭蟑胶饵等方法。均可收到显著效果。

(3)喷药时,应先在门、窗和其他通道口喷洒,当蟑螂四处逃散开时会沾上药物,然后由外向里,由上往下喷洒。

(4)缝隙喷洒是杀灭蟑螂的重要手段。首先喷洒缝隙周边,20厘米的屏障药带,然后对栖息场所喷入足量杀虫剂。

(5)喷洒药物时必须关闭门窗和风扇1-2小时,严防药物随风流失和害虫逃窜,最后开门窗流通空气,以防药物中毒。

(6)针对不同的蟑螂侵害场所,选用不同的人工合成除虫菊酯类药物,这类药物安全、低毒、高效,对蟑螂有驱赶、快速击倒和较高的毒杀作用。常用药物有5%奋斗呐可湿性粉,灭蟑螂颗泣,灭蟑胶饵等等。

(7)采用于5%奋斗呐可湿性粉或二氯苯醚菊酯杀虫剂喷洒厕所、垃圾场(箱),墙体缝隙及下水道,蟑螂栖息场所。

(8)对蟑螂密度较高的区域、部位等场所,视情况选择烟雾剂熏喷杀灭,如:地沟、马葫芦等外环境灭蟑。

(9)灭蟑胶饵、颗粒为新型杀蟑剂,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灭杀药物,可用于餐饮、民宅、办公场所灭蟑,又可做为持久巩固成果,杀灭残余蟑螂有效方法。

为实现我院病媒生物防制达标,各科室负责人要高度重视,积极参加各级病媒生物防制培训,用科学的方法防制病媒生物,既确保达标,又要保证人畜安全、环境不污染,为保护我院居民身心健康,为“创卫”达标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四队中心卫生院 2018年03月16日

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方案

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方案

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方案

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方案

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方案1

病媒生物防制方案

病媒生物防制

病媒生物防制检查方案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方案

滕爱卫办〔〕5号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方案

《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方案.doc》
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方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