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非要跟“中国情人节”挂钩吗?

2020-03-02 04:55: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七夕非要跟“中国情人节”挂钩吗?

“七月七,鹊桥会。”中国人,在年少的时候估计都听过“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一个天仙女和凡间放牛娃相爱,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相会一次,传说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

为了歌颂他们之间的爱情,古今墨客骚人写了不少的诗词和歌谣。最有名的是宋朝秦观的《鹊桥仙》:“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成千古流传的佳句。在民间,七夕节的起源还有着更深远的传统的文化内涵。查阅历史资料,七夕节起源于汉代,又叫乞巧节,托名西汉刘歆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

其实,乞巧节并不是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纪念织女这个人,民间又称“七姐”。乞巧节是女子的节日,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乞巧的方式各年代地方皆有不同,最有名的是穿针乞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蛛丝乞巧则是把小蜘蛛放在盒子中,以其织网疏密为得巧多少;明清时代流行的投针验巧是指在水盆中放入缝衣针,以盆底针影形状判断是否“得巧”。除了穿针乞巧,还有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诞、染指甲、妇女洗发、结扎巧姑、拜“七娘妈”。后来这个“乞巧节”还被传到东南亚以及日本和韩国。

近年来,民间的一些节日得到重视,乞巧节,在民间一直过得很正常,有人还在为这个乞巧节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不知哪一天开始,乞巧节又有些变味,这个节日又被一些人说成是“中国的情人节”。一听见“中国的情人节”,就不免心生厌恶,因为“中国的情人节”未免太多了,你看,正月十五元宵节,被意淫成“中国的情人节”;八月十五,也被意淫成“中国的情人节”;现在,好端端的一个七夕节,又被说成是“中国的情人节”。有些商家借机搞促销,有些婚介机构趁机搞联谊,媒体也不惜版面争相报道。“中国的情人节”刚开始听说的时候,也觉得浪漫、洋气,与国际接轨;但是,一年有好几个“中国的情人节”是不是太俗、太滥、太贱了?当然,不可否认,对真心相爱的人来说,每天都是“情人节”。

中国人估计是情感饥渴太久,很多人之前总是受制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经过“浪漫”的恋爱就结婚了,日子得过且过,觉得一辈子活得很不过瘾,所以,渴望浪漫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无论以什么形式过这个“七夕节”,都请尊重它本来的文化历史内涵,千万别亵渎了爱情。

中国七夕情人节祝福语

七夕情人节

七夕情人节

七夕情人节

七夕情人节

七夕情人节

今年七夕情人节跟男女朋友怎么过?

今年七夕情人节跟男女朋友怎么过?

中国的情人节——“七夕”中英对照

中国情人节(七夕)祝福短信

《七夕非要跟“中国情人节”挂钩吗?.doc》
七夕非要跟“中国情人节”挂钩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