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

2020-03-03 17:33: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 相关商品的价格 消费者的收入及社会分配的公平程度 消费者偏好(嗜好) 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 政府的消费政策

需求量变动:其他因素不变,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厂商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厂商的目标 厂商对未来的预期 商品本身的价格 相关商品的价格 生产要素的价格 生产技术的变动 政府的政策

供给量的变动 其他因素不变,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同一价格。 Ec>0 是替代品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边际效用递减:随着对某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人们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个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满足程度逐渐下降。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或者: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所获得的总效用与为此花费的货币总效用的差额。

无差异曲线 :用来表示X

1、X2两种商品不同组合,却给消费者带来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效用水平不变,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消费两种商品,维持效用不变,

随着一种商品量的连续增加,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原因:对某一商品拥有量较少时,对其偏爱程度高;而拥有量较多时,偏爱程度较低。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想要获得更多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减少,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量就会越来越少。 完全替代: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固定不变。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 预算线: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线。 使MRS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

这时:消费者愿意交换的两种商品的数量比,应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Ed=%

第五章生产论

1、交易成本:围绕着交易所产生的成本。

2、市场的优势:

(1)规模经济和降低成本;

(2)提供中间产品的单个供应商面临着众多的厂商需求者,因而销售额比较稳定。 (3)中间产品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迫使供应商努力降低成本。

3、企业的优势:

(1)厂商自己生产部分中间产品,降低部分交易成本。 (2)某些特殊的专门化设备,必须在内部专门生产

(3)厂商长期雇佣专业人员比从市场上购买相应的产品或服务更有利。

4、技术系数: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5、等产量线的特征:A.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B.凸向原点

C.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6、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产量曲线该点斜率的绝对值。

边际技术替代率:产量不变,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所需要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

7、等成本线方程:C=wL+rK MRTS(L、K)=MPK/MPL=r/w(生产均衡和最优组合)

第五章

1.生产成本:生产一定产量所支付的费用。

2.生产成本=经济成本=隐成本+显成本

 显成本(Explicit Cost):会计学成本,厂商在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 隐成本( Implicit Cost):对自己拥有的、且被用于生产的要素应支付的费用。不在帐目上反映。

3、经济利润=总收入-总成本。

 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

 经济学中的利润与会计利润不一样。  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机会成本

企业所追求的利润就是经济利润最大。

 正常利润:厂商对自己提供的企业家才能支付的报酬。  隐成本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4、生产扩展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最优要素组合,代表长期生产中某一产量的最低总成本投入组合。

5、LAC曲线呈U形的原因:内在经济或规模经济。

6、MC曲线呈U形的原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7、内在经济的原因:

 第一,使用更先进技术;

 第二,实行专业化生产;  第三,提高管理效率;

 第四,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

 第五,要素的购买与产品的销售方面也会更加有利。 内在不经济原因:

 (1)企业内部合理分工被破坏,生产难以协调;  (2)管理阶层的增加;

 (3)产品销售规模庞大、环节加长;  (4)获得企业决策的各种信息困难。 外在不经济的原因:

§ 竞争加剧,要素价格提高

§ 环境污染,

§ 对基础设施的压力增加。 外在经济的原因

§ 第一,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更为经济和更好地供给。 § 第二,行业信息和人才更容易流通和获得。

第六章:

市场:商品交易双方相互作用并决定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集中场所。 2.决定市场竞争程度的因素 第一,卖者和买者的集中程度或数目。数目越多,集中程度越低,竞争程度就越高。

第二,不同卖者之间各自提供的产品的差别程度。各厂商提供的产品愈是相似,可以预料,竞争就愈激烈。第三,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控制的程度。单个厂商若无法控制价格,表明市场竞争愈激烈。第四,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如果存在进入市场的障碍,意味着原有厂商拥有了一些新加入者不具备的有利条件。

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如:农产品市场 。

(1)市场上有许多生产者和消费者。他们都只是价格的接收者,竞争地位平等 (2)商品同质,不存在产品差别。(3)资源自由流动。(4)市场信息畅通

1)总收益TR:销售一定产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TR = P * Q = AR·Q 2)平均收益AR:销售每一单位产品所得到的平均收入。(3)边际收益MR: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

MR>MC ,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这一单位的成本,厂商有利可图,必然扩大产量; MR

一般情况是生产规模最佳点。

P=AR>SAC,厂商处于盈利状态

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

P=AR=SAC,厂商的经济利润恰好为零,处于盈亏平衡状态

完全竞争市场,厂商不会影响价格;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厂商短期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P=SMC(Q)

生产者剩余:厂商提供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价格与愿意接受的最小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成本不变行业:行业产量变化引起要素需求变化,不对要素价格发生影响。 成本不变,完全竞争行业达到长期均衡的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在不变价格提供产量,该价格等于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

市场需求变化时,会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产量的同方向变化,但长期均衡价格不会发生变化。 完全竞争市场简评:优缺点

(1) 供给与需求相等,不会有生产不足或过剩,需求得到满足。 (2) 长期均衡时,平均成本最低,要素作用最有效。 (3)平均成本最低决定了产品价格最低,对消费者有利 1)厂商平均成本最低不一定是社会成本最低。 (2)产品无差别,消费者多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3)生产者规模可能都很小,无力去实现重大科技突破。 (4) 实际中完全竞争很少,且竞争一般必然引起垄断。 第七章

1.完全垄断市场 :指一家厂商完全控制整个市场的商品供给

2.形成完全垄断的条件:(1政府垄断2)政府给私人的授权政府特许3)自然垄断4)厂商控制生产资源自然资源和矿产5)厂商拥有专利对技术的控制

特点:(1)一家厂商就是整个行业,控制了某种产品的全部供给。行业中只有唯一的厂商

2)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要素资源难以流动。 3)产品不存在任何相近的替代品

3、边际收益、价格和需求价格弹性

当ed﹥1时,MR﹥0, TR曲线斜率为正, TR递增;当ed﹤1时,MR﹤0, TR曲线斜率为负, TR递减;当ed = 1时,MR = 0, TR曲线斜率为零, TR最大;

1.寡头(垄断)市场: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组织。

特点:厂商数目屈指可数,买者众多,厂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产品价格和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产品差别可有可无。由此分为无差别寡头垄断市场和有差别寡头垄断市场。

存在进入的障碍,其它厂商无法顺利进入。行业存在规模经济;相互勾结,构筑进入壁垒;采用收购、兼并一些小企业等形式来减少厂商的数目。政府的产业政策所致(厂商数目较稳定)。

寡头垄断之间相互最后利害关系极为密切,双方均是反应后再决策,固在产量和价格上没有“确定的均衡”。

西方经济学复习重点

西方经济学复习重点

西方经济学复习总结

西方经济学各章重点内容复习

大学西方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复习重点

西方经济学复习

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库

《西方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doc》
西方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