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社区平安建设先进事迹

2020-03-03 05:25:3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兴隆镇振兴社区平安创建工作先进事迹

振兴社区位于兴隆镇中心路西侧,1981年定名为振兴街,1996年改名为振兴居民委员会,2003年10月更名为振兴社区居民委员会。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辖区户数785户,人口2430人,党员13人。辖区内有兴隆中学、巴彦县第二人民医院、哈尔滨天泰医院、变电所、锅炉厂、镇北加油站、哈尔滨巴彦纺织有限公司等家单位。属典型的杂居院社区。主要特点是:人员素质成分杂、流动性大,重点场所多,治安管理难度大。

近年来,社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杂居社区治安防范的有效途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群防群治模式,成为兴隆镇社区治安防范的一面旗帜,社区也连续3年实现了“零发案”。主要做法是:

一、点线结合,发挥防范“先锋队”作用。社区巡防队实行“捆绑式”巡逻。“捆绑式”巡逻是由社区干部、社区民警充分挖掘社区人力资源,组织低保人员、干部、共产党员等,组成低保巡逻队、夕阳红巡逻队、共产党员义务巡逻队等和巡防队员交叉巡逻。巡防队员主要在线上防,重点加强道路及社区重点部位巡逻,其他四支队伍主要在点上防,重点加强楼院巡逻,蹲点守候,楼院看护等,五支队伍相互衔接,相互弥补,不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构建了专群

1 结合,点线结合的治安防范网络。

二、利用小喇叭,发挥居民“贴心人”作用 社区为巡防队购置了2个手提式小喇叭,录制了包括防火、防盗、安全用电、群防群治等内容的宣传短语,在每天早、中、晚敏感时间段,及时提醒居民注意防范,杜绝可防性案件的发生。小喇叭的功效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居民听到后感到非常亲切,有一种亲人般的提醒,同时,也感到巡放队员就在身边,有一种安全感;另一方面则是震慑犯罪,让犯罪分子听到后不敢动手,“伸手必被捉”。

三、普及防范知识,发挥法制“宣传员”作用。社区巡防队经常和社区民警沟通,了解治安形势,共同分析可防性案件的发案规律,自己动手,编制有关防范和法制资料,利用黑板报、警情播报、宣传栏、宣传单、市民学校等有效形式,对社区居民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如:今年以来,盗窃电动自行车和入室盗窃发案较多,为使居民了解有关情况和做好防范,队员利用业余时间到派出所和网上查资料,找数据,写案例,共出黑板报14块,警情播报30个,宣传栏10个,印制宣传单1000余份,在市民学校讲解6次,直接教育群众4000人。居民连声说:“这样形式的防范教育越多越好。”

四、加大巡逻密度,发挥群众“守护神”作用。社区巡防队结合辖区实际,突出专项行动,根据案件多发的时间和

2 地点,合理分配“班次”,采取不同方式,以抓现行为侧重点,实行高密度巡逻,取得良好的成效,为兴隆镇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贡献。

平安建设先进事迹

镇平安建设先进事迹

社区平安志愿者工作先进事迹

社区平安建设工作计划

社区平安建设工作总结

社区平安建设工作报告

社区平安建设工作汇报

平安社区建设工作计划

平安社区建设(正文)

社区平安建设报告

《振兴社区平安建设先进事迹.doc》
振兴社区平安建设先进事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