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推荐]

2020-03-02 05:25:3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中国新时期外交建树的具体活动,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二)过程和方法

运用历史资料和历史照片,创设和再现历史的情景,使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情境之中,体验与感悟历史。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等教学方式,对相关的史实进行梳理和归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历史线索和基础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局面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放眼世界,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世界局势,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重难点】

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

教师:首先先来见证中国外交的两件大事:2014年11月联合国通过朝鲜人权决议案,中国等投反对票;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从这些图片中我们可以发现如今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日益重要的角色。那么我们不仅要思考:新中国是何时能在联合国合法的行使自己的表决权,中美两国又是何时能进行这种友好的国事访问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进今天的内容。

(过渡)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可知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国的外交形势比较严峻,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夹击下中国的外交陷入困局,那么我们又是如何打破困局实现拨云见日呢?

(多媒体展示):第一篇章:拨云见日

教师: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首先拨云见日打破困局的是我们恢复在一个国际组织的合法席位,即联合国。在这一个主题下,我们带着这样一些疑问一起来对其进行学习。 (多媒体展示):

(一)山高难遮日——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问题1】大家一起看一下这些标题: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那么为何这里用的是“恢复”一词而不是用的“加入”这样的说法?

(学生回答)

答案:1945年联合国创立之初,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按国际法惯例,新政权就自然取得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力。

1 但由于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扶持台湾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这一问题直到70年代初才得到彻底解决。因此说是合法席位被恢复。

教师: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迟迟得不到恢复,那为何在70年代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呢?请大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思考。 【问题2】中国为什么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中国国力增强,是工农业大国,又有‚两弹一星‛上天,加上联合国在60年代内部局势变化很大。刚开始,多数国家在美国控制下,60年代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大批非洲国家独立,而且加入了联合国,他们和中国互相支持。

——外交部欧美司周南

材料二:10 月25日投票结果传到中国,毛泽东说 :‚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都当了‘ 红卫兵’,造美国的反 ,在联合国投我们的票。……拉丁美洲是美国的‘ 后院 ’……这次居然有7 个国家投我们的票。美国的‘ 后院’起火,这可是一件大事。‛

——熊向晖《 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

材料三:当我在为十月的北京之行作准备的时候联合国正在一年一度地辩论由台北还是北京代表中国出席联合固的问题 。我们打开同北京的关系,对于联合国辩论的结果起了决定性作用,虽然我们没有很快认识到这一点 ……

——《尼克松回忆录》

(学生回答)

答案:国内:①历史因素: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②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日益提高;③中国长期的外交努力。

国际:①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冲击; ②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加强并支持中国;③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

教师: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驱逐出去。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场景。(多媒体展示图片)1971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正式出席联合国大会,受到极其热烈的欢迎,展现了仿佛“震碎议会大厦玻璃”的开怀大笑,从乔冠华脸上难以掩饰的大笑可以看出中国人民在这一刻在国际舞台上实现了扬眉吐气,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来了。最后再思考中国重返联合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问题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产生了什么影响?(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堵中国了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中国的地位获得极大的提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也更大,份量更重了。国际形势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971年乔冠华团长在联大上的讲话

(学生回答)

答案:对中国: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对美国:意味着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对世界:大大地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教师:随着中国作为主权国家被国际社会认可,一些国家也调整对华政策,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所以我们迎来了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美国。 (多媒体展示):

(二)客从远方来——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2 教师:大家认真看这张照片,中间有两个我们很熟悉的人物,周总理和美国总统尼克松。时隔22年后中美双方实现双手相握,这意味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那么请大家结合材料教材“学思之窗”思考结合材料和教材思考中美为什么能实现双手相握? 【问题1】结合材料和教材思考中美为什么能实现双手相握?(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过去的时间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

——尼克松

(学生回答)

答案:从美方看:①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②霸主地位动摇;③陷入侵越战争泥潭;④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

从中方看:① 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② 牵制和对付苏联威胁;③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教师:由此可见中美关系改善是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共同需求的结果。那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如何实现的呢?

(多媒体展示)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现实的?

教师:①试探之旅— :1971年4月“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②旋风之旅--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作准备 ③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 ④1971年1月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发展进入新时期。 【问题2】从开始“握手”到实现真正的“正常化”,影响双方关系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中美双方达成了怎样的共识?

学生:台湾问题;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教师:从上海公报到建交公报不难发现美国承认了一个中国原则,并且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这是我国与美国建交的一个重要前提,体现了中国在外交原则上的坚定性。

时至今日中美关系正常化后已走过了30多年的历史,在当前中美关系呈现出复杂性,那么你如何认识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

【思维拓展1】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现在的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

(学生讨论思考) 教师:新时期双方尽管有分歧、摩擦,但我们始终愿意和而不同,谋求中美双发合作共赢。正如2013年6月习近平与奥巴马会晤时提出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随着美国谋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许多长期以来追随美国的国家也纷纷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由此我们又引来了一位近邻——日本。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签署了建交公报,中日关系也实现了正常化。对于日本这个曾给中国带来巨大苦难的国家中国人表现了最伟大的宽容和魄力。可是中日关系改善后的40多年的今天我们见到中日关系仍然存在一些阴影。

【思维拓展2】联系现实思考当前中日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学生:历史问题

教师:不错,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不真诚使中日关系仍有很大的曲折要走,我们衷心希望日本能真诚的反思历史,让中日关系能有更长远的未来。

伴随着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国家上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由于美国遏制中国所引发的外交僵局在这一时期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引来了新时期。在取得了这样一系列外交成就后,中国在国际上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在此基础上新时期的中国铸就了更多的辉煌。

3 (多媒体展示):第二篇章:再铸辉煌

(三)海阔凭鱼跃——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问题】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做出了怎样的调整?为何会做出这些调整? 材料一:‚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世界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

材料二:‚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

(学生回答)

答案:原因:①国际: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②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政策调整: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赋予了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即不结盟政策;

3.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多媒体展示图片)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教师:在进行这些政策调整后我国又取得了哪些外交建树呢?我们一起结合课本和图片进行了解。(多媒体展示图片):(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回顾本课知识结合上一课所学我们发现中国外交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就,在这一些成就下中国外交呈现了很多变化,但也有很多不变,你认为有哪些变与不变? 【思维拓展3】联系所学思考新中国建立以来外交有何“变”与“不变”?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中国外交的这些变与不变正是体现了中国外交原则坚定性与与策略的灵活性的紧密结合。这种结合充分展现了中国外交的智慧。这是在这样的智慧下中国开拓了越来越多的外交空间,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更多的中国风采。进入21世纪,中国风采更加闪耀。 (多媒体展示)第三篇章 大国筑梦 学习延伸:“中国梦”下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习近平

材料二:“要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习近平

材料三:“我们呼唤和平,我真诚希望,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让所有的人民免于饥寒的煎熬,让所有的家庭免于战火的威胁,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和平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习近平

教师:21世纪中国的外交理念仍在在不断发展,随着中国梦的提出,中国外交逐渐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中国梦下的中国始终秉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

4 展现中国外交的大眼界;中国梦下的中国始终坚持共同体意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展现中国外交的大气度;中国么梦下的中国始终真诚的祝福世界上每一位朋友,密切关注世界上每一位兄弟姐妹,展现中国外交的大胸怀。中国梦下的中国再一次迎来了外交新时代。 (小结)时光荏苒,新中国的外交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新时期的中国正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中国再一次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在这样的新起点上,中国将始终秉承和而不同、和谐世界的理念,高举和平、发展、共赢的旗帜,与世界共患难、同分享,将中国梦与世界梦紧密相连,让中国梦下的中国外交进一步展现出光彩夺目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案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案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说课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学反思

开创外交新局面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学设计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

打开外交新局面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推荐].doc》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推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