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庐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2020-03-02 11:42:5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庐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经过六周的《供水水文地质》的理论学习和两次认识、辨别岩石的实验课后,迎来了我们期待已久的庐山工程地质实习。这次实习时间从2012年10月17日到2012年10月19日,共3天时间,两位实习指导老师。

一、实习目的

1.1.通过在九江庐山实地实习,认识庐山的地质概况和庐山地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

1.2.学习使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1.3.了解溶洞的形成原因。

1.4.用流水地质作用分析秀峰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 1.5.学习野外辨别褶皱成因与三大类岩石的能力。

1.6.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辨别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1.7.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二、实习内容

根据实习安排,我们要在庐山进行为期3天的庐山地质实习,这次实习时间为共计3天,第一天上午到达温泉宾馆安排好住宿,当天中午12:50出发前往秀峰观察其地质概况。第二天上午到海会镇水库观察其地质概况和河床沉积物,学习罗盘仪的使用,下午前往三叠泉观察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以及认识庐山的节理、褶皱和地质界面的认识。最后一天到隘口采石厂了解沉积岩的特征,认识褶皱和断层构造,沿路返回时观察狮子洞的溶岩现象。

—1—

第一天:秀峰

观测点

一、秀峰大门门口河床

在这里我们主要的观看对象为残积物、坡积物以及洪积物。刘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下残积物、坡积物以及洪积物的概念,还讲了地下水的分类与寻找。残积物即经过淋浴作用残留在原地的松散破碎物质,具有较大的孔隙率,较高的含水量,破碎性强,易压缩,若要在其上建建筑物可采取压实、灌浆的办法。坡积物是指经过冲刷作用在坡脚形成的新的沉积物。其颗粒细小,级配良好,压缩性好,相对于残积物更适合作为建筑物地基。坡积物是残积物经水流搬运,顺坡移动堆积而成的土。洪积物即是雨雪水流的地质作用将高处岩石风化产物缓慢地洗刷剥蚀,顺着斜坡向下逐渐移动、沉积在较平缓的山坡上而形成的沉积物。其成份与坡上的残积土基本一致,由于地形的不同,其厚度变化大,新近堆积的坡积土,土质疏松,压缩性较高,它一般分布在坡腰上或坡脚下,其上部与残积物相接。坡积物底部的倾斜度决定于基岩的倾斜程度,而表面倾斜度则与生成的时间有关,时间越长,搬运、沉积在山坡下部的物质就越厚,表面倾斜度就越小。

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水流作用和地壳作用。水流的侵蚀作用分向下侵蚀和侧向侵蚀。由于地壳上升,水的势能较大,所以一般在河流上游以下蚀为主,在河流下游以侧蚀为主。断层的水侧向侵蚀,可看见中游较宽。水流本身有速度,对河床有冲击作用;水流中有细小颗粒在搬运过程中磨损河床;溶解侵蚀等都使沟的形成的重要原因,河流在搬运过程中,随着流速逐渐减小,被携带物质按其大小和质量陆续沉积在河床中,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上游河床中沉积物较粗大,愈向下游沉积物颗粒愈细小。可看见节理面为张节理,由张拉应力引起的裂缝,裂缝面宽,延伸不长,不光滑。它是流水冲刷形成的沉积岩,主要是由于流水的冲刷,搬运和沉积而形成。在河底,粒径在20—200之间的为卵石,小于20的为漂石,它代表岩石受水流冲刷的程度的大小。此区河床比较粗大,河幔表面覆有细砂。其中流水的侵蚀作用最为显著,地面流水对岩层冲刷侵蚀,首先沿垂向张节理发育形成冲沟,流水继续冲刷侵蚀,冲沟加宽加深便形成沟谷。

观测点

二、卧龙桥

在卧龙桥观测点。由于有流水的作用冲击,使秀峰的内部岩石地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片状发光的云母,黑色的石英以及灰色的斜长石。

—2—

刘老师介绍说,这是伟晶花岗岩,他是由于花岗岩内部产生裂隙,岩浆二次侵入形成的,由于裂隙小,冷却凝固快,所以形成等粒结构、粒径大于5mm的颗粒,形成的时间较之前的岩石晚,产状属于岩脉(沿围岩裂隙或断裂带侵入形成的狭长形的岩浆岩体,与围岩的层理和片理斜交。岩体窄小的称为岩脉,长数厘米到数十米;岩体较宽厚且近于直立的称为岩墙,通常长数米到数千米,宽数米至数十米)。东西走向长40km。南北走向宽1km,在三叠纪时代重出海平面,并且伴随有断层的形成.正式形成于第四纪。

伟晶花岗岩:一种颗粒很粗的岩石(与细晶花岗岩相对应)。其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和正长石、斜长石,以及少量的白云母等。大多是岩浆中酸性最大的溶液冷却后的产物。石英成分波动较大,适用于陶瓷工业的伟晶花岗岩中石英含量不能太多,一般石英含量为25%~30%,长石含量为60%~70%,其余杂质较少,具有非常好的工程性质。

观测点

三、滑坡点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在滑坡点这里主要了解到岩浆岩的形成与其接触关系。这个滑坡点的这块大岩石是一部分岩脉,从图片中我门可以看出有一条大的侵入岩,在这调大的侵入岩上还有一条窄小的侵入岩。

观测点

四、漱玉洞

漱玉洞这里的岩石属于变质岩,洞顶上的岩石是片岩。其节理是剪节理,裂隙非常小但密、多。断口比较光滑,层层之间辨别比较明显。它与花岗岩形成于同一时代。剪节理是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剪节理 又名扭节理。是岩石受切应力产生的裂隙。

具有以下主要特征:(a)产状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b)剪节理平直光滑,有时具有因剪切滑动而留下的擦痕。剪节理未被矿物填充时是平直闭合缝,如被填充,脉宽较为均匀,脉壁较为平直。(c)发育于砾岩和砂岩等岩石中的剪节理,一般穿切砾石和胶结物。(d)典型的剪节理常发育成共轭“X”型节理系。(e)主剪裂面由羽状微裂面组成。由于

—3—

构造变形作用的递进发展和相应的转化,会发生应力的转向或变化,以致常出现一条节理兼具两类节理的特征或过渡特征,表现为张剪性。

第二天

观测点

一、海会镇大坝

在河床中沉积有粗大的巨砾,卵石,砾石和粗砂,河流下游则为较细的砾石,沙子。河床里粗大的冲积物可分为四类:①河床相沉积(经常被流水占据的部位,颗粒较粗);②河漫滩相沉积(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露出水面的部位,颗粒较细,上部为砂,下部为砂卵石,又称为二元结构);③河口三角洲相沉积;④牛轭湖相沉积。刘老师还给我们具体的介绍了河床里的沉积物按大小可以分为:漂石(>200mm)、卵石(20——200mm)、砾石(2——20mm)、砂(2——0.05mm)、粉砂(0.05——0.005mm)、粘土(

沿河床方向呈条带状分布且洪水淹不到的称为阶地(河谷内河流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也称台地),从河流往上数可分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越往上级数越高形成时间越早。阶地又可分为三类:①堆积阶地:也称冲积阶地或沉积阶地,整个阶地在阶地斜坡上出露的部分均由冲击层构成;②侵蚀阶地:也称基岩阶地,阶地表面由河流侵蚀而成,表面只有很少的冲积物,主要由被侵蚀的岩石构成;③基座阶地:阶地表面有较厚的冲积层,但地壳上升河流下切较深,以致切透了冲积层,切入了下部岩石以内一定深度,从阶地斜坡上明显的看出,阶地由上部冲击层和下部基岩两部分构成。

观测点

二、石牛山大石

石牛山这里是第四世纪冰川遗址,这里的这块大石头是花岗片麻岩。 岩石呈片麻状构造,是由花岗岩在温度或其他因素下变质而形成。形成时间很早,大约在震旦纪。经风化形成枕状节理,沿四角风化,象馒头,蘑菇的形状,是全风化的结果。

花岗片麻岩指矿物成分与花岗岩相似(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石英、黑云母,可含少量角闪石),也叫黑云母钾长片麻岩,具有明显的片麻构造的变质岩浆岩。可包括三种不同类型:①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碱性长石片麻岩;②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花岗质混合片麻岩;③与造山运动同时在强应力作用下,由压力结晶作用形成的片麻状花岗岩。

结构中粒到粗粒,特点是具不连续的明暗交替层,石英和长石形成浅色层,并呈粒状结构,铁镁矿物构成深色层呈片麻状构造

风化可分为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未风华,它们都具有各自的表现特征。

—4—

观测点

三、石牛山山顶

在山顶上,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地质罗盘仪的构造并教我们使用,随后在山顶上我们自己用地质罗盘仪测量了一些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地质罗盘仪的测量方法:

1、测走向: 走向即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所指的方向,该交线是一条直线,称为走向线,他有两个方向,相差180度。

将仪器上盖打开到极限位置,调好本地区的磁偏角。将仪器两个长边靠在岩层的特征面(具有代表性的面),保持圆水准气泡居中,则读磁针北极所指示的度数,即为岩层的走向。

2、测倾向: 倾向指岩层面上最大倾斜线在水平面上投影所指的方向或岩层面上法线在水平面上投影所指的方向。该投影显示一条射线,称为倾向线,只有一个方向,倾向线与走向线互为垂直关系。

用联接合页下边的底盘的短边或上盖的背面靠稳岩层的特征面,保持圆水准气泡居中,则读磁针北极所指示的度数,即为岩层的倾向。

3、测倾角:倾角指岩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一般指最大倾斜角与倾向线之间的夹角,又称真倾角。

下午

三叠泉风景区

三叠泉风景区位于江西省著名风景区庐山风景区中,总面积16.5平方公里,山峰高峻,峡谷幽深。在“燕山造山运动”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期间,由于地壳的多次沉降与抬升,形成了褶皱密布、断层纵横、岭谷相间的山体,又经过第四纪冰川的剧烈摩擦而形成“冰阶”崖面。

—5—

观测点

一、庐山东门

庐山的岩石主要有两种类型:沉积岩和变质岩

这里我们看到的一层层的无光泽的沉积岩主要为石英砂岩。砂岩可以分为:①石英砂岩(石英占95%以上);②长石砂岩(长石占25%以上);③杂砂岩(含石英、长石、及多量暗色矿物)。砂岩为碎屑结构,层理构造(层理是指岩层中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和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的纹理,每一个单元层理构造代表一个沉积动态的改变。岩层与岩层之间的分界面称为层面,上下两个层面之间的一个层,是组成地层的基本单元。)石英砂岩工程性质好,抗压强度高,压缩性低但较脆。我们看到的中间夹着一层会发光的为变质岩,可能是云母片岩或千枚岩。变质岩是由于沉积时可能为泥岩或页岩易变质的粘土矿物,在压力作用下变质形成片状矿物。千枚岩工程性质不好,浸水后易产生滑动。

在此处我们还看到了软弱夹层(两个号的岩层间夹着一个不好得岩层),软弱夹层有两种:①尖灭层:尖灭是指岩层厚度逐渐变薄,以至消失。尖灭的形成是由于尖灭层上覆岩层或下覆岩层产生了一系列构造变化,如褶皱、段层等,使两岩层中间的那个层未完全剥蚀掉,因此,形成了尖灭。②透镜体:一种砂岩结

—6—

构,有透镜的曲率结构,故名透镜体。透镜体一般是变质作用形成的,也有的是固结成盐的。一般是矿物、石油的勘探好向导。

第三天

观测点

一、隘口采石场路上的背斜

在去采石场的路上,我们的车停了下来,刘老师带着我们来到路旁的一个小山包,看着这个小山包,老师让我们辨别岩石属于那类岩石,它是背斜还是向斜,是哪种风化程度。我们用地质罗盘仪测量了这个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判断出这个小山包属于背斜,其岩石类型是沉积岩,并对其进行了简单的地质素描。

局部素描图

观测点

二、狮子洞

坐落地九江县狮子乡的狮子洞,因洞隐藏于庐山西麓的狮子山山腹石壁之中,又因山头形态如一头巨狮而得名。 洞分三层,现在供观赏的仅是中间一层。全洞由一个面积为1300平方米的主洞和几个支洞组成,洞内曲折回环,上下沟牵,复杂多样。主洞景厅高4.4- 19米,宽5.4-10.4米,蔚然壮观,厅行相通的7个景 厅,异彩纷呈的40多个景点,串绕在450米的游览线上。

—7—

此洞全长游程近500米,于1982年正式接待游人。洞内的总面积1300平方米,是由七厅和近四十个景观所组成,厅厅相通,景景相连。如前门厅、迎客厅、聚庆厅、玉帷厅、紫竹厅、碧莲厅、藏匙厅,主厅高 19米,阔11米,蔚然壮观;全洞的钟乳石晶莹夺目,异彩纷呈,造出各种禽、兽、竹、树、又如孔雀、石天鹅、石狮、石象、石猴、石龟、石鳄鱼、石美人鱼、石护门神、石鼓、石笼、石塔、石林、石莲、石菊、还有石柱、石栏、石帐、石幔、石泉,以及其它禽、兽、花、草、竹、木等等。构成绝妙的动植物世界,栩栩如生,生机盎然。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

在自然界,溶有二氧化碳的雨水,会使石灰石构成的岩层部分溶解,使碳酸钙转变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 当受热或压强突然减小时溶解的碳酸氢钙会分解重新变成碳酸钙沉淀Ca(HCO3)2=CaCO3↓+CO2↑+H2O 大自然经过长期和多次的重复上述反应。从而形成各种奇特壮观的溶洞

见到了那些类型的褶皱,有何特点,形成原因。

实习中见到了背斜和向斜,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接触关系看,背斜核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则相反,核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褶皱的形成原因:

1。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作用而形成褶皱。一般认为岩层在褶皱前处于初始的水平状态,所以纵弯褶皱作用是地壳受水平挤压的结果。岩层间的力学性质差异在褶皱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如岩系中各层力学性质很不一致,则在顺层挤压下,强硬层就会失稳而发生正弦曲线状弯曲,形成等厚褶皱;相对软的层作为介质,在均匀压扁的同时被动地调整和适应由强硬层引起的弯曲形态。进一步挤压下,强硬层的褶皱变得越紧闭,可使翼部被压扁而成IC型褶皱。如岩系中各层力学性质差异较小且平均韧性较大,则强和弱的岩层在褶皱的同时共同受到总体的压扁,可形成IC型到3型的褶皱。纵弯褶皱的轴面垂直挤压方向,褶轴与中间应变轴一致。

2。横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与层面近于垂直的力而发生弯曲的作用。由于沉积岩层初始状态是水平的,因此,横弯褶皱作用的外力是垂向的。它可以是由于基底的断块升降引起盖层的弯曲,褶皱也可以由于盐层或其他高塑性层的重力上浮的底辟作用(见底辟构造)引起上覆地层的弯曲,也可由岩浆上涌所引起。其特点是受褶皱的岩层整体处于拉伸状态,常成IA型顶薄褶皱,或在顶部形成地堑。

—8—

当基底的差异性升降与表层的沉积作用同时进行时,则为同沉积褶皱,背斜表现为水下隆起,向斜表现为水下凹陷,从而可引起沉积层的岩相和厚度的变化。

3。剪切褶皱作用又称滑褶皱作用,是岩层沿着一系列与层面交切的密集面发生不均匀的剪切而形成褶皱。它一般发生于韧性较大的岩系(如含盐层)或较深层次的层状岩系的韧性剪切带中。这时,各岩性层间的韧性差极小而趋于均一化,而整套岩系的平均韧性较大。在变形中,岩性差异和层面只作为标志而不再具有力学意义上的不均一性,由于受差异性剪切而被动地弯曲。其轴面平行于剪切面,因此沿轴面测量的层的视厚度相等,是典型的相似褶皱。

见到那些断裂构造。有何特点,形成原因。

秀峰漱玉洞的岩石是剪节理,裂隙非常小但密、多。断口比较光滑,层层之间辨别比较明显。它与花岗岩形成于同一时代。剪节理是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剪节理又名扭节理。是岩石受切应力产生的裂隙。在岩石中常见到两组互相交叉的扭节理,称x节理或共轭剪节理。它的特征是:裂口紧闭,节理面平直光滑,有小擦痕,延伸较远,可切过岩石中的砾石和砂粒。由于构造变形作用的递进发展和相应的转化,会发生应力的转向或变化,以致常出现一条节理兼具两类节理的特征或过渡特征,表现为张剪性。

卧龙桥的岩石属于张节理,岩体比较大,为伟晶花岗岩,他是由于花岗岩内部产生裂隙,岩浆二次侵入形成的, 等粒结构、粒径大于5mm,颗粒径较大,这种形成主要与温度有关。花岗岩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岩石,各个地质时代都有产出。形态多为岩基、岩株、岩脉等,它是由深度变质和交代作用所引起的花岗岩化作用的结果。即地下深处的岩浆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许多有色金属矿产如铜、铅、锌、钨、锡、铋、钼等,贵金属如金、银等,稀有金属如铌、钽、铍等,放射性元素如铀、钍等,都与花岗岩有关。花岗岩结构均匀,质地坚硬,颜色美观,是优质建筑石料。由于地下岩浆的作用,形成了拉应力作用的张节理。

我对风化的认识,现场如何判断岩层的风化程度。

风化可分为全风化、强风化、弱风化、3种,它们都具有各自的表现特征,可以通过一下特征来判断岩层风化程度。详细特征如下:

—9—

全风化:

1.全部变色,光泽消失。

2.岩石的组织结构完全被破坏,已崩解和分解成松散的土状或砂状,有很大的体积变化,但未移动,仍残留原始结构的痕迹。

3.除石英颗粒外,其余大部分风化蚀变成次生矿物。 4.锤击有松软感,出现凹坑,矿物手可捏碎,用锹可挖动。 强风化:

1.大部分变色,只有局部岩块保持原来形状。

2.岩石的结构大部分已破坏,小部分岩石已崩解成土,大部分岩石呈不连续的骨架或心石,风化裂隙发育,有时含大量次生夹泥。

3.除石英外,长石、云母和镁、铁矿物都已风化蚀变。

4.锤击哑声,岩石大部分已风华变质形成风化次生矿物。易碎,用镐撬可 以挖动,坚硬部分需要爆破。 弱风化:

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大部分已变色,但断口仍保持新鲜岩石色泽。 2.岩石原始组织结构清楚完整,但纷华裂隙发育,裂隙壁风化剧烈。 3.沿裂隙铁镁矿物氯化锈蚀,长石变的模糊不清。 4.锤击哑声,开挖需要爆破。

这次看到的几种岩石其工程性质如何。

岩浆岩的特征主要取决于岩浆岩的形成环境和岩浆岩的成分。特别是形成环境,它控制着岩浆岩的结构、构造及矿物之间的联结能力,也决定了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一般来说,岩浆岩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可作为各种建筑物良好的地基及天然建筑石料。但各类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有所差异。

沉积岩的工程地质性质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各类沉积岩都具有成层分布规律,存在着各向异性特征,且层的厚度各不相同;二是沉积岩从成分上分为碎屑岩、粘土岩、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它们的工程地质性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变质岩一般情况下由于原岩矿物成分在高温高压下重结晶的结果,岩石的力学强度较变质前相对增高。但是,如果在变质过程中形成某些变质矿物,如滑石、绿泥石、绢云母等,则其力学强度会相对降低,抗风化能力变差。

秀峰山谷和河谷的形成过程

秀峰山谷和河谷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水流作用和地壳作用。水流的侵蚀作用分向下侵蚀和侧向侵蚀。由于地壳上升,断层的水侧向侵蚀,可看见中游较宽。水流本身有速度,对河床有冲击作用;水流中有细小颗粒在搬运过程中磨损河床;

—10—

溶解侵蚀等都使沟的形成的重要原因。可看见节理面为张节理,由张拉应力引起的裂缝,裂缝面宽,延伸不长,不光滑。它是流水冲刷形成的沉积岩,主要是由于流水的冲刷,搬运和沉积而形成。在河底,粒径在20-200mm之间的为卵石,小于20的为漂石,它代表岩石受水流冲刷的程度的大小。此区河床比较粗大,河幔表面覆有细砂。其中流水的侵蚀作用最为显著,地面流水对岩层冲刷侵蚀,首先沿垂向张节理发育形成冲沟,流水继续冲刷侵蚀,冲沟加宽加深便形成沟谷。

工程地质与给排水工程专业的联系

《供水水文地质》是给排水工程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结合我国自然地质条件和隧道,给水排水工程的特点,为学习专业和开展有关问题的科学研究,提供必备的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同时,通过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懂的搜集,分析和运用有关的地质资料,并正确运用这些进行设计和施工.为以后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作出优异的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了解工程地质就有助于工程建设,能评价各类工程建筑的工程地质条件,预测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选定最佳的建筑场地和为克服不良地质条件所应采取的工程措施,从而保证给水排水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所以对于工程地质的学习是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修课。我们不仅要学习工程地质,还应该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11—

三、实习总结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过去,从九江回到南昌,又投入到以往的学习中。在这次实习中,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际中,做到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要求。了解到三大岩石的种类,结构,形状及产状,看到了三大类岩石的一部分类型,例如变质岩的石灰岩,和沉积岩。它们都基本上形成于三叠纪。 经过这次地质实习,学会了罗盘的使用方法并且能自己测定了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深入地了解了各种地质作用,对整个庐山地区的地质构造有了一些基础的认识。

在秀峰处,我看到了在流水冲刷作用下形成的河谷,还了解到褶皱的背斜情况,在那里我们发现其核部由于岩层弯曲而很容易破裂,它的形成是由于地壳的运动而产生了断层,并且岩层在受到剪力的作用下,发生挤压,在它抵抗破裂时发生变形形成了褶皱。

此次实习使我对工程地质有了更深的认识,对自己学习供水水文地质这们课程有了更大的兴趣。虽然这次实习爬山非常累,一天连续爬了两次山,但是付出是会有回报的,我收获了课堂中难以获得得实际经验,还有爬到山顶时的喜悦心情。

时间过得真快,三天的庐山工程地质实习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回想起这三天的实习,我收获匪浅,不仅观赏到了庐山的美,还学习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三天实习,一天一个地方,实习过程中我俨然成了一位游客,在老师的带领下,领略庐山之美。

在此我很感谢老师对我的细心指导讲解,从他那里我学会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教我将理论与实际操作更好的联系起来,这些知识无论是在以后的工作还是生活中都会对我起到很大的帮助,三天的庐山工程地质实习告一段落了,我又回到了往常的学习生活中,经过这次实习,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生产之中,在以后的理论学习中我将会以更加热情的态度去对待每一节课。

—12—

南昌大学庐山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全文]

工程地质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地质实习(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南昌大学庐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
南昌大学庐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