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捅马蜂窝 教案

2020-03-02 22:23:5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课 题】

第三课

捅马蜂窝

【日 期】

日 【课前思想教育内容】

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的内容

1.马克思义主义国家观2.马克思主义民族观3.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4..马克思主义宗教观4..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教学内容】课文一(2课时)

讲解课文的第

1、2段;有关6个重点词语,1个句型。 讲解6个词语,1个重点句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掌握课文中的所有的词语、汉字、要求会读,懂意思,重点词语达到会读,会写,会理解,会用。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理解课文内容。

2.利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听说读写能力,逐步形成真实交际能力。

3 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三)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以课文内容结合对学生进行不要伤害别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并理解课文内容与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型。 【教学难点】能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交际。 【教学方法】讲读法、讲解法、问答法、启发法 【学习方式】

独立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学手段】

班班通设备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听写词语:

修剪

莲蓬

武器

„„ 抽读课文:

提问:爷爷的后院是什么样子的?

讲新课

【师生】范读,抽读;

【生】找出重点词语,句型,量词、多音字、成语。 组织学生分组,在小组里抽读课文与词语,互相问答。 【师生】先让学生互相回答问题,然后被老师改正并补充。 第一段(第1自然段)

叙述爷爷后院的情况,交代时间和背景。

1.描写后院环境安静是为了说明后院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的乐土,也是作者的乐园。

2.注意文中对马蜂和马蜂窝的描写。 第二段(上)(2~8自然段) 叙述作者儿时捅马桶窝的情况。 1.产生捅马桶窝的情况。 2.准备捅马桶窝。 3.捅马桶窝 4.被蜇后的情况。 学习重点词语: 欲望:愿望;想法。

如:实现欲望

/ 父母的欲望

句子:当医生是他的欲望。

迟疑— 表示在应该拿主意的时候拿不定主意。’“犹豫”多用于内心活动,也指行为。

反驳— 强调用自己的理由否定对方的理论和意见。“反对”强调不赞成,不同意。

鼓动— 侧重激发,促使,可用于好事,也可用于坏事。“煽动”只用于坏事 。 学习句型

“最…的要数….”。

“最„的”是“的”字词组,在句中作主语,“数”作谓语。“要”和“数”分别可以用“就”和“算”替换。

例如: (1)吐鲁番最有名的要(就)数(算)葡萄了。

(2) 在这些孩子当中,最用功的要(就)数(算)帕提古丽。

巩固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请选择恰当的答案。 关于爷爷的后院,文中没提到那一项? A.花树整理的很好 B.专门堆放杂物 C.是“我”儿时的乐园 D.有一个很大的马蜂窝 【板书设计】 第三课

捅马桶窝 第

1、2段 学习重点词语 学习重点句型 提问 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用词语造句 【课 题】

第三课

捅马蜂窝

【日 期】

日 【课前思想教育内容】

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的内容:1.爱祖国

2.爱人民

3.爱社会主义

4.爱科学

5.爱劳动 【教学内容】课文一(2课时)

讲解课文的第

3、4段;有关5个重点词语词语,1个句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掌握课文中的所有的句型,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语言交际。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理解课文内容。

2.利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听说读写能力,逐步形成真实交际能力。

3 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三)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以课文内容结合对学生进行不要伤害别人的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并“不„„不„„要是„„也就„„”等句型。

【教学难点】能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交际。 【教学方法】讲读法、讲解法、问答法、启发法 【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独立学习

【教学手段】

班班通设备

【教学过程】

提前测评与导入新课 【师生】1.让学生背课文

2.提问

(1)作者的胆子怎么变小了? (2)死马蜂是怎么回事?

讲新课

【师生】范读,抽读;

【生】找出重点词语,句型,量词、多音字、成语。 组织学生分组,在小组里抽读课文与词语,互相问答。 【师生】先让学生互相回答问题,然后被老师改正并补充。 第二段(下)(9~17自然段) 叙述马蜂窝被捅后作者的心理变化。 1)爷爷解释那只马蜂是怎么死的。 2)爷爷的解释对作者触动很大。

第三段

(课文的第18至20自然段) 讲述了马蜂窝被捅后爷爷后院的情况。 (1)描写马蜂窝被捅后爷爷后院的情况。

(2)后院终于有马蜂窝了,作者暗暗对自己进行告诫。

学习重点词语: 疯(形)

(1)指农作物生长旺盛,但是不结果实 如:这棵苹果树,不修枝,长疯了。 (2)指没有约束地玩耍。

如:一个暑假没上课,孩子们都玩疯了。

抑制(形) 压下去,控制。

抑制情绪/ 抑制激动

/抑制不了 如:他抑制着内心的悲痛,默默无语。

饶(动)

宽怒,使免于责罚。 饶了他 / 饶不了你 母亲最后还是饶了我。

顾不得(组)

管不了;考虑不上;顾不上。 如:他接完电话,顾不得吃饭,连忙往厂里跑。

学习句型:

“不„不„„;要是„„也就„„”

这个句型由并列的两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构成,前一半句省略了“如果”和“就”。

例如;(1)这是个误会,你(如果)不解释,他(就)不会知道;你要是说清楚了,他也就会原谅你的。

(2)你(如果)不教,我(就)不会;你要是教了,我也就会了。

【巩固练习】 归纳文章的结构:

出于好奇,作者儿时捅了马蜂窝,自己被蜇,那是被蜇他的马蜂也死了。作者由此告诫自己不再做伤害他人的事。

【板书设计】 第三课

捅马桶窝 第二(下)、三段 学习重点词语 学习重点句型 提问 进行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做同步练习册

【课 题】

第三课

捅马蜂窝

【日 期】

日 【课前思想教育内容】

对学生进行“五个认同”教育的内容:1.对祖国的认同

2.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3.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4.对中国共产的认同

5.对中国社会主义特色道路的认同。

【教学内容】课文二(2课时)阅读理解部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习记住课文大意;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和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以课文为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交际能力。

能用课文中的话语进行交际。

(三)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以课文内容结合对学生进行树立互相帮助的观念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并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能用课文中的话语进行交际; 【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启发法、鼓励发 【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独立学习

【教学手段】

班班通设备

【教学过程】

提前测评与导入新课 1.让学生抽读课文。

2.提问:

人们为什么说辛普森和耶茨是最佳登山搭档了?

讲新课

【师生】范读,抽读;

【生】找出重点词语,句型,量词、多音字、成语。 组织学生分组,在小组里抽读课文与词语,互相问答。 【师生】先让学生互相回答问题,然后被老师改正并补充。 学习重点词语: 中止(动)

中止活动

/

立刻中止 如:他们立刻中止活动。

配合(动)

互相配合/ 配合不了

/配合得好 如:希望大家配合我的工作。

晃动(动)

突然晃动 / 不停地晃动 搜寻(组)

搜寻全场

/不停地搜寻 如:他到处搜寻朋友的下落。

奏效(动)

奏效很大

/ 奏效的办法

如:他们使用了奏效的方法。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当他两人退出时,辛普森和耶茨为什么坚持要登顶? 2.在下山的途中发生了什么事故?

3.为什么最后决定隔断连接他和耶茨的绳子? 4.尼如何看待辛普森和耶茨的行为?

【巩固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答案 1.辛普森是怎样获救的? A.他落在了一个大雪堆上

B.他依靠坚强的抑制,自己爬了回来 C.耶茨等人救了他 D. A B C

【板书设计】 第三课

捅马桶窝 课文二 学习重点词语 提问 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做同步练习册

第三课 捅马蜂窝初中汉语九年级

捅马蜂窝教案

捅马蜂窝教案

5 捅马蜂窝教案

捅马蜂窝.教案doc

5.捅马蜂窝(教案)

捅马蜂窝

捅马蜂窝

捅马蜂窝

捅马蜂窝

《第三课 捅马蜂窝 教案.doc》
第三课 捅马蜂窝  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