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

2020-03-03 20:49:3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班会设计和组织策略

作者介绍

迟希新,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是学校道德教育、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班主任培训。

当前,在班主任主题班会实践中,不少班主任当起了甩手掌柜,让学生自主主持班会课。但是,有些班会课并不适合学生主持。阅读了这本书,给想上好主题班会课的我很好的启发,是一本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好书籍。

主题班会不同于常规班会,其主要功能不是班级的常规管理,而是通过班会对学生进行品格和心理教育。但目前,中小学主题班会的设计理念和实施过程都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对主题班会的作用与功能缺乏正确体认,实施过程程式化、表演色彩浓等,本书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设计和实施主题班会做一详尽解读:

•班主任为什么要研究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有怎样的内涵、特征和类型?

•班主任要为主题班会做哪些准备:设计理念,实施方式,素材积淀

•班主任如何设计和实施主题班会:一般过程,基本原则与创新路径 主题班会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沃土,是品格和心理教育的一种有效载体。我拜读了《有效主题班会八讲》后,最大的感受是:在设计与实施主题班会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有效的策略,帮助我们使教育效果最大化,帮助我们解决班级问题。

策略一:主题表述的 “ 主副标题 ” 策略

班主任经常会在主题表述时遇到这样的问题:标题的宏观含义不能表述班会的活动目标。这时,我们可以采用 “ 主副标题 ” 的策略。主标题表明主题班会的宏观意义,副标题指明班会的具体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如“祖国与我们共进步 —— 晒晒爸爸妈妈的老照片 ” 。主标题表明主题范畴是爱祖国的政治主题,而副标题则指明主题班会的具体活动目标和内容。

策略二:主题的导入的几种方法 主题的导入是主题班会实施的第一个阶段。导入的形式新颖,导入的活动具有趣味性,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考。特别是对于开始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关注社会问题的高年级学生来说,导入活动的启发性尤其重要。

下面推荐一些班会导入的常见方法: * 故事导入 * 视频资料导入 * 趣味活动导入 * 问题情境导入

例如:趣味活动导入。在《快乐》班会中,做了一个抢凳子的游戏,第一轮淘汰赛,失败的孩子很沮丧。第二轮谁先抢到谁先坐,同学们在争抢过程中都大笑,感觉开心极了,这个游戏就是运用前后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了由不快乐到快乐的感受,然后随机导入主题《快乐》。

再如,老师出示了学生快乐的生活图片,如:大合唱获了一等奖,考试考了第一名,运动场上赛跑的镜头,从中看到了快乐,喜悦之情,导入课题 —— 《快乐》;用多媒体出示沙漠、泥石流、沙尘暴、海啸、火山爆发、洪水,从中看出地球妈妈生病了,是什么原因呢,导入这节课主题《走进 “ 低碳行动 ” 》。

策略三:主题的展开和深化的形式:

通过有效的活动,获得关于主题的态度、体验和经验的过程。在这个环节,班主任要根据主题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活动形式,创设体验的空间,丰富学生的感受,提升他们的认识。 主题深化阶段常用的活动形式有:

* 体验型活动。就是给学生提供相应的体验空间,使他们获得对主题内容比较深入的体验,从而加深对教育内容的深入理解。比如,有这样一个主题班会的案例:某中学门口有个麦当劳餐厅,学生经常光顾与此。但同时学生们午饭浪费严重。于是老师在主题班会上组织了一次体验式活动:拧螺丝。学生们才拧了几个,有的同学手指就红了,有的皮也磨破了。老师说,工人拧 100 个螺丝才挣 5 分钱,粗粗一算,平常在麦当劳里一杯饮料的花费相当于要拧 9000 个螺丝!这样学生才理解父母赚钱实在不容易。在这个案例中,老师采取体验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获得感悟,并引导他们的情感指向。由此想到,护蛋活动、扮演一天孕妇的活动都是体验型活动,可作为主题班会的附加学习。

* 表演型活动。小品、情景剧就是主题班会中经常使用的体验方式。还有一些歌舞、朗诵等艺术形式的表演则更侧重于对主题认识的表达。给学生一个平台,就能让他们自由发挥。这样可以引导学生释放压抑的情绪,展示一技之长,能让他们寻找成功的乐趣,树立自信心。

* 叙事型活动。课改提出了 “ 知识、情感、态度 ” 的三维目标体系。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深刻思考,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如:从身边的小事 ——老师的日常生活、妈妈小时候的故事切入主题,使学生参与兴趣浓厚。再如,引入了《兄弟接力 遵守承诺》,在班会上起到了情感教育的功能。

策略四:主题开展过程中科学处理两种关系 * 老师和学生各自作用的发挥

主题班会的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班主任在其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上:

1、对班会实施过程的动态掌控。班主任在班会设计中通常都有内容计划和大致的时间表。但是,班主任也需要进行动态调整,根据现场氛围,大胆改变进程,以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

2、在重要环节适时介入。在学生做主持人主持班会的模式中,老师除了最后总结,完全游离于班会之外,是不可取的。班主任要在重要环节回到班会的现场,尤其是小学生对主题班会的掌控能力是有限的,老师应该在必要的时候适时介入班会现场。 * 巧用家长的作用

为了提升班会的教育效果,有时也会邀请家长参加主题班会。傅老师在班会中,有效地发挥了家长的教育功能,家长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增加了学生对师恩的感受。而且傅老师在选择家长这个问题时,还显示出了她的智慧:这位家长是故事妈妈团队中的一员,讲故事有一定的感染力,与其他同学也比较相熟,在这节主题班会上她扮演的是大家的妈妈,孩子能从她的故事中体会到,老师从来就是一份孜孜不倦,辛苦树人的光辉事业。

策略五:媒体演示与言语解说的整合

多数老师都借助多媒体手段完成主题班会。老师对图片内容进行适时、恰当的解说,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关于图片的直接经验,同时也决定了学生对图片内容的理解方向和理解深度。 在主题班会中,使用多媒体资料辅以恰当的言语解说是基于心理学规律的科学的教学策略。如在主题班会中恰到好处地选择《感动中国》的视频资料,巧妙地借用了主持人动情的讲解,引领学生理解短片的内容。因此,班主任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相关的审美素养和信息素养,对图片进行 “再处理” 和“深加工” 。

策略六:主题总结提升的方法

* 设计好 “总结发言” ,实现主题深化和提升

主题班会的总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班主任讲话,而是对主题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是点睛之笔,也是检验主题班会中教师是否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的重要参考指标。因此班主任要做到:

* 班主任在总结发言中要真情投入。 “亲其师,信其道” 如果想要感动学生,就必须首先感动自己。如果班主任总是像一个局外人,而不是全身心地融入活动,那么只凭借结束前抽象的班会总结发言是很难打动学生的。另一方面,情感往往具有感染性,老师真情流露会进一步感染学生,营造更好的情感氛围。

总之,从阅读中,我深深地认识到:班主任老师要修炼自己开好主题班会的 “诗外功夫” ,还要善于将不同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运用到主题班会的设计和实施中,一突破现有模式,起到提升主题班会的教育效果。

黄昀

阅读笔记

阅读笔记

阅读笔记

阅读笔记

阅读笔记

阅读笔记

阅读笔记

艾菲尔铁塔阅读笔记

英语阅读笔记

名著阅读笔记

《阅读笔记.doc》
阅读笔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