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2020-03-02 07:42: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五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读短文

写体会 教学目标:

1.读懂《薛谭学讴》这篇短文,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

2.在读懂短文的基础上,能有条理地表达出对短文的看法和自己的心得体会。

3.通过习作,能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真正践行“学无止境”的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

能在读懂短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实际,写读短文后的心得体会。

教学方法:

读写相结合;点拨、讨论、评价、归纳、写作、讲评等

教学准备:指导学生读懂《薛谭学讴》这篇文言文,明白短文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9.9

一、读一读

1.请学生自由读短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接着指名读短文,在停顿不正确的地方,要引导学生读,直至把短文读熟。

2.请学生自己借助注释,试着理解短文所表达的意思。由于安排了“译文”,学生读短文的意思不难读懂。

二、谈一谈

一是阅读后的启发。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所阅读的短文中提炼观点。可以从薛谭的角度谈认识,可以从秦青的角度说启发。但教材编者的意图主要在于让学生知道“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把握。在学生结合短文谈所受到的启发后,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阅读过的其他文章和生活实际中的事例谈体会,深化理解。

二是谈写心得的方法。可以先进行小组讨论,再开展班级交流。

1.从短文中提炼可以一说的观点。

2.结合短文内容对观点惊醒理解。

3.结合自己的生活世界谈体会。

4.注意自己的习作加一个题目,如“由‘薛谭学讴’想到的„„”。

三、写一写

学生动笔作文。

第二课时

教学日期:9.10

一、回顾习作要求

二、评价习作,完善提高

1.自评。

(1)学生先自读自改。

(2)指名1~2生读习作,依据本次习作的提示要求,大家评议,说一说哪些地方写清楚了,哪些地方还应补充或修改。

2.集体评改。

(1)小组内互评互改。

(2)指名展示1~2篇习作,每展示一篇后指名其他学生评一评,指出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应怎样改。

(3)全班同学参考前一环节列举出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各小组选派代表读修改后的习作,师生评议,客观、公正地互提修改意见。

3.最后定稿。

三、拓展交流,佳作展示

开展佳作、艺术图片展览活动。

评改记事:

优点:大部分学生的习作都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都能翻译出短文的意思。而且通过短文都能写出自己的深刻体会。语句通顺,流畅。

不足:少部分学生的习作不符合要求,短文不通顺,个别学生字迹较工整。

我爱大海

教学目标

1.正确交流有情感的朗读课文。

2.感受大海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3.学生感受能力需要培养

教学重点:感受大海的特点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大海的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查找的图片进行展示。 二.导入新课:

大海可以用那些词来概述?

三.新授课。

1.初读课文,初步认识大海的容颜。

(1)注意准确的把握故事结构。

(2)根据课后思考题填空。

在课文中作者按照()顺序,写了大海的()

以及人们对于大海的()。读了课文,你觉得大海的容颜是( )的。

(3)精读课文,触摸大海的灵魂。

第一步:默读课文,感受大海的形象。

1.画出写大海在不同时间的颜色。动态和人们感受的语句。然后填写课文思考练习中的表格。

第二步:品读形象理解海的特点

1.读一读大海给你的印象?

2.如果你是航海人,在这样的海里会产生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展开联想。

第三步:诵读课文。铭刻对海的记忆。

1.选择段落读

2.背诵

3.领悟表达方法

(1)朗读课文

(2)从课文学到表达方法讲述巩固。读最后一个问并解答。

总结:大海有哪些特点?

第二课时

一、习作练习,指导修改

(一)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二)指导修改。

1.交流自己的习作。

(1)小组内交流,相互朗读自己的习作,并进行评价。

(2)各组推荐有代表性和有特色的作品向全班同学朗读,并由朗读习作的同学自我评价,说说自己的这篇文章哪些地方最满意,最有新意,最深刻,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让学生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相互谈感受,对同学们的习作进行评价和补充:说说文章内容介绍得是否明白、生动,是否联系自己的生活把感受写深刻了,又可以怎样修改。

3.师生互改。

4.学生针对大家的评价意见,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进行誊写。

(三)交流成集。

1.学生再次交流自己修改后的习作,谈感受。

2.把全班习作装订起来,形成一个集子,作为献给北京的最好礼物。

二、教师总结

评改记事:

缩写《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

1、学会缩写文章。

2、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顺序将这一庆典过程交代完整。 教学重点:

符合原文内容,注意分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句语句、段与段衔接要自然,语气连贯。 教学难点:

符合原文内容,注意分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句语句、段与段衔接要自然,语气连贯。 教学准备: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阅读了一些回忆解放战争的文章,或者看了以解放战争为题材的电影,现在,请你们把自己的收获,向大家汇报一下,交流自己的感受。2.汇报交流收获。在交流的过程中,提示学生,说清楚过程、事件,还要说出自己的感受。3.明确习作要求。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4.提示习作方法。

符合原文内容,注意分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句语句、段与段衔接要自然,语气连贯。

5.多种方式读《开国大典》。要求读懂内容,抓住重点。 6.学生互说后指名说。 7.动笔成文。 例文:

缩写《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过大典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从早上六点中起很,参加大典的群众就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广场上来,很多农民甚至摸黑赶路,不行几十里山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广场已是人山人海,成了欢乐的海洋。下午三点,大会开始了,30万人的目光都看着主席台。毛泽东主席在主席台上,全体起立,乐队奏着国歌。毛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瞬间传遍了大江南北,传遍长城内外。接着是升国旗仪式。毛主席亲手按动电钮,设在广场中央的电动旗杆上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顿时,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瞻仰着新中国升起的第一面国旗。伴随着雄浑激昂的国歌声,礼炮响了。顿时,礼炮声,欢呼声、掌声汇成了激动人心的交响曲。毛主席宣布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之后,阅兵式开始了。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受检阅的部队由东向西缓缓入场。海军、步兵列成方队齐步前进,炮兵两个师战车师成一字儿横列而过。战车师犹如钢铁巨人,骑兵师五马并行,威武雄壮。当人民空军的飞机飞过广场上空的时候,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广场上的欢呼声甚至已经盖过了飞机的轰鸣声。持续了两个多钟头阅兵式结束以后,群众游行开始了。游行的人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着口号,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两支队伍就像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直到晚上九点钟,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这时候,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第二课时

一、品读范文,学习方法。 (1)朗读习作。 (2)学生自评。 (3)师生评价

二、自行修改。

三、修改习作,交流评价。

1、小组修改: 组内互相朗读习作,互相评一评,看看哪个地方写得好,哪个地方还需要修改。

2、集体修改:

(1)推荐若干习作进行交流。 (2)修改作文,抄写成文。

四、赏析习作。

1、选几篇好的习作赏析。

2、指名读习作。

3、欣赏好的写法、词句、片段

五、点评。

六、不满意自己作文的学生可再修改。 评改记事:

我喜欢的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部艺术作品,将自己喜欢的理由,及对自己兴趣爱好、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影响写清楚。

2.在习作的过程中接受艺术熏陶,陶冶情操。

3.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部艺术作品,将自己喜欢的理由及对自己兴趣爱好、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影响写清楚。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喜爱的艺术品的资料、图片。

3.教师准备范文或其他相关的文章。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北京申奥成功的短片。

2.2001年7月13日是北京申奥成功的日子,在举国欢庆的同时,全国人民也为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做好了准备,尤其是福娃的诞生,“鸟巢”的建立,“水立方”的问世(出示图片),让全世界都为之赞叹!这些艺术作品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更为2008年的奥运增添了神奇的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好的艺术作品举不胜举。谁能说一说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艺术作品?(指名汇报)

每一部成功的艺术作品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喜爱和难忘。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我喜欢的一部艺术作品。(板书课题)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指名读课题、提示,看插图,明确要求。

2.解题,理解提示。

(1)明确“艺术”的内涵,打开学生思路,拓宽选材的范围。

(2)明白写什么:先简单地介绍这部艺术作品,再写清喜欢的理由。

(3)题目自拟。

三、范文引路,确定思路

1.(出示福娃图片)指名读范文《可爱的福娃》。

2.根据范文,师生共同确定写作思路。

(1)介绍清楚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

(2)写出喜欢的理由(哪些地方最吸引你)。

(3)对自己有哪些影响(兴趣、爱好、思想、情感等诸方面)?

四、合作交流,确定写法

1.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同桌间互相介绍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

2.学生汇报交流。在交流中,相互补充、修改,并学习别人的长处,完善自己的思路。

3.引导学生多维思考,广泛获取艺术信息。对于那些思路还没完全打开的孩子要多为他们作一些引领提示,让他们多角度观察、欣赏自己收集的资料,尽快打开思路。

4.总结习作方法。

(1)可配合图片介绍。

(2)可参考相关资料。

(3)按一定顺序分段叙述。

五、学生动笔,习作成文

1.学生习作。

2.老师巡视指导,对于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重点指导。

第二课时

一、回顾习作要求

二、评价习作,完善提高

1.自评。

(1)学生先自读自改。

(2)指名1~2生读习作,依据本次习作的提示要求,大家评议,说一说哪些地方写清楚了,哪些地方还应补充或修改。

2.集体评改。

(1)小组内互评互改。

(2)指名展示1~2篇习作,每展示一篇后指名其他学生评一评,指出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应怎样改。

(3)全班同学参考前一环节列举出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各小组选派代表读修改后的习作,师生评议,客观、公正地互提修改意见。

3.最后定稿。

三、拓展交流,佳作展示

开展佳作、艺术图片展览活动。

评改记事:

发现生活中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写清楚自己遇到过的一件事和对这件事的看法。

2.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思考,能够发现平凡事件中蕴涵的道理。

3.学习修改习作的方法,练习独立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

恰当选材;叙事清楚、明白、完整,有条理。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收集“理想、求知、道德、兴趣、爱好、爱心、

勤劳奋斗”等格言,并明其意。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格言引路,设境入题

1.激趣谈话:“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格言太有道理了。知道老师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慨吗?老师总是以工作忙为由,很少挤时间去读书。现在你们能不能用你所收集的格言劝诫我,让我改掉懒惰、不爱学习的坏习惯。(对于学生说出的比较难理解的格言,要提醒其简单解释。)

2.将学生说出的格言分类,及时出示在大屏幕上。如,时间篇:一寸光阴一寸金;勤奋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

3.小结入题:这些至理格言都是先辈们在生活中发现并总结出来的,它蕴涵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里。这节课我们来一同发现生活中的道理。(板书课题)

二、读文解意,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读书上的提示,看此次习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2.学生自由读文。

3.指名汇报读后的收获。

(1)明确习作内容:写清楚自己遇到过的一件事情和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2)归纳习作要求:

①学会全面、联系地看问题。

②选择一件遇到过的、可以说明一定道理的、反映事物内在联系的事来写。

③要写清楚对这件事的看法。

④题目自拟。

三、多法并存,指导选材

1.提示:

(1)根据书中的提示或搜寻你的生活经历,自己静下心来组织好语言把你想好的事说给同桌听。

(2)也可以根据刚才大家说的格言来回想自己所遇到的事情。如:刚上课时老师说的“书到用时方恨少”,看到这句话就想到了在准备上这节课前,挑灯夜战,查找了很多资料来充实自己的事。

2.同桌互相练说。看看谁选的事情符合习作要求。

3.同桌推荐选取事例好的同学说给全班听。

分类指名说:

(1)说提示中列举的或自己经历的事情。

(2)说由格言联想到的事情。

四、美文放送,从读学写

1.剖析范文。

楼道里的烛光

当月光洒满大地的时候,我急匆匆地背着书包赶到我家楼下。望着那黑漆漆的楼道,我吸了口凉气。唉!又得过这该死的楼道了。我鼓起勇气,两手摸索着,一步步探进了楼内,小心翼翼地登上楼梯。

拐到二楼时,一缕柔和的亮光进入了我的视线,驱走了心中的恐惧。我不由得好奇起来,只见在楼梯扶手的转折处摆着一个小药瓶,上面插着一截燃烧着的小蜡烛,虽然光很微弱,但在这黑暗的楼道里,它显得是那样的明亮!再往上走,在三楼楼梯扶手的转弯处也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小灯!咦?这是谁做的?我越发感到好奇。忽然,三楼左面的房门一开,走出来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梳着短发,带着发夹,一副可爱的模样,手里拿着一个使我备感亲切的小药瓶和小蜡烛,她去把那只快要燃尽的小蜡头换了下来,点燃了一支新的小蜡烛插上去。是她!于是我走上前去,对她说:

“太谢谢你啦,有了这烛光,我上楼就不害怕了。”

“那太好啦!”她看着我,微微地笑了一笑,露出了一排整齐洁白的牙齿。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要给大家做点好事„„”她边换蜡烛边轻声地对我说。她的笑脸在烛光的映衬下,显得红扑扑的。

她又指了指药瓶对我说:“这都是爷爷的,我也要为他祝福„„”说着,她的笑脸上露出了一丝愁意。她又走下楼去换其他地方的蜡烛去了。

望着她下楼的背影,我不禁激动起来。小姑娘的心灵多么像这楼道里的烛光啊!红闪闪,亮堂堂,在黑暗中给人们带来光明。多么善良、多么可爱的小妹妹呀!我衷心地祝福她生日快乐,祝福她的爷爷健康长寿!

我快步地跑上楼去,我要把这件事告诉妈妈。

(结尾2:望着她下楼的背影,我不禁激动起来。小姑娘的心灵多么像这楼道里的烛光啊!红闪闪,亮堂堂,在黑暗中给人们带来光明。这让我想起契诃夫的一句话:“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我衷心地祝福她生日快乐,祝福她的爷爷健康长寿!

我快步地跑上楼去,我要把这件事告诉妈妈。)

同学们,读完文章请思考两个问题:

(1)此文是否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叙事是否清楚?有无自己对事情的看法?)

(2)在结尾2中用格言结尾是否恰当?你能发现这样写的好处吗?(引导学生采用以格言或诗句等揭示道理的写作手法。)

2.学生动笔成文。

第二课时

一、评析面对面

1.选取居于班级中等水平的习作作范文。

2.师生共同进行评析。

我们共同来读这篇习作,看看有什么修改建议?

出示评析两步法:

第1步:事情写得是否清楚。选材如何(建议从小事入手,事情要真实)?道理是否说得明白?

第2步:看主题。内容能否表现主题,将与主题无关的语

段、句删掉。

审结构段落安排是否合理,首尾有无照应。

品语义用词是否正确,修辞是否合理。

3.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习作的作者按大家的建议修改。

二、循法自改

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方法自己修改习作。

三、好文共赏

选读优秀习作。

四、及时补救

这些优秀的习作一定给大家带来了新的启示,请你再次动笔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总结延续

一句格言凸显你的文采,你要学会积累,更要学会运用;深刻的道理,往往蕴藏在日常生活的事物中,你要学会发现,做生活的有心人。 评改记事:

我最喜爱的景物

教学目标:

1、观察生活中景物在享受观察的乐趣中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乐于习作,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真情实感。

3、善于交流和评改在习作中激发潜能,陶冶情趣。

重难点: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与描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欣赏完这一组风景画,你们想说什么?

二、唤醒记忆,激发情感。从小到大,你们到过哪些地方,欣赏过哪些景物?为什么?

三、明确写法,拟定初稿。

1、启发:不同的写作有不同的写法,不同的人对同一景物也会有不同的写法。

2、由学生说,老师补充板书在黑板上。

3、今天我们就来向这些作者学习,用其中你最喜欢的方法把印象最深的一处景物写下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指导评改,完善初稿

1、交流评改要求:

叙述有条理,有顺序。

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挚。

2、学生修改习作

第二课时

一、习作练习,指导修改

(一)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二)指导修改。

1.交流自己的习作。

(1)小组内交流,相互朗读自己的习作,并进行评价。

(2)各组推荐有代表性和有特色的作品向全班同学朗读,并由朗读习作的同学自我评价,说说自己的这篇文章哪些地方最满意,最有新意,最深刻,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让学生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相互谈感受,对同学们的习作进行评价和补充:说说文章内容介绍得是否明白、生动,是否联系自己的生活把感受写深刻了,又可以怎样修改。

3.师生互改。

4.学生针对大家的评价意见,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进行誊写。

(三)交流成集。

1.学生再次交流自己修改后的习作,谈感受。

2.把全班习作装订起来,形成一个集子,作为献给北京的最好礼物。

二、教师总结

评改记事:

如果发明„„有多好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发挥想象,抓住特点,写出自己设想的这项发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2.想象大胆,表达有条理,善于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该项发明去想象、描写,表达真情实感。

2.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科技产品,使人类享受到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出示多媒体图片:笔记本电脑、微波炉、互联网络、mp

4、工业机器人、探测机器人„„)

2.谁能用几句话说一说,这些发明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预设:

(1)笔记本电脑的发明使电脑用起来更方便,即使在户外也可以使用。

(2)微波炉的发明让我们做饭更简单,好吃的饭菜只要几分钟就可以做好。

(3)探测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到危险的地方去进行科学试验,这样既能搞科学研究,又保证了我们人类的安全。

„„

3.正是有了人类丰富的想象和不断的探索,我们才能分享着科技带给我们的便捷和快乐。法拉弟曾说过,一旦科学插上幻想的翅膀,它就能赢得胜利。今天我们就展开自己的想象完成习作:《如果发明„„有多好》。(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求,理清结构

1.在进行想象之前,请大家打开书,细读本次习作提示。

2.汇报交流,明确习作的要求。

要求:(1)给想要发明的东西起一个名子,把文题补充完整。

(2)讲清楚这项发明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3.结合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和习作要求,你认为要写好这类想象作文,必须把握住哪几点呢?(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在讨论中教师应有意引导学生有序地描述发明的产品。最后归纳小结并板书以下几点。)

(1)结合生活你想发明什么?

(2)这项发明的原理或外观(样子)的介绍。

(3)这项发明的主要特点、性能。

(4)具体想象它在未来生活、工作中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好处。

4.要想把你的发明介绍得清楚而具体,哪一部分应该详写?(教师引导学生详写发明的产品在未来生活、工作中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好处。随机板书:详写。)

三、交流点拨,展开想象

1.静心思考,确定说的内容。

假如现在你们都是科学家,在科技展览大会上,你们每个人都带来了自己的发明创造,请你准备一下,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的发明创造。

2.小组内交流,评评议议。

(1)在小组内把自己的发明创造有序地介绍一下。

(2)认真倾听,按习作要求小组内评评议议。

(学生可能会随意想象,发明一些让人们不劳而获的机器,教师应把握好主流方向,对学生加以引导,要求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

3.推荐代表,台前介绍。

(1)大家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了发明,你们的发明与众不同,可以给人们生活带来许多好处。请各组推荐一名代表,把你的发明介绍给同学们。

(2)分别介绍。

4.针对每个发言人介绍的发明,教师可以相机点拨,也可以集思广益,加以评价和补充。

四、完善想象,起草习作

1.听了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仿佛可以想象到未来生活的多彩和美好。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些发明创造用文字描绘出来。

2.起草拟写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自改习作

教师引导学生紧紧围绕习作要求独立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相互评改

1.小组内互批互改。

此处的评改,重在评改的过程,引导学生依据习作要求进行,以突出文章的重点部分。

2.课堂交流,美文共享。

选出有代表性的习作读一读,师生共同评价。

3.对通过修改习作有明显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进一步调动学生修改的积极性

三、誊写习作

评改记事:

评说社会公德

教学目标: 1.按照要求完成习作,把事情写具体,写出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和希望。

2 .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有感触、有启示、有符合道德标准的正确看法。 重、难点:

把记叙的事情写具体,并对事情有自己的单发和美好的希望。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具:课件 教法:讨论法流程:

一、激发习作兴趣讲述名人勤于读书,善于摘抄的故事,激发学生在阅读中摘抄的兴趣。

二、习作前指导。 1.明确习作要求 2.讨论写法: (1)选择什么样的事来写——重在典型。

(2)怎样来写这件事——重在具体。 知道学生联系本单元课文的写法,说说怎样把一件事情写具体,使学生对抓场面、抓细节、抓严兴等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

(3)是怎样来写看法和希望——重在启示。 引导学生通过将心比心,角色换位,想的更远一些,站得更高一些等方法深入思考,得启示,获感触。

三、学生习作

四、习作讲评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同桌互评,小组推荐,全班点评等形式进行讲评。

五、修改誊抄作文。 板书:

评说社会公德

写法:

一、选材——重在典型

二、怎样写——重在具体

三、写看法,希望——重在启

第二课时

一、习作练习,指导修改

(一)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二)指导修改。

1.交流自己的习作。

(1)小组内交流,相互朗读自己的习作,并进行评价。

(2)各组推荐有代表性和有特色的作品向全班同学朗读,并由朗读习作的同学自我评价,说说自己的这篇文章哪些地方最满意,最有新意,最深刻,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让学生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相互谈感受,对同学们的习作进行评价和补充:说说文章内容介绍得是否明白、生动,是否联系自己的生活把感受写深刻了,又可以怎样修改。

3.师生互改。

4.学生针对大家的评价意见,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进行誊写。

(三)交流成集。

1.学生再次交流自己修改后的习作,谈感受。

2.把全班习作装订起来,形成一个集子,作为献给北京的最好礼物。

二、教师总结

评改记事:

真想去北京

教学目标

1.通过习作,提升对北京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北京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2.学习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3.能修改、交流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北京的资料,并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对北京的了解。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多媒体课件播放2008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激起学生对北京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2.老师动情导入:

同学们,北京是我们祖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尤其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胜利举办,北京更成了世界的骄傲!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已经阅读了一些讲述北京的文章,也通过其他途径了解了北京,有的同学还亲自到过北京。现在,请你们把自己对北京的了解和认识向大家介绍一下。

3.指名交流。可以结合自己阅读的文章来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还可以结合在口语交际中的了解来谈。(师生相互评价、补充)

二、自读教材,明确要求

1.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那么能把刚才所谈到的内容以文章的形式写出来吗?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打开教材,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看看书里都提出了哪些要求?

2.学生自读教材,然后指名汇报:

(1)习作内容:关于北京。围绕自己对北京感兴趣的方面,想象自己假如来到了这座世界瞩目、人人向往的名城,想看些什么、做些什么、想对北京说些什么?

(2)习作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如故事、诗歌、说明文、散文等。

(3)题目自拟。

(4)要表达出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3.教师小结、点拨:这次习作,就是要大家把刚才说的写下来。要充分表达出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三、积累语言,指导方法

1.说说要想写一篇关于北京的作文,表达出对北京的向往、热爱之情,你准备采用哪种喜欢的形式?为什么?(学生自由谈)

2.师梳理、点拨:可以写成简短的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诗歌和散文,还可以写说明文,或者用议论的形式来写,要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3.列举几种话题方式:

(1)北京,我想对你说

(2)我爱你,北京

(3)我真想去北京

(4)我终于到了心中向往的北京

(5)我在北京了解到„„

(6)×××来到北京城

(7)2008,我在北京

(8)2018,我的北京之行

第二课时

一、习作练习,指导修改

(一)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二)指导修改。

1.交流自己的习作。

(1)小组内交流,相互朗读自己的习作,并进行评价。

(2)各组推荐有代表性和有特色的作品向全班同学朗读,并由朗读习作的同学自我评价,说说自己的这篇文章哪些地方最满意,最有新意,最深刻,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让学生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相互谈感受,对同学们的习作进行评价和补充:说说文章内容介绍得是否明白、生动,是否联系自己的生活把感受写深刻了,又可以怎样修改。

3.师生互改。

4.学生针对大家的评价意见,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进行誊写。

(三)交流成集。

1.学生再次交流自己修改后的习作,谈感受。

2.把全班习作装订起来,形成一个集子,作为献给北京的最好礼物。

二、教师总结

评改记事: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五年级上册作文教案0

五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五年级语文作文教案(上册)

五年级上册作文教案0

五年级上册作文

五年级上册作文

五年级上册作文

《五年级上册作文教案.doc》
五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