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说课稿_《孔乙己》说课稿

2020-03-03 18:40:4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孔乙己》说课稿

龙硐小学:陈东兴

一.说教材:

《孔乙己》是语文版义务教育九年级上期语文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第二单元共有五篇课文,都是小说。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体验,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安排《孔乙己》,主要用以指导对典范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的赏析。特别是在学习了《鲁迅自传》后,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作者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忧国忧民之心,真正理解其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三位一体的精神所在。《孔乙己》总共不到3000字,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它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小说运用侧面描写、对比映衬、白描手法,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

二、说教学目标

鲁迅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使之成为我国现代文学画廊里很突出的一个人物形象,同时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可以这样说,只有成功地解读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欣赏《孔乙己》这篇小说的目的才能达到,因此,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进一步学习了解小说这种文学作品用以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和表现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问题讨论,筛选关键词句,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和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词句和概括内容能力。

通过问题讨论,全班交流,评析孔乙己这一人物的社会意义。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评价人物和赏析艺术形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特别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我把本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定位在:

(1)通过小说中孔乙己的命运和当时社会的特点,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相比较,真正感受和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以及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弱势群体和别人的不幸,学会关心他人,回报社会。

(2)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正确认识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中学习的目的,

三、说重难点

由于本文主要围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性格形成社会原因、评价人物的意义、理解小说的主题来教学。要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我认为对孔乙己性格特点的分析是教学中的重点。而由于学生对小说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实缺乏较多的了解与较深的认识,因此,我把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定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

S·拉塞克和G·维迪努曾经指出:“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为此,我进行如下教学安排

1、通过对人物的分析和评价来确定课堂教学方向;

2、通过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把握和问题讨论来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

3、通过学生筛选分析关键语句作为培养学生感受文本、欣赏小说的方法和途径之一。

4、以学生能否结合文本分析、评价人物作为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参考。

五、说学法:

由于本文的文艺价值很高,社会意义很深广,人文思想较深刻,我决定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学法为主

1、诵 读 法:《新课标》在第四阶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出了明确的阅读要求“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 1

的方法,„„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所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反复诵读孔乙己的肖像描写和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对话等精彩、关键、重点的词句,揣摩文本中含蓄而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深刻理解人物形象,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质疑探究法:《新课标》指出:“对课文内容的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由于本篇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所以我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思想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首先,是以最后一句作为切入点引入对人物和社会背景的分析:抓住“大约”“的确”看似矛盾的一组词来启发学生,引导他们去挖掘文本中的信息;然后让学生研读完

一、

二、三段以后,设疑1:孔乙己会以什么样的身份到这个地方来又以什么方式喝酒呢?意在引导学生找出孔乙己思想性格和地位的矛盾性。设疑2:孔乙己的到来,能给酒客们带来“笑声”,是不是说明孔乙己在大家心中很重要呢?意在引导学生了解孔乙己 “可有可无”的地位,认识到被人肆意取笑、侮辱的孔乙己与现实生活中给人们带来欢乐的“笑星”的区别

3、比较阅读法:

着眼本文写法上:可将教材文本中长衫主顾和短衣帮喝酒不同方面的比较、孔乙己前后出场不同境况的比较,文中回荡着的乐与悲氛围的比较„„

在表现手法与主题上:可将本文与《范进中举》比较,了解封建末期知识分子的心态。

六、说教具

通过多媒体CAI课件向学生展示本课相关问题设计、要点概括、练习设计、板书设计等,增加课堂板书的容量,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与形象性。

七、说教学流程:

1、评价作者,引入新课(约5分钟)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名人都肃然起敬,因此而产生的效应,称之为名人效应。

(1) 黑板上板书:孔乙己鲁迅

(2) (多媒体展示:文题、作者、《孔乙己》的写作背景)

2、文本解读,讨论探究(约20分钟)

(1)以果溯因,引入分析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从课文结尾入手进行教学,追求教学素材设计的“动态”效果。教材是教学信息以文本方式存在的静态分布,调整教材原有的逻辑顺序和结构,使之形成一种新的顺序,新的结构。这样,教材内在的知识信息就变原来的静态为“动态”,这个“动态”所建立的新顺序、新结构,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和认知兴趣,因而更富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我首先从课文最后一句入手,设疑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黑板上板书“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并让学生齐读。然后提问:“这句话应属于小说情节的哪个部分”,学生会回答(结局);再让让学生从语法上看这句话有什么问题没有?(学生会发现“大约”和“的确”从语法的角度是前后矛盾的),我对“大约”和“的确”加重点突出。由此水到渠成的转入小说赏析阶段:小说虽然结尾了,但我们主人公的命运在这个结局性的句子却似乎没有明确的答案,那么你认为孔乙己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为什么?(设计这个问题,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依据,培养筛选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是为分析孔乙己的性格及其社会原因打好基础。)

(2)、分析人物的性格及其社会原因

整理人物档案、分析人物性格:我利用学生们比较熟悉和关注的明星档案特点,事先安排学生在预习时对孔乙己的姓名、年龄、身材、健康状况、谋生手段、最喜欢穿的衣服、最喜欢说的话、最喜欢去的地方、最喜欢的饮料、最气愤的事、最痛心的事、最值得骄傲的事、最喜欢的群体„„等方面,从情节发展的角度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内容,分析出人物的性格,可以看出也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出示幻灯片:分析孔乙己在不同地情节中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

(结论:孔乙己:穷困潦倒、好喝懒做、境遇凄凉、摆读书人架子、迂腐麻木、至死不悟但本性有些善良。)

文本联系现实,提升学生思想:教师提问:如果现实生活中,在你的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你会怎么对待他呢?(学生会从不同的方面回答,教师围绕济弱救困、同情弱者、互帮互助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等方面来加以肯定)

挖掘文本内容、背景衬出主体: 这时教师以舒缓的语气过渡:但是可怜的孔乙己却没有生活在我们今天的和谐、友爱的社会中。那么大家分析一下孔乙己生活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中呢?——自然引入对小说社会环境的分析。学生自然会从第一自然段中分析出孔乙己处在一个贫富悬殊,世态炎凉的社会大环境中。教师进一步启发:但如果周围的人们能伸出热情的手帮助他,或者有我们今天的慈善机构、政府的民政部门,他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吗?生活在他周围的人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呢?启发学生继续寻找隐含在文本中的答案。学生会发现:封建势力的代表丁举人的凶残冷酷,掌柜的冷漠势利,就连同样地位低下的“短衣帮”也是一群麻木不仁、冷漠无情的人。(出示幻灯片:社会环境:)

细节描写分析、深挖文本信息

从社会环境入手,找出集中表现特殊地位的句子:“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从表达方式入手,找出集中表现孔乙己的地位的句子:“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从小说的情节入手找出集中表现孔乙己结局的句子:“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从结构入手找出以乐写悲的句子:文中反复出现的“哄笑”

3、课堂小结:

再回到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课件出示:“大约”:表示估计、不肯定,无人看见也没有提及孔乙的死活(更加表明他在人们心目中总是可有可无的角色)“的确”:表示肯定,从孔乙己的思想性格、当时社会背景、最后一次来喝酒的惨状,再加上二十多年没有音讯了。

孔乙己的不幸确实令人可怜,而他的思想和性格又让人可恨,但最让人可恨的是摧残了孔乙己思想和肉体的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文章通过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表现了封建社会末期,下层知识分子精神和肉体受到的双重摧残。揭露了封建科学制度、封建教育的罪恶。更主要的是,揭示了民众的精神麻木、思想愚钝的精神状态。小说正是为了揭示社会的这一病态,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也体现了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中表现出来的主题对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一贯态度。

4、效果检测:(课件出示):

(1)课堂闯关:分析大师的语言表现艺术

A、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体现人物矛盾性,凸显身份特殊) .......

B、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地算他的账。(了解人物的态度,反映社会的冷酷) ....

C、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以乐写悲艺术,表现国民的愚昧麻木) ...

(2)、分析“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赏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5、课后活动:

假如请你为孔乙己声张正义,你会将哪些列为此案中的被告,并列举出他们的罪行。

《孔乙己》说课稿

《孔乙己》说课稿

《孔乙己》说课稿

孔乙己说课稿

《孔乙己》说课稿D

孔乙己说课稿(推荐)

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孔乙己》说课稿(材料)

孔乙己

孔乙己

《孔乙己》

《孔乙己说课稿_《孔乙己》说课稿.doc》
孔乙己说课稿_《孔乙己》说课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