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说课稿

2020-03-01 17:07:1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女娲造人》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女娲造人》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中的第3篇课文。它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神话。袁珂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人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2、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故事情节;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2)、发挥自己联想、想象力来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运用联想、想象创编神话故事;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祖先大胆奇特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养成课外搜索、整理资料,勤于思考的习惯。

3、教学重点:

(1)、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2)、把握想的特点,尝试运用大胆合理的想象扩充故事。 (3)、发挥想象,对女娲造人的原因、经过,做另一种推测,再编一则《女娲造人》的故事

4、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收集神话 教师:课件 ,两个视频文件

二、说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比较阅读法、指导归纳法、拓展思维法进行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平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从网络下载一个《女娲造人》动画和《盘古开天辟地》的动画视频,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这样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教师应讲得少。

这则神话容易理解,所以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分析要少。主要通过学生的充分活动,由浅入深地把握想象特点,初步学会运用想象。教学过程简单来说就是:读读课文、讲讲故事、讨论分析、写写片段。

三、说学法指导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内容非常有趣,体现了神话艺术永久的魅力。学习的重点在想象力的激发上,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文件来拓展想象力,观看图片培养说话能力,更可以让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进行想像的训练。整堂课以培养学生想像象力为主要目标,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等。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根据一个极富趣味的“人是从哪里来的”问题导入,紧扣教学目标,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问题,并在课文赏析

后进行想象力大考查。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了解了神话的产生,掌握了想象的特点,又培养了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投影“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有趣话题,引出同学对此问题的理解和想象,(生答: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基督教的上帝创造了人、中国的女娲造人„„)

2、打出课题《女娲造人》,接着出示8幅中国古代神话图,让学生猜测指名称。(生答: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

3、你们最想了解哪个故事的具体情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捏土造人的神奇。

(二)、作者及其作品介绍

袁珂,生于1916年,神话学家。四川省新繁县人。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作者对浩瀚的古文献资料,加工整理后,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具有汉民族古神话特色与风格的文学作品。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加强字词积累,熟悉课文情节

1、字词积累

w ā

mǎng zhēn

chéng 女娲

茫莽

榛榛

澄澈

chān

róu

jué

niē 掺合 揉团

掘起

捏泥

2闭眼聆听《女娲造人》视频音频,边听边思考: (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 (2)、女娲是怎样造人的?又是怎样造很多的人的?

(3)、女娲采用什么方法让人类繁衍生存下去的?

(四)、比较阅读,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1、出示《风俗通》中的短文进行朗读,比较它与课文的不同之处,然后回答:你们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2、小声朗读《女娲造人》的课文,边读边在书上标示出《风俗通》里提到的情节,然后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归纳: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像力?

3、交流后明确:丰富了以下内容:a、造人动机的产生b、造人的具体过程c、人造出后的欢快场面d、女娲的情绪和心理 e、作者的评述

(教师点评:这就是想象的神奇魅力,作者想象力真丰富啊) (五)、探究阅读,结合文中想象的情节,体会女娲形象。

1、出示女娲人首蛇身图

2、教师解说:“蛇身”表明女娲是神性,人首体现女娲的人性。蛇身人首,表明女娲是人、蛇合二为一的。女娲是“神”性和“人”性的结合 ,奇特和合理的统一

3、分小组讨论:

⑴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神”性?(一天变化七十次、揉黄泥造人、挥洒泥浆造人===“神”的非凡能力和神奇方法)⑵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人”性?(寂寞孤独、自豪欣慰、忙碌疲倦==“人”的心理、情感、活动)

4、总结女娲的形象:

她是神通广大的“神”,她有着神奇的创造力,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像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

子;“人”的产生,使女娲得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忙碌疲倦,显露出一位母亲勤劳、智慧、伟大的身影。

她既是是神,她又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

5、结合女娲形象,体会想象的特点。思考:

a、这样一个既神通广大又颇具人的情感的女娲是真实存在的吗?

b、我们是否可以任由大脑驰骋千万里,随意的想象呢?(不!想象需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出示想象的特点:大胆奇特 合情合理) c、女娲身上哪些情节体现了想象的这些特点?  (学生讨论后明确:大胆奇特的想象,成就了女娲抟土成人、洒泥成人的神力;而合情合理的想象,赋予了女娲聪明勤劳、有喜有悲的人性。这样才使得女娲的形象,既神奇又符合人类社会的情理。所以想象要大胆奇特,却又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发挥、不受限制,还要合情合理。)

 d、这个神话故事的内容违背了科学性,今天学习这个故事是否有意义?(补充介绍: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在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常有浓厚的幻想色彩。)

(六)、观看视频《盘古开天辟地》,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哪些内容可见想象的奇特而合理,谈到一点即可。

(七)、拓展你的想像力,说一说。(设计两个情景,选一进行。)

情景一:欣赏图片《后羿射日》,展开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的想像,联成一个趣味横生的故事。

情景二:运用创造性想像扩充《夸父追日》的情节,可选择某一点进行扩充。

„„夸父拄着杖,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里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

请两个同学读自己的片段,其他同学评析其中的想像是否符合要求。(师生共议)

八、课堂小结:

(1)小结: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着世界上的进步,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大胆合理的想像不仅可以锦上添花,有时也能化腐朽为神奇。古今中外的神话故事便是“想像”的宝藏,有待大家去开采。让我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张开想像的双翼自由飞翔。

(2)格言共勉。①想像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亚里士多德 ②想像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们正是依靠想像力征服世界!——奥斯本

九、推荐书籍:袁珂《中国古代神话》、施瓦布(德)《希腊神话故事》、《山海经》、《一千零一夜》

十、课外作业(写一写)

发明创作并不一定都是高深的科学技术。所有创造的开端,都源于善于观察,勤于观察,大胆创新。

借想像的翅膀,发挥一下你的创造力,对女娲造人的原因、经过做另一种推测,再编一则《女娲造人》的故事,去和袁珂比一比。(注意细节描写)

《女娲造人》说课稿

女娲造人说课稿

《女娲造人》说课稿

女娲造人说课稿详解

女娲造人

女娲造人

女娲造人

《女娲造人》课件

女娲造人课件

女娲造人教案

《女娲造人说课稿.doc》
女娲造人说课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