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系统设计问题

2020-03-03 00:29: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毕业两年有余,此间设计过一些系统,碰到过很多问题,总结出一些东西,由于小弟经验有限,见识尚浅,所以可能有不少错误,以下总结仅为各位看法,供大家讨论,不对的地方还望各位大侠指教,谢谢!

1、流速:吸油管路为0.5-1m/s,压油管路为6-8 m/s,回油管路为2-3 m/s,先导管路为1.2 m/s。

2、任何时候吸油管和泄油管都要在液面以下至少2.5倍的直径,但不得小于100mm。吸油、回油泄油管之间的间距最少不得小于250mm。

3、压力表选用:压力较平稳时,最大压力值不超过测量上限的2/3;压力波动时,其压力值不应超过测量上限的1/2,最低压力不能低于测量上限的1/3

11、溢流阀A和B的规格和调定值均相同,并且所在回路的两个泵并联供油时,有时溢流阀发出很强的噪声,产生共振。

12、所属不同泵的两个溢流阀的回油管最好分别接回油箱,如果回路管接在一起,当两个泵同时工作时,有时会产生很大的噪声。

14、对于先导式溢流阀而言,压力表一般接在溢流阀的进油口,而不是遥控口。

15、使用同步阀时,实际流量要尽量与额定流量相同。实际流量偏小时,误差会增大。

21、负载漂移:负载的速度随着负载力的变化而改变。

22、液压系统的动态响应性主要是指当负载发生变化时,流量能否快速的跟随着发生变化。

24、外啮合齿轮泵:采用斜圆弧齿,噪音低,流量脉动小。

25、涡流离心过滤器:滤头设计使得更换滤芯容易;滤芯受力均匀,工作时无振动;液流进入后发生涡流,使颗粒沉淀到底部,从而直接排除。

30、安装液压缸应牢固可靠,为防止热膨胀影响,当行程大和温度高时,缸的一端必须保持浮动。

31、使用预压缩容积法减少流量和压力波动。

33、密封理论认为:在一个动态柔性密封及其配合面之间存在一层完整的润滑膜。在正常状态下,正是借助这层润滑膜来达到密封目的并延长密封件寿命。

34、油封(旋转动密封)的密封机理由润滑特性和密封原理两部分组成。润滑特性:油封的摩擦特性受流体的粘度与滑动速度支配,油封与轴的相对滑动表面在油膜分离的润滑状态下运动,因此保持摩擦阻力小,磨损小。密封原理:油封滑动接触面上油的流动是从大气侧流向油侧又从油侧流向大气侧的循环。滑动面的润滑良好,可防止磨损的进行,由此没有泄漏。 当系统运动速度过高时,影响连续的润滑膜的形成,导致摩擦热增加,超出密封材料的耐温范围则造成密封件的损坏。压力过大时,除影响油膜形成,还会对橡塑密封件产生“挤隙”作用,一般可采用加“挡圈”来改善。

45、行走液压的所有元件和管道系统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常承受行驶中的颠簸和冲击载荷 因此一般不采用叠加阀那样的安装形式,行走机械中常用的多片组合式多路滑阀的夹紧螺栓要比工业液压中叠加阀的粗得多,工业液压装用的一些型式的冷却器也经不住行驶时加速度的惯性力负荷。

46、行走机械的载荷不确定性较强 主要体现为系统压力波动剧烈,因此选用元件时应有较大的瞬间耐压强度储备;工业固定设备的载荷及相关的液压系统的压力则较有规律,功率型

元件的平均负荷率通常定得较饱满,需要更多地关注在连续带载运行情况下的寿命和可靠性问题。 50、液压件用螺钉与螺栓一般用8.8、10.

9、12.9级,32MPa以上用12.9级,材料用35CrMo、30CrMnSi或Q420合金结构钢,螺母材料一般比螺栓的软些。

52、轴向柱塞泵的发展趋势是:高压化、高速化、大流量化。要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要合理设计轴向柱塞泵中的各种类型的摩擦副,使之形成适当的油膜,以提高柱塞泵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53、液体粘性传动(HVD)是一种利用摩擦副之间的油膜剪切来传递动力的新型传动形式,在大功率风机、水泵调速节能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54、气穴是液压系统中常见的一种有害现象,经常发生在阀口附近。不仅破坏了流体的连续性、降低了介质的物理特性,而且引起振动和噪声。同时系统效率降低,动态特性恶化。

58、过滤器初始压降不得大于旁通阀压力的1/3。

59、齿轮泵,转速增加到1000rpm后,压力脉动将会有很大改善。 60、摆线马达的噪音很小,但是其效率比较低。 6

2、泵与马达效率:

容积效率:泄露、液体压缩

机械效率:摩擦、噪音、压力损失

63、控制器电流输入的抗干扰能力好(相比电压输入) 6

7、油缸内泄小于0.05ml/min。油缸运行速度小于400mm/s 6

8、阀块材料:高压采用45钢或者35钢锻打后直接机加工或者机加工后调制处理HB200-240。低压可以采用20或者Q235(焊接性能好)。

69、萨澳推荐经验:V补=V系*0.1(V补为补油泵排量,V系为系统中泵与马达的排量综合)但是该经验公式不适用于以下场合(高冲击负载、长管路工况3-5m以上,低速大扭矩工况),系统的冲洗流量Q冲洗=(20%-40%)*Q系统。

70、萨澳马达(90、H

1、51系列)用于开始回路时,回油口必须至少有7bar的背压。 7

2、负载敏感泵Ls管路选取原则:ls管路容积至少为泵出口到ls信号采集点之间管路容积的10%或更多,以提提高泵的响应速度。

73、负载敏感泵ls压力设定规则:增加ls压力可以提高泵的响应速度但是待机能耗增加,一半ls压力为16-20bar,可根据负载敏感阀标定流量时的压差来调定泵上的ls压力值。 7

4、设备液压油第一次换油时间:工作500h。以后没1200-1500h换油。 7

8、比例方向阀阀芯V型槽口: 加速和减速控制性好;C型槽口流量大。

79、比例阀一般为正遮盖,中位死区为5%—20%,伺服阀为零遮盖。比例阀的滞环为3%—7%,带位置反馈的为0.3%-1%,伺服阀滞环为0.1%-0.5%。 80、电磁阀电磁铁多为吸力。

液压系统设计

液压系统设计

液压系统设计方法

钻机液压系统设计

液压系统的设计

液压系统的设计

装载机液压系统设计

液压系统管路设计注意事项

液压系统优化设计论文

液压起重机的液压系统设计

《液压系统设计问题.doc》
液压系统设计问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