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

2020-03-02 02:38:3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人生因挫折而精彩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留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必然会有一些挫折。这些挫折就是我们进步的阶梯,就是我们成长的足迹,就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挫折能挖掘深藏于人心的潜能;能磨砺人们创造出更多的力量;能使人逐渐走向成熟。如果人生是一场长跑,那么挫折就是我们的起跑线;如果人生是一棵大树,那么挫折就是树的养料;如果人生是一片碧海,那么挫折就是海中的浪花。经历过挫折的人在生活中会小心翼翼,“夹着尾巴”生存。即使当挫折再一次来临,他们也会泰然自若,从容面对。人生如果一帆风顺,没有挫折,怎么能叫完整的人生呢?

张海迪,一位名噪中华的女人。在她的人生历程中,挫折总是和她相伴。她5岁时患脊髓病、高位截瘫,下肢从此失去知觉,生活不能自理。但是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着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绝顶》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她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功啊。即使是我们这些健全人又有几个能达到她的高度。面对挫折,她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奋斗,选择了拼搏。挫折对于她来说已不再是挫折,而是她成功的动力,在命运的挑战下,在挫折的磨砺下,她一步一步迈向了成功,最终取得了如今的成就。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功成名就的人在他们成长的历程中,挫折总是必不可少的。孟子的这句话也许是一个规律,被古往今来的名人们所践行。大仲马说过“在人生中总是会有一块顽石,那就是挫折,然而我们可以利用这些顽石成为我们登向成功的垫脚石。”挫折人人都会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挫折,我们的人生才变得精彩

中国为何没有诺贝尔文学奖

一个人的世界是一个人的,两个人的世界是两个人的,一个文学的世界是谁的?我不想说中国的作家如何,我想说的是中国为何没有诺贝尔文学奖?一个无声的中国,一个文学的世界,没有一个会说话的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一本书是无声的,也是有声的,只是“深知此事要躬行”。鲁迅曾在香港演讲时说“中国是一个无声的中国,印度毕竟还有一个泰戈尔”,我想说的是“无声的中国”,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喧哗,而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所发出来的声音。

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是什么思想?

我知道:每一个人的思想是不同的,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思想,或为人所知,或不为人所知,他们的思想或是为了什么,或是从心而发,思想是可以用语言来形容的,所说的“只可意会”的思想,我想是可以“言传”的,只是我们没有达到所应该达到的“境界”。

《人间词话》有云:人的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一个能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我不说他是否有过这三种境界,但我想他们的思想是他们的,别人只是去意会他们思想的阅读者。中国人没有自己的思想是不可能的,但是中国人的思想,究竟有几个阅读者呢?

三千年以前,一个孔子的出世,影响了一代或几百代的人。他的《论语》,三千年以后,世界上也有他的阅读者,可是,他的阅读者只是他的阅读者,不是一个中国人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阅读者。

中国的作家在世界上有几个阅读者呢?一个中国作家的阅读者是中国的,说明他还不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当他有了中国以外的阅读者以后,他才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鲁迅的《坟》中说:“中国既以自尊大昭闻天下,善诋諆者,或谓之顽固;且将抱守残阙,以底于灭亡。近世人士,稍稍耳新学之语,则亦引以为愧,翻然思变,言非同西方之理弗道,事非合西方之术弗行,挖击旧物,惟恐不力,曰将以革前缪而图富强也。”

中国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般是不可能有“戏”的,不是我们中国的作家不会“唱”,而是我们中国的作家“演”得还不够“量”,还没有机会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舞台上去Show!

鲁迅的《论他妈的》说“无论是谁,只要在中国过活,便总得常听到„他妈的‟或其相类的口头禅。我想:这话的分布,大概就跟着中国人足迹之所至罢;使用的遍数,怕也未必比客气的„您好呀‟会更少。假使依或人所说,牡丹是中国的„国花‟,那么,这就可以算是中国的„国骂‟了。

正因为中国的“他妈的”不是“他的妈了”,所以中国作家也不是中国的作家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裔法籍作家高行健说:“我不是一个中国作家。”高行健读的是中国的“书”,写的也有很多是中国的“字”,可是他说,“我在中国流浪,在法国便有了自己的家!” 我们中国人是什么人?不就是世界上最多的人吗。 诺贝尔一个人,他能影响全世界最多人的中国吗?

我们离诺贝尔奖有多远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落下帷幕,各个奖项均有归属,令人欣慰!因为这意味着人类在各个研究领域又迈出了一大步。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各个奖项的得主竟没有一个是中国人,中国又失去了一次机会!

我很疑惑: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难道就没有一个人能捧回诺贝尔奖?难道诺贝尔奖对于中国来说就那么遥不可及?难道中国人和外国人比,真的缺少智慧?我不相信。

从古到今,中国有多少伟大创造震惊了世界!从最早的四大发明到侯氏制碱法,从雄伟的万里长城到金碧辉煌的故宫,从“人”字形京张铁路的建成到青藏铁路的开通,从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成功到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从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到两系法杂交水稻的问世……这一切不都是智慧的结晶吗?怎能说中国人缺少智慧呢?

那么,为何一向能“惊天地、泣鬼神”的中国人在此刻却沉默了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中国人缺乏一种国际竞争意识。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较量。虽然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这个问题,但社会上并没有形成良好的风气。不少人安于现状,及时行乐,不思进取。许多人并没有把诺贝尔奖放在眼里。当许多外国人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刻苦钻研时,中国的言情小说、网络垃圾正在泛滥,许多专家正在拍广告,做宣传——差距就是这样产生的。

其次,当代许多中国人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曾经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中国小朋友和其他几个国家的小朋友一起参加夏令营。夏令营是一项艰苦的活动,因此这些小家伙们在途中吃了不少苦头。有一天,一个中国小朋友和一个日本小朋友都肚子疼,这时那位中国小朋友马上要求停下来休息,于是工作人员把他送回了营地,而那位日本小朋友则强忍着疼痛坚持跟着队伍走了下去。从这则故事中不难看出,中国人真的缺少一种韧劲。我想问的是,如果这个缺点克服不了,再把它带到工作岗位上,将会产生什么后果?可能许多伟大的创造就是在这一念之间失去的。

再次,中国教育体制的影响。中国的应试教育像一个无形的杀手,杀死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有这样一句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为了分,老师们不得不反反复复地给学生讲一个知识点,做同一种类型的题……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精神消失了,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据媒体报道,应试教育让许多学生讨厌数学,甚至那些奥数尖子也不例外。原因就是中国太重视奥赛了,在赛前对层层选拔出来的选手们进行严格的强化训练,机械烦琐的“题海战术”泯灭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的奥赛尖子甚至宣布放弃数学,告别数学舞台。这对中国是多大的损失!

由此观之,中国人有聪慧的头脑,并不缺少同外国人竞争的资本,但是,种种因素在左右着中国人的大脑,这是个大问题。中国人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诺贝尔奖,而是改变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改革教育体制等问题。而这必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虽然如此,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仍坚信,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将不再是梦想!

勤奋是成功的阶梯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这是勤奋最美的诠释吧! ————题记

随着光阴一天天流过,你可曾经迷茫的望着镜中焕发青春朝气的自己,问自己何时才能成功?窗外的小苗已成为一棵茁壮的大树,那是它不竭地吸取阳光雨露的结果吧!而“我”又怎能通向成功呢?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艳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血泪。”一首小诗在口中情不自禁的呢喃,“对啊!”,我恍然大悟——奋斗的泪水,牺牲的血雨,该是怎样艰苦卓绝的努力呢?……

那是细流冲破顽石的勇气,那是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的执着,点燃智慧的火把是它作助燃,乘风破浪的必是它胀饱的风帆。它是不懈的努力,是中华民族留传了千年的传家宝——勤奋。

你可听说过,《资治通鉴》的背后是司马光警枕的励志,昼夜苦读;造就一代文豪韩愈的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白居易尚有“不遑寝息”,以致“口舌成疮,手肘成胝”;孔夫子韦编三绝成就万世师表。没有当初的养鸽练眼,又哪来梅兰芳表演的神情并茂?即使是老年,齐白石也“不教一日闲过”地刻苦钻研。

哪有什么天才?这些名人,难道都是“生而知之;不学而能”的?天地之间生而知之的人没有,不学而能的人也没有,那句被所有人溜熟的话:“天才在于勤奋。”才是真谛,才是成就这些辉煌人生的公开的秘诀。

读过一篇清华学子写的《人人都能上清华》,文中一个例子给我印象最深,在两个星期内,老师让他们学别的学校一年学完的内容,他们通宵达旦不停地翻书查资料,竟几乎全部通过了考试,他们的行为无疑是勤奋的。

而我们更能读出来的,是勤奋所携带的一种过人之勇。勤能补拙是良训,但我们并不要补什么,而是勤去创造什么。勤是为了达到别人达不到的,所流的汗水正是在滋润一个奇迹的诞生,桥雷诺兹说:“如果你有天赋,勤会使天赋更加完美。”在我看来,一个人拥有勤奋的同时,也就拥有了其他一些可贵的品质。有敏捷的思维来勤于思考,有毅力与耐心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有细心在一丝不苟的工作。于是勤者不怕苦,不畏难,耐得住寂寞,在寂寞中苦苦钻研。

“他们并非天才,中学时代学习勤奋努力,顺利考上剑桥,大学时代埋头苦干,成绩优异,工作后潜心研究”,他们普通而又坚实的轨迹,他们是谁——被认为是智慧巅峰的人物——诺贝尔主获得者。

勤奋是梦想的翅膀,带着他们飞翔。懒惰像把锁,锁住你的智慧的仓库,无论你是聪明的,如果不勤奋学习,他也是长满荒草的良田,生满锈的宝剑。懒惰是精神的腐蚀剂,因为懒惰,人们不愿意爬过一个小山岗,因为懒惰,人们不愿意战胜那些可以战胜的困难。这大概就是诺贝尔奖只属于少数人的缘故吧!

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个时代的人一样渴盼成功,我们仰慕名人,我们等待机会,可是真正扎扎实实勤奋努力的人却之又少。

找到了——勤奋永远是成功的敲门砖,在充满诱惑的时代,如果真想有所收获,就静下心来,悄悄踏上勤奋的阶梯——因为他是通向成功的单行道。

让我用滴水般的毅力自勉,魔力成长之石吧!

议论文

议论文

议论文

议论文

议论文

议论文

议论文

议论文

议论文

议论文

《议论文.doc》
议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