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

2020-03-02 16:06:0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2土地的基本特性:(1)土地的资源属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2)土地的资产属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3、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三个方面。

4、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分类研究的任务是在建立科学和实用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查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和演替趋势。

4、土地资源质量调查的内容:(1)土地资源自然属性调查,气候调查、地形地貌调查、水资源调查、土壤调查、植被调查 (2)社会经济因素调查,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土地生产力和收益调查。

4、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一般可以分为4个阶段: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

5、外业调绘:路线调查、制定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判、调绘阶段、补测、样区调绘验证。

6、土地资源评价概念:又可称土地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也包括对土地的各种自然构成要素以及与土地利用有关的社会经济状况的综合评定。

7、土地资源评价特点:必须有特定的目的、必须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评价必须针对一定的时期、必须全面分析评定、必须直接用于生产实践。

8、土地自然适宜性分类:土地适宜性纲、土地适宜性级、土地适宜性亚级、土地适宜性单元。

9、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及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能够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10、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内涵:(1)生物生理特征的人口承载量,它是把人均事物消费水平压缩到只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的最低水平时,所估算的区域土地最大可供养的人口数;(2)基于实现条件的人口承载量,它根据现有食物消费水平,参照可以预见的生活标准、生产力水平和土地资源消长状况,以估算未来某一时段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规模;(3)土地资源的极限人口承载量,它是在假设影响土地生产力的自然因素处于最优状态,资源管理近乎尽善尽美的理想情况下,土地的食物产出所能供给的最大人口限度。

10、从资源承载力的本质来看,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具有如下内涵:(1)、生态内涵 (2)、技术内涵 (3)、社会经济内涵 (4)时空内涵。

11、中国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对策P178—P187。

粮食安全的目标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粮食。包括确保生产足够的粮食、最大限度的稳定粮食供应、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们都有能力获得粮食等三方面的具体目标。

确保人类总体粮食需要的最根本途径有两条:一是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二是提高单位耕地的产量。

影响我国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问题:

1、耕地数量持续减少,耕地质量退化严重

2、农业基础薄弱,生产方式落后,抗灾能力差,种粮效益低。

3、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成为约束耕地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因素日益凸显。

4、农业科技投入少,科技推广能力不足

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保障对策:

1、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

2、完善耕地使用制度

3、增加对耕地的基本建设投入

4、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

土地利用是指人们以土地资源为对象,为一定利用目的而从事的土地经营或经济活动。狭义的土地利用是指对地球表上的农田、林地、草地的经济利用,即农业的土地利用;广义的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有目的的施加于土地的一切活动,它既可以是种植农作物、林木、牧草,建造工厂、道路等生产活动,也可以是建设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等非生产活动。

12、决定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结构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13、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指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全面安排和布局。

土地利用规划的类型: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3、土地利用详细规划与景观设计

1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由国家和政府在整个行政辖区内制定的宏观的和长远的规划。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土地需求量预测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确定各部门用地规模;提出各种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目标和方向;土地利用分区;确定骨干工程规划与布局;制定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1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1)对土地利用实行政府干预和控制,包括控制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分区、农用地生态过 程、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2)对土地利用矛盾的协调,协调人地矛盾、部门之间的矛盾、地区之间的矛盾。(3)组织土地利用

(4)监督土地利用

16、基本农田:是指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耕地环境是指影响耕地生产能力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称,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大气、水、土壤和野生生物等。

耕地环境质量检测的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按耕地环境要素的类别差异,其对象有大气、土壤和农产品;另一类是为了防止耕地环境的污染,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向耕地投入的农用水、化肥、农药、地膜、微生物肥料、农家肥、城市垃圾、污泥等。 耕地环境质量检测的任务是:将对各个对象的检测结果与国家颁布的有关耕地环境标准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判断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环境是否被污染以及污染的类别、程度和范围,定期提交耕地环境监测评价报告。

建立耕地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具体应包括:设置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耕地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耕地环境污染事故查处制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核制度、耕地环境保护检查制度,以及耕地环境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度等。

17、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1)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2)调整土地关系,使土地关系适应土地生产力提高的要求;(3)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土地产出率;(4)恢复土地的景观功能;(5)提高城乡现代化建设水平。

土地整理的内容:

1、农地整理

2、城镇土地整理

3、建设用地整理

19、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的内容:(1)勘测与调查;(2)确定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目标(3)确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域布局;(4)确定土地资源开发次序和开发速度;(5)制定土地资源开发资金计划;(6)选定土地资源开发模式。

20、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宏观战略:(1)土地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a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b合理开发利用耕地的原则;c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d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原则;e土地有偿使用的原则;f土地统一管理的原则;g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的原则;h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之间利益分配关系的原则

(2)战略目标,a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确保粮食安全;b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c保障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必须的各项用地;d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e构建良好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3)战略重点,a耕地保护战略;b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战略;c土地生态建设战略

土地资源学

土地资源学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概念

土地资源学重点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习题

土地资源学论文

土地资源学实习报告

土地资源学集中实习

《土地资源学.doc》
土地资源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