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税制改革论文

2020-03-03 08:54:5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税制改革

摘要:今年来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取得很好的成效,但是与城市依然有很大差距,中国的学生教育关乎中国未来的命运,就几个方面对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税制改革提出不足和完善的建议。这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可以缺少的环节,关乎社会公平问题,矛盾必然存在,如果制定政策者能够平衡注重农村教育的发展,给予应有的支持,社会才能更和谐安定。 农村的教育应当引起财政部门的高度注意,农村作为弱势单位,应当受到政府在税收方面的特殊优惠,应当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达到世界级应有的水平,这样才能给予国家强劲的后续发展动力,使得农村能够涌现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农村自身的农业模式本身缺少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有心而力不足,需要财政特殊支持。日本教育财政制度值得我们借鉴与反思。

关键词: 中国农村教育不足和完善 存在问题税制改革 中日对比

目录

一.。。。。。。。。。。。。。。。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国际比较1„„„„„中国教育经费投入比重和日本的教育经费投入比重

2„„„„„中国农村学生就餐营养存在问题和日本的现有学生午餐财政制度

二。。。。。。。。。。。。。。。。。中国农村教育不足出现的原因

三.。。。。。。。。。。。。。。。。。中国农村教育税制方面的改革措施和日本借鉴经验

四.。。。。。。。。。。。。。。。。。结论

内容

一.。。。。。。。。。。。。。。。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

1教育投入存在问题

联合国建议教育投入的标准是应占国家或地区GDP的6%。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4.9%,欠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是4.1%。因此,无论从哪方面衡量,占GDP比例4%都是低水平的目标。中国教育投入占GDP比例4%的目标,不仅和发达国家差距很大,而且还落后于欠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甚至只能和非洲国家的穷国相比,实在令人汗颜。(中国新闻网) 《中华民国宪法》规定:“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十五,在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二十五,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三十五,其依法设置之教育文化基金及产业,应予保障。”

这些数据足以表明我国的财政政策制定不合理之处,有失公平公允之处,长此以往,农村必然会更加落后,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农民子女没有像城市子女那样的教育机会和改变命运的机会,违背社会主义公平与正义,是对农村学生教育权利的剥夺。

科技兴国,科教兴国。在这个年代,是否已经变成了一句空谈,或者只适用于城市学生,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口号,国民义务教育比例高达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凡是日本国民都有义务教育以上的学历,我们跟日本比较,经济总量旗鼓相当,在税收分配方面似乎有很多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

(中国期刊网: 2000 年日本国家预算支出的文教及科学振兴费用约占国家总预算支出的8%

战后重建初期,义务教育免费制度的落实,成为日本各级政府的一项艰巨任务,许多战后初期地方政府首脑因为无法完成法律规定的举办义务教育学校的职责,而辞职甚至自杀。日本的义务教育史被称之为“血泪的义务教育史”,不止一位政府官员因为筹集不到义务教育资金,以自杀以谢国民。

日本文部省统计的2002 年全部教育经费支出的概况,其中学校教育经费占到总教育经费支出的84.6%,而学校教育经费支出中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占37.2%,是学校教育经费支出中比重最高的。而国家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支出占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的28%,地方为69.9%)(中国期刊网)

小结:中国与国际有明显差距,执行力度不够和制度制定不科学。没有深入思考。

2农村学生仍受营养不良困扰 ,约一成常年挨饿 ,这是我国农村存在的问题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九阳希望厨房公益项目等机构均发布了营养午餐改善状况的阶段报告。报告称,营养不良依旧困扰着农村学生,约1/10中西部农村学生每天仅吃一两顿饭,而中西部农村学生吃不饱饭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食堂。

营养不良依旧困扰农村学生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昨天联合发布了《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13——加强学校食堂建设打破营养改善瓶颈》蓝皮书。蓝皮书显示,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但城乡差别仍较为显著,农村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偏低,隐性饥饿普遍存在,存在“吃不饱、吃不好”的问题,约1/10中西部农村学生每天仅吃一顿或两顿饭,很多贫困农村学生只能吃米饭、馒头和咸菜。营养不良依旧困扰农村学生。 虽然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每年

拨款160多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但多份报告指出,很多中小学校因为缺食堂或者食堂存在问题,出现“有米无锅”的现象。蓝皮书指出,目前“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近一半的中小学校没有食堂,即使有食堂,也存在基础设施差、厨房设备简陋、缺乏就餐场所,食堂工作人员不足和技能低下、食品安全缺乏保证等问题,制约了学校食堂供餐的推广。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昨天发布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评估报告》中也指出,没有合格的食堂是农村学生吃不饱吃不好的主因。(腾讯教育 新闻滚动京华时报[微博]孙雪梅 2013-05-21 03:50)评估报告认为,营养改善计划在供餐形式、食堂建设、食品安全、资金监管、学校与教师负担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中国网) 农村学生占据中国学生的大部分,尤其是打工农村父母,常年不在外,农村子女教育还受到户口的局限性,农村学生的上学营养问题函待解决。 农村学生在营养方面明显落后与城市学生。从宏观角度看,丧失基本的社会公平。 城乡差距依然明显。我国存在城乡差距,农村尤其落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日本的教育中孩子的营养情况:日本营养午餐在中小学普及率分别为99.4%和82.2%,已成为一项普惠制度

学校营养午餐的价格约为市场价格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特困生午餐免费

国家与地方财政对学校营养午餐给予经费补贴,中央财政负责提供配餐中心及学校配餐室的硬件与设备,地方政府(县、市、町、村)提供配餐中心及学校配餐室工作人员的工资及运输费用等、学生家长只交营养配餐的原材料费。固此,学校营养午餐的价格约为市场价格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约250—300日圆(合人民币19-23元)。对特困学生,免费为其提供午餐,免费午餐的费用由国家和地方财政各支付50%。

父母经济困难而无力支付午餐费,学生可获得地方政府提供的午餐和学费援助

在营养午餐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的情况下,日本文教大臣2009年在接受“Japan Times”采访时透露,营养午餐制度所面临的一大问题还是有的家长不愿付钱。日本文教省的调查结果显示,在2005财年,有98993个学生的家长没有支付营养午餐费,占全国学生总数的1%。调查中,60%的小学和初中认为,不支付营养午餐费的家长没有责任心和道德感。文教大臣说,以前人们不支付午餐费是因为经济困难,现在可能是其他原因。2008年,包括神奈川县政府在内的一些日本地方政府决定向因为父母经济原因而没有支付午餐费的学生提供午餐和学费援助。

日本的“营养午餐”始终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网易新闻)(网易新闻:日本营养午餐从制度到执行都贯彻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可能日本作为一个小国家,容易治理,但是作为领土大国,我国也应当积极借鉴,日本从落后的二战时期的战败国,同样百废待兴,但是日本从制度到执行,甚至卫生标准,配

送标准,消毒标准,检查标准,都是值得我国学习的。

小结:中国的教育投入和学生具体的营养情况不容乐观。中国农村学生的未来在哪里?中国的未来在哪里?中国农村学生是中国的未来吗?

二。。。。。。。。。。。。。。。。。中国农村教育不足出现的原因

1.教育拨款体制不透明,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缺乏相应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使相关人员使用教育经费状况出现不当。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长期以来没有达到法定的4%的比例,最关键的原因是没有建立合适的教育拨款体系与透明的学校财务管理体系,教育拨款和用钱都缺乏监督、约束机制,由此造成教育部门的“要钱花”、“讨钱花”和“乱收费”、“乱花钱”现象并存,教育一边缺钱,一边乱花钱,形成恶性循环。

2.税收支出政策制定缺乏对农村教育的关注。

3.地方经济实力比较落后,无力支持地方教育的发展,农村作为基层单位,收到财政支持时,已经受到层层削减,教育建设工作落实不到位。

4.形象工程很多,地方做样子,没有实际行动在教育方面。

5.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温饱问题刚刚解决,无力解决教育问题。

三.。。。。。。。。。。。。。。。。。中国农村教育税制方面的改革措施

1.加强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推行农村教育投入落实情况,中央

采取抽查方式,不定期以及随时随机抽查农村教育投入落实情况,对于没有落实财政支出建设农村教育的地方,地区,依照相关法律予以惩戒。

2.中央要对地方进行调研,设立独立部门,给予权力,对地方教育经费使用进行监督。

3.调整税收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的支持力度。

4.财政支持农村的学校,住宿,食堂的建设。

5.政府专项投入食堂的教师学生的就餐补贴。

6.地方政府自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7.政府拨款解决农村教师的工资,住房,子女上学就业问题,给予优惠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农村支教。

8.适当增加新税种,支持对教育工作的投入。

9.政府实行对义务教育学生免除所有费用,每月还要发放学生固定最低生活费。

10.支持地方自主私人办学,给予减免税收政策的支持。

11.政府财政与法律并行,切实抓好教育工作

12.将政府教育费用的投入占总财政收入保证百分之四以上,保证教育经费中百分之五十以上用于学校教育经费,学生用餐费,学校建设费用上,始终与经济发展同步甚至高于经济发展速度

(尽管目前日本的义务教育经费制度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纵观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正是日本政府对义务教育进行强有力的财政和法律支持,才使得其义务教育得到较早、较快、较好地发展和普及,才使得其整个社会的劳动力素质得到普遍的提高,为其经济腾飞奠定人力资源的基础。

我国面临着人口多、资源少的现实,义务教育的普及更是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没有足够的财力,很难实现高质量的义务教育普及。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历史尽管不长,但是义务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并且各地义务教育与普及程度已经形成巨大差

异,这与通过对日本义务教育经费制度的探讨,也许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是在理论上,要明确义务教育责任在政府,政府要明确“教育先行”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加大对义务教育经费的预算,并同时制定合理、高效的义务教育与经费管理政策和机制。我国当前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采取的是“以县为主”,然而事实上,我国目前还有1400 多个财政贫困县,包括400 多个财政极端贫困县,县级财政很多是属于“吃饭财政”,甚至还有不少是“欠债财政”。这样的财政状况何以支撑义务教育这一项巨大的工程呢?笔者前面也提到过,日本当前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中,中央、都道府县和市町村的负担比例一般保持在3∶4∶3,中央和都道府县的投入总共占70%左右。而我们的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又占多少呢?

其次,在行动上,要明确中央和地方在义务教育经费负担上的责任,对义务教育经费负担进行法律规范,制定可行性、可操作性的义务教育经费筹集管理的法律制度,并确保义务教育经费得到有效的利用。鉴于日本当前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的现状,笔者认为当前我国义务教育普及过程中的教科书免费的做法,还有待考量。这种低效率使用义务教育经费的所谓改革,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我国政府对义务教育发展和普及还缺乏思考,没有从根本上去考虑问题。)(中国期刊网)

四.结论:

中国的农村子女占据中国子女的很大比例,解决农村子女的教育问题势在必行,农村教育现在已取得示范性的成就,但是和发达国家依然有差距,要继续提高农村教育的条件,提高农村的师资教育水平,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人力资源是十分重要的资源,不能一味从城镇出发,在大多数的农村更是不能忽视,农村有自己的落后性和局限性,需要充分依靠党和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发挥积极作用,充分利用财政的作用,切实发挥财政的效力,将资源和资金做出应有的平衡决策和分配,落实到乡村,行政部门应当积极分权制约,避免教育资金和资源的浪费和滥用,甚至以权谋私,国家切实要加强反腐力度,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近年来一直很快,如此多的资金伴随着高税收,调整税收支出结构势在必行。

日本除了教育经费中,家庭负担较重以外,这是一个弊端。很多方面是值得中国学习的,并且要贯彻,日本是我们中国很好的学习例子。中国要对义务教育做出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以期制定出适合我国的国民义务教育财政政策,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作用不可估量。 因为义务教育的责任在于政府,政府要做的是发挥财政作用和执行力,制定法律法规,坚决贯彻方针政策,才能有效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水平问题。

税制改革

税制论文

税制改革感想

税制改革(推荐)

我国税制改革

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建议

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税制改革四大重点

公共财政与税制改革

展望的税制改革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税制改革论文.doc》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税制改革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