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班组四班

2020-03-03 20:13: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电解车间四班先进事迹

氯碱厂电解四班共12人,长期以来,该班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全体工作的核心,积极贯彻落实公司的各项会议精神。坚持体现“团结、协作、安全、奉献”的管理及工作理念,做到从我做起,从细节入手,树立零违章理念,坚持团结与协作相结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人人都以精细化操作为切入点,该班组自2011年1月至今,零工伤、零事故、零违章,为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出了榜样。

一、自觉养成团结协作的班组团队精神

该班组全体员工在安全生产为前提的指导条件下,团结拼搏,想方设法地完成生产任务。他们认真遵守公司、厂部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学习掌握岗位事故应急预案。日本旭化成公司的技术人员来我公司做技术交流指导时,班长莫和副班长黄志勇虚心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做好笔记,将离子膜电解槽的操作技术知识归纳总结,然后在班组内开展学习,让各个班员都掌握好本岗位的操作技能。在生产任务繁重情况下,班员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同时还经常积极的相互学习交流彼此在岗位操作上的心得。此外,响应车间开展节能降耗、做好安全环保、实施技改等要求,积极提合理化建议,严格执行新规定、新标准。生产中严格执行巡检制度,保证安生生产,做到年内无责任事故,千人负伤率为零。

二、班长身先士卒,当好表率

担任电解四班班长的莫,在工作中处处发挥着带头作用。参

加一期~六期离子膜工程的安装、调试、开车工作,较好的掌握了岗位操作技能。积极开展增收节支活动,在保证安全生产基础上,以提高班组产量、质量为目标,号召班员“比、学、赶、超”,营造互相学习、互相竞争的良好氛围。2010年在本班抽调人员支援梧州联溢公司开车,老师傅少、新手多的情况下,合理安排人员,注重“以老带新”,他言传身教,使几位新换岗位的员工很快适应岗位操作。11月23日早班,十万吨离子膜脱氯岗位的高纯盐酸管道上的一个酸阀阀体穿孔,造成盐酸大量往外喷漏。班长莫第一时间发现情况后,立即安排班员们将高纯盐酸的供应停下来,以免造成重大的环境污染事故。但是停酸后,脱氯工序就无法有效脱氯,势必会造成电解工序送回盐水工序的淡盐水游离氯含量超标,这样一来就会对整个盐水生产系统及离子膜二次盐水精制工序的树脂塔造成相当大的不利影响。平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都是由当班班长向车间主任或值班长汇报,然后再由车间来进行下一步的处理。但莫想到:此时正是半夜两三点钟,这个时候通知车间领导派人上来,至少需要两三个小时才可能处理好,显然生产上等不及这个时间,必须想办法立即解决,尽快恢复供酸。此时,莫忽然想起新四万吨离子膜装置正处在停车状态,应该可以从该装置里拆除一个阀门来使用。想到这里,莫立即带领两个班员从新四万离子膜界区拆下一个同样型号的阀门来替换十万吨离子膜的酸阀。经过15分钟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十万吨离子膜装置的高纯盐酸恢复了供应,脱氯系统也随之恢复了正常运行,从而避免了一起可能发生的严重生产事故。

副班长黄志勇,2002年由精细厂调到电解车间的离子膜岗位。通过一年的学习,他就充分掌握了离子膜各个工序岗位的操作,而且对于岗位操作,很有心得,并带动其他班员学习和理解离子膜电解的技术知识,在工作中不断的积累和提高自身素质。2006年3月,赴贵州安龙金宏公司协助、指导离子膜烧碱装置的清洗、调试及投运,工作较为出色,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2010年10月,支援梧州联溢分公司离子膜电槽开车工作。到现场后就着手投入紧张的开车准备工作当中,提出了很多整改意见和建议,为开车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2011年8月,赴湛江某造纸厂指导离子膜电槽开车,细致而严谨的工作态度受到领导的肯定,并于10月一次开车成功。在日常工作中,他经常向车间提出现场安全的整改建议,车间采纳他的建议并得到很好的效果。离子膜洗槽碱液都是送入隔膜电解液贮槽,然后再通过电解液输送泵送去蒸发。在隔膜生产线停车以后,隔膜电解液贮槽严重腐蚀漏点较多,回收废液时造成碱液外漏,严重影响到环保排放标准和增加碱损失。黄志勇提议,利用隔膜电解液管原有的管道,增加一个分支管道并入离子膜电解液管,从而离子膜洗槽的碱液不用通过预热岗位的电解液泵就可以直接送到蒸发岗位。这样就减少了预热电解液泵和电解液贮槽的使用,实现零排放。预热岗位的电解液泵,又可以作为备用机泵,拆去其他岗位使用,一举两得。

三、团结凝聚力量,协作提高效率

离子膜岗位的安全是关系到整个公司的系统生产,操作技能要求较高,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才能保证生产的安全运行。罗志宁,2008

年进厂,在老员工眼中是个毛头小子。但是罗志宁的学习能力很强,在离子膜岗位工作才三个月就能很好的掌握了各项操作技能。有一次二次盐水的树脂塔切换,一台树脂塔的入口自动阀突然发生故障,未能打开,造成了盐水高位槽液位急剧下降,随时有跳闸的可能。当时罗志宁自己一人在操作室内,发现问题后立即用对讲机通知现场的师傅,同时在电脑上手动把另外一个塔的入口阀打开,使得盐水及时的补充入高位槽,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6万吨离子膜岗位的赖海泉同志,原来是隔膜看槽岗位的老操作工。2010年6月,在南化服役了几十年的隔膜电解槽生产装置因装置落后、能耗消耗大而停止运行生产了了,操作了几十年隔膜电槽的赖海泉开始迎接新的挑战:学习操作离子膜电解系统。赖海泉从来都没接触过离子膜电槽。习惯了隔膜电槽的操作,他对离子膜电槽自动化电脑操作可以说是一头雾水,一无所知。多数人可能都觉得,人到中年,学习和接受能力较弱,而且再次学习甚至是跟比自己年轻的同志学习,大家都会觉得拉不下面子。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可是真正能做到的没有几个。赖海泉师傅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工人,但是他却真正地做到了。他到离子膜岗位后专心仔细的看操作手册,不懂就跟身边的同事请教,有空就在现场看各个工艺管道的流程走向。半年后他自己也能进行电解槽开停车操作了。没有什么惊天动地和豪言壮语,只有努力把工作做好的决心。

陆夏,2006年从分析岗位转到离子膜岗位,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她没有退缩和气馁,虚心的向师傅学习,拿着操作法到现场进行摸

索和模拟操作,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案例详细的记在笔记本上,利用业余时间把案例重新消化一遍,用最短的时间掌握了本岗位的操作。七八月份是雷雨季节,持续下了一个星期左右的大雨,十万吨离子膜厂房天面突然漏雨,雨水沿着墙面流下来,淋湿了电解厂房一楼离子膜电槽D槽的铜板,引起铜板的绝缘电木短路着火。幸好陆夏在巡检时发现并及时的通知中控室将该槽停下,并用灭火器扑灭了着火点,由于及时处理,避免了火势的扩大造成电解槽的损害。

该班组员工互相团结,互相帮助,更好的发挥个人在班组中的作用,有效的提高的工作效率。针对生产中遇到的难点、难题,班长以身作则,积极查找原因,与班员群策群力找出对策,消除各种隐患。六万吨浓缩开车过程中生产操作不稳定,他们齐心协力,从现场操作、设备状况、DCS控制等方面入手,力争把开停车成本降到最低,使本班各项工艺指标、烧碱产量、蒸汽耗量达到班组先进水平。他们凭着对工作的热爱,干一行,爱一行,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工作主动性,为其他班组做出了良好的榜样。

四、同心跨越,努力创建学习型和谐班组

在班组建设中,电解四班精心提炼了“克难奋进,学习创新,构建学习型和谐班组”的班组意愿,“标准化是幸福保护伞”的安全理念,“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创新理念,把团队精神融入到具体工作岗位当中。

该班组严格按照公司要求做好班组安全建设台帐,认真记录班组安全活动,使公司、厂部各项安全要求、安全知识、文件精神及时传

达到个人,班员受教育率达100%,做到活动有记录,有总结。现场卫生管理方面,一天一小扫,三天一大扫,现场卫生随时达到备检状态。落实设备管理责任制,实行包干到人,考核到人,奖罚到人。四班所管辖的设备获得厂部红旗设备的次数是最多的。此外,坚持做好每天的设备巡检工作,认真记录,及时发现现场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解决方案度认真落实,对班组发生的异常事件,及时带领大家分析原因,查找事故源头,做好事件的详细记录,并举一反三,制定今后发生同类事故的防范措施等。由于采取严格的管理,全面提高了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为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学习型职工”活动,进一步在班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切实提高了班组成员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班组成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同时积极与其他班组进行沟通交流,鼓励班员将各自积累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形成班组共有的知识财富。

面对新的奋斗目标,班组成员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精诚团结,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能战斗的优良作风,力争让各项工作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金牌班组

金牌班组

金牌班组总结

金牌班组事迹材料

金牌班组汇报材料

金牌班组评选活动工作总结

工艺四班模范班组

四班班组文化建设方案

学习“金牌班长” 打造金牌班组

综采一区“金牌班组”工作总结

《金牌班组四班.doc》
金牌班组四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